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榮華(1907-1983)與黃朝琴

本文發表於 2006 年 08 月 11 日 15:29

dscn9657.JPG

左為蔡榮華先生(1907-1983),右為黃朝琴先生(1897-1972),推估年代為1950年代中期,地點不詳,可能在布袋、鹽水、嘉義。

黃朝琴時為台灣省議會議長,第一銀行董事長。

蔡榮華先生(1907-1983)何許人?嘉義布袋出生之無名小卒是也。不過,他是我外公。

黃朝琴生於台南鹽水,其母親為嘉義布袋人。我外公蔡榮華是布袋人,他跟黃朝琴從小就認識,我猜可能不只同鄉,甚至可能有遠親(姻親)關係。

據家族長輩所述,黃朝琴1910年代末期赴日本深造,1923年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經濟科,他看我外公資質不差,一表人才,有意帶我外公一起去日本唸書,結果我阿祖沒有同意,我阿公本來收拾好了,走出家門,我阿祖衝出去,總算在車站前攔了下來,阻止阿公去日本唸書。

當年我阿祖應該是很保守的,生平無大志,也看不出我阿公去日本唸書有什麼好,那個年代,台灣人99.9%都是青暝牛,不知讀書及智識的重要。於是我外公就被留在家鄉,沒有被黃朝琴帶去日本。

如果我外公當年跟著出去日本深造,他應該會是一個慷慨激昂的智識份子,說不定會隨黃朝琴投靠中國蔣介石政權,戰後回台做大官。我外公的訃文裡提到,他幼時在「異族日本的統治下,偷讀漢文」,具(漢)民族意識;但我外公也有可能,赴日深造學成後,就回台灣家鄉,因為是智識份子,參與公共事務,然後在1947年的228死於非命,即使逃過228,說不定也會獲火燒島免費旅遊券。

台灣近代史的黃朝琴是個多面向人物,他赴日留學後再度赴美國伊利諾大學深造,1928年學成後投靠「中華民國政府」,從事外交工作約17年,在很多國家待過,二戰時為重慶蔣介石政府工作。戰後隨陳儀第一批回台接收台北市,擔任終戰後第一任官派台北市長。

台灣本土派常罵台北市街戰後重新命名,什麼迪化街、大理街、福州街、溫州街,撫遠街…….妙的是這些地名真的是依照中國的地名方位去排列;本土有台灣意識者批判這些路名六十年來荼毐台灣人心靈。其實主導這次命名的,不是來台劫收(對不起我打錯了)接收的中國人,而是這位本土的台灣人黃朝琴,他當年還頗為這市街更名得意呢。

1946年,戰後第一回台灣省參議會選舉,黃朝琴、林獻堂(1881-1956)均投入而當選。林獻堂也當選過制憲國代,國代是無給職,不是正職,任何職位的人都可以選國大代表,當選後不必放棄原職,國大代表不常開會。連蔣介石本人也有浙江省奉化縣制憲國代身份,在他當選總統後辭去國代職位。

接下來,就是由參議員們互選省參議會議長。論資排輩,林獻堂先生遠在黃朝琴之上,而且林獻堂在日本時代曾組織台灣文化協會、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向日本植民政府要求更多的政治權利;本來由林獻堂擔任戰後首位省參議會議長可謂眾望所歸。

但當年來劫收(對不起又打錯了)接收的中國人官員對這些日本時代留在台灣的智識份子仕紳並不信任,嘿你在日本時代敢搞鬼,難保你現在不會搞鬼,又因林獻堂在日本時代曾全島串連,在全台灣都有熟識的朋友,若讓林獻堂當選省參議會議長,將會是一個有全台性民意基礎、全島性聲望的台灣人實權領袖。

於是來台劫收(對不起又打錯了)接收的KMT屬意由半山黃朝琴擔任首任省參議會議長,黃朝琴離台20多年,在台灣島內沒有班底,投靠KMT20年,此人選應比林獻堂放心。這個內定的消息也透過某些中間人傳給林獻堂,林獻堂自知大勢已去,就自行宣佈不參選省參議會議長,黃朝琴在回憶錄裡也理直氣壯說沒有逼退林獻堂,是林獻堂自己不想選的。1994年,台灣省長首次民選,原本吳伯雄豪氣萬丈,說只剩阿里山他也要選,後來自知大勢已去,黯然退選;當年有人去問李登輝為何不給吳伯雄機會,李說是吳伯雄自己不選的………….

林獻堂一生從事議會請願運動,台灣議會領袖一職早在心中擺蕩多年,退出省參議會議長選舉,心中怎可能平復,加上後來形勢大變,來台灣劫收(抱歉又打錯了)接收的中國官員在台灣推動三七五減租,使林獻堂這種日本時代五大家族中,田產農地居首位的大富人家,面臨數千甲田產幾近烏有,再加上不斷有小道消息傳來,蔣介石對他不怎麼喜歡(林獻堂早在1946年捐過大錢給蔣介石祝壽呢!),1947年的228屠殺事件、接下來的清鄉、白色恐怖一直不斷,台灣人在政治上的權利限縮到比日本時代末期還不如,於是林獻堂1949年9月以養病為由到東京,住在他日本買的房子,再也沒回台灣,1956年在東京過世。

黃朝琴回台以後,依附蔣介石政權,當然歷史上有不同評價。例如,台北市中山北路的國賓飯店,完成於1966年。這塊地原本是一個佔地極大的日式一層庭園式別莊,黃朝琴自稱是其母的別莊。不過呢,黃朝琴離台20多年,很難想像他在戰後「立即擁有」台北市中心這麼大片,原本屬日本人的地產。

當年要在台北蓋高級飯店也不是那麼容易,要「申請核准」才行;中山北路又是蔣介石天天上班經過的大道,還曾有限建、禁建政策,甚至中山北路沿線建築物,屋頂都有特勤人員駐守。可見黃朝琴有他一套,不知是用了什麼方法,讓蔣介石同意他在台北蓋一棟吸引外國觀光客(以日本觀光客為主),國際水準的大飯店。

大家很容易聯想到,跟黃朝琴一起回台灣故鄉的幾位「半山」,也是回台後,名下突然增加很多原本屬日本人的房地產。60年過去了,要舉證當年「有沒有實質交易買賣」恐怕很難了,現在也只能在地政事務所查到當年所有權登記的變更……..

