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文章: ‘攝影’
2010-05-08
烏山頭水庫在日本技師八田與一和眾多台灣農民的努力之下,花費10年光陰,終於在1930年完竣,讓嘉南平原由原來的看天田,成為台灣最富庶的米倉,農民生活因農產劇增得以改善。
台灣地處地震頻繁帶,歷經多次大地震災,烏山頭水庫仍毫髮無傷,更讓人懷念當初日本技師的技術與貢獻。
但我國人民並不認識這段艱辛卻溫馨的歷史,即使日常生活靠飲用烏山頭水庫八十年的雲嘉南居民中,年輕一輩知道八田與一的也很少。
台灣教師聯盟有鑑於此,特舉辦烏山頭水庫愛語研習,在2010年5月8日(六)和5月9(日)兩天,使與會人士能緬懷並加以宣揚八田技師鞠躬盡瘁之精神,關心並致力於監督公共工程之建設與施工品質,才能提升生活水平和促進全民福祉。
(more…)
發表於 台南, 台灣歷史, 攝影, 日本 | 沒有回應 »
2008-05-05
左起:吳清桂女史、鄭自才先生、站長
左圖為鄭自才前輩與夫人吳清桂女士與我合影。吳清桂女士是台灣本土紅花布的提倡者,我則是台灣紅花布愛好者。
2007年10月27日,鄭自才前輩在新營台南縣文化局舉辦畫展,鄭前輩居然請我這後生小輩去開幕致詞,當然不是只有我一人,致詞者有蘇煥智縣長,鄭自才前輩之弟政大廣告系鄭自隆教授、台灣退役軍人暨遺族協會的理事長許昭榮先生、台南縣文化局副局長姜博智等人。
(more…)
發表於 出版品評論, 台灣文化, 台灣歷史, 台灣藝術, 成大建築, 攝影, 文化創意, 郭柏川, 顏水龍 | 20 回應 »
2007-04-10
七星塔位於高雄縣內門鄉觀亭村北方,與紫竹寺同為內門八景之一。
相傳為天邊七顆流星墜落在這方圓兩、三公里的土地上,成為七個小土堆,排列形狀有如北斗七星。
以今天科學眼光來看,應該就是七顆隕石墜落到地面,而恰巧地呈現類似北斗七星的排列方式。
1960年紫竹寺寺方依土堆原形造起7座4公尺高的七星塔,白天醒目別緻,夜燈火通明,和天上北斗七星遙遙相對,互相輝應。
內門七星塔是內門鄉的特殊景觀,也是全國絕無僅有的古建築,更是到內門旅遊不容錯過的景觀。
七星塔已設置古蹟區,在古蹟區旁興建七星塔遊客休憩中心,南來北往遊客同感方便,遊客不斷增加,是內門鄉積極發展觀光最重要的資源之一。
七星塔中有四塔位於公路旁,其他三塔散落在較遠處。
延伸參考資料:
美濃台灣客家作家鍾鐵民先生手稿:七星塔的故事。
(more…)
發表於 台灣建築, 台灣歷史, 攝影, 高雄 | 6 回應 »
2007-02-13
2007年2月12日台灣郵政終於正名,將來郵票只會寫「台灣郵票」。
台灣的郵局,莫名其妙掛一個「中華郵政」的招牌。要仿冒別人,起碼找一個好的對象,卻有白癡去仿冒一個爛對象。台灣就是有群神經病,近六十年前被中國人民趕出中國,流亡到台灣,他們的徒子徒孫及被洗腦成功者,卻一直想代表中國,仿冒中國。這種邏輯零分的神經病,在台灣還很多。
有國際觀的正常台灣人,出國都嘛說我是台灣人,即使在台灣國內堅持「中國」、「中華」的笨蛋一到國外還是乖乖說他是台灣人,絕不敢說他是中國人。他要是說他是中國人,馬上會請去走另一個全身檢查通關道路,待遇馬上不一樣。
(more…)
發表於 台灣歷史, 攝影, 時事評論 | 33 回應 »
2007-01-28
台中市國立台灣體院體育場入口壁畫裡的楊傳廣,顏水龍作,1961。
有亞洲鐵人之譽的台灣阿美族人楊傳廣(阿美族本名Misun,根據現行的阿美語拼音原則應寫為Maysang),於美西時間2007.01.27下午五時三十分因日前腦部中風的病情惡化,在加州寓所與世長辭,享年七十四歲。
楊傳廣(1933-2007 )是台灣台東馬蘭阿美族人,從小具運動天份。1958年在東京亞運獲得十項金牌、跳遠及百公尺跟牌得到「亞洲鐵人」的稱號。
(more…)
發表於 台中, 台南, 台灣建築, 台灣歷史, 攝影, 時事評論, 顏水龍 | 36 回應 »
2007-01-14
台湾新幹線台中駅位於台中縣烏日,距台中火車站約10公里,但幸運的是,台中駅剛好與台鐵鐵道交叉,於是在烏日興建一新的「新烏日車站」,台鐵都會區捷運化以後,旅客到台湾新幹線台中駅很快可以轉乘台鐵,15分鐘內到達台中市區的台鐵車站。
(more…)
發表於 台中, 台灣建築, 攝影 | 13 回應 »
2007-01-13
台湾新幹線開始試營運了,這是台灣前所未有的重大交通建設。從此以後,台灣西部成為一個「一曰生活圈」,台北到高雄只需90分鐘,幾乎跟搭飛機一樣,因為搭國內線飛機,必需在起飛前30分鐘到機場,即使飛機降落,也需要10分鐘時間搭Shuttle Bus從跑道到候機大廳。
(more…)
發表於 台南, 台灣建築, 攝影 | 45 回應 »
2006-12-26
台南公會堂又名「台南公館」,落成於1911年(明治44年),為日本時代初期的建築物。位於台南市民權路二段30號,終戰後曾長期作為台南社教館。
台南公會堂,其址原為清道光年間地方士紳吳尚新所建之吳園,內有亭台樓閣、假山、池塘等設施,尤以仿飛來峰之景最為引人。日本時代建為台南公館,後來稱為台南公會堂,為當時市民重 要集會空間。台南公館成立之初是一種財團法人之型態,由官方 與民間合資四萬多圓而建,此類機能之建築在當時於各大城鎮、重要新社區(例如糖廠)中均有設置,兼具有教化百姓之功能。
終戰後曾被蔣幫國民黨改稱為中山堂,再於1955年被蔣幫國民黨改為省立社教館並加以修繕,今庭園尚存留一部份。
(more…)
發表於 台南, 台灣建築, 台灣歷史, 攝影, 郭柏川, 顏水龍 | 27 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