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繼春:芭蕉の庭(1928)
本文發表於 2008 年 07 月 09 日 11:56
廖繼春的芭蕉の庭(1928,漢譯:有香蕉樹的院子)畫的是廖繼春台南家居前院生活即景,點出了南臺灣寧靜、樸拙與閒適的氣氛,在艷陽下因香蕉樹的光影交錯而益發濃郁。景物中紅綠色彩互應,豐富了主題內涵與造型的變化趣味。原畫為油彩,畫布129.2 x 95.8公分。
廖繼春(1902-1976)生於豐原。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畢業,曾赴日本東京美術學校就讀,其後返臺。
因廖夫人林瓊仙女史家族為長老教會信徒;經林茂生博士邀請,廖繼春任教於台南市長老教中學(今長榮中學)、1942年轉往台南州立台南二中(終戰後改名台南一中),在戰後校內日本人教員紛紛引揚之後,廖繼春代理校長至中國人校長來劫收為止。
1946年廖繼春受洪炎秋校長之聘,回家鄉台中任教於台中師範,但隔年228大屠殺後,陳儀佔領當局認定此校有問題,於是將台中師範當年師生全數解散。1947年應謝東閔之邀轉往台北新成立的師範學院(原台北高等學校址,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任教,一直到退休過世。
廖氏生於台中葫蘆墩,戰後長住台北,但因為在戰前住在台南十八年(1927-1945);廖氏亦曾與顏水龍、郭柏川同時被台南市文化局,選為台南市重要前輩洋畫家。
此畫因入選日本帝展,幾乎可以說是廖繼春一生最重要作品,也是台灣第一代洋畫家重要里程碑。原由廖氏家族收藏,1997年在陳水扁擔任台北市長任內,捐贈給台北市立美術館,目前已是台灣人民共同擁有的台灣美術史巨作及文化資產。
參考國立故宮博物院,2002年,色彩的魔術師-廖繼春教授百歲紀念畫展:
有香蕉樹的院子
1928 油畫 縱130公分 橫97公分
台北市立美術館收藏在日本時代台灣的美術活動中,官方主辦的美術展覽會是很重要的舞台。廖繼春在1927年時以兩幅作品入選首屆臺灣美術展覽會(臺展),第二年更進一步以這幅畫入選了日本第九屆帝國美術院展覽會(帝展),受到畫壇的重視與肯定,所以它可以說是廖繼春的成名之作。
日本油畫家川島理一郎(1886-1971)在1928年冬末到台灣來旅遊並寫生。他在發表於《中央美術》的遊記一開頭便如此形容對台灣的印象:「從台灣中部到南部連綿不斷的香蕉林,茫茫一片無盡的甘蔗園,確實是熱帶風物的感覺。」南國炙熱陽光下溫暖明亮的景物,是當時許多西畫家在描繪台灣印象時所喜歡的題材。這也是廖繼春在實際的日常生活中慣常見到的景色,我們在畫家和親友攝於1928年的照片裡,就能看到和這幅畫作接近的場景。
畫中最吸引人目光的,便是直立在前景的香蕉樹,英挺、茂盛、充滿活力。從它框圍的幅面中,我們見到屋厝一角平凡婦人自在來去的家居生活,明朗之中也有種閒散慵懶的氣息。斜向的地面刻劃出空間的深度感,強烈的陽光照得外牆反光泛白,斑駁的樹影交錯投射在地面和外牆。當時住在台南的畫家,用深淺層次十分豐富的色調,描繪出陽光穿梭在物象之間所帶來的各種光影折射、反射、明暗對比的變化,映照出充滿南台灣風味的景色。畫裡的顏色強烈但又和諧,這是畫家在早期作品中便已經顯現的特色。
