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歷史:台灣總督府台南中學校

本文發表於 2006 年 04 月 19 日 12:02

2725.JPG

國立台南第二高級中學校方掛出了「台灣總督府台南中學校」的舊名稱新招牌。

台南二中,在2005年底整理自己北門路與公園北路交叉口的舊校門(原本已封閉停用十多年),配合台南市政府的「好望角」計劃,這是一個以市府預算補助,整理市區街角原本無用空間做公共開放綠地的計劃。

台南二中當然不是只掛上這個招牌,自己學校現在名字的招牌也跟舊名稱是並列,這當然是尊重歷史的作法。

過去台灣很多在日本時代成立的老學校,在終戰後撕裂了與戰前的關聯,日本時代的校史全部刪除不提,仿彿這個學校在1945年以前是不存在般;各校校慶不是學校真正誕生日,卻是1945年秋天國民黨派員來接收的日子就當做校慶;這也是台灣很多的老學校,校慶竟不是9月開學日,是莫名其妙集中在11月、12月的原因。

台南二中掛出這個老校名招牌,是還有別的用意的。台南二中其實遠比今天的台南一中還早成立,成立之初就叫「台灣總督府台南中學校」,後來第二個中學校成立以後,才改名叫「台南州立第一中學校」(此時中學校改由台南州這個層級負責,不再由總督府負責),以日本人為主。第二個中學校,當然就叫「台南州立第二中學校」,設在竹園町,以台灣人為主。

2726.JPG1945年終戰後,不知是誰主導的,竟然把二中改為一中,一中改為二中。台北第二高女(今立法院,日人為主)與第三高女(今中山女高,台人為主)在終戰後也是校名互換。當年某個來台劫收教育主管單位的蠢蛋,想出這種別出心裁的怪點子,把台灣人唸的學校校名昇級,日本人唸的學校校名降級。

1945年戰後,日本人都陸續引揚了,這兩個學校再怎樣都會是台灣人的學校了,有什麼必要讓老大變老二,老二變老大?

只因為這所學校以前是日本人子弟在唸的,就把人家降級(其實仍有少數台灣人子弟考進去);只因為終戰後這所學校因為師生幾乎都是日本人,全數返回日本,全校幾成空城,就給人家降級了。

這真是支那人的「精神勝利法」,難怪日本根本不是被中國人打敗,是美國兩顆原子彈K到投降的。

我自己是是戰後的台南一中畢業的,雖然我的母校在戰後從老二變成老大,但我對這段莫名其妙的歷史是很不以為然的。

今天的台南二中掛出這個招牌,當然有出一口氣的意思在,他們在戰後莫名其妙從老大變成老二。掛回這個招牌當然有聲明自己在歷史上才是老大的意思。

其實從學校早期建築及校園設施來規模看,日本時代的台南公園北端的台南二中都比竹園町的台南一中還好很多。

兩塊招牌並列的校門。其實台南二中早在1990年代初,拆除了舊校舍,校園重新規劃後,把校門改到公園北路台南市立圖書館對面去了,掛上新招牌的地方,其實不再是正門了,封閉十多年,即使掛上新招牌,門還是關的,不過門柱改為日本時代遺風了。

2718.JPG

2719.JPG

43 回應 針對 “真實的歷史:台灣總督府台南中學校”

  1. △○i says:

    原來如鼠,那天你在說的時後,我還沒聽懂是什麼意思呢。
    不過我有一點還是不懂,既然要「復原」怎麼有做出一個貼磁磚,洗石子,怪裡怪氣的「現代門」捏?
    「原來」的校門應該不素這個樣子的吧?

  2. 站長 says:

    照片校門門柱是有參考原校門,不過抄得很爛:

    日本時代校門(應該是1970年代拍的,那時才開始有彩色照片,面磚應該是後來貼的):

    http://www.tnssh.tn.edu.tw/history/photo/photo_big/campus02.jpg

    1980-2005的校門(省主席林洋港題字,但1992降為側門)

    http://www.tnssh.tn.edu.tw/history/photo/photo_big/campus07.jpg

    台南二中在當年(1980年代末期)沒有歷史建築保存意識時,就把舊校舍教室拆了,只剩一個玄關。

    其實那批校舍都還很勇健,當年恐怕主其事者以空間不足、危險教室名義,爭取到經費,就拆除重建了。

    老校舍就能證明自己老大身份,當年老校舍如果都保留下來,今天就不必重建這小校門及掛門牌。

    戰後台灣各校的校長都是外來政權官派的終身校長,與這所學校幾乎都沒有淵源,校長們只想繼續昇官發財,視學校歷史於無物。

  3. 大盜 says:

    要不要順便考證一下南二中旁鐵軌邊那個娼寮(我不知是公娼還是私娼)之歷史?

