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文章: ‘台灣歷史’

台南公會堂修復完成

2006-12-26

台南公會堂又名「台南公館」,落成於1911年(明治44年),為日本時代初期的建築物。位於台南市民權路二段30號,終戰後曾長期作為台南社教館。

台南公會堂,其址原為清道光年間地方士紳吳尚新所建之吳園,內有亭台樓閣、假山、池塘等設施,尤以仿飛來峰之景最為引人。日本時代建為台南公館,後來稱為台南公會堂,為當時市民重 要集會空間。台南公館成立之初是一種財團法人之型態,由官方 與民間合資四萬多圓而建,此類機能之建築在當時於各大城鎮、重要新社區(例如糖廠)中均有設置,兼具有教化百姓之功能。

終戰後曾被蔣幫國民黨改稱為中山堂,再於1955年被蔣幫國民黨改為省立社教館並加以修繕,今庭園尚存留一部份。

(閱讀全文…)

南投草屯台灣工藝文化園區:顏水龍生活工藝思行展

2006-12-25

南投草屯的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原:台灣省立手工業研究中心,1973-1998),其前身為顏水龍教授在1950年代在南投縣主持的南投縣工藝研究班。顏水龍教授在這裡具有無可取代的「台灣工藝先驅」的地位。

目前,它已是台灣官方成立最完整的本土工藝研究、學習、展覽、出版機構。顏水龍教授在1930年代上書台灣總督府的台灣工藝美術學校之夢,終於落實。

(閱讀全文…)

大倉三郎(Okura Saburo, 1900-1983)

2006-12-12

okura.jpg

大倉三郎(Okura Saburou, 1900-1983),1939年來台,1940-1945擔任台灣總督府營繕課長;終戰後被留用,擔任台大土木系教授,1948年引揚歸國。

1943年創立的台北帝國大學工學部土木學科(台大土木系),及1944年創立的台南工業專門學校建築學科及土木學科(成大建築系及成大土木系),從文獻中隱約可見是由這位當年台灣全島最高工程官員大倉三郎所促成。需注意此時已是大東亞聖戰時期,一切以戰爭為主,台灣大部份民生基礎建設幾乎暫停、不再創立新學校與新科系;台大成大的建築土木系,是這段期間僅見的特例。大倉先生除了要說服總督長官,更可能要說服台灣軍司令部。創立新學科的理由,不外乎「對大東亞戰爭有所助益,此等人才需求孔急」云云。大倉先生可被稱為「台灣高等土木建築教育催生者」。

1943-1944年以總督府營繕課長身份主持台南赤崁樓古蹟修復工事設計,並在1944年創系,台灣第一個大學級的建築系,台南工業專門學校建築學科(今成功大學建築系)兼任教職(非常勤教授),主授「建築計劃」一科。

大倉先生是成大建築系創系第一位兼任教授,可能也是成大建築系創系六十多年來,全台灣最高建築工程官員來兼課空前絕後的記錄,這項記錄在目前成的大建築系師生恐無人知曉。

不過台北與台南當年坐火車需要12小時,且戰時公務繁忙,大倉教授到底有沒有按時每週到台南授課,機率不高,推測可能多由其他教授代課。

(閱讀全文…)

原相祖師您記錯了

2006-12-10

中正廟設計者楊卓成病逝後,聯合報做了相關的報導

今僅摘取其中一小部份評論:

expo-1.JPG

台灣大屋頂建築 威權的產物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2006.12.05 02:20 am

中正堂後 宮殿時代落幕

建築師李祖原回憶,中正紀念堂動工時他在美國求學。當時大陸的「大屋頂」建築已被視為過時,中正紀念堂更引起海外留學生的強烈批判。

expo-2.JPG沒多久,台灣邀請貝聿銘設計大阪萬國建築博覽會的中國館,貝找他和幾位台灣留學生加入設計,一起為「具現代主義精神的中國建築」而努力。

他們將過去「中國館」必用的宮殿造型改為幾何造型,獲得政府採納,鼓舞了台灣當時採用現代主義建築的建築師。此後,中正紀念堂等「大屋頂」建築的時代逐漸落幕。

原相祖師您記錯了。

(閱讀全文…)

