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文章: ‘台灣歷史’
2008-09-03
大東亞巨星李香蘭(1920-2014 ;山口淑子;Yamaguchi Yoshiko),曾兩次訪問台灣,一是1941年,來台灣巡迴登台演唱;二是1943年,來台灣拍攝台灣高砂族主題的サヨンの鐘電影。
終戰後,由於李香蘭曾演出多部宣傳大東亞共榮、大日本皇軍的電影,又多次參加勞軍活動,被蔣幫國民黨政府以漢奸逮捕;但因為李香蘭根本不是中國人,是純日本人,只因為李香蘭被中國人(生父的結拜兄弟)收為養女而有中國名字,會講中國話並在中國、滿洲國發展。
李香蘭並不構成「漢奸」的要件(漢奸一定要是中國人;所以台灣人一定不會是漢奸,台灣人也不會是美奸、德奸、英奸),於是被無罪釋放,但也不能待在中國了。之後返回日本。
雖然她在母國日本的演藝生涯,在戰後繼續;但她的海外事業,再也不可能去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滿洲發展了;只有曾在英屬香港九龍的邵氏兄弟電影公司邀請下拍過電影;也曾短暫去美國加州好萊塢發展過。
這張李香蘭寫真是由現年八十多歲的台南市資深攝影家涂茂盛(年輕時曾兼職擔任攝影記者)家族相簿所有。但後來發現這一樣的照片也被其他收藏家收藏,例如本Blog老友楊燁先生也收到一張。推測這寫真極可能是李香蘭所屬的電影或娛樂公司請專業的攝影家所拍,大量沖洗複製,拿去賣或贈送給李香蘭紛絲。
這在哪裡拍的呢?我們看到李香蘭身後的建築物,顯然是台灣屏東縣境內的排灣族石板家屋。與李香蘭合照的這位小朋友,穿著是排灣族特色的服飾。
(more…)
發表於 台灣建築, 台灣歷史, 台灣高砂族原住民, 大東亞共榮圈, 屏東, 日本 | 27 回應 »
2008-08-29
蕃社採風圖,1744
東番記是一部中國明朝人陳第(1541-1617),在1602年所寫,對台灣平埔族(主要是台南的西拉雅族)的生活、外貌、器物做了第一手記錄。
今天看到一則新聞:停止九八 學者:誤國粗糙野蠻(BCC)。裡面有一位中國籍的作家張曉風,提到了一件事:
作家張曉風則是不滿國文課本選材充滿意識性。他說,在教科書中放入台灣文學的原則很好,選材卻很粗糙。他舉明朝文章「東番記」為例,通篇的番字滿充對原住民的歧視,腦筋裡都是「漢人沙文主義」。
「番」本來就是漢人對「非漢人」的稱呼,豈止土著被稱為番,外國人也被他們漢人稱為番(例如紅毛番),非他族類都是番。這篇文章只是記實,有啥歧視可言。我也是平埔番的後代,チャンコロ要稱我為「番」,我還求之不得咧。說我是中國人,我就會翻臉。
(more…)
發表於 台南, 台灣平埔族原住民, 台灣歷史, 時事評論, 醜惡チャンコロ | 232 回應 »
2008-07-29
臺灣工藝,1952年出版,光華印書館印行。
筆者終於在台南的府城舊冊店,等到這本祖師爺寫的,台灣第一本本土手工藝研究巨作,約美金150元。
此書為顏水龍自行出版,初稿原以日文寫成,記載著顏水龍自1930年代中期開始進行的台灣本土工藝考查,及顏水龍對台灣工藝振興的計劃。
(more…)
發表於 台灣文化, 台灣歷史, 台灣藝術, 台灣高砂族原住民, 日本, 顏水龍 | 19 回應 »
2008-07-26
記錄片片名:池東紀事
導演:黃玉珊;片長:56分鐘;放映地點:台南公會堂(1940年代黃清埕與MOUVE成員開畫展之處);時間:2008年7月26日晚上。
記錄片內容紹介:
本片紀錄著一位在1943年、年方31歲過世、台灣美術史上重要的一位前輩美術家-黃清呈的故事。以黃清呈留下的作品為基礎,佐以其家人、相關畫家、評論家,收藏家的訪談為內容,包括他在澎湖出生的背景與早年所受啟蒙;年長奉父命赴日學醫;留日期間改學藝術,其父十分震怒。其作品曾入選帝展,並獲日本雕刻協會邀請為指導員,後來與同期陳夏雨、陳德旺、蒲添生、洪瑞麟、謝國鏞、顏水龍等人於日本共組日本時代活躍於台灣的新生代畫家團體-「MOUVE造型美術協會」。