此外,此畫作於2002年,被台灣郵政選為特443 臺灣近代畫作郵票(91年版)。
此郵票由台北市立美術館館藏當中,選出十二位台灣本土畫家,製成郵票主題。這是第一批四位。
此次台灣畫家郵票意義非凡,是台灣第一次本土畫家登上郵票。介紹如下:
鑒於臺灣前輩藝術家傾一生之力投注於臺灣近代新美術之啟蒙與發展,對於推展臺灣文化貢獻卓著,本局特籌畫發行「臺灣近代畫作郵票」系列,向社會大眾推廣臺灣本土畫家之藝術成就。
這幅畫作,地點在哪裡呢?答案是在台南市劉瑞山古厝南方。這是台南師範退休教授劉文三(現轉任長榮大學教授)在一次閒聊中告訴我的,劉文三教授因緣際會,與府城三大前輩畫家廖繼春、郭柏川、顏水龍都有師徒關係,他的畫風較接近廖繼春。
廖繼春當年租的房子,屬劉瑞山次男劉主安校長(長榮女中校長)的房子,位於劉瑞山古厝東側(現已改建)。而廖繼春畫中的庭院,也是劉氏家族另一成員,劉家二房「劉大粒(又名劉瑞琛,1865–1937)祖厝的庭園」。參考下圖1944年美軍畫的台灣城市地圖。
2004.11.04,我趁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舉辦「台南市府東巷劉瑞山厝調查測繣發表會」,劉厝開放三天。除了看古厝,也趁機希望能找到這幅台灣美術史巨作的視點,可惜只在劉瑞山古厝北側後院,看到幾株芭蕉樹影搖曳,廖繼春畫中的景色,遍尋不著。
劉瑞山古厝的寫真,詳劉氏子孫劉克全先生的Blog相簿:http://www.wretch.cc/album/album.php?id=kevinliu12&book=35,內有六十多張精彩照片。
我雖然不認識劉克全先生(沒見過面),但我最佩服像劉克全先生為自己家族整理歷史的人,透過他的記錄,讓後代了解劉家在台南歷史地位,也間接了解基督長老教會在台南(台灣)的傳教史;從他的記錄,也同時見證了台灣人的生活。台灣過去太缺乏這種「寫故事,說故事」的人了,以致於大部份活在島上的人,竟然與這塊土地斷裂,甚至更慘的是嫁接了外國人的史觀。
無論大家的阿公阿祖是什麼身份職業,大家都來寫自己阿公阿祖的歷史,大家寫的合起來,就會是一部巨大的台灣人歷史。
劉克全先生這幾天從老照片、老地圖,訪問家族長輩,多方綜合分析之下,總算已經找到八十年前廖繼春教授這幅巨作的實際地點,可惜景物已不再。
劉氏家族的傳奇故事,再添一筆台灣美術史巨作的佳話,相信是歷史寫作者劉克全先生最高興的事,詳劉克全先生的Blog:
凱劭兄真是專業!
學長
不是我在講的
這幾棵芭蕉樹與庭子應該要好好的保留下來
我們的文化遺產太多”建築物”了,一整個讓人反胃….
太好了 每次看站長的實地考察 都會覺得台灣的歷史文化真的活生生就在我們四週
只是長久以來 我們被弄成視而不見的歷史盲人嘞
站長加油
拜訪了劉克全先生的Blog相簿,有趣!
照站長提供的地圖,還有kevinliu裏照片裏的巷道和巷道所舖的地磚,我大概也知道位置了!