黃朝琴除了是省參議會議長,也有史家指出他也是KMT某個情治系統的一員,我聽家中長輩提過,我外公似乎在戰後跟情治系統有某種程度的聯繫,不過我外公應該沒有做過壞事,他戰後只是布袋鎮公所的一個祕書,小小的基層公務員,嚴格說他可能只是個「線民」罷了。他曾透過情治系統還救過幾個被誣賴的布袋鄉親,他具結保證那幾個鄉親應該不是匪諜或壞人流氓,才獲得釋放;那個年代為了抓一隻真匪諜,會順便抓九十九個無辜的人一起進去,以證明情治有在做事,必需維持一個龐大情治特務系統。甲看乙不順眼,丙眼紅丁的財產,乙跟丁有可能在毫無證據下涉嫌叛亂。我猜我外公跟戰後初期情治系統的聯繫,很可能來自他少年就認識的黃朝琴。

黃朝琴除了是省參議會議長,也被任命為第一銀行董事長。在他家鄉鹽水,本來除了農會及郵便局以外,是不會有啥金融機分支構在這古鎮設分行;在他的主導下,鹽水設立了第一銀行的分行,是戰後台南縣僅次於縣治新營的第二家分行,而且鹽水就在新營隔壁,照理說不需設分行才是。顯然此分行是黃朝琴要照顧自家鄉親父老的。

黃朝琴在台灣建築史上也是異數。他主修經濟,政治,作過外交,但鹽水鎮民說他是一個「無牌的建築師」,說他會設計建築物。

說黃朝琴會設計建築,這應該是言過其實,他不可能會趴在製圖桌上畫一份基礎配筋圖交給營造廠去施作,但他做過外交官,遊遍世界,我相信他見多識廣,對建築可能極有興趣,對建築設計有其定見。

蔡柏鋒建築師(右圖,攝於2003年)曾告訴我,1951年他從成大建築系畢業後,去應徵第一銀行營繕部門的工作,當年是幾個成大的同學一起去應徵,他告訴我說,主考官竟然就是董事長黃朝琴本人,地點在一銀嘉義的分行;從此後蔡柏鋒建築師待在一銀,負責一銀在全國各地分行的設計,那年代設分行,都是去買地,自行設計,蓋透天的。蔡柏鋒建築師後來離開一銀,投入沈祖海建築師事務所,當年是台灣最大的事務所,後來又出來獨立開業,黃朝琴又找老部屬蔡柏鋒去設計台北、高雄的國賓飯店。這兩個飯店都有日本的工程師參與,可謂之戰後重要的台日建築工程技術的交流。

那個年代設立的一銀分行,在建材及式樣上的確有一貫性。蔡柏鋒還爆料說,黃朝琴對預鑄的房屋工法頗有興趣,那是當年全世界最先進的建築構造工法!大概只有日本、美國有人在研究嘗試。算起來當年可能還只是在「理論實驗」階段。黃朝琴留學美日,想必對美日最新的科學技術及資訊應都有留意。

1960年左右,在黃朝琴家鄉鹽水古鎮,有條狹窄的清式街道,原本是竹器的集散中心;他回到家鄉,以省議會議長之尊及鹽水大老身份,推動老街拓寬。

拓寬之後呢,傳統街屋的第一進被削了,整條街都需重建。黃朝琴讓他的第一銀行承接鹽水古街拓寬後的新建街屋貸款,讓鄉親父老有重建的資金,還親自指定重建的街屋的建築式樣。

hwang.jpg多年後我去那條街,就叫鹽水鎮朝琴路。雖然建築物被住戶亂加增建、破壞立面,裝招牌,封閉騎樓為室內;但仍看得出那批街屋的風華。據文獻指出,黃朝琴幫鹽水鎮民選了「法國最流行的現代公寓式樣」做鹽水朝琴路街屋新建的藍本。左圖是朝琴路落成時黃朝琴(白西裝者)跟另一位高官(光頭者,可能是當年的軍頭省主席,知道的可以告訴我,宣布答案,此人是周至柔)一起視察朝琴路的情景,鹽水鎮民還鞭炮相迎。

我這建築史研究者一看就知道,那就是法國開業的世界級大師柯比意現代建築五要素嘛!圓柱、柱牆分離、有騎樓(清末到日本時代台灣街屋就有騎樓的傳統)、平屋頂(空中花園),大片開窗,正立面沒有陽台,立面貼土黃色丁卦面磚。沒錯這是二戰前後,法國巴黎流行的住宅建築式樣。

朝琴路街屋裡,惟一沒做到,就是水平帶窗。因為街屋約四米一戶,雖然各單元的柱子是退到窗後,但各戶之間還是有共同壁,於是共同隔間壁把「水平帶窗」硬生生地,每四米隔斷一次。

黃朝琴是多彩多姿的人,他曾任省議會議長,霧峰省議會的建築式樣(林澍民建築師設計),也是他主導的,他可能是當年政治人物中,對建築有興趣,真有認識與品味的一位。霧峰正是他在第一回省參議會,政治上的對手林獻堂的家鄉;但省議會從台北市的「教育會館」(戰後做省參議會、美新處、美國文化中心)疏開到台中縣霧峰時,林獻堂早已在日本東京過世。

