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文章: ‘顏水龍’

陳一鶴醫師

2005-10-09

陳一鶴像,郭柏川畫,1968

左為郭柏川(1901-1974)為陳一鶴醫師畫的油畫像,1968年畫,目前由陳一鶴本人收藏。

陳一鶴醫師,大正九年生(1920),85歲,祖先是澎湖人,但上一代到台南市開業。陳醫師的父親也是留日學醫。

陳醫師本人是學醫,但跟日本時代的知識份子一樣,對美術、音樂、文學都有涉獵。陳醫師是終戰後才完成學業,回到台灣。

他父親那一輩,就與當年住在台南市的顏水龍、廖繼春(在長老會中學,今台南市長榮中學任教)、林茂生博士(台灣第一個博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大師杜威的高徒,當時在今成功大學當圖書課長)時常有來往。

陳醫師本人則是在戰後追隨郭柏川近二十年。在1952年台南創立的台南美術研究會,郭柏川是創會會長,陳是創會的會員之一。陳醫師是業餘藝術家,也是收藏家。

(閱讀全文…)

台南市楊許仙里女士宅馬賽克壁畫

2005-10-08

這是顏水龍教授指導下的馬賽克壁畫作品,雖然不算顏水龍教授正式作品(所以顏教授並未在壁畫上簽名),但顏水龍教授為此作品打草圖,並指導楊許仙里家族親友共同製作。

本壁畫仍然看得出有顏水龍教授的馬賽克壁畫之特色及技巧,與顏水龍教授其他正式馬賽克壁畫相比,本作品較簡單而隨興。

顏水龍教授與楊許仙里女士家族是多年老友,顏教授晚年來台南,都住楊許女士家。

楊許仙里女士是世界級的奇美實業奇美液晶螢幕(CMV LCD)奇美博物館的創辦人許文龍先 生的姐姐。楊許仙里女士及夫婿是顏水龍教授台南縣同鄉,本是多年好友。楊許仙里女士在六十多歲後,因興趣開始從事藝術創作,有油畫及雕塑作品,還開過展 覽,作品被南部許多機構收藏,被譽為「素人藝術家」(意思是未經正式藝術教育,靠自我摸索學習者)。楊許仙里女士的藝術創作,當然也有經顏水龍教授指導, 開過的展覽會,顏水龍教授曾寫序推薦。

(閱讀全文…)

鹿港辜顯榮宅

2005-08-09

kuo.jpg

顏水龍(1903-1997)在1944-1949年在成大建築系擔任創系第一位美術教授。

顏水龍身為台灣第一代本土洋畫(油畫)家,但他在這五年間,油畫創作數量極少。最大原因是,這五年恰逢大東亞戰爭末期,油畫顏料被列為戰爭時期管制品,非必需品,有錢也買不到,所以當時的油畫家幾乎都停止創作;戰後再歷經物資缺乏,狗去豬來、228屠殺事件、蔣幫國民黨大軍敗退來台、白色恐怖等重大事件。

(閱讀全文…)

台中市中山路76號街屋

2005-07-05

顏水龍教授一生作品極為多元;顏教授的油畫、素描、工藝設計(依材料及功能又可再分很多類)、馬賽克作品、廣告設計、商業設計作品大部份登錄於顏水龍教授的專書顏水龍研究中。

不過顏水龍教授也曾應親友之邀請及自家需要,設計過幾座建築物,是外界比較少人知道的。

顏水龍教授不是建築師,也不是學建築出身。但他曾擔任過建築系教授(教美術),也曾在東京、巴黎待過,也從事多年的工藝、傢俱設計,所以他對建築造型、比例、建材的素養,還是有一定水準。

我個人以建築史學者的身份,幫顏水龍教授設計的這座建築物掛保證,讚咧啦!跟中山路整排房子來比,當然是出眾的。

這座建築物位於台中市中山路76號。中山路在日本時代到1990年代這段期間,都是台中市中心商業區,許多台中老店都在這條街上。不過它寬度約只有十米,停車不方便,交通常堵塞,所以隨著商業區移到新的重劃區,這一帶目前已有沒落的趨勢。