設計中正廟的建築師楊卓成病逝洛杉磯

2006-12-09

設計中正廟、國家音樂廳、國家妓院劇院、圓山大飯店、慈湖賓館(蔣介石停屍處)、士林蔣介石官邸、署立台南病院的建築師楊卓成,已於2006年11月26日病逝於美帝統治下的洛杉磯,詳中央通訊社的新聞:

cover.jpg

設計國家兩廳院的建築師楊卓成病逝洛杉磯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06/12/03 03:04

(中央社記者褚盧生洛杉磯二日專電)設計國家兩廳院、台北圓山飯店和中正紀念堂的建築師楊卓成,日前在洛杉磯病逝,享年九十二歲。楊卓成辭世的消息今天由其子女對外披露。

晚年從台灣移居美國的楊卓成,是於十一月二十六日病逝洛杉磯近郊,他的女兒楊白麗形容父親一生為人清廉淡泊,最大的志趣就是專注建築設計。

楊卓成的代表作包括早年的士林官邸、台北清真寺,圓山飯店,以及後來的國家音樂廳、國家劇院與中正紀念堂等。951202

文中引用楊氏家屬的講法:「一生為人清廉淡泊」。

(閱讀全文…)

羽鳥直之(Hatori Naoyuki)

2006-12-03

940502017.jpg

羽鳥直之(Hatori Naoyuki)先生(左圖右二),是日本時代台南市最後一任官派市長,羽鳥又男先生的三公子。左圖為羽鳥家族2005年拜訪台南市政府,與台南市長許添財合照(引自台南市政府電子報)。

羽鳥又男在台南市長任內最大功蹟,就是在大東亞聖戰的1943年時,不顧日本皇軍的反對,上書總督府,促成被台風吹倒的台南赤崁樓文昌閣的修復工事。重要的是,此工事是以原貌為基礎的解體重建,不是在赤崁樓城基上亂做設計或任其倒塌毀壞。羽鳥又男為台南市留下這座珍貴古蹟。

此外,羽鳥又男在台南市長期間,特別對台南歷史古城、文物史蹟有一套長遠的想法及計劃,可惜在1945年終戰後,隨著羽鳥先生家族引揚回國而消失。

(閱讀全文…)

2006.11.30民生報停刊

2006-11-30

民生報在2006.11.30終於宣佈停刊。

我大概從1981年唸國中時就開始看民生報,這是聯合報系第三家報紙。民生報這張執照,追溯起來好像是一家沒聽過的「華報」而來;而聯合報系旗下的經濟日報,則是來自李萬居先生創辦的公論報。

現代人會覺得奇怪,要創報就創,有人才有資金有印刷機具就開張,何必從「舊」的報紙執照而來?

當年是蔣幫國民黨獨裁的年代,針對報紙媒體有報禁。報禁有三,一是限張,每份報紙不能超出三大張(僅有社慶或國慶之類的能例外),當年蔣幫國民黨的理由是節約用紙云云,當然是不想讓人民知道太多;二是限印,報紙只能在一個印刷廠裡印,不能分成五個地方,或北中南東印刷,嘿,蔣幫國民黨怕管不住,怕特務們太分散,只准你在一個地方印;三是限執照,當年約有三十多張報紙執照,不能申請新報,就維持這特許數目。當年報紙就算辦到倒了,執照還能賣錢呢。

這些措施,根本就是這群獨裁統治者,藉由打壓言論自由,而達到永續統治的目的。

(閱讀全文…)

西螺大橋:唬爛的中美合作

2006-11-28

dscn7911.JPG

西螺大橋是為牽繫雲林文化、經濟發展的命脈。這座橋穩定的矗立在濁水溪上,1953年通車。 西螺大橋是華侖式鋼架,每個跨度上的45度斜橫桿,都有一塊牌子上面寫「中美合作」四個字的鋼牌。

這塊「中美合作」鋼牌本來是有藍白紅三色的,這三色正好是蔣幫國民黨國旗及美國國旗色。我從小經過西螺大橋,從這端到那端一趟,都一定會看到這塊版子數十次。

西螺大橋鋼構架部份本來是淺水藍色的,大概十幾年前,受到關渡大橋的影響,被改漆成紅色。油漆工人偷懶,這塊牌也整個漆成紅色。 隨著年歲漸長,突然發現,這「中美合作」四字根本是唬爛的。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