趁家妹攜侄姪回台渡假,我也要建議她們去看那古厝與芭蕉。那古厝讓我回憶起外公家(高雄三塊厝)的點點滴滴,
那格局和造型太雷同了。
題外話:有空時,請聽Mr.高志斌的台灣講義7/8日的廣播。
上星期探望廖繼春兒子廖述文先生曾問及當時的芭蕉樹房子,他說幾年前回去看過房子還在,現在他也不知道是否拆掉了。劉克全先生應較知道,我也將本網頁設法轉給住紐約的劉瑞山長孫劉革新先生看看,多方查證說不定就可知道真正位置了。那張照片左邊騎小木馬的男孩就是廖述文先生當時約2至3歲(所以照片應是1929末或1930初),後來念南一中時好像搬家(在附近),這還要再查證。
「芭蕉の庭」這張畫作,對於「南台灣的炙熱陽光下溫暖明亮的景物」的確描繪的淋漓盡致,尤其那道投射在右坐著婦人背上的亮光,我感覺簡直是小時候夏天在台南家中果園的印象重現。據廖先生說那婦人姓李,先生後來當屏東師範校長。說不定芭蕉庭院內都是住著一些老師呢。
我在上星期六特地跑去台北市立美術館參觀。本年二月二十三日到八月十七日的展覽主題是「台灣行旅 2008典藏常設展」,只看到廖繼春的「有椰子樹的風景」、「龜山島」、「墾丁公園」、「新公園」約四五幅,「芭蕉の庭」就等九月換主題看會不會展出來。
2008年佳士得拍賣廖繼春1970年的「花園」以港幣HK$35,047,500(台幣一億四千五百六十萬)賣出,這是50號的畫作。「芭蕉の庭」是60號的畫作,且1928年入選日本帝展。「芭蕉の庭」已是無法估價的台灣人的國寶了。
花園 http://www.christies.com/lotfinder/lot_details.aspx?intObjectID=5078599
廖繼春住的房子是屬於我二叔公劉主安校長(1905–1994)的房子,這間房子和劉瑞山古厝是相通的.廖繼春住的房子約於二十年前拆除,又蓋了二樓房子,該房子位於萬昌街90巷9號,去年賣給鄰居簡先生.廖繼春所畫的芭蕉,有可能位於劉瑞山古厝後方劉家庭園,目前我將尋找家族老照片以及家族有一卷1924年代拍的八釐米影片,去尋找蜘絲馬跡.當然,廖繼春當年畫的那些芭蕉樹後來已砍除,現在所看到的芭蕉樹是劉主安的二妹劉彩仁女士(1907–1997)所種,有幾顆可能是瑞山教會會友於十年前所種.但是今天我跟家父劉改造(1926–)求證,芭蕉樹的確實位置,他告訴我是位於台南市青年路我另一位叔公劉幼毛(1894or1895—19xx)家的庭園,劉幼毛家從廖繼春住所步行約1分鐘,從畫作的窗戶及門牆去考證,應可考證出,讓我這幾天去求證一下.
拜訪了劉克全先生的Blog相簿,有趣!
站長加油
上次探望廖述文先生時他送我幾本介紹廖繼春的書,其中一本1997年11月雄獅18-014有一張照片,我覺得可以輔證我們所要尋找「芭蕉の庭」的地點。這照片並沒得到許可貼圖,不過相信所有者應不會反對我們用於對台灣歷史的探討。
http://myweb.scu.edu.tw/~net001/images/Lost_Painting/1929_LiaoChiChun.jpg
照片大概是1929年春季(根據廖述文先生年紀1928.3生來推算),所以我覺得是「芭蕉の庭」入選帝展(1928.9)後運回台灣,全家盛裝和該畫合照。我也注意到照片右邊的窗戶和置畫的石椅和該畫是吻合的。站長所貼的照片應該是從對面照往廖繼春的家。
值得注意的是2004.11.04站長到劉瑞山古厝院子所拍攝的照片中,有一張石椅和置畫的石椅非常相像。如果是的話,「芭蕉の庭」的地點就呼之欲出了。石椅是花崗石做的,放個幾百年應都不會變形。
[有香蕉樹的庭院]繪畫地點已探查出
廖繼春的名畫繪畫地點,經我訪問數位劉家長輩及堂弟,已確定是在:台南市青年路,劉家二房「劉大粒(又名 劉瑞琛1865–1937)祖厝的庭園」,也就是我父親劉改造所說的「劉幼毛」家,離現在青年路與興華街交叉口往東約50米,也就是劉瑞山古厝北方十米處,1928年日治時代,青年路尚未全段開通(我有當時地圖可佐證).廖繼春應是坐在劉瑞山古厝正門口前,往北方的庭園畫下此名畫.那時代我家相片有多張均有香蕉樹,附近劉家親戚多人庭院都有香蕉樹.家父說,廖繼春長子廖述仁(眼科醫師,已過世)與他是州立台南一中同窗.容我拍照後,下週登上我的部落格網誌,請各位關心此事的朋友稍待一週.但是我堂弟劉亮功說,廖繼春當年繪圖所呈現的那一道牆與窗戶於六年前已拆除,但石椅應還在,位置可能有移動.