黃朝琴銅像。台中市霧峰區舊台灣省議會園區內,1973年立;2017.05.15撮影。

黃朝琴一生不可不謂榮華富貴,在他鹽水鄉親父老,甚至我阿公心中,他不但是大官,也該是見多識廣的全能智識份子。不過,客籍台灣大作家吳濁流對黃朝琴亦有所質疑,說他在外來政權下與獨裁者站在一起,沒有跟台灣人一起;黃朝琴跟連震東一樣,理論上1945年應該孑然一身回來台灣,但短短幾年內就累積豐厚家產。

也有台灣史家諷刺說,黃氏子孫大多不在國內,移民國外,幾乎與台灣斷絕關係;原本父蔭庇及子孫,乃東方社會常態,留在台灣應能有大發展才是,但黃氏子孫很少留在台灣;似乎暗示黃家子孫在民主化、本土化後的台灣或有難處。

budai-1950.jpg我外公作古二十多年,他的身影、講話姿態都還在我記憶鮮明處。可惜當時年幼,不知台灣近代史之曲折,不然我一定會跟阿公好好聊聊他所見的歷史,聊聊我母系的家族歷史;甚至請他談談他心目中的黃朝琴。

右邊這張老照片是一位布袋從事文史工作的網友發表在他布袋小鎮365網誌的布袋老照片,竟然在照片裡看到阿公的身影。他是整張照片最左下之人。這張照片大概在1950年左右,布袋鎮公所慶祝鎮上衛生所成立三週年,外公在鎮公所當祕書,當然要跟鎮長一起出席。

後記:我常把別人的阿公寫的精彩絕倫,卻很少去觸及自己阿公們的世界,這是我們這代台灣人的悲哀,因政權輪替,祖孫語言不通,意識形態相反(阿公們是日本人,我們被國民黨洗腦成中國人),祖孫之間都有代溝。我準備再寫一篇我阿公(內公)在大東亞戰爭結束後他與數千台灣人同伴滯留海南島一年多,當年蔣幫國民黨軍撒手不管,日軍早已遣返回日本,由國連(聯合國)出面接回台灣的故事

66 回應 針對 “蔡榮華(1907-1983)與黃朝琴”

  1. 吳宏銘表示:

    黃朝琴在鹽水好像有一座很大的方房子,是否南能請站長介紹。


    [站長回應] :那別莊取名「思園」,幾十年來無人居住;兩年前所有權人(後代子孫們)賣給了建商,夷為平地。這也是我文中所講,黃朝琴的後代似乎對其先祖在台基業並無留戀。

  2. 大盜表示:

    鹽水好像還有個名人叫黃順興,也可寫一下。


    [站長回應] :您說的是中國人大常委+台東縣長+增額立委的黃順興嗎?他似乎跟鹽水沒有地緣關係。他出生於鹿港,後搬到台東,也當過嘉義市長許世賢的主祕,晚年在蔣經國時代投奔中國。

    當然他在中國時,不改大砲本色,反對三峽大霸,對中國高官嗆聲說不該對台灣用武力,在人大會堂拉過白布條抗議(但沒有任何實質效果);不過他會回中國當然是中國情懷作崇,他認為鄧小平比蔣幫父子還好。

  3. 大盜表示:

    布袋那邊好像很多姓蔡的?
    蔡啟芳跟你們有關嗎?哈!亂問的。


    [站長回應]:蔡啟芳(1954- )是道地布袋人,他其實是政治世家,祖父當過縣議員,父親當過嘉義縣副議長;蔡啟芳十多年前還當過布袋鎮長,在鎮公所前昇起民進黨黨旗,但「中國國民黨旗」也還在就是了,旗桿不只一隻啦。

    蔡姓在布袋是第一大姓,除了蔡啟芳,蔡同榮也是布袋新塭人。兩人也都曾在嘉義市參選過。著名網路作家痞子蔡也是布袋人,痞子蔡先生跟我南一中,成大都是同一屆咧。

    布袋第二大姓是蕭,1980年代暢銷書「千江有水千江月」的作者蕭麗紅是代表人物之一,這本書正是講布袋的故事。

  4. Akasaka表示:

    灌園老人後來好像是死在神奈川縣逗子市

    能在湘南買下房子常居的台灣人, 的確是財勢雄厚

  5. △○i表示:

    期待你阿公(內公)的故事喔~

  6. 璀璨表示:

    精彩的黃朝琴介紹, 最近正在訪問在一銀黃朝琴錄取的第一批建築師
    謝謝您的資料^^


    [站長回覆]:黃朝琴一生有太多事情可以寫,我這篇只是觸及黃朝琴對「建築」的興趣,及黃朝琴與我過世二十多年的外公蔡榮華的關係罷了;稱不上對黃朝琴的全面介紹。

    我這篇是散文,不是學術論文,您看看即可,可別當做可以「大量」引用的學術文獻喔。

    又:蔡柏鋒建築師後來獨立開業後,被老東家黃朝琴找回去做台北高雄國賓飯店的建築師,台北國賓飯店那是戰後首度的台日兩國建築技術交流,很多一銀的營繕工程師也加入那次工程。

  7. eslite12表示:

    黃朝琴在中山北路的”事蹟”,被吳濁流寫成小說.


