分類文章: ‘台灣歷史’
2008-02-28

1943年,昭和18年7月,日本內地的「商工省工藝指導所」(「商工省」約略是我國的「行政院經濟部」,是中央部會),所發行的刊物 工藝ニユース(工藝News),第12卷第5號,顏水龍教授以「臺灣生活文化振興會理事」身份,發表一篇「台灣の工藝產業に就いて」。
值得注意的是,此刊物是母國日本內地發行,非在台灣本島發行。
此文在「民俗台灣」一書中曾提及文章標題(但沒引用內容),筆者在台灣的圖書館遍尋此書不著(推測是公立圖書館在終戰後,把日文書刊大量丟棄焚毀,僅留內容與台灣有關的日文書)。
顏水龍教授這篇文章影像,是由日本學者角南聡一郎(Sunami Soichiro,元興寺文化財研究所主任研究員,專長為考古学・民俗学)寄贈筆者。
(閱讀全文…)
發表於 台灣文化, 台灣歷史, 台灣藝術, 日本, 顏水龍 | 沒有回應 »
2008-02-28

UDN(聯合新聞網)在2008年2月27日,為中國黨提名參選中國台北地區領導人的馬英九先生,舉辦了一場與網站部落格網友的聚會。會中主辦單位致贈馬英九一份禮物,即1968年聯合報剪報;這份剪報卻無意間戳破了馬英九的謊言。
UDN總經理劉永平先生代表主辦單位,致贈馬英九先生一份很特別的禮物,是一張裱起來的1968年8月31日的聯合報,那是「馬英九」三個字首次在聯合報上出現,相信也是使用聯合知識庫數位查詢出來的結果。
老實說,這是東道主UDN,送給馬英九,最獨家最特別,也最符合企業特色,又心思細膩的好禮物。
(閱讀全文…)
發表於 台北, 台灣媒體, 台灣歷史, 詐騙集團實錄, 醜惡チャンコロ, 電腦網路 | 28 回應 »
2008-02-23

Martin, Joseph. 1985. Terrorism and the Taiwan Independence Movement: A Preliminary Study. Taipei: Institute on Contemporary China.
Joseph Martin是誰? 光是打這名字進Google,出現了近百萬筆資料,根本是個菜市仔名嘛,有藝人,有學者,有賣電腦的,有司機,有查等於沒查。
不過,Joseph Martin,若以學術上的參考書目習慣,是 Martin, Joseph。
Martin, Joseph
Martin, Joseph
看紅字的部份,Ma-in-Jo,不正是馬英九嘛!!!
沒錯,這本書正是中國黨提名,競選中國台北地區領導人的馬英九先生,在1984年的英文著作。站長我博學多聞,當然不會只是靠這種幼稚園級的拼字遊戲就確定是馬英九本人的著作。這本書出自馬英九之手,是馬英九自己講的。
(閱讀全文…)
發表於 出版品評論, 台灣歷史, 詐騙集團實錄, 醜惡チャンコロ | 23 回應 »
2008-01-26

最近在逛國史館網站時,無意中發現了一本剛出版一個月的新書《戰後遣送旅外華僑回國史料彙編,南洋海南島篇》(2007.12出版),這本書引起我的注意,馬上下單訂購,因為,我阿公正是大東亞戰爭期間,去海南島當日本軍伕的三萬人之一;而且,阿公是戰後拖了將近兩年半才回來台灣,詳本Blog舊文章:大東亞戰爭台灣人在中國海南島。
這本書,前十分之九在講「華僑」的;最後十分之一才是講「台僑」。老實說,我也不知道為何國史館要花我的納稅錢,去整理「外國人」的史料。
國史館路書店非常不便民,雖然可以在網路上訂書,但卻要自己跑一趟郵便局劃撥,然後還要把付款憑證傳真給他們,國史館這群官員應該是網路白癡吧,只要坐在電腦前,觀摩一下別的網路書店是怎麼做的,就該知道自家網路書店太無人性;別家網路書店,五分鐘訂書連付款就可以完成,不需要多花30分鐘跑一趟郵便局,更不需要用落後的傳真技術。
(閱讀全文…)
發表於 出版品評論, 台灣歷史, 大東亞共榮圈, 家族歷史, 醜惡チャンコロ | 40 回應 »
2008-01-22