  4. 站長 says:

    那個娼寮很有名,可惜我沒進去過,對它沒有感情,所以性趣不大。我倒是對台南幾所戲院很有感情(例:麗都、子都、民安、金馬、金崇安、新建國、安平封安、崑山歌劇院),相信大盜兄一定知道這些戲院在演什麼的,這些戲院如今幾乎都不在了,卻是我少年常去的地方,有空會去考究一下…….

  5. 站長 says:

    剛查了一下資料,台灣總督府台南中學校,是全台灣第二所公立的中學校(1914),僅次於台北一中(今建國中學)的前身「台灣總督府中學校」(1907)。

    緊接在台南中學校之後的,是今天的台中一中(1915),當時是林獻堂、辜顯榮等非官方人士出錢出力出地建的私立學校,但隨即被日本植民政府納為公立學校。

  6. 大盜 says:

    那像杜聰明他們唸的淡水公學校呢?

  7. 站長 says:

    前述講的主要是日本官方設立的中學校;而淡水中學校是教會的私立系統,可上溯自清帝國佔領時期,到日本時代末期被植民政府納入。可參考:

    http://www.tksh.tpc.edu.tw/history/history.htm

  8. Akasaka says:

    不知道當年日本人有沒有要在台灣南部設立另一所高等學校的計畫 , 當年跟台灣同大小的九州就有熊本五高以及鹿兒島七高, 後來還有福岡高校

    打狗中學校的舊校舍倒是保存下來了, 但是木造的武道館被一把無名火燒掉了 , 不知道這跟岡山舊站以及蔡瑞月舞蹈社是被燒掉是不是同一原因?

  9. 站長 says:

    「總督府立」的中學校,只存在於1920年以前。1920年以後,全島的中學校(無論是原來的或新設的),就全部由「州」這個行政層級來負責。就目前資料顯示,只有今天的建中、北一女、台南二中這三所學校,曾經被總督府直屬過。

    日本植民政府在台灣南部,後來當然有設好幾個中學校,但都是1920年以後的事了,由台南州、高雄州來負責成立管理。

  10. 站長 says:

    老建築的確是房地產利益、預算分配利益的絆腳石。老建築被縱火,時機常出現在準備被指定為古蹟的同時。

  11. 大盜 says:

    >老建築的確是房地產利益、預算分配利益的絆腳石。老建築被縱火,時機常出現在準備被指定為古蹟的同時。


    蔡瑞月那一間也是嗎?

  12. 站長 says:

    蔡瑞月舞踊社(舞踊是日文漢字,這個詞在戰後台灣還用了很長一段時間)有被附近監視器拍到一個人影去縱火。

    但台北市警局就是抓不到。警方判斷是精神病患就沒主動積極偵辦了,蔡家是懷疑是刻意。

  13. anthony says:

    我念的時候紅樓還有南北樓,畢業當年好像就開始拆了,當時高三生念的教室大樓,我們暱稱為西樓,後來竟被改成「勤學樓」,真是一點感覺也沒有。

  14. 末代紅樓人 says:

    我在北樓唸完高一,紅樓就拆了..
    陳凱劭君提到的
    “沒有歷史建築保存意識時,就把舊校舍教室拆了,只剩一個玄關。其實那批校舍都還很勇健,當年恐怕主其事者以空間不足、危險教室名義,爭取到經費,就拆除重建了”
    可能有些誤會,我高一在北樓時,有部份教室是跳著用的,因為已經損壞得很嚴重,我們上課時經常在書桌上發現由天花板落下的木屑,土粉類碎片;北樓的二樓東端有一道很深的裂痕,西端的磚柱也用混凝土加強過,但還是經鑑定有其危險性,印象最深的是北樓的一樓最西邊的幾間教室,天花板已嚴重坍落,一下雨就漏水..
    南樓因為我沒待過,就不便論見,但也是跳著使用部份教室
    我也是很希望紅樓能留下來啊,可是..破損得這樣嚴重,教室又明顯不夠,兩難啊!!
    http://www.wretch.cc/album/album.php?id=chiakam&book=3


