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文章: ‘台灣藝術’

Mads Hagstrom裝置藝術展theFLOWmarket

2007-01-09

2006年秋的北歐之旅,曾到在丹麥的首都哥本哈根的丹麥設計中心(Dansk design center,在哥本哈根市政廳後方),有看過Mads Hagstrom裝置藝術展theFLOWmarket

這種心靈超市以「個人」、「社會」、「環境」為全系列三十八種商品設計的主要類別,推出如「Identity finders (身份確認)」、「Collectiveconsciousness(集體意識)」、「clean tap water(乾淨的水)」等風格低調、設計簡單的瓶罐,販售現代人最缺乏的心靈補給品,給予生活更多思考、樂趣和平衡的新空間。

(閱讀全文…)

下營紅毛厝顏水龍紀念公園重建完成

2007-01-02

(閱讀全文…)

南瀛總爺藝文中心顏水龍紀念館開館

2006-12-26

台南縣麻豆鎮總爺藝文中心,原為日本時代「明治製糖株式會社」在台灣成立的第三座糖廠,創立年代是1912年(明治43年)。終戰後,全台灣所有糖廠全歸台糖公司所有;戰後約二十年,砂糖一直是台灣外匯重要收入,但比重一直隨著台灣走向工業化而慢慢降低。

1980年代後,因為台灣土地、勞工成本漸高,生產的砂糖成本遠高於自東南亞進口砂糖,台灣原有數十家糖廠漸進式關閉停產。1994年,麻豆總爺糖廠停止運作。

總爺糖廠關閉之後,台南縣政府文化局相中這裡現有的歷史建築物,與台糖公司協商,租用舊廠區做為縣內文化設施。並指定為「縣定古蹟」。目前文化局有幾個單位已從新營市局本部進駐這裡,也有藝文專長的替代役男在此服役。

(閱讀全文…)

南投草屯台灣工藝文化園區:顏水龍生活工藝思行展

2006-12-25

南投草屯的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原:台灣省立手工業研究中心,1973-1998),其前身為顏水龍教授在1950年代在南投縣主持的南投縣工藝研究班。顏水龍教授在這裡具有無可取代的「台灣工藝先驅」的地位。

目前,它已是台灣官方成立最完整的本土工藝研究、學習、展覽、出版機構。顏水龍教授在1930年代上書台灣總督府的台灣工藝美術學校之夢,終於落實。

(閱讀全文…)

台南一中講堂

2006-12-20

dscn7968.JPG

剛修復完成的台南一中講堂(小禮堂);國立台南一中,為日本時代原台南州立台南第二中學校。

講堂為昭和3年(1928年)所開工興建,負責為台灣總督府營繕課。

當年台灣第一批中學校是由總督府籌備,之後因台灣籌備台北帝國大學、台南高等工業學校、台北高等商業學校、台北高等學校等更高級的教育設施,才將中學校交給「州」等級管理。

(閱讀全文…)

郭柏川教授(1901-1974)

2006-11-10

註:本文為余所撰「建築語典」條目。

kaku.JPG

郭柏川,字少松,台灣台南市人,生於1901年,東京美術學校畢業;曾居住及任教於中國北京12年,後返回台灣任教於今成功大學建築系,擔任美術教授;創立台南美術研究會並任會長,為台灣重要前輩畫家,1974年病逝於台灣台南。

郭柏川,生於1901年,1916年考入台北國語學校(今台北市立教育大學),1921年畢業後返台南第二公學校(今台南市立立人國小)任教;1926年赴日,1928年進入東京美術學校西洋畫科,師事岡田三郎助,期間加入赤島社,1933年畢業;1937年赴日本統治下的中國東北及北京,在北平藝專、北平師範大學、京華美術學校任教。1948年返台,1950年由張我軍、洪炎秋、林朝棨三位在北京時期熟識的台灣同鄉作保,在省立工學院建築工程系(今成功大學建築系)系主任朱尊誼教授多次邀請下,擔任省立工學院建築工程系教授。

1952年,郭柏川在台南組成「台南美術研究會」,並擔任會長,為當年台灣最重要的美術團體之一;自1955年起長期擔任台灣省美展油畫類評審。

(閱讀全文…)

顏水龍(1903-1997)

2006-11-09

註:本文為余投稿文建會台灣大百科計劃之工藝人物誌:顏水龍,獲採用,並獲頒稿費2,070元。

05161000003i01.jpg

顏水龍(1903-1997)是台灣本土第一代洋畫家,亦被譽為「台灣工藝先驅」及「台灣第一廣告人」。顏水龍一生的藝術及設計創作極為多元;除油畫之外,在手工藝、馬賽克壁畫、廣告設計、建築設計、都市設計、公共藝術、工業設計、台灣原住民工藝考察均有涉獵;顏水龍亦曾在多所大學院校任教,為台灣設計與藝術領域資深之前輩教育家。

顏水龍1922-1929年留學日本東京美術學校,1929-1932年赴法國巴黎遊學,其間獲巴黎沙龍展、台展多次入選,1934年更獲聘台展審查員(評審),並為台陽美展創始會員之一,油畫成就已到頂端。

顏水龍出身台南下營紅毛厝農村,受當年社會主義之影響,對農村經濟生計極為關注;同時認為單純畫家對全民生活美學影響有限,將生活器具設計改良或可為提昇全民美感之途徑,並可提高附加價值增加農民生計,故於1936年起投身工藝。

顏氏1937年以德國包浩斯學校架構為藍本,寫成台灣工藝美術學校設校計劃,上書台灣總督府。惟台灣總督府否決此計劃,但認為可先行研究,故資助顏水龍考察旅費及免費火車票,進行台灣全島本土工藝普查,及日本工藝指導單位的考察。

(閱讀全文…)

南方紀事之浮世光影電影DVD發行

2006-09-01

st-339590-1.jpg

南方紀事之浮世光影(The Strait Story)是2005年10月上映的台灣電影。曾是2006日本海洋影展競賽片、紐約台灣女性影展觀摩片、2005高雄影展開幕片、南方影展觀摩片。

本片是以台灣在日本時代大東亞聖戰時期,因搭乘往來基隆、神戶間的客輪高千穗丸(Takachiho Maru),在雞籠外海被美軍潛水艇發射魚雷擊沈,而不幸英年喪生的台灣雕塑家黃清埕(1912-1943)的傳記故事。

黃清埕夫婦當年是回故鄉台灣處理事務後,預定要到日本統治下的北平藝專任教(已接到聘書);這所學校,郭柏川教授在北京時期也曾待過。我當初就有在猜也許黃清埕就是去接他東京美術學校學長暨台灣同鄉郭柏川的缺,前陣子看到李欽賢先生的文章也作同樣的推測。

本片由台灣女性電影導演黃玉珊執導。主角黃清埕正是黃導演的親叔叔,但黃導演是黃清埕過世後很久才出世,故從未見過這位天才叔叔一面;黃導演目前任教於台南藝術大學。

本片監製是由台灣聯通網林一方先生,主要演員有Freddy(閃靈樂團主唱)、 張鈞甯(白色巨塔)、徐懷鈺、何豪傑。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