(more…)
發表於 出版品評論, 台南, 台南一中, 台灣文化, 台灣歷史, 台灣藝術, 日本, 時事評論, 電影 | 10 回應 »
2008-07-23
阿美族太巴塱祖屋,曾出現在千々岩助太郎博士(1897-1991)在1940年的記錄,並有專業詳細尺寸的建築測繪,及寫真。
1930年,台灣總督府公佈「台灣史蹟名勝及天然紀念物法」,1935年第二回史蹟類納入這座太巴塱阿美族的祖屋,原因是它歷史久遠,且是太巴塱部落中最重要的大型傳統住屋,在台灣高砂族住屋當中,極具代表性。
惟終戰後1950年代此祖屋逐漸倒塌壞去,無人管理無人居住。在1958年剩下的構件(主要是木雕及柱),被彼時中研院研究員、已故人類學家劉斌雄(1925-2004),帶回台北中央研究院。
(more…)
發表於 千々岩助太郎, 台灣建築, 台灣文化, 台灣歷史, 台灣高砂族原住民, 日本, 花蓮 | 10 回應 »
2008-07-09
站長藏書:1976.05雄獅美術雜誌,廖繼春逝世紀念專輯
廖繼春的芭蕉の庭(1928,漢譯:有香蕉樹的院子)畫的是廖繼春台南家居前院生活即景,點出了南臺灣寧靜、樸拙與閒適的氣氛,在艷陽下因香蕉樹的光影交錯而益發濃郁。景物中紅綠色彩互應,豐富了主題內涵與造型的變化趣味。原畫為油彩,畫布129.2 x 95.8公分。
廖繼春(1902-1976)生於豐原。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畢業,曾赴日本東京美術學校就讀,其後返臺。
因廖夫人林瓊仙女史家族為長老教會信徒;經林茂生博士邀請,廖繼春任教於台南市長老教中學(今長榮中學)、1942年轉往台南州立台南二中(終戰後改名台南一中),在戰後校內日本人教員紛紛引揚之後,廖繼春代理校長至中國人校長來劫收為止。
1946年廖繼春受洪炎秋校長之聘,回家鄉台中任教於台中師範,但隔年228大屠殺後,陳儀佔領當局認定此校有問題,於是將台中師範當年師生全數解散。1947年應謝東閔之邀轉往台北新成立的師範學院(原台北高等學校址,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任教,一直到退休過世。
(more…)
發表於 台南, 台南一中, 台灣歷史, 台灣藝術, 廖繼春 | 27 回應 »
2008-07-02
站長收藏:1934年顏水龍畫スモカ彩色廣告海報
日本スモカ歯磨是一家歷史悠久的齒粉公司,創立於昭和7年(1932年)。
它的母公司是赫赫有名的株式会社寿屋,生產赤玉ポートワイン,株式会社寿屋就是今天世界著名的日本酒品牌サントリー,也就是SUNTORY,也就是1990年代才進來台灣的台灣三得利公司。
スモカ歯磨原本開在大阪母公司對面,1932年母公司就讓這家スモカ歯磨財務獨立,成為新公司,與母公司不再有從屬關係。
(more…)
發表於 世界設計, 台灣歷史, 台灣藝術, 日本, 顏水龍 | 5 回應 »
2008-05-27
台北故宮博物院將請回孫文銅像,根據故宮副院長馮明珠表示(2008.05.27大陸時報):
故宮今日能有如此豐厚的文物資產呈現在世人面前,國父孫中山功不可沒。「一九二四年溥儀離開紫禁城,外界沸沸揚揚爭論宮中寶物究竟歸誰所有?當時國父基於化私為公、全民共享的理念,認為紫禁城皇室寶物應該歸屬人民,因此決定成立故宮博物院。」她說,因此一九六五年故宮在台北外雙溪復院時,就把當時興建的新館定名為「中山博物院」,於十一月十二日、國父百年誕辰紀念日當天開幕。
(more…)
發表於 台北, 台灣歷史, 時事評論, 詐騙集團實錄, 醜惡チャンコロ | 48 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