    [站長回覆]:這些舊房子15年前拆光了,今天也沒辦法再重做鑑定了(只剩門廳玄關)。不過跟台南二中這批房子同齡的全台灣其他中學校紅磚式建築,都還活得好好的,台南一中的紅樓最近才在大修,還準備把戰後貼上很醜的面磚清除以恢復原狀。

    你提到的損壞情形,其實都是可以修的;用修的不會比建新的花得錢多。這是觀念問題,如果校方當年以留下原風貌為使命,當然可以用修的,教學空間不足,校內還有其他空地通盤來考量,學校招生人數也沒必要增加。

    校方堅方持要蓋新的,叫誰去做鑑定都會說紅樓是危樓。這裡面牽涉到的工程利益,當然是不同的。

    台南二中如果留下整排紅樓,當然有資格宣稱自己是全台第二所中學校。紅樓拆了,毀了自己最珍貴的歷史遺產,今天來看是很愚蠢的。

    台中一中更蠢,早在1970年代拆了他們的紅樓,最近有校友吵著要依原樣蓋回來,嘿,來不及了。

  15. 東部obs says:

    這篇文章讓我想起我已過逝的外公,當年他是少數考進台南中學校的台灣人, 可是學校裡日本人多臺灣人少,常有日本人欺負臺灣人的事,有一天他忍不住,和校內的日本人打起來,結果就被開除了,他只好到台南州立第二中學校就讀,後來成了台南一中的校友, 每次他老人家跟我們提這件事時,臉上都掛著驕傲的微笑

  16. 鉑鎂鑼@Blogger says:

    我覺得一、二中改來改去讓人腦袋混亂,我的學校被從北二中改成什麼成功高中,讓人精神混亂,我在想台南那是對日本人的[精神勝利法],台北可能有台獨份子,所以是[一中二中、建國成功]吧????但是現在成功高中的網站說校名的由來是民國三十五年定名為「臺灣省立臺北成功中學」,寓我國抗戰勝利、臺灣光復暨紀念民族英雄鄭成功開發臺灣之精神。另一段後眾議(眾是誰ㄚ?)定名為「台灣省立台北成功中學」,乃寓抗戰勝利建國成功之意,並以資紀念鄭成功驅荷開臺。原來也是對日本人的精神勝利法。

    只是為什麼挑北二中來紀念鄭成功呢?那中正高中是不是紀念蔣介石[驅日建台]呢?國民黨實在讓我疑心病很重!

    另外我的阿爸唸台北工業學校,也就是台北工專,也就是台北科技大學,小孩子時代也很難免的會跟日本人衝突,只是打不太贏就是了,日本人比較大隻(還是我阿爸太矮小?),而且不曉得為什麼日本小孩大家都會柔道說……。1945年以後,日本人突然都回去了,這群人回日本重新生活很艱難,我阿爸有許多同學都進了日本的黑社會。

    另一段我阿爸口述歷史是:1947年他也還沒畢業,那時候也還叫台北工業學校,上下學要走路往返台北火車站跟學校間,那一段說長不長,一下下就到了,可是有一次,天氣還冷冷的,大概中山北路忠孝東路口到來來飯店再過去這一段一整排,竟然有人在樓上架了許多機關槍往街上掃射。

    三立沒有造假這一段,我實在很不高興。


    [站長回覆]:「成功」中學跟鄭成功有關沒錯;我們「成功大學」(1956年定名)也是跟鄭成功、台南有關。

    鄭成功被蔣幫國民黨當成英雄人物,因為鄭成功侵入台灣,隨時懷反攻大陸,跟蔣幫國民黨很像;但蔣幫國民黨不會強調鄭成功其實算是在台灣獨立建國,還一度想打呂宋;蔣幫國民黨也不會強調鄭氏第三代就投降滿清了。

    我以前跟日本人自我介紹時,以前都說「成功大學」,他們沒啥表情;但後來我說我來自「台灣台南的鄭成功大學」,嘿,他們馬上就有反應了。

    看來你父親是1940年代戰時才入學,我有一個研究極深的對象,建築學者千々岩助太郎(1897-1991),他是顏水龍的老長官老朋友;他1926來台,至1940都在台北工業學校,1940年做三個月校長後離開北工。可惜您父親差了幾年,不然應該會在學校認識千々岩校長。不過千々岩助太郎先生在1980年以前,若是北工有校友會,他一定都會專程回台灣參加,如果您父親也有參加校友大會的話,就會看過他了。

