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文章: ‘台灣歷史’

黃寶瑜教授(1918-2000)

2006-11-12

註:本文為余所撰「建築語典」條目。

boyu.JPG

黃寶瑜,中國浙江省人,生於1918年,中央大學建築系畢業,赴美國賓州大學深造,1949年來台,初在省立工學院(今成大建築系)任教,後任台電建築課長,1960年擔任中原大學建築系首任系主任,大壯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復興工專校長;2000年逝世。

黃寶瑜,1940年畢業於重慶國立中央大學工學院建築系,追隨中國營造學社文獻部主任劉敦楨教授,後至美國賓夕凡尼亞大學修習國民住宅及都市計劃,曾受教於路康(Louis I. Kahn)門下。

1949年來台,先擔任省立工學院(今成功大學建築系)專任講師,主授「中國建築史」及「建築設計」等課程;後轉任台灣電力公司建築課長;1960年擔任中原大學建築系創系首任系主任,並創辦大壯建築師事務所(「大壯」之名取自其師劉敦楨自號「大壯室主人」),台灣大學土木系兼任教授,主持板橋林家花園第一次調查計劃;1966-1972年擔任宜蘭復興工專(今蘭陽技術學院)創校首任校長。1973年涉及王正誼台北市外雙溪中央社區2236戶住宅弊案,後移民加拿大、美國,2000年過世。

(閱讀全文…)

顏水龍(1903-1997)

2006-11-09

註:本文為余投稿文建會台灣大百科計劃之工藝人物誌:顏水龍,獲採用,並獲頒稿費2,070元。

05161000003i01.jpg

顏水龍(1903-1997)是台灣本土第一代洋畫家,亦被譽為「台灣工藝先驅」及「台灣第一廣告人」。顏水龍一生的藝術及設計創作極為多元;除油畫之外,在手工藝、馬賽克壁畫、廣告設計、建築設計、都市設計、公共藝術、工業設計、台灣原住民工藝考察均有涉獵;顏水龍亦曾在多所大學院校任教,為台灣設計與藝術領域資深之前輩教育家。

顏水龍1922-1929年留學日本東京美術學校,1929-1932年赴法國巴黎遊學,其間獲巴黎沙龍展、台展多次入選,1934年更獲聘台展審查員(評審),並為台陽美展創始會員之一,油畫成就已到頂端。

顏水龍出身台南下營紅毛厝農村,受當年社會主義之影響,對農村經濟生計極為關注;同時認為單純畫家對全民生活美學影響有限,將生活器具設計改良或可為提昇全民美感之途徑,並可提高附加價值增加農民生計,故於1936年起投身工藝。

顏氏1937年以德國包浩斯學校架構為藍本,寫成台灣工藝美術學校設校計劃,上書台灣總督府。惟台灣總督府否決此計劃,但認為可先行研究,故資助顏水龍考察旅費及免費火車票,進行台灣全島本土工藝普查,及日本工藝指導單位的考察。

(閱讀全文…)

大陸時報60年前竊據台糖國產土地?

2006-11-09
P1130105

到處亂扔、抽精版的贈閱「擲報」

大陸時報,位於台北市大理街。由蔣幫國民黨軍少將軍銜的余紀忠創建於1950年,原名「徵信新聞」,取其中國古書中「信而有徵」之意,原本是一家報導財經商務的報紙,1968年才改為今名。

看到一則2006.11.07的新聞,這家位於原本鐵道(現已地下化)旁的報社,一直是位於都市計劃「工業區」用地。十數年來,台北市政府有意讓這家報社變更為特定專用區(比照第四種住宅區使用),但市府不能直接圖利私人企業,於是依法與大陸時報簽有都市計劃變更回饋條款(開闢公園、停車場以回饋)。台北市長馬英九與大陸時報有利益交換關係(大陸時報系近年買下馬英九主持的中國國民黨黨營媒體,如「陸」影公司、「陸」廣公司、「陸」央日報),令人懷疑台北市政府在處理此事時並未以市民利益為最高考量,偏坦與馬英九主席有利益交換關係的媒體。

(閱讀全文…)

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傳,及譯者陳榮周建築師

2006-11-07

8.JPG

《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傳》前衛出版社出版,2005年3月修訂新版。以下是前衛出版社對本書的簡介:

歷史的締造者往往超乎歷史學家的歸納與想像,尤其是在評價殖民地時期的功過時。 1910年,一個來自日本北國的青年搭船來到當時的台灣總督府任職,這個滿懷理想的年輕技師,在習慣總督府的工作之後,整裝出發,開始了台灣島內的旅行與地理探勘。

1920年9月,原本是不毛之地的嘉南平原上響起了大興土木的鎚聲,亞洲最大的灌溉工程動工了。 花費了十年的歲月和龐大的資金,1930年,嘉南大圳終於竣工,當豐沛的水流從珊瑚潭洩流出來之際,嘉南平原的農民無不高聲歡呼:「這是神的恩連,上蒼賜與的水啊!」 這個人被農民視為嘉南大圳之父,每年在他的忌日定期舉行追悼會,他就是八田与一。

本書原作者為日本人古川勝三

古川氏1944年生於日本愛媛縣宇和島市,愛媛大學教育系畢業後,開始教職生涯。

(閱讀全文…)

台灣建築摩登化的故事

2006-10-29

dscn7532.JPG

TADA:台灣建築摩登化的故事

負責人:傅教授 朝卿(成功大學建築系系主任)

展場設計:劉國滄(本屆威尼斯雙聯展台灣館策展人)

展覽時間:95/10/28(六)-95/12/24(日)

展覽地點:台中舊酒廠B06b倉庫

簡介:以歷史回顧展的形式呈現台灣從十九世紀中至今的發展脈絡,其定位將是一項常設展,平常是一項獨立的展覽,在TADA Center舉辦其它建築特展時,亦可作為這些特展的序曲與前導,讓參觀特展的民眾,可以對台灣的近現代建築有初步的認識。

(閱讀全文…)

久違了,王大閎先生!

2006-10-28

dscn7534.JPG

久違了,王大閎先生!

策展人:

阮教授 慶岳(本屆威尼斯雙聯展台灣館策展人)

負責人:

徐教授 明松(銘傳大學建築系教授)

展覽時間:95/10/28(六)-95/12/24(日)

展覽地點:

台中舊酒廠B06c倉庫

底下是引用展覽單位提供之簡介:
(閱讀全文…)

中國強帆布鞋

2006-10-24

dscn7508.JPG

中國強帆布鞋是1960-1975年左右出生的台灣男生,中學生時代共同的記憶。

當年甚至有中學校,全校統一採購同一款式的中國強、牛頭牌帆布鞋做制服的一部份。

有趣的是,對這種帆布鞋有強烈懷舊心情的中年人,當年對這種強迫統一穿的帆布鞋,說不定是恨之入骨的。

帆布鞋本來是美國Converse All Star在1930年代美國發明。其實歷史悠久。

(閱讀全文…)

復古菜籃手提袋(Ga-Ji-Ya)

2006-10-09

一隻50元,是台灣1960-1980年代常見的農村手提袋,用來買菜、裝農產品之用。它其實是PVC塑膠原料編成,不是有機植物原料。它強韌不易壞,又容易水洗。我小時候看過的Ga-ji-ya,起碼都用過十年了。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