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文章: ‘台灣藝術’

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台灣文獻整合查詢系統

2008-03-05

screen-capture-10.jpg

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前身為台灣總督府圖書館,此館於終戰後,改名為「國立中央圖書館(現已改名國家圖書館)的台灣分館」,未來擬正名為國立台灣圖書館。)最近推出網路版的台灣文獻整合查詢系統,網址如下:

目前有幾個重要的內容:

  • 《台灣教育會雜誌》及《台灣建築會誌》影像資料庫
  • 日本時代台灣地圖資料庫
  • 日本時代台灣文獻電子書資料庫

(閱讀全文…)

郭柏川「北京故宮」香港蘇富比2008春拍現身

2008-03-03

4244061-1807454-1.JPG

台灣前輩畫家郭柏川(1901-1974)畫作「北京故宮」,將在2008年4月9日香港蘇富比開拍。預估價約三千萬至四千萬港幣(約新台幣一億兩千萬至一億五千八百萬元)。不過這預估價參考即可,拍賣場要炒作新聞,當然會訂一個天價作宣傳話題之用。

這幅畫被拿來當做本次春拍主角,是因為郭柏川是出身台南的台灣第一代油畫家,又曾在北京定居十數年,此畫作主題是北京故宮,還可再聯結曾去北京與郭柏川一起寫生,當年的日本畫界天王巨星梅原龍三郎(Umehara Ryuzaburo, 1888-1986)。一幅畫作牽動台日中三國,話題性夠。老實說一樣是郭老畫的台南公園,恐怕就沒這種集光環於一身的待遇了。

(閱讀全文…)

(1943)顏水龍:台灣の工藝產業に就いて

2008-02-28

1943年,昭和18年7月,日本內地的「商工省工藝指導所」(「商工省」約略是我國的「行政院經濟部」,是中央部會),所發行的刊物 工藝ニユース(工藝News),第12卷第5號,顏水龍教授以「臺灣生活文化振興會理事」身份,發表一篇「台灣の工藝產業に就いて」。 

值得注意的是,此刊物是母國日本內地發行,非在台灣本島發行。 

此文在「民俗台灣」一書中曾提及文章標題(但沒引用內容),筆者在台灣的圖書館遍尋此書不著(推測是公立圖書館在終戰後,把日文書刊大量丟棄焚毀,僅留內容與台灣有關的日文書)。 

顏水龍教授這篇文章影像,是由日本學者角南聡一郎(Sunami Soichiro,元興寺文化財研究所主任研究員,專長為考古学・民俗学)寄贈筆者。 

(閱讀全文…)

吳濁流戰後初期出版日文小說封面

2008-01-22

1.jpg

台灣客家大文豪吳濁流先生(1900-1976),他在台灣文學界的地位,是在過世後,台灣本土化後才得到肯定與推崇。

他的《台灣連翹》、《波茨坦科長》等書,以小說的手法描寫戰後來台灣接收劫收的支那人與半山惡形惡狀,也可能是時代的少數第一手證言。

本文倒不是要討論吳濁流先生的文學地位與價值,是要介紹幾本吳濁流先生在戰後初期出版的日文書之封面設計,這些封面都出自名家之手,可惜數十年後漢文翻譯再版時全捨棄不用。

這幾本書裡,《胡志明》是戰前就以日文寫好,但遇到大東亞戰爭期間,沒有出版的機會(大東亞戰爭時讓很多日常的活動暫止);《ポッタム科長》、是戰後才開始書寫,是十篇短篇小說合輯;、《夜明け前の台灣》則是戰後開始寫的十篇政論性短文。

吳濁流先生戰爭結束後,在台北的新生報任職(228死難者阮朝日是總經理), 第一線目睹各種政權移轉的怪事。

(閱讀全文…)

郭柏川與楊三郎

2008-01-20

kaku.jpg

熟悉台灣美術史的人應該都知道,郭柏川與楊三郎兩人之間,是有很多故事的。這張拍攝於1960年代,兩個人會坐在一起喝酒的照片,應該是很少見的。楊三郎在照片中眼光銳利,坐在中間,霸氣十足。

寫真右起:郭柏川(右一),鄭世璠(右二),楊三郎(中);左邊兩個我就不認識了,若有人認識,請在下方留言。李梅樹紀念館李景光館長指正,左起是青雲畫會創辦人呂基正及王逸雲。

過去的台灣美術史學者,很少特別注意到一件事,就是郭柏川自始至終,從來都沒加入過台陽畫會」。王白淵在戰後1950年代為台灣省文獻會,寫日本時代台灣美術發展經過時,就特別指出,台陽美協幾乎一網打盡了日本時代就出道的重要台灣人畫家,只有倪蔣懷(年紀資歷大太多,他是這批人的長輩,對台陽是贊助寄付的份)、藍蔭鼎、郭柏川,自始至終都沒加入過。

(閱讀全文…)

翁錫麟個展:逢甲大學圖書館

2007-11-10

ong.jpg

(閱讀全文…)

(1944)大倉三郎:在本島的造形文化運動-臺灣生活文化振興會的興起

2007-10-21

大倉三郎:在本島的造形文化運動-臺灣生活文化振興會的興起,出自《臺灣建築會誌》,第16輯第1號,頁1~9,1944。

本文作者,為當年台灣總督府營繕課長大倉三郎(Okura Saburou, 1900-1983)先生。

本文在六十多年後來看,有幾項很怪異的地方:

1.在一本建築工程專業刊物談論生活文化造形

主要因為作者大倉三郎課長是「台灣造形文化運動」,及「台灣生活文化振興會」的發起人之一,於是把本文拿到自己建築界的機關刊物發表。

2.發表的年代是1944年1月

大家所知道的,日本政府在1936年,就開始在台灣推動「皇民化」運動,接著,日本的南進政策(皇民化、工業化、南進基地化),大東亞共榮圈政策也已成形,大東亞戰爭開展。

在台灣各地,開始組成「皇民奉公會」組織(連美術界也有美術界的皇民奉公會分會),目的是讓台灣的本土特有文化、語言、風俗、慣習慢慢消失,讓台灣人變成標準日本皇民。

(閱讀全文…)

鄭自才油畫個展:新營市台南縣立文化中心

2007-10-17

2007.10.24 – 2007.11.18

彩色的土地─鄭自才油彩畫個展
茶會:2007.10.27 星期六,11點
台南縣立文化中心1F畫廊

台南縣新營市中正路23號
電話:+886-6-6321047 #1111

展覽紹介:

http://www.tnccc.gov.tw/news/article.php?aid=427

鄭自才老師< 翻牆 >返台已是16年前的事了。16年來故鄉的風土人情、炎熱的日頭燒起伊的藝術熱情,37年前< 424剌蔣> 的革命激情已逐漸褪去。繞過半個地球,扮演過建築師、革命家,最後返回伊日思夜夢的故鄉台灣,現在正在盡力扮飾畫家的角色。伊認為台灣的藝術文化才是需要深耕的,所以,伊以歡喜的心情,百倍的熱情投入彩色的世界。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