    我看過一些台北工業學校台灣人校友的回憶錄,他們都提到學生裡,台人日人對立嚴重,常打架;但學校裡有不少日本人教諭對台灣人學生特別照顧,台灣人學生畢業後,日本教諭特別動用人際關係安排到台灣官府任職(而日本學生反而沒此待遇);千々岩助太郎先生也安排多位台灣人學生、台灣人學生的第二代,到日本深造發展;有位台灣出身,東京著名建築家郭茂林先生您在日本應該聽過,他是旅日台灣人的代表性人物,他正是千々岩先生牽成的人。

  17. Anonymous says:

    "全文"引用自 http://www.education.ntu.edu.tw/wwwcourse/gto/taiwan8-1.htm

      各位仔細留意一下,台北現在高中除了「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校名裡有「第一」一詞外,其他高中校名都沒有第一、第二這樣的詞彙在,難道這些學校在日據時代就叫現在這個名字了嗎?當然不是,日據時代台北當然也有台北一中、二中、三中……這樣子的學校名,為什麼現在會改叫建國、成功呢?這就和台南二中改為台南一中這件事有關了。

      建國中學:前身即台北一中、台北三中、台北四中,這些全是以日本人為主體的學校。其中台北一中最早叫A.D.1898年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附屬尋常中學校。A.D.1907年獨立出來,叫台灣總督府中學校。直到A.D.1913年,台南中學校(後來的州立台南一中)的建立,改稱台北中學校。後來A.D.1922年州立台北二中創立,才改叫台北州立第一中學。後來台灣光復後,國民政府把台北一中、三中、四中合併為省立台北第一中學。那為何改叫「建國中學」呢?在講這個問題之前,先講另一位關係人「成功高中」。成功高中的前身即台北州立第二中學,它是戰前台北唯一以本地台灣人為主的學校,A.D.1945年國民政府接管,改稱省立台北第二中學。有一本來就會有二,然而問題就出在這個第一與第二之上。

      當時台北二中的家長、校友與在校同學,認為官方把原來以日本人為主的台北一中、台北三中、台北四中,在日本籍學生遺返之後,僅剩的本島籍學生合併在原台北一中裡。若按州立台南二中改為省立台南一中的先例,台北二中應該改稱為省立台北一中才對,那有日本人都走光了,還把台灣人自己唸的學校排在原來日本人唸的學校的後面,豈有此理?!但是省立台北一中有力的家長則認為日本殖民時期的傳統體制不容更改,後來想出為預祝慘勝的祖國建國成功,於A.D.1946年二月,乾脆把省立台北一中改為「建國中學」,而省立台北二中改為「成功中學」。不過依據成功中學的校史記載,之所以要更名為成功,是取「紀念鄭成功開發台灣、反抗異族萬世不朽的功績。」不過拿掉第一、第二之後,按建國成功來排,聯招的公告還是先列建國中學,接下來才列成功中學。實質上,仍是照舊,第一還是第一,第二還是第二。

      現在的中山女中在日據時期,叫做台北州立第三高等女學校,簡稱台北第三高女。和台北第一高女、台北第二高女、台北第四高女不同的是,台北第三高女是以本島藉的學生為主體。所以在日本人離台之後,台北第三高女的學生也受了台南二中升為省立台南一中的影響,想要順理成章的成為「省立台北第一女子中學」。不過還是拿不到第一的名號,只得更名為「省立台北第二女子中學」。直到後來由省立改制為台北市立時,才放棄第二的名號,改稱為「台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全北市只有北一女還維持第一的名號。這種第一、第二的觀念雖然在台北市吃不開,但是在台灣省的高中還是保持著一中、二中的稱呼。

  18. DLowe says:

    我很喜歡南二中的操場,當年草皮長得很漂亮
    是我們班每週六練棒壘球的地方
    反而是一中的操場被戲稱為沙漠
    還有板主提到那幾個戲院我也很有感情
    尤其是麗都,子都
    他的尺度是當年需要偷偷摸摸的北部無法想像的
    期待板主對這幾個戲院 “考古” 一下


    [站長回覆]:這幾家戲院開始放A片,是1980年代的事;其實從頭到尾也只有十年左右而已。像麗都大概是1970年代建的,最早以前是放洋片的。1980年代社會的風氣比較開放,A片錄影帶早就在家庭流傳,雖然放A片不是合法,但市政府也沒三天兩頭去抄人家戲院,這幾家A片戲院也是1980年代台南的少年性教育的啟蒙場所。麗都是1994年左右拆掉改建成七樓公寓的。

    1990年代以後,看電影的方式(租錄影帶、第四台)大幅改變,戲院市場走下坡,要看A片可以很輕鬆舒服在家裡看,1995年網路及電腦開始流行,看A片更可以私密地觀賞了。