劉松平
下週有機會帶你去看.請見我的網誌.
http://www.wretch.cc/blog/kevinliu12/11718786
陳先生說的應該沒有錯.
剛才重看了此篇文章,原來有增些資料。我也看了劉克全兄的部落格,對劉兄的努力確很感佩。
克全兄的姑婆劉秀華說廖繼春後來搬家到「嶺後街」,大概是1940年前後吧!我父親因常去他家,所以也用凱劭兄的圖指出位置(綠色箭頭)來,距路口約三四間店面。
http://myweb.scu.edu.tw/~net001/images/Lost_Painting/tainanA.jpg
因為1928年當時的一些房子都已拆除,而且當時的嬰兒都已八十多歲了,所以劉家舊照應就很重要了。我再貼上一張廖繼春1931年的作品「庭」,說不定門窗和四方形地磚可助克全兄比對出一些舊照地點。我相信「庭」就是廖繼春的居家。
http://myweb.scu.edu.tw/~net001/images/Lost_Painting/1931_Liao_01.jpg
請見我的網誌,[芭蕉の庭].請指正,謝謝!
2008/7/19劉克全兄所拍青年路劉家二房的四張照片,那張紅磚牆的房子和站長貼廖繼春和家人合照的背景房子幾可斷定是同一間,我把相同點用綠色箭頭指出:(1)屋緣的裝飾木(2)六塊陶瓷的窗戶(3)紅磚地(4)房前磚地寬度和畫作相仿。
http://myweb.scu.edu.tw/~net001/images/Lost_Painting/1930_LiaoChiChun.jpg
不過廖繼春1931年的作品「庭」,感覺從屋內往庭前看,外邊香蕉樹的位置和畫作有些出入,還是實際去看可能較清楚,我只是提出參考而已。
另外有個建議,如果房子是在萬昌街90巷9號,也可以向戶政事務所申請到日治時期的戶籍謄本,或可看到居住者的資料。我們家曾申請過約1940年的,所有居住者皆有詳細記載。
这一副畫的確畫出古時鄉情的恬靜和諧的氣息, 很棒!
陳先生的用心介绍(人物和作畫原地), 我很佩服. 这也令我想自已的祖父. 祖父與廖繼春先生年紀相仿, 生長在離那一副畫约15公里外的台江鄉下. 時間地點如此相近, 可是祖父和其他成千上萬的庶民, 務農捕鱼, 傳沿世代, 胼手胝足过無声無息的日子. 一輩子沒走出方圓50公里之遠, 一輩子沒讀边一天書, 更遑論去日本留学, 更遑論穿西服, 更遑論穿皮鞋, 而畫畫更是天方夜譚了, 当代理校長成了比登上太陽更困難的事了…
欣賞古時鄉情的恬靜和諧的氣息之巨畫之餘, 我輕声低歎, 時間地點如此相近, 時空背景如此重叠, 我祖父和他的千千萬萬無声無息同伙們, 破落的老實人, 到底怎麼啦? 怎不也去日本留学呢? 怎不也穿西服穿皮鞋呢? 怎不也畫一副”水牛吃草之小溪流”的巨畫讓我懷念呢? 阿公的那一代生息的影子, 怎從沒印在邮票上呢?
