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一中科學館
本文發表於 2006 年 10 月 10 日 22:14
台南一中科學館,位於高二L型教室東南端,1960年設計開工,1961年完工,呈東西向配置。
設計建築師為當年成大建築系講師高煥庚(成大建築系第一回生,1944入學,1949年畢業,與郭柏川有親戚關係。畢業後留系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建築師陳來治(長榮女中畢業,成大建築系第四回生,1952年畢業,成大第一次有女性學生,後曾任長榮女中校長)及當年的南一中自然科老師一起討論而成。
當年化學老師有四個很受學生嘿嘿嘿的,他們的名字中間四個字剛好是「仕大金光」,諧音就是「四大金剛」,後來「金剛」一詞就變成台南一中很嘿嘿嘿的老師代名詞,不限化學科。不才我還被「光」教過,他被調去教工藝及社會組化學,等退休。「金剛」的由來恐怕現任台南一中的老師也沒幾個知道了。當年我也是化學老師告訴我們的,那老師在四大金剛年代本來在台南二中教,是被李安的父親李昇從台南二中帶過來台南一中的。
科學館平面其實簡單,入口進去後一個小門廳,左右是各個實驗室。
比較特別的是入口伸出四個圓拱型的混凝土構造象徵入口。
科學館前左右各有一個「公布欄」,用一個類似美國St. Louis Gateway Arch 造型的混凝土構造物撐起一個公佈欄的框框。
科學館興建之初有石碑,但在我去南一中看紅樓、講堂修復工事時,發現它目前躺在南一中紅樓內一樓整修中的教室(辦公室?)內,照說石碑應該在科學館牆上,不知何時被取下,被移到離科學館300公尺外的紅樓一樓房間內。可能是科學館被改名、改用途之際被取下。
這間教室可能是總務處儲物室之類的,所有物品傢俱都暫時搬走,獨留這石碑,被我拍到。
科學館造價198萬,但美國援助10萬。
我高中時聽導師王念法說,當年落成之後,科學館前昇起美國國旗十數年,我唸書時中美早已建交(台美斷交),美援也早停了,所以早就沒昇美國國旗了。
我那位老師頗為感慨,美國「只」援助投資了10萬元,卻在之後數十年間,接收了數千南一中所培養,後來留美貢獻美國國力的高科技人才。
這一棟好像在上高二化學實驗才進去。
這個「懷特公司」我似曾相識,當初路斯義教堂要撤換建築師的時候,路斯義三世v想找關頌聲設計,然後把圖送給懷特J. G. White公司審定。東海創校初年董事會成員裡面之一的迪普賽夫人 (Mrs. De Beausset)就是J. G. White負責人的老婆。…剛剛拿Mrs. De Beausset去Google,跳出來第一條竟然是和台灣有關的。看來這對狄卜賽夫婦在台灣還真的滿有名的。google說研究計畫好像正在進行中…。
連鎖磚真是醜弊了…
造型不錯,色彩也搭配得不錯,但是外表空洞。如果能夠像日治時代建築那樣,在外壁加上一些精緻的雕飾,應該會更理想
問題是沒有雕飾和花紋就必然顯得空洞,這也是現代建築普遍存在的缺點
很多人都說日治時代的建築有美感,其實美感就來自於複雜的花紋和雕飾
為什麼我們現代人要放棄這種美感?
我時常在想,如果台北市每一棟公家機關都能蓋得像總統府或監察院那麼精緻,該有多好!
古代人的物質條件那麼差,都能夠蓋出那麼漂亮的房子,為什麼現代人反而蓋不出質感精緻的建築物了?
>設計其實也是流行。正在流行當頭時,你反其道,就會被取笑。
>二戰以後,全世界就是流行簡潔的現代主義,視複雜古典為罪惡。
>就這樣流行了三、四十年後,地球人又厭煩了單調,覺得無趣,所以古典的美又被挖出來用。
原來如此,多謝解釋,讓我這個門外漢增廣見識了
但是我個人欣賞古典建築並不是因為「厭煩了單調」
台灣的傳統廟宇雕飾也頗複雜,但是我覺得都蓋得很醜、很不協調,而且雕飾顯得很雜亂
歐式古典建築也不一定都美,像中世紀的哥德式建築,沒事亂蓋一大堆尖塔破壞協調感,跟台灣的傳統廟宇一樣糟糕
英國國會大廈,我就覺得是一座很醜的建築物,色彩單調、尖塔泛濫
懷特工程公司 J. G. White Engineering Co.
請詳
保衛大台灣的美援(1949-1957)
這本書
其第一任駐台經理狄卜賽請詳
https://pylin.kaishao.idv.tw
The J.G. White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懷特工程公司) https://pylin.kaishao.idv.tw/?p=2929
這是正版的懷特工程公司
代言人所寫
請教一下:
站長這一段
————-
[站長回覆]:設計其實也是流行。正在流行當頭時,你反其道,就會被取笑。
二戰以後,全世界就是流行簡潔的現代主義,視複雜古典為罪惡。
就這樣流行了三、四十年後,地球人又厭煩了單調,覺得無趣,所以古典的美又被挖出來用。
————-
讓我聯想到Art Deco(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盛行的設計風格), 過去台灣在日治時期,台灣是否有類似的風格建築呢?
謝謝!!
現在已改成了輔導室
因為又建了一棟更新的科學教育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