    大部份的電影院只好拆掉重建為商業大樓或集合住宅、證券行。目前「透天獨立式」的電影院很少見了,大部份附屬在百貨公司大樓裡面。

  19. ENCOLPIUS says:

    我發覺日據時代的學校中學校的校門/高等學校/專門學校/帝國大學的校門有高度的相似性

  20. 紅豆湯圓 says:

    我父親就是台南州第一中學校1945年畢業的,應該是最後一屆吧!照片左邊有一銅像是誰?是不是在大門口合照?他們下個月(May)要在沖繩辦同學會,包括台日美大概還會有十多人參加。


    [站長回覆]:我認識「南中會」的副會長 有馬繁(Arima Shigeru) 先生,他常回來他出生地台南。令尊這個會說不定他也會參加。因為有馬繁先生很活躍,我想令尊可能認識他。

    這個會,最年輕幼齒的,大概也八十一、二歲了吧。

    他家在日本時代的台南市開「有馬齒科」,父親是齒科醫生,他是1944年州立台南一中畢業,考入台南工業專門學校(成大)建築學科第一回,1944年底全數學生(當時成大全校都是男生)動員去部隊報到(準備要玉碎了),1945年日本投降,他們全家1946年初回到日本。

    「南中會」是戰後,日本國內,「台灣總督府台南中學校師生校友會」的意思。當然也包括了後來的台南州立一中。

    「台南會」就是戰後日本國內,曾是「台南州」的州民就可以參加的聯誼組織。

    此外,我Blog有篇文章也有提及有馬繁先生及寫真: http://blog.kaishao.idv.tw/?p=1167

  21. 紅豆湯圓 says:

    謝謝站長回覆,今天會和父親連絡(在米國)問個明白,如果有馬先生他認識,他會很高興的看到那些文章的。
    昨天貼圖沒貼上。

    http://myweb.scu.edu.tw/~net001/images/Old_Pictures/Page01A.jpg

  22. 翁銘智 says:

    陳さん  私はRobin Ong の父です。今美国sacramentoから送信しています。日本文しか書けませんので宜しくお願いします。まずはこれで

    翁 銘 智  Minchi Wong

  23. 紅豆湯圓 says:

    已和父親連絡,他因打字太慢,所以只能上網問候兩行,其他細節我來幫忙說明。

    我父親確實認識有馬繁副會長,他大我父親一屆。同時他也認識謝爾昌教授,謝教授小我父親一屆,因1945年大家都在躲空襲,沒人去唸書,所以當年是四五年級一起畢業,而且也沒畢業典禮,就這樣離開南一中了。謝教授雖小一屆但應是和我父親同一年1945畢業的。這張照片不是畢業照,大概是1944年照的。

    下月5月20日「南中會」要在沖繩NaHa舉行,校友含眷屬共93人參加。當年一屆大約有兩百人左右,台灣人只十多人而已。不過父親在此次參加名單上並沒看到有馬繁副會長。我會把網頁「台灣總督府台南中學校」的門牌照片洗出,請父親帶去給這些日本老同學們緬懷。


    [站長回覆]:翁大哥:

    我挑了幾張「原尺寸」的台南二中校門照片(因為網頁上的縮小過了),寄到您私人信箱去了。

    建議您,挑其中幾張,給他洗個二、三十套,寄給您おとうさん,帶去同學會,見同學就發,相信老前輩們一定會很高興,您おとうさん也會很有面子。也請您おとうさん代邀日本同學們,有機會全家族再回來台灣觀光,再來台南觀光。

  24. ENCOLPIUS says:

    「有馬齒科」我好像在舊照片見過,是不是在民權路, 且建築物是在轉角處, 頂樓造型為半圓形


    [站長回覆]:與有馬先生見面時,記得是說「現在的忠義路一帶」(也不是很確定了);但我想你應該是看到照片的招牌吧,你講的那個應該就是了。

  25. 紅豆湯圓 says:

    在沖繩舉辦的「南一中校友大會」已結束,家父今日返台。對於陳站長的協助贈送南一中大門照片與サヨンの鐘(Sayon no kane)電影,他們都非常感激。尤其副會長有馬繁先生更要父親回台代他向你問好。

  26. olesan says:

    1.1967年我就讀台南二中,就是從這個門進出,校門門柱都是洗石子,沒有貼磁磚,現在的樣式已經”走精”.
    2.當年林洋港主席題字的校名,那一手魏碑字體,比現在的漂亮多了,好像林洋港被老K遺棄後, 那塊校名招牌就被取下.
    3.當年拆除日據時代校舍的校長,後來調到台南一中當校長,還是專心搞建設,那時候台南一中的升學率全台排名直直落.
    4.新生入學聽校史報告時, 好像老K接收後,校長互調,順便把校名招牌抬過去.是有站長所說貶低專收日人學校校格之小家子氣做法意思.
    5.家族裡公輩叔輩日治時期均有出身這兩所學校,原台南一中大多招收日人子弟,原台南二中招收台灣子弟,台灣子弟就讀原台南一中者,必須是所謂的日本化家庭出身才可以.投考大學,日本人錄取標準遠低於台灣籍學生甚多.

  27. olesan says:

    站長在戲院方面還少提到一家當年佔有一席之地的”開元戲院”.

  28. 紅豆湯圓 says:

    5.家族裡公輩叔輩日治時期均有出身這兩所學校,原台南一中大多招收日人子弟,原台南二中招收台灣子弟,台灣子弟就讀原台南一中者,必須是所謂的日本化家庭出身才可以.投考大學,日本人錄取標準遠低於台灣籍學生甚多.
    ———————————————————————————-
    原台南一中日人子弟和台灣子弟大約9:1,當然日人子弟全部唸這學校,再找一些台灣人子弟撐場面。不知道是不是「日本化家庭」才行,但家長一定要顯赫才有機會。入學要「口試」,所以學校就可技術性決定是否錄取。

    我的伯父連續兩年都落榜,只因為有點口吃,但是到日本唸三年中學就考上慶應醫學部,可見日人是保障名額而台灣人子弟還是很競爭的。

    1945年時台北帝國大學生日人280人,台灣生117人。

  29. 紅豆湯圓 says:

    剛才觀看父親拍回5月20日在沖繩舉辦的「南一中校友大會」影片,看到主持同學(日本人)邀其他同學上台時用台語喊「卡緊!卡緊!」來催促,真的是很可愛。可見這些離台63年的老南一中學生對台灣還是很懷念的。

  30. sckang says:

    看到這篇,好懷念雄中的紅樓。可惜當時的我只知道讀書,當時也不是人手一台DC到處照相,所以,我居然沒有年輕的我和紅樓的照片。

    不過說實話,我也不曾真的在裡面求過學讀過書。第一棟只有二樓是教室,只有三年級一到六組可以進紅樓,不幸我是七組,殘念。

    第二棟變為實驗教室,我就真的再裡面做過實驗玩過火了。

    一二棟之間,當時還是植物園,不知道現在變了沒。裡面有尊面壁思過的銅像。好像是孫文?其實原本是面對玄關,也不知哪一年起玄關封掉,就讓他面壁思過至今。這很九很久了,小時後我就住雄中旁邊,雄中根本就是我的後花園。而從我有印象起,植物園就是晚上假日封閉的。

    武道館在我那時候,是以體育館的名稱而存在。想想我讀書的過程中,的確只有那棟建築是木造牆壁木造地板,可惜我從來沒意會到,這和我那時會看的好小子中比劍擊的場合是類似的,也沒有師長提過這是日治時代至今的老建築。已經燒掉了啊!現在的我連對這棟建築的印象都已經很模糊了。真遺憾。

    高雄三民國小第一棟也是紅樓,記得聽說過也是日本人留下來的。在我印象中,這幾棟紅樓都是身強體壯的。尤其是三民國小中戰後的建築蓋蓋又拆拆,這棟紅樓一直屹立不搖。20幾年沒看過他了,不知現在依然安好??

    決定了,下次回高雄,我一定要回去拜訪這幾棟陪過我讀書的紅樓。

    還有提外話,我們高雄中學就叫雄中,不叫高雄一中。當年北上上大學,常常有中北部的同學這般誤會。現在想想覺得還真的是可愛的誤會。

  31. Jack says:

    看過版主這篇文章,深表同感。

    我不但是南一中的校友,而且還是跟你同屆(你在丙組的4班,我在甲組的16班)。
    因為「總爺國小存廢議題」的版,讓我接觸到你的部落格...
    更從你的其他文章知道你是來自雲林,感覺似乎又更近一些(我曾在雲林縣的林內鄉任教12年)