草地思想家
紅豆湯圓老師就像一位考古學家(雖然我修過考古學,但是我眼光沒那麼銳利),把一張1920年代的老照片,對照80年後的四五張相片,能理出廖繼春作畫的一篇故事與地點,我想廖繼春在天堂一定笑得很開心,凱劭先生也一定很高興一篇文章有這麼多迴響.這些迴響是甜蜜而有趣的,相信比「總爺國小事件」還溫馨而不會生氣.5-19這張院落相片是從院落往青年路拍的,而廖繼春寫生應是從青年路往院落裡面寫生的,我父親於1930–70年代常去這個院落遊玩,所以他一眼就斷定芭蕉の庭是在劉大粒家族庭園所畫.我昨天去北美館一趟,當然這幅畫目前沒有展出,但買了這張畫的明信片,25元.
劉大粒家族的庭園(原三合院)前面昨天起由我堂弟劉亮功開了一家燒烤店,隔鄰賣咖啡西點是另一位堂弟開的,再隔鄰裝潢很漂亮的簡餐是第三位堂弟開的,這樣說明大家應該知道這張畫作的地點了,但是大家去買燒烤喝咖啡是可以的,但是不要進去拍照打擾,否則我會被堂弟扁死.
高雄縣興糖國小
我看到「代用國小」幾個字,就很有感覺。
那真的是另一套系統(我猜是佔領軍系統),後來才逐漸融合為一。
我再從那個校長(人)去找:
第一屆:陳堯典
不容易找到資料,多是明代人名。
找到培英中學
http://www.puiyingaa.org/voice/mag2.pdf
,出現「陳堯典教授」。教授當校長,當然有可能。
但,比較像的應該是:
東港糖廠位於高雄縣東港區林邊鄉,即今屏東縣南州鄉,為臺灣最南端的糖廠,民國四十六年改稱南州糖廠,屬第二區分公司,廠長為陳堯典(廣東新會人)。
重建時期的台糖與二二八事變 〈廿〉程玉鳳
廠長當校長,對無法無天賊軍而言,更可能。
第二任:吳君植
http://news.epochtimes.com/b5/5/8/18/n1023018.htm
吳君植是空小校友中較資深的一位﹐1937年8月16日﹐也就是八一四空戰後的第三天﹐她的父親吳紀權烈士﹐座機被日軍擊中﹐機毀人亡。吳君植與妹妹跟著在空小任教的母親﹐從筧橋到成都﹐遷徙流離。她說﹐當時身邊大部份同學的父親都陣亡了﹐對他們來說﹐空軍子弟學校就是家。
第三任:徐鼎光(廣州大學)
有意思的是其任期非常長,1955.08~1974.06,有20年之久。之後,總爺國小就併入一般教育系統,也沒什麼奇怪。
他也是善糖國小
http://163.26.137.129/
的校長,任期:1952.08~1955.07( http://163.26.137.129/principle_history.htm )
最後,總爺糖小,是1947.06建立的,在228之後。顯然,有保護「佔領者子弟」的用心在。
如果克全兄的堂弟能將「芭蕉の庭」規劃成為餐廳的一種主題,說不定能吸引更多的人去消費去懷古。
之前去台北美術館,有買到「芭蕉の庭」明信片和記事本,也到台灣郵政購買「台灣近代畫作郵票專冊」。不知道台灣郵政還有沒有衍生商品,現正請人幫忙找看看。
Hi! Mr. Chen:
I know Pro. Liao back in my college years.
You have covered his art and life well here. You have covered Taiwan history very well too.
I have read your articles from time to time.
I am BH from Shingsei Maru blog.(神靖丸 blog)
Have you visited our blog recently?