台灣客家大文豪吳濁流先生(1900-1976),他在台灣文學界的地位,是在過世後,台灣本土化後才得到肯定與推崇。
他的《台灣連翹》、《波茨坦科長》等書,以小說的手法描寫戰後來台灣接收劫收的支那人與半山惡形惡狀,也可能是時代的少數第一手證言。
本文倒不是要討論吳濁流先生的文學地位與價值,是要介紹幾本吳濁流先生在戰後初期出版的日文書之封面設計,這些封面都出自名家之手,可惜數十年後漢文翻譯再版時全捨棄不用。
這幾本書裡,《胡志明》是戰前就以日文寫好,但遇到大東亞戰爭期間,沒有出版的機會(大東亞戰爭時讓很多日常的活動暫止);《ポッタム科長》、是戰後才開始書寫,是十篇短篇小說合輯;、《夜明け前の台灣》則是戰後開始寫的十篇政論性短文。
吳濁流先生戰爭結束後,在台北的新生報任職(228死難者阮朝日是總經理), 第一線目睹各種政權移轉的怪事。
(閱讀全文…)
發表於 台灣文化, 台灣歷史, 台灣藝術, 日本, 顏水龍 | 16 回應 »
2008-01-20

熟悉台灣美術史的人應該都知道,郭柏川與楊三郎兩人之間,是有很多故事的。這張拍攝於1960年代,兩個人會坐在一起喝酒的照片,應該是很少見的。楊三郎在照片中眼光銳利,坐在中間,霸氣十足。
寫真右起:郭柏川(右一),鄭世璠(右二),楊三郎(中);左邊兩個我就不認識了,若有人認識,請在下方留言。經李梅樹紀念館李景光館長指正,左起是青雲畫會創辦人呂基正及王逸雲。
過去的台灣美術史學者,很少特別注意到一件事,就是「郭柏川自始至終,從來都沒加入過台陽畫會」。王白淵在戰後1950年代為台灣省文獻會,寫日本時代台灣美術發展經過時,就特別指出,台陽美協幾乎一網打盡了日本時代就出道的重要台灣人畫家,只有倪蔣懷(年紀資歷大太多,他是這批人的長輩,對台陽是贊助寄付的份)、藍蔭鼎、郭柏川,自始至終都沒加入過。
(閱讀全文…)
發表於 台灣文化, 台灣歷史, 台灣藝術, 成大建築, 郭柏川, 顏水龍 | 10 回應 »
2007-12-25

2005年,政府以社區營造的名目,補助花蓮太巴塱社區,與建一座聚會所(社區活動中心)。結果,不知何程序請來的建築師(或工程顧問公司?),設計了一座拷貝西班牙建築大師高第(Antoni Gaudí i Cornet,1852-1926)特色的聚會所。
這個設計者簡直是愧為人類,因為他不把太巴塱阿美族原住民當人看。
(閱讀全文…)
發表於 千々岩助太郎, 台灣媒體, 台灣建築, 台灣歷史, 台灣高砂族原住民, 花蓮, 醜惡チャンコロ | 78 回應 »
2007-12-22
最近教育部拆除了蔣介石屠夫獨裁者的印記,及追討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台灣版共青團)強佔國產,恢復了少許的遲來正義。
結果引發了一群台大藥學校友會組織,出來向教育部嗆聲。
他們聲稱,教育部佔用了他們台大藥學系的校產。

(閱讀全文…)
發表於 台北, 台灣建築, 台灣歷史, 詐騙集團實錄, 醜惡チャンコロ | 44 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