    [站長回覆]:我有看過,應該就是在「台灣連翹」一書。黃先生一個人空手回來台北,何以就擁有中山北路旁,原日本人的獨門獨院大別莊?本來就引起不少暇想。不只黃某有,其他的半山也有。

    但此別莊在拆除蓋國賓飯店前,又曾做為某駐台美軍極高層官員在台北的住所。國賓飯店的興建,在今天來看是「特許執照」(非自由進入及競爭的市場),也是引人暇思。

  8. 張小美表示:

    謝謝你豐富的文章
    讓我多知道了好多事情^^
    在朝琴路上黃朝琴陪同的是省主席周至柔
    他是空軍上將


    [站長回覆]:謝謝告知。年代算起來是周至柔沒錯,周是搬去中興新村後初期的省主席,年代跟鹽水朝琴路拓寬重建約略同時。

    我們這一代,小時唸過的教科書,好像台灣戰後只有兩個十項全能的蔣姓政客在維持,一個叫蔣介石,一個叫蔣經國;當然陳誠、嚴家淦都還知道長什麼樣子;但戰後初期其他省級、中央級政治人物,似乎都不詳其面目,例如魏道明、吳國楨、周至柔、陳大慶、俞鴻鈞、黃杰這些人,我連他們長什麼樣子都沒把握。

    話說回來現在網路資訊發達,也不難查到,是我太懶。

  9. Jonessen表示:

    大大~請問思園真的已經拆除了唷~!就是現今的朝琴會館嗎?
    因為我正在製作利用鹽水的古蹟做網站比賽用途~找思園還有滿九一段時間~^^
    那他有留著以前ㄉ照片ㄇ~@@


    [站長回覆]:「朝琴精英會館」就是「思園」土地建物賣給建商,之後拆除,建商新建的學生出租套房。

    http://www.taipang.com.tw/rent/Home1.htm

    http://www.taipang.com.tw/rent/OUT/Out12.htm

    鹽水的人口並沒有什麼成長,也沒有什麼新的產業發生;所以如果蓋住宅恐怕不好賣,建商當初大概是看中黃朝琴家族創辦的南榮工專可能會昇格擴充,增加學生,所以就規劃成學生套房。

    思園在黃朝琴過世後,就漸漸不常有人住了,常是大門深鎖,庭院深深深幾許,連鹽水在地人都很少進去過。

    據說黃朝琴還在世時,這裡可是門庭若市,黃朝琴即使在台北、霧峰當大官,還是常回來鹽水老家,鹽水鄉親父老常進來作客。我在黃朝琴傳記裡,也看過黃朝琴回到鹽水老家養病,在老家院子樹下休息的照片。

    我以前網路找到的照片是從外面拍大門的,不是裡面的建築物:

    門很漂亮也很細緻,是1930年代在台灣、日本都很流行的萊特(Wright)風格。

    這照片下載後存在我硬碟好幾年了,當然連出處都忘了;照片原作者萬一有一天看到了,就請原諒一下我沒有明示出處,標示您大名。

  10. Jonessen表示:

    站長謝了~感激不盡~~
    你應該可以把那張照片砍了不然被原作者看到…@@

  11. ak47表示:

    >後記:我常把別人的阿公寫的精彩絕倫,
    >卻很少去觸及自己阿公們的世界,
    >這是我們這代台灣人的悲哀
    ————————————————-
    這一點偶也很感動,
    想當年偶阿媽來台北總是不喜歡長留,
    而且很少聽她說故事,很安靜,
    但是聽阿爸說,其實阿媽本來不是這樣的人,
    後來才曉得,原來台北有太多的中國人,特別是老兵
    也許,一個歷經清朝,日本國,國民黨三個時代的人,
    會認為下一代知道的越少,才越有機會長大吧???

  12. 翁瑞彬表示:

    看到這篇關於黃朝琴的文章,感覺很有意思,所以想提供一些資料,讓大家更了解其中細節。我的外祖父是黃朝琴的弟弟,以下是我母親特別告訴我的。

    黃朝琴母親蔡寅女士是嘉義布袋人,在大正年間攜長子(黃朝琴)、次子(我的外祖父) 、女兒(高雄陳田錨母親)遷居到東京Okubo Hyakugimachi自宅,那時候大宅院需要一些人手幫忙,所以就從故鄉找了三位親戚的小孩到日本一面提供他們唸書也幫忙照顧屋宅,黃家稱他們為「書生」。據母親說他們是:黃江淮(戰後回台到台銀製幣廠廠長)、蔡成欽(音) 、蔡宗烈(前布袋鎮長),有兩人是蔡家親戚一人是黃家親戚。所以我猜想凱劭外公蔡榮華先生應該是黃朝琴母親的蔡家親戚。

    黃朝琴早稻田政治經濟系畢業後,黃家就把東京的房子賣掉搬回台灣了(總共注約5~6年),黃朝琴因在日讀書時認識中國大使館一等書記官的女兒郭佩雲女士(中日混血),進而相戀結婚,婚後並且兩人一起赴美繼續唸書。這些費用都是由黃家變賣祖產來資助的。

    黃朝琴1945年隨國民黨回台並擔任一年官派台北市長,1946年就入住中山北路宅(現國賓飯店址),母親蔡寅、兩位夫人(二夫人陳印蓮是中英混血在任印度加爾各答領事時結識的)與兩個女兒以及我母親都居住於此,直到另外購屋分置兩位夫人後才搬離該址,後來再租給美國人查理士一兩年後(1962年底)才賣地改建(投資)國賓飯店。我的母親告訴我當時黃家在台北並沒有田宅,但如何取得國賓飯店那塊地就不得而知。在那個年代只要依附蔣氏政權就可以得到權勢,有權有勢當然可以得到各方面的好處。不過為了興建國賓飯店而回鹽水向母親拿錢而變賣了很多的祖產,他向母親說外國友人來台沒有國際級的飯店來接待而執意興建。黃朝琴和我外祖父兩兄弟還為此分產而爭執。

    鹽水,曾經比新營人口還多,在日治時代「後街」(菜堂)就已經有工商銀行(第一銀行前身),後來黃家再將布街三福路土地賣給第一銀行興建現址。至於思園,我記得小時候放暑假回鹽水時去過幾次,游泳池邊都是美國人和很多外國小朋友(黃朝琴兒女都唸美國學校),園裡面非常漂亮還有跑馬場、果園、河邊釣魚….。現在已賣掉改建看不到了,實在感概萬千。

    附圖是母親1945年9月1日與兩位黃朝琴女兒(4歲和2歲)在台北市長官邸內的合照。(請問如何貼圖?)