    當然,攀關係並不是我發言的重點,
    而是對於「台南二中舊校舍拆除」這件事情上,跟你有一樣的感受。

    我是沒像你那樣深入的做功課,我是以我過去的印象來看的。

    民國72年的高中聯考,我的考場就在台南二中,考場教室就是那排已經被拆掉的日式教室,
    考試的那兩天,簡直是熱得令人難受...,雖然那個時代在酷熱之下讀書上課早已習慣,
    但是還是很不喜歡在那種大熱天考試....
    但是進入考場教室之後,我發覺到「天啊!簡直比外面還涼快!」
    在考試思考作答的時候,我發現到為什麼教室會這麼涼快,
    因為教室的挑高感覺不只五米呀!(南一中的紅樓挑高有多高,版主是很清楚的,而我相信至少高出一半)
    教室的日光燈,從天花板用小鐵鍊垂吊下來,光那小鐵鍊的長度都不只一個人的身高了,
    而樓梯間的轉角,那些氣窗的位置,是「一個大人爬上七尺A字梯的頂端,再拿一把高窗擦」都根本擦不到的啊!
    在挑高這麼高的涼快教室裡面,考試起來自然是舒服許多,
    或許就是這樣,我考出了連我自己都不敢置信的分數,很幸運的成為你的同屆同學。

    不但如此,我也曾經看過那棟教室的外牆,
    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外牆的磚塊,在斜陽的照射之下,竟然有如上釉過一般會反光啊!
    台南一中的紅樓,外牆磚塊比較粗糙,根本沒辦法有這種猶如上釉的反光,
    我當時被這情形給嚇到了,因為我從沒見過這種磚材,即使我後來唸台南師院,在南師的紅樓也看不到。
    我對建築建材是個外行,但是我感覺那似乎是非常優的磚材。

    後來知道南二中的日治時代建築被以「危樓」的理由拆掉,
    我也不禁在心裡頭大罵--這校長是耍什麼豬頭啊!
    南一中創校比二中晚了八、九年,如果說二中那些日治時代建築在民國七十八年就已經是危樓,
    何以十九年後的今日,南一中的日治時代建築都還好好的?
    日本人蓋給自家子弟的學校,會比蓋給台灣人唸的還怠慢嗎?--這根本說不過去吧!
    南一中的教室建材不如南二中(感覺上是這樣),都尚且竭盡全力的保存維護,
    怎麼那位南二中的校長竟然吃屎耍智障,把那麼好的教室給拆了?
    或許「搞建設」有利可圖、或許可以在新建築上面「留名」,但是也別笨到去拆掉有歷史意義的建築啊!

    後來原地蓋的新教室又如何呢?
    樓層多了,可以增加教室數量,容納更多學生上課....
    但是在我這個台南市民的眼中看來--就像是拿一只家傳的懷表,去換來一只功能很多很炫的卡西歐一樣。
    或許原來那棟教室看起來很老土、沒什麼美感,
    (以前我唸國中的時候,第一次從市立圖書館那邊看過去,一直以為是某個公家機關的倉庫)

    但是那新蓋的--更讓我覺得「俗不可耐」!
    隨便一所學校就可以蓋出那樣的東西了,而舊有建築那份特殊性、歷年校友的記憶與驕傲,
    已經隨著怪手一勾而消失殆盡了。


    [站長回覆]:感謝不認識的同學來此留言,我們跟Standing都是同時入校的啦。

    舊校舍是維持校友與學校情感的重要因素。有多少校友看到舊校舍還在,眼淚都流下來,即使新校長老師全不認識了,還是大方地掏出錢來贊助母校。

    我自己學建築的,所以考量歷史因素外,也會看建築技術與美學因素,州立台南一中(今二中)的校舍還是有它歷史以外的價值的。

    不過台南二中把舊校門恢復,掛上舊招牌,也算是補救吧,本站有位網友,他父親是戰前州立台南一中畢業的,他借我校門照片去洗幾十套,交給他父親,再帶去參加今年的州立台南一中的同學會,一人一套(大部份是日本人,少部份台灣人,現在都八十多歲了),老校友都很高興呢,光這照片,說不定觸動了這些老先生的心靈底層,然後帶全家族重回幼年故鄉台灣觀光,替台灣賺了觀光收入(一個日本客在台灣花的錢,大概等於十個中國客)。

    比台南二中拆歷史校舍更愚蠢的,還有台中一中,他們是1970年左右就拆了,比1990的台南二中還早二十年。那不但有靠重建校舍來獲取利益之嫌,更有推毀台灣人歷史的意味!

