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清桂:台灣的設計寶庫-傳統花布圖樣150
本文發表於 2008 年 05 月 05 日 04:55
左圖為鄭自才前輩與夫人吳清桂女士與我合影。吳清桂女士是台灣本土紅花布的提倡者,我則是台灣紅花布愛好者。
2007年10月27日,鄭自才前輩在新營台南縣文化局舉辦畫展,鄭前輩居然請我這後生小輩去開幕致詞,當然不是只有我一人,致詞者有蘇煥智縣長,鄭自才前輩之弟政大廣告系鄭自隆教授、台灣退役軍人暨遺族協會的理事長許昭榮先生、台南縣文化局副局長姜博智等人。
左圖為鄭自才前輩與夫人吳清桂女士與我合影。吳清桂女士是台灣本土紅花布的提倡者,我則是台灣紅花布愛好者。
2007年10月27日,鄭自才前輩在新營台南縣文化局舉辦畫展,鄭前輩居然請我這後生小輩去開幕致詞,當然不是只有我一人,致詞者有蘇煥智縣長,鄭自才前輩之弟政大廣告系鄭自隆教授、台灣退役軍人暨遺族協會的理事長許昭榮先生、台南縣文化局副局長姜博智等人。
彰化永靖餘三館前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遺跡碑,原建於1934年(昭和九年),在餘三館前方田地裡,接近省道馬路,原本規模極大,有大型台基、台階,小型神社,前有廣場草地;戰後餘三館主人主動拆除,再闢為田地;紀念碑本體被餘三館主人偷偷收存,近年才拿出,目前樹立在餘三館前泮月池旁。這是台灣僅存的少數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紀念物,因為大部份早都在六十年前被人為破壞了。
此碑為1934年,由台中州知事竹內豊次所題字建碑。以紀念北白川宮能久親王 (1847-1895,Kitashirakawa Yoshihisa),在1895年,曾在餘三館內休息三天再南下,有一說是在彰化城附近曾負傷,才在永靖餘三館休養。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是與台灣有密切關係的日本皇族成員,是當時明治天皇的弟弟皇叔。因為他死於台灣,成為日本時代五十年中的神格代表。
乳膠吸盤是很常見的便宜家用品,很多家庭用它來黏牙刷、刮鬍刀、肥皂盒、廚房用品、毛巾架等等。
乳膠吸盤原理是靠乳膠與光滑壁間的真空狀態,達到吸附壁體的效果。
不過很多人買乳膠吸盤的經驗不甚愉快,總是吸附不到幾天就掉落。
展出時間: 2008年4月24日(四)至5月24日(六) 10:00~17:00 (逢星期一休館)
地點:玫瑰古蹟 蔡瑞月舞蹈研究社(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48巷10號,請由46巷入口進入)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台北市蔡瑞月文化基金會;洽詢電話:+886-2567-3752 / +886-2-2560-5724
展出資訊:http://www.dance.org.t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21
署立台中醫院,近年有整建工程,大門口設置公共藝術,由高師大李億勳教授的紅毛港馬賽克鑲嵌工作室負責,2008年初完成;取名「翔虹天地」,以象徵和平的白鴿為靈感,再化為彩與白雲。這是立體化的馬賽克藝術,與平面式的馬賽克壁畫有所不同。
郭柏川教授是1953年成立的台南扶輪社創會會員之一,因此,郭柏川為該社設計了創會會旗,及幫台南扶輪社社刊,設計刊頭。
特別說明的是,台南扶輪社是台灣第二個扶輪社,於1953年11月23日被批准;僅次於台北社,與基隆社同一批。首任社長是台南市第一、三、五任市長葉廷珪。
台南扶輪社是台南市最古老的扶輪社,但不是台南市惟一的扶輪社,目前在國際扶輪3470地區(台南縣市、嘉義縣市、雲林縣,即日本時代台南州的範圍),屬台南市的扶輪社有15個(裡面又有兩個在澎湖的)。
左為郭柏川教授1953設計的扶輪社創社社旗,是以赤崁樓為圖案,是從目前赤崁樓入口所畫。惟此第一代社旗目前已是該社史料,現已不使用,該社社旗已換過數代。
1992年11月,我跟我老師傅朝卿教授,一起去看一座日本時代新營的老宅,當年只知道是個劉姓大戶人家,荒廢已久。後來聽說,這座日本時代古宅,在1990年代中末期拆除了。
最近才知道,這座古宅主人是日本時代的重要智識份子文藝青年劉吶鷗(1905-1940)!劉吶鷗因特殊的人生經歷(曾在大東亞戰爭期間在支那上海從事文化電影工作,並擔任報社社長),劉吶鷗等於是蔣幫國民黨口中的「漢奸+皇民」,且極可能是被蔣幫國民黨重慶方面特務所殺,死時汪精衛還具名送來奠儀!使得他生前的成就作品,在戰後台灣獨裁時代,被消聲匿跡,不被討論。故特地把十六年前的幻燈片,拿出來掃描。劉吶鷗傳奇的一生,老實說比「色,戒」精彩十倍。
1960年代是全球大學學生運動澎湃發展的年代,反集權、反獨裁、反戰、支持弱勢民族的獨立運動及校園民主是主要的訴求。金恩博士的「我有一個夢」、捷克「布拉格之春」、法國學生和工人聯手促成的「五月革命」、切格拉瓦帶領貧農及礦工,針對當權者所發動的一連串革命行動…,這些運動有成功,也有失敗,但都是那個時代的必然。
思想的風潮影響了在島外的留學生。有2個留學生深受大環境的感染,當知道權力者就近在呎尺,決定以實際行動捍衛民主價值。他們失敗了。但他們的作為,卻也讓島內的領導政權體會到民心思變,從而間接地加快台灣島內的民主化。
歷史的潮流是一直往前邁進,前後相連的。當下,未能達到目的,不代表永遠不會成功;當下,未能達到目的,也不代表永遠會被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