    [站長回覆]:

    翁先生您好:

    看您姓翁,大概就猜到您應該是義竹人(鹽水與布袋的中點)。台灣人姓翁的名人,幾乎都出身義竹。像我們成大前校長翁振義,司法院長翁岳生,中研院院長翁啟惠等等。

    本站並沒有提供圖檔上傳,所以可能您要先上傳到您自己網路主機(您網頁的主機),或者網路相簿,再回到這裡把該圖的網址,按「圖檔」按鍵貼進來。

    您提起的布袋老鎮長蔡宗烈,我外公蔡榮華正是戰後初期,老鎮長蔡宗烈所聘任的鎮長祕書,他們兩位年紀差不多,輩份也一樣。我母親、阿舅阿姨們都跟老鎮長的子女們是國小同學,所以兩家大大小小都互相認識。後來我外公到嘉義師範、新營中學擔任組長級職員到退休,1983年過世。

    此外您提到的黃江淮先生,我母親也知道此人,不過我母親的講法是他是布袋的台鹽鹽場任職,當然跟我阿公蔡榮華先生都認識。您寫的是台銀,也許是不同年代不同工作。

    至於蔡成欽先生,因為是令堂口述,想必沒有抄下正確用字,所以我母親就想不起來有這號人物。

    我這位阿公,後半生倒也沒後悔幼時沒被黃朝琴帶到日本唸書;我阿公是平凡的台灣人,公務員做到退休就心滿意足了。

    感謝翁先生到本站造訪。

    我們的上一代,上兩代,基本上是沒有聲音的台灣人,我們做子孫的,有機會應該多把他們的故事寫下來,雖然他們可能只是平凡人,但大家的阿公們故事加起來,就是一部台灣人的歷史。

  13. 翁瑞彬表示:

    凱劭兄您好

    沒錯!我祖父(翁鐘五)在1926年到鹽水布街開業行醫,所以我是鹽水人也是義竹人。這次是在美國的堂弟著手寫Family History,我幫忙在網路搜尋到您的網頁。非常高興能看到且參與這一代台灣人寫出台灣人的歷史。

    我有一點印象曾經在家族舊照片中看過您外公蔡榮華先生的身影,如有找到的話會立刻Send給你。黃江淮先生當黃家遷居回台灣時並沒有跟回來,而是繼續留在日本唸大學理工科系,戰後才回台灣進入台灣銀行工作,您母親說的台鹽黃江淮先生我會再問問我母親。

    謝謝告知貼圖方式。附圖是母親1945年9月1日與兩位黃朝琴女兒(4歲和2歲)在台北市長官邸內的合照。

  14. 翁瑞彬表示:

    不好意思!照片好像傳不上去,我就用超連結方式看看

    母親1945年9月1日與兩位黃朝琴女兒(4歲和2歲)在台北市長官邸內的合照。


    [站長回覆]:網址稍加編輯後,圖就出現了(問題出在合法網址不允許「空白鍵」,要改成「%20」)

  15. 站長表示:

    剛想起來,我們成大建築系有位翁金山教授(推估約1936年生,1984-1990擔任系主任,現已退休),也是翁姓義竹人。

    他在1960年代末期,曾應邀設計鹽水鎮,黃朝琴先生協助創辦的南榮工專創校初期校舍。

  16. 逸峰表示:

    翁姓在義竹好像是大姓。
    翁岳生好像也是義竹人。


    [站長回覆]:成大前校長,前國科會主委翁政義也是,中研院新任院長翁啟惠也是。

  17. 翁瑞彬表示:

    凱劭兄您好

    您所提到的翁姓名人大概是我曾曾祖父的兄弟後代。有關翁家的歷史或可參考我叔叔翁啟民的個人網頁( http://www.e-e.idv.tw/taiwan.htm ),資料包羅萬象。翁岳生的妹妹嫁給我堂叔,都和我住大安區同一巷子,不過奇怪的是我住了二十多年還沒碰過翁岳生一面。

    關於黃江淮先生,我有再問我母親(我父母現定居舊金山)。她說江淮是鹽水黃家人不是布袋人,在日本娶日本太太,戰後回台一直呆在台銀到局長退休,所以應該和您母親說的不是同一個人。

    黃朝琴有一些不為人知的歷史,有機會我會再提供文字和照片。

  18. 翁瑞彬表示:

    凱劭兄您好

    剛才看了一些您部落格的其他文章,真是精采絕倫,寫出了真理正義。加油!台灣加油!

  19. alice表示:

    翁瑞彬先生您好
    再這兒看到您是鹽水名人翁鐘五的後代
    因我在找翁家大宅(八角樓第二進)的舊資料
    不知您是否有一些當時的老照片?


    [站長回覆]:建議您可以到翁瑞彬老師留的網站網址: http://myweb.scu.edu.tw/~net001/

    直接向翁先生請教。

  20. Masako Chen表示:

    站長你好
    我大學的同學(姓蔡)可能是你同族的cousin嗎?
    她爸爸是南一中的英語名師,曾經以日文寫,透過日本
    出版社發行,書名叫「蕃薯子的故事」,後來同學的姐姐
    譯成漢文,接著同學的cousin譯成英文。


