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intosh Classic II

本文發表於 2008 年 05 月 06 日 13:10

站長收藏1991年出廠,最後第一代原型麥金塔機Classic II(1993年的Macintosh Color Classic其實造型與1984年第一代Macintosh,已略有不同了);性能諸元,可參考apple-history.com 網站 Macintosh Classic II 介紹。站長這台已經不能開機了,只能做展示用。

Macintosh Classic II寫真集

Macintosh Classic II性能諸元

CPU
CPU: Motorola MC68030
CPU Speed: 16 MHz
FPU: none
Bus Speed: 16 MHz
Data Path: 16 bit
ROM: 512 kB
RAM Type: 30 pin SIMM
Minimum RAM Speed: 100 ns
Onboard RAM: 2 MB
RAM slots: 2
Maximum RAM: 10 MB
Level 1 Cache: 0.5 kB

Video
Monitor: 9″ built-in
Max Resolution: 1 bit 512×342

Storage
Hard Drive: 40-80 MB
Floppy Drive: 1.4 MB SuperDrive

Input/Output
SCSI: DB-25
Audio Out: 8 bit mono mini
Audio In: 8 bit mono mini
Speaker: mono

Miscellaneous
Codename: Montana, Apollo
Gestalt ID: 23
Power: 76 Watts
Dimensions: 13.2″ H x 9.7″ W x 11.2″ D
Weight: 16 lbs.
Maximum OS: 7.5.5
Minimum OS: 7.0.1
Introduced: October 1991
Terminated: September 1993

Introduced in October 1991, The Mac Classic II was everything the original Classic should have been. It shipped in a restyled case, had a 16 MHz 68030 processor, and included a microphone. The Classic II cost $1,900 and was discontinued in September 1993. It was bundled with a 2400/9600 baud fax/modem and extra software and sold as the Performa 200 in September 1992. The Performa 200 was discontinued in April 1993.

本Blog相關文章延伸閱讀:

5 回應 針對 “Macintosh Classic II”

  1. 豆腐表示:

    我以前有一台一樣的 還有外接第二台軟碟機 跟一堆磁片 玩game是立體聲的..

    年輕不懂事 搬家時把mac扔了 嗚嗚,,,

  2. Tiat表示:

    喔喔喔,這個就厲害了,跟花布擺在一起,好復古啊~~XD

    現在還可以開機嗎?可以的話就更強了~~


    [站長回覆]:可以開機,但是螢幕始終三線線閃爍,不能亮出正常桌面,當然也不能操作了。

  3. Masako表示:

    懐かしい!

  4. phil表示:

    真正的老mac人:)
    http://www.smartinside.com.tw/else/ghost.html


    [站長回覆]:啊!這位是我們台灣Mac老前輩,奇易中文創辦人鄭安巽先生。在我心目中,他跟Steve Jobs, Steve Woz是同等級、同時代的「本土」人物。

    我們這輩1990年上下,在台灣就用Mac的人,聽到他名字,會馬上立正站好的。

    我今年春節才跟他見過一面,他跟我是同鄉,我老家跟鄭先生老家只相距四公里,屬於同一個鎮(你提供的網站,有其他文章寫到他老爸,他老家附近的故事咧)。我跟鄭先生出身的鎮,是資訊相對落後的地方,很難想像會長出兩個用Mac的人(我還算普通啦,鄭先生用Apple/Mac比我早十年)。

    他老家廳堂有一張鎮長給他老爸的聘書或證書,竟然夾著一張我老爸的名片哩。想整理跟他見面的經過都忘了….

  5. LL表示:

    邏輯上, 像 Mac 或 windows 這種圖形介面的 電腦 或 OS, 要中文化似乎應該很容易. 我看過 日文 windows 發展史, windows 最早開發時據說有一部分工作是在日本完成的, 因此似乎 windows 1.0 即有日文版. 我一直都是使用 pc, 在工作上其實不怎麼須要用到圖形介面, 但我曾經在 80 年代末在台灣看過 mac, 也有稍微用了幾下, 也知道奇易中文系統, 但並不知道奇易中文是怎麼回事, 最近才了解, 那是一位叫鄭安巽的先生在 45 天寫出來(大概是第零版吧?)的(資策會評估要兩年花兩千萬才能成功). 嚴格說來, 只要有字型(或繪製字型的程式, 如各類向量描框字型的驅動程式)和輸入法表, 要中文化像 mac, windows 應該不會太困難, 實在不清楚為何 windows 遲至 2.XX 才有資策會(怎麼又是資策會?)的外掛中文, 又搞的不是很好. 倒是 mac 還有個據說很好的奇易中文可用. 現在想, 當初若用奇易中文的概念去發展 windows 的外掛中文, 會不會比資策會那些人開發的東西更好??

    wikipedia:Windows:
    http://zh.wikipedia.org/wiki/Microsoft_Windows#.E5.AF.B9.E4.B8.AD.E6.96.87.E7.9A.84.E6.94.AF.E6.8C.81


    [站長回覆]:台灣Mac界奇人大神鄭安巽是我同鄉,我跟他見過面。
    拼音文字與漢字、韓文、阿拉伯文最大不同是每個word有個空白鍵去隔開。

發表回應

留言內含URL、廣告字,會被系統視為廣告而扣住不顯示,請待站長解除。
留言涉私密請直接寫email給站長

本Blog其他隨機文章(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