目前這座建築物並沒有開店,也正因為沒有開店,這建築物外觀沒有醜陋的招牌,也沒有突出的鐵窗,也沒有用大布幕把整個建築物遮住,也沒有亂改裝,沒有違章增建。沒有開店反而讓我們現在還能看得到,三十多年前剛完成的原始面貌。

這座建築物與端容眼科診所太陽堂餅店非常接近,彼此相距都在一百公尺以內。

詳情請繼續閱讀:

高玉樹(1913-2005)與顏水龍

2005-06-26

前黨外台北市長、交通部長,政務委員、國統會副主委、總統府資政高玉樹先生,於2005年6月15日,在台灣台北市過世。

高玉樹生於1913年,卒於2005年,享年93歲。

dscn3366.jpg

台北市劍潭公園水牛圖壁畫

(閱讀全文…)

柳營前輩畫家劉啟祥故宅

2004-07-25

有上過張嘉祥教授的「歷史建築修護技術」的課,張老會放這座古宅當教材。幾年前台南縣政府請張老去做過結構鑑定勘察,以確定是否需要立即修復及是否可開咖啡廳。此古宅位於台南縣柳營鄉中山西路。柳營位於新營市南方約二公里。 張老在上課時只有交待結構損壞情形,及幾十年前曾做的L型鐵條補強;沒有交待這座古宅的歷史及屋主家族。這屋主家族中,最特出的是後半生定居高雄的畫家劉啟祥(1910-1998)。劉啟祥與成大建築系過去的美術教授顏水龍郭柏川輩份約略相同,又時有往來交集。各位若到新營、白河一帶;務必來此喝一杯咖啡,除了看日本時代建築,也可以體驗一下畫家劉啟祥的早年生活。

(閱讀全文…)

台北市日新戲院顏水龍旭日東昇馬賽克壁畫重生記者會

2004-07-05

2004.02,日新戲院易主。原本我擔心新買主會拆除舊建物蓋大樓,於是寫信向台北市立美術館黃才郎館長求援,希望在拆除之前,想辦法以公家的預算人力,至少救下戲院二樓的顏水龍馬賽克壁畫,切割後另地保存。

在黃館長主動關切之下,幸好新買主也不打算整座建築物拆除,只重新裝修內部,重新隔間,繼續經營戲院,新買主對買下的日新戲院建物有這個價值千萬,出自台灣國寶級畫家顏水龍的公共藝術,也很意外而高興;允諾會在重新裝修的同時,會將二樓壁畫所在的大廳重新設計,以彰顯這座壁畫。這段故事詳見:台北市日新戲院顏水龍馬賽克壁畫獲保存

經過三個多月的施工,終於在2004.06完工啟用。日新戲院保留「日新」原名,但改為「日新旗艦店」,為新買主的戲院連鎖店之旗艦店。據指出,這座戲院會引進更多活動,例如電影首映會,影星隨片登台,簽名會等等。

(閱讀全文…)

台北市中山北路劍潭公園顏水龍水牛圖馬賽克壁畫修復完成

2004-07-05

水牛圖壁畫,位於台北市中山北路圓山飯店、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劍潭青年活動中心、捷運劍潭站三個地標的中心點之劍潭公園的擋土牆上。

1969年,當時的民選市長高玉樹,在台北市昇格為院轄市後仍繼續擔任首都市長,邀請顏水龍教授擔任市政顧問,請顏水龍教授規劃敦化南北路、仁愛路林蔭大道,仁愛圓環;並請顏水龍教授在中山北路劍潭公園擋土牆上製作大型馬賽克壁畫,長達100公尺,名為「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因為中間很多水牛,被俗稱「水牛圖」。

這一連串的市政建設,其實都是做給先總統 蔣公(請稍息!) 用的;是要給蔣介石爽的。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