    [站長回覆]:啊,是蔡德本老師。我知道這位台南一中的老師,但沒被他教過,那本書是「蕃薯仔悲歌」。

    他是嘉義樸仔腳人(朴子),距我阿公家族布袋很近,是很可能有血緣關係。

    這裡有蔡德本老師2007.11的近影(在第一段):

    http://tw.youtube.com/watch?v=77CzFM7tEuw

    http://tw.youtube.com/watch?v=ZsqjzbTP2HM

    http://tw.youtube.com/watch?v=CA4uZb4JOb8

    這影片是「被出賣的台灣」譯者陳榮成博士返國演講會,2007.11在台北圓山飯店。

    影片開頭,陳榮成教授有紹介一位現場貴賓,是他樸仔腳(嘉義朴子)小學時的恩師蔡德本老師。

    蔡德本老師是戰前去日本內地唸中學,回台後,先在家鄉樸仔腳小學任教,於是教到陳榮成博士。

    1947年,省立師範學院(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在原「台北高等學校」校址成立,於是蔡德本考取師範學院英文系繼續深造,但蔡德本唸書時遇上台大師大的「四六事件」,於是蔡德本變成白色恐怖的受害者。

    蔡德本跟新英文法作者柯旗化是師大英文系同班同學,但兩人白色恐怖案件各不相干。蔡德本老師在退休後,以日文寫了一本「蕃薯仔悲歌」(要寫那個時代,當然用那時代語言最真實),雖是小說,但其實是他的自傳及他看到的白色恐怖歷史,這本書在1995年由遠景出版社出漢文版。

  21. Masako Chen表示:

    答對了!在此謝謝你附貼的youtube影像。
    上次回台在蔡老師家看到他與一中的其他老師們在玩「動腦動手」運動,
    忙著遊戲也能順口跟我孩子用日語聊好幾句。
    托他二女的福,這本書他老人家親筆簽名送了我漢、英各一本。
    書裏提到一名不識字的排鉛字印刷工人,因一字之誤被大蔣匪判死刑槍決,
    真的令人義憤塡膺!

  22. 站長表示:

    >>書裏提到一名不識字的排鉛字印刷工人,因一字之誤被大蔣匪判死刑槍決,

    的確,那種卑微的人,就這樣「立即槍決可也」。

    話說回來,這個蔣笑嚴,拿有十一中國國慶月曆的筆在送人,應該被他阿公、他阿爸槍斃一百次了。蔣笑嚴應該慶幸,蔣總統們早都屎了,不會去槍斃他(只會先姦後殺他媽)。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dec/14/today-fo1.htm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dec/15/today-fo3.htm
    http://news.sina.com.tw/politics/ftv/tw/2007-12-14/201012784076.shtml
    http://news.sina.com.tw/politics/ttv/tw/2007-12-14/150012783816.shtml

  23. 逸峰表示:

    蔡德本老師的案子是李水井案子的系統,張璧坤先生那邊牽出來的。
    你如果詳細閱讀小說裡面的文字有提到鄭文峰和葉城松等人。

  24. 林炳炎表示:

    李水井案要請Yabe さん 口述, 上次聽他說, 我沒辦法記錄!!!

  25. FRLT1800表示:

    站長
    這兩天馬上 心情越來越鬱卒了
    不過想稱讚你這篇講大歷史與小故事 用平行對照的方式寫 很有意思
    也要謝謝你之前牽的一些線 我交到幾位新朋友 還連出遠親來 很遠很遠 但很像一個可以活潑而無限連結的時空網絡
    但是在發現遠親之外 可能更有意義的是像你這樣可以把小市民的生活放入歷史背景中去提問

  26. FRLT1800表示:

    再補一句
    特別是你對照片的說明和利用方式 與敘事結合起來很經濟有效

  27. 紅豆湯圓表示:

    上週與二十多位銀髮族台北市民上課,沒想到大家都認識黃朝琴,可見他在55歲以上台灣人的心中有很高知名度。

    之前有人討論台北市的「中國式」街道名是黃朝琴設計的?根據朝琴回憶錄147頁是「長官公署」在1945年10月22日公佈的,並不是他所設計的,當時他是台北市長。不過文中多表贊同這種設計。

  28. 紅豆湯圓表示:

    這幾天仔細閱讀「朝琴回憶錄」一書,同時把家族年代史做一一修正。從小到大常聽一些黃朝琴家族的軼事,現在加上他的回憶錄,我想或許可澄清一些誤傳。

    黃朝琴1930進中國外交部當小科員,1935年38歲就當上中國駐舊金山總領事,1939年駐加爾各答總領事,期間還住過印度文豪泰戈爾、總理尼赫魯的家中。當時外交人員可能領很多美金薪水和「特別費」,所以1945年回來台灣時已經非常有錢。這點和其他「半山」如連震東、謝東閔等人不同。

    購買蘭園是用當外交官存的錢和台灣祖產抵押貸款(279頁),祖產的事這點我母親(當時20歲)有親眼看到黃朝琴和母親蔡寅弟弟黃朝碧在家裡討論。黃1919年到日本唸書就在東京買170坪的洋樓,到中國又在南京買300坪土地,可見他是很敢投資房地產的。他也叫我外祖父把變賣祖產錢拿到台北買房地產,可惜我外祖父並沒有聽他哥哥的話。

    還有,黃朝琴曾到彰化公學校唸書,這事我以前就知道,但就是不知為何要去那裡念?看回憶錄才知道他跟當時大家一樣,都想考總督府醫學校,因彰化公學校「升學率」很好,但念了一年發覺沒希望才回家賣腳踏車。我祖父和他小學同學,曾說黃朝琴成績很差。但我覺得他EQ非常人能比。

    還會有後續報導。

  29. 紅豆湯圓表示:

    「朝琴回憶錄」裡面都稱「對面的」為「共匪」,這比現在的連馬都有骨氣更堅持殺豬拔毛、消滅萬惡的共匪。

    關於蘭園(現國賓飯店)後續,在大太太抵台後也住入蘭園,雖然兩位太太相敬如賓,但兩太太各養的狗都會打架(我媽說的),黃朝琴豈有不知嚴重性,所以立刻覓地在長安東路分置兩位太太,1950年再將蘭園租給美軍顧問團蔡斯中將當官邸。