    詳我成大學長林炳炎的Blog:

    戰後的台中一中

    最後補充一下,你看到有些紅磚建築的磚牆有光澤,那應該是塗透明防水漆的效果,不是原始建材的效果。早年有些磚牆建築,屋主用有色水泥漆去上色,那才是殺風景,摧毀了磚的質感。

  32. MOKIZ says:

    凱劭學長
    我也是南一中畢業的
    不過比學長晚了十多年進一中吧 我是87級的
    長久以來就在學長的部落格當潛水客 但也從中學到了很多
    一中三年的生活真的是對我整個人生有很大的啟發
    不管是學業上或者是思維上
    縱使現在人在國外繼續深造
    也常想起以前的一中生活
    不過說起一中的建築 我記得我高一的時候是在紅樓上課
    那時候紅樓旁邊正在整建新的科學教育大樓
    結果把紅樓北邊整個檔了起來
    一點也不透風 整個夏天真的是折磨死人了

    之前趁回台灣時也順道回一中去看看
    感覺校園景觀有很大的改變
    但有種不是很相稱 或者說是格格不入的改變吧

  33. ENCOLPIUS says:

    “”就目前資料顯示,只有今天的建中、北一女、台南二中這三所學校,曾經被總督府直屬過。””
    1915年成立的””公立臺中中學校””應該也是直屬於台灣總督府,只是名字沒冠上”台灣總督府台中中學校”,而且在授課程度也與當時的”台灣總督府臺北中學校”台灣總督府台南中學校”台灣總督府臺北高等女學校”有所差別!

  34. scl says:

    回應sckang:
    要談雄中請移駕
    知音樂園
    http://tw.myblog.yahoo.com/sclchiche/

  35. 紅豆湯圓 says:

    本年第95屆州立臺南一中校友會返校活動,已寫Email給凱劭兄參考。

  36. 紅豆湯圓 says:

    總督府台南中學校在1945年終戰時,那一年是第27回的畢業生,和第31回的一年級新生。去年2009年10月6日所舉行「南中會母校95周年總會」,參加的校友最年長的有九十多歲,最年輕第31回生應該也有七十九歲了。會後,日本的校友又蘊釀在2014年要回來台南參加「南中會母校一佰周年總會」!2014年南中會一佰周年時最年輕的那時也有八十三歲了,不過,很多日本校友都很有信心要再回來參加,就是這股原動力,老天也會幫忙的!

    當年很多南中日本學生引揚回去後,都和同樣引揚的台南女中日本學生結婚,所以下一代都很感念父母的出生地台南。有些雖然父親去逝了,可是太太、兒女們都繼續參加南中會。我想2014年他(她)們一定努力趕回來!

    謹附上一段紀念影片,取材自陳凱劭先生以及上月去逝父親所拍照片。此紀念影片及照片已製成光碟贈送給台南二中。
    http://myweb.scu.edu.tw/~net001/Tainan2.wmv

  37. encolpius says:

    今天2010/02/25去臺灣文學館(臺南市)參觀臺江地圖展
    拍到一幅日本時代介紹臺南各行業的地圖
    我有找到有馬 繁先生父親執業的地點:有馬齒科
    在今忠義路與民權路交叉口之 東南街廓

    我之前曾在臺灣懷舊這本書查到有間齒科照片並留言在您本篇文章
    誤以為是有馬齒科是錯誤的
    我看到的是位同一十字路口
    但位於西南街廓的八木齒科

    已將照片寄到您[email protected]
    麻煩您轉交有馬先生留作紀念吧!

  38. encolpius says:

    版大:
    建議應該放一張
    日治時期的校門口照片
    方便大家比較

  39. encolpius says:

    應更正為下列文句:
    “”我有找到有馬 繁先生父親執業的地點:有馬齒科
    在今忠義路與民生路交叉口之 東南街廓,而西北角街廓即為郵便局”

  40. asabuchi says:

    很久沒來這個討論串, 所以剛看到Jack在2008的留言.

    這樣看來 Jack, 板主, 跟我都是同一屆的. 我是高三17班,
    在Jack的隔壁班.

    就當作是小小的”同屆會“吧. ^_^

  41. Ting yu says:

    啊啊學長你好我是現在在校的高二學妹(鞠躬‍♀️)請問學長說的有馬齒科,是現在改名成平和齒科的那間嗎?

  42. Anonymous says:

    舊教室結構厚實,挑高設計,夏天在裡面上課還是涼爽的。

發表回應

留言內含URL、廣告字,會被系統視為廣告而扣住不顯示,請待站長解除。
留言涉私密請直接寫email給站長

本Blog其他隨機文章(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