I’ve posted a 3rd generation’s emailthere and posted it in funp.com too
Here is the link
http://funp.com/t281430
我阿公曾畫這艘船給我過
Below is an article written by a MD or PhD. A well written article that I posted in my own blog.
蝌蚪大學的雄辯家
http://heartstring2.blogspot.com/2008/07/metamorphosis.html
God bless you and yours,
BH2(name used in funp.com)
版主你好,能不能和你交個朋友?我本身也喜歡台灣文化事務,目前在找尋台灣畫家的故居、墓地、畫中場景等。
看您對廖繼春畫家很有研究,你也有調查李梅樹、陳澄波、李石樵、李澤潘、楊三郎、倪蔣懷、陳玉峰等人嗎?
我留的MAIL就是我的MSN 希望能和你在網路上討論研究。 感恩
wunchitw1小老鼠hotmail.com
昨日親訪廖繼春的公子,有談到他們家搬離(不確定何年)台南劉瑞山古厝「芭蕉の庭」之後,就租屋到現在民權路,然後約1934年後再搬到同一條路附近開設美術用品店「文藝社」,1945年代理南一中校長後住到校長官舍幾個月,1946年任教台中師範搬回台中老家。
這張1934「子供二人」是在民權路第一間租屋,此畫入選第十五屆帝展。
http://myweb.scu.edu.tw/~net001/images/Taiwan/20090314002.jpg
這張1938「窗邊女孩」時,已搬到民權路第二間租屋(樓下是文藝社)。左邊照片可看到那張「子供二人」掛在畫室中央。可惜在廖繼春任教於師大住在雲和街宿舍時,因屋頂到處漏水而毀掉了。
http://myweb.scu.edu.tw/~net001/images/Taiwan/20090314001.jpg
廖繼春在1927年「第一回台灣美術展覽會」的作品是「靜物」,1928第二回的作品是「街頭」,可惜這兩張都已佚失。在文建會、雄獅圖書出版的『色彩◎和諧◎廖繼春』這本書第57頁可以看到「靜物」的印刷圖錄。
我在台灣日日新報1928-10-28第六版找到「街頭」這幅畫的刊載,前兩天拿去給廖述文先生觀看。他當然很高興,說畫面右邊那個房子就是萬川餅店,路一直走下去就可以到我父親家,而他父親廖繼春後來開的「文藝社」,就在作畫這一街角的後面第三四間(不在畫面裡),所以這街頭就是現在台南市民權路和青年路的交叉口。
台灣日日新報刊載「街頭」這幅畫,大概也是1928-10-14已傳來廖繼春「芭蕉の庭」已入選第9屆帝國美展的消息。
廖繼春三子廖述宗院士曾說:「我外祖父是工程師,曾在八田與一帶領下,參與嘉南大圳建設,………….。」
http://blog.roodo.com/weichen/archives/4470665.html
我就想到廖繼春和太太會不會因為岳父大人的關係,1927年東京美校畢業返台之後就受聘台南長老教會中學教員,而舉家遷居台南就近照顧岳父?
關於這想法,我也親自問廖繼春次子廖述文先生,但是他說在他的印象裡面好像沒聽過廖繼春是因岳父而到台南。也許有這可能,但當時他還很小,而且嘉南大圳在1930年就完工。
我有尋找到 當年廖繼春與林瓊仙結婚照 容後在po上網頁「作田人」
感謝凱劭的這一篇文章及研究內容,我小時常在劉宅玩耍,一方面是因為這地租給一位漢學家施伯爾,他又是我外祖父的”徒弟”,因此此地有許多有趣的活動發生;另一方面是是我母親的同學便是劉主安的女兒, 我也就常去他家吃東吃西…我曾試圖去找這老宅,但也許記憶錯誤,一直未果。再次感謝凱劭的文章及研究,讓我知道許多
劉幼毛是我爺爺
芭蕉樹下的女人畫的是我家
青年路198號
廖繼春先生任教長榮中學時期,租屋在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