    我記得在小時(約3、4歲)都會到二太太家歡度聖誕,現在已知是長安東路不是蘭園。聖誕夜時黃朝琴都會爬上天花板將一個大彩球擊破,頓時天雷地動,二三十個大人小孩在日式木頭地板搶拾掉下來的文具糖果碎紙,那聲音有夠嚇人,通常我都被其他人塞滿碎紙在衣內,根本搶不到東西,最後會來個大合照。我有保留一張舊照,可惜裡面沒有我,可能還在鏡頭外嚎啕大哭。

    黃朝琴並不像蔣幫那些人,在台灣都不置產,只把台灣當路過的地方。黃朝琴眼光很前瞻也銳利,第一銀行的一些行舍都在他規劃之下完成。母親說二太太都會把剩的菜錢在年底買戒指收藏,到50年代就變賣所有金飾在我家隔壁買下一大片土地。雖然可能容易取得貸款,但黃家在買土地房子可是按規矩支付的。

  30. 紅豆湯圓表示:

    前言黃朝琴二太太存菜錢買地是在台北市三百坪,不是千坪或甲為單位。當時都是稻田,幾萬塊可能就買的到。

  31. 紅豆湯圓表示:

    關於黃朝琴和林獻堂競選省參議會議長一事,這幾天參考了很多資料,把一些時間點列述如下,希望能還原一些史實。

    1923年5月—-黃朝琴夫婦回台參加林獻堂創辦的「文化協會」全台巡迴演講
    1943年—-在重慶撰寫「台灣收復後之工作設計」
    1945年12月2日—-台灣特派員兼臺北市長
    1946年3月1日—-移交市長給游禰堅(也是半山)
    1946年4月15日—-當選參議員
    1946年5月1日—-當選參議長(開票前五分鐘林獻堂棄選)
    1946年5月10日—-議會會議混亂,黃朝琴怒辭議長,經林獻堂顏欽賢請回
    1947年2月28日—-228事件
    1949年9月—-林獻堂赴日

    黃朝琴個性非常Aggressive,想要達成的目標一定勇往直前。在1923年五月全台巡迴演講時就已體會出群眾的魅力。投靠國民黨後1943年曾設計台灣的藍圖。又曾駐外使節多年,熟悉外國民主制度。我個人認為,那時黃朝琴已下定決心要拿下議長的位子,他應該知道他不姓蔣不能當總統, 他是「半山」不是「全山」也不能當副總統或行政院長,當然這種花瓶職位他應該也沒興趣。所以台北市長還當沒三個月就丟給游禰堅去競選參議長。

    由於黃和林獻堂早年就熟識,所以競選起來表面當然客客氣氣,實質暗濤洶湧,國民黨挺黃朝琴更不在話下。在最後開票前五分鐘林獻堂看大勢已去,才宣佈退選。黃得到22票(共30票),表示有8個參議員仍堅定支持林獻堂,在這裡大家應該給林獻堂先生堅持民主最大的掌聲。參議會議第十天因議事紊亂因而黃怒辭議長職位,還勞駕林獻堂勸他回來,這種以退為進實在高招,難怪能屹立台灣議壇二十年之久。

    我母親說過小故事,黃朝琴在1923年帶太太郭佩雲回台南鹽水老家,郭佩雲是中國駐日外交官員的女兒,平時處優養尊,但黃朝琴母卻是非常的嚴厲(尤其對媳婦)。有一天早餐郭佩雲要女侍先烤麵包再抹奶油,而黃的母親平時是先抹奶油再烤麵包,於是乎黃的母親大怒,甚至郭佩雲都跪下仍不接受媳婦道歉。但是黃朝琴起床後,兩邊「協調」一下,婆媳又很快樂的一起吃早餐,可見黃的協商功夫確實高超。我的外祖母被罵之後,我外祖父都牽著我媽媽到外頭散心,不知如何讓母親息怒。

    還有,傳記內寫當時黃朝琴當議長時曾經贈送立法院長黃國書一隻議事槌,不曉得是不是王金平現在還在用?因為議事槌應不會敲壞,會壞的是主席台。

  32. 紅豆湯圓表示:

    今天又看了一些舊資料。關於黃朝琴辭掉台北市長與林獻堂競選參議長,我發覺最後黃朝琴當選議長,李萬居當副議長連震東當秘書長,這參議會三巨頭都是「半山」,沒有一個是純台灣人。

    黃朝琴傳記寫說30位議員有22位投他一票,這代表有8人沒投給他。隔兩年1947年228事件中,有「3位」議員王添燈、林日高、林連宗慘遭殺害,郭國基、馬有岳、韓石泉、顏欽賢、洪約白「5位」議員遭逮捕或通緝。受難者總共「8人」,國民黨之陰險由此可證.

    我相信這一切都是國民黨的介入,恐嚇威脅利誘30位議員才能讓黃朝琴當選議長。二二八事件再順勢報復那8位沒支持的參議員。


    [站長回覆]:陳儀佔領當局來台時,對受日本統治過的台灣人,確實非常不信任甚至歧視。動輒用「漢奸、皇民」來對待台灣人。228引起的省籍衝突,有很大一部份就是對此政策的反撲。

    林獻堂其實是打從心裡景仰蔣介石這位二戰軍頭的,他親自去台中機場接蔣介石飛來台中,還寄付了數十萬元重建總督府,給蔣介石來台視察使用。這棟建築物在重建完成後,就叫「介壽堂」養蚊子,並沒有任何機關進駐使用,一直到蔣介石逃亡來台,自行宣佈復行視事,才以它做總統府。

    也不單是台灣,蔣幫國民黨把中國境內的日本人引揚以後,對住過淪陷區的人民一樣用「漢奸、走狗」去鬥爭。固然有些人在日軍統治時期做大官,但更多的市井小民只是單純低階公家機關職工或者是學校老師,或只是跟日本人合作,一樣也被戴上這種帽子。蔣介石雖有抗戰勝利的威望,但短短幾年內就被共匪趕出中國流亡海外台灣,很大因素是戰後對淪陷區老百姓的態度失去民心。

  33. 紅豆湯圓表示:

    仔細看了陳儀的生平,發覺我還有以前不知道的事。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99%B3%E5%84%80&variant=zh-tw

    陳儀1920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大學(同學都是二戰日軍大將)。
    陳儀娶日本老婆。
    陳儀1936年福建省主席任內代表國民黨政府參加「台灣博覽會」,早已知台灣的進步富裕。

    站長之前說過蔣介石是哈日族,我想陳儀應該也是哈日族吧。日本人台灣引揚能很和平達成,和陳儀應有很大的關係。

    陳儀年紀、學歷(蔣是日本士官學校)都比蔣還高,還娶日人為妻,應該是蔣敬重的前輩。但在1949年二月卻被他提攜的湯恩伯密告,1950年五月被蔣「處決可也」。

    二二八事件是中國官員貪腐短短兩年引發台灣人民不滿而爆發衝突,之後屠殺台灣人菁英則是蔣特別派軍來台之後所執行之任務,蔣介石應是二二八元凶殆無疑義。

  34. pyl表示:

    >>>我想陳儀應該也是哈日族吧。

    他一來台灣就宣佈一年後禁止日語!!!會是哈日族???
    禁止日語也是228事件的原因之一!!!

  35. 紅豆湯圓表示:

    陳儀在家裡和日本太太應該是說日語,就像孫逸仙和蔣XX是用日語交談。
    禁止日語只是對人民來激發仇日意識,自己可以不用遵守。

  36. Wongrl表示:

    在家講日語,不應叫做哈日族,哈日族是現代的用語,不能用在60年前的人物身上…..
    現代家裡有真正哈日族的子女,父母才能了解哈日族的真正涵義,否則不要亂套。

    「口水戰」有分為「有道理的口水戰」及「沒道理口水戰」。
    「有道理的口水戰」例如鄭弘儀的大話新聞,或李濤的2100都算是,藍綠雙方的評論員均以深入、精闢、宏觀、有趣的見解,訴說己見。
    所謂「沒道理口水戰」例如用些「神經」「有病」的病態語言都是,或是似是而非、坐井觀天、答非所問,而且這些人常說得洋洋得意,其實都不知道自己的語病。

    建議樓上的紅XXXX,一件事情要作多方思考分析,不要像教學生電腦一樣,一個按鈕一個動作,畢竟網友並不都是學生,無法像學生那樣,隨你說什麼都尊重你,如果網友對你的意見有理,你最好選擇沉默與尊重….這樣你才會從「沒道理口水戰」的一員昇華成為「有道理的口水戰」的一員。


    [站長回覆]:我想他所謂的「哈日族」用意是在講「對日本有好感」,有別於我們見過大部份恨日、仇日,滿口「日本鬼子」、「小日本」、「南京大屠殺」的中國人吧。

  37. 紅豆湯圓表示:

    找到一篇舊文章,是耆老蔡培火在黃朝琴過世(1972年7月)後寫的紀念文。蔡培火日治時從事台灣民族自覺運動,終戰後卻立刻加入國民黨,是少數沒有受到打壓的政治人物。

    文中多著墨於早期台灣民族自覺運動的過程,也指出黃朝琴在日本轉向中國的原因,當然更可看出當時台籍政治人物要生存則隨時要擁護中華民國的必要性。
    http://myweb.scu.edu.tw/~net001/images/Taiwan/CCHuang.pdf


    [站長回覆]:蔡培火在日本時代跟林獻堂一起從事議會請願運動,後來林獻堂1949年稱病去日本就醫,一去不回;國民黨還請蔡培火去一趟日本,探探虛實,勸林獻堂回台灣,但林獻堂最後老死在一生對抗的日本。

    下圖是1950年代初,蔡培火去日本找林獻堂時的合影:

    http://www.ohmygod.org.tw/goodtohaveyou/good025.htm

  38. 紅豆湯圓表示:

    關於第一屆「台灣省參議會」,維基百科有詳細記載可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F%B0%E6%B9%BE%E7%9C%81%E5%8F%82%E8%AE%AE%E4%BC%9A&variant=zh-tw

  39. 黄鸿源表示:

    黄朝琴家族好像是从福建南安迁去的,不知是南安的什么地方?家族上辈历史?


    [站長回覆]:我們台灣人是百萬年前從非洲出發,掠過亞洲南部,到了台灣,成為平埔族、高砂族;其間也有百越族、少數漢族混血,福建南安只不過是部份人,在數百代祖先裡,有幾代在那裡待過。

  40. 紅豆湯圓表示:

    黃朝琴回憶錄寫道:「我世居福建南安…滿清末年曾祖父遷台經營裁縫店…與後壁鄉呂氏結婚…1895台澎割讓日本…祖父錦興公返回福建暫居晉江縣境。」

    黃朝琴生於1897年推算,他的曾祖父應是1845年左右到台灣,那時應不算是滿清末年也尚未開放渡海來台,所以是典型單身漢的偷渡客…羅漢腳,而娶妻後壁鄉呂氏大概是屬於平埔族的社群。黃祖父錦興公1895躲避戰禍返回福建,那時應該和福建南安已經沒有關係(50年後)沒親人沒祖產在那裡,所以才暫居晉江縣境。

    我把台灣人口的成長歷史整理如下,如有錯誤請多指正:
    1661年—-20萬平埔族+5萬漢人(當年鄭成功帶三萬多人渡海擊敗荷蘭人,原來台灣有一萬多漢人,合計約5萬人)
    1683年—-康熙平定台灣,次年頒布渡台禁令
    1722年—-雍正即位詔曰:「台灣自古不屬中國,是皇考(康熙)神武遠屆,拓入版圖。」
    1811年—-194萬人
    1874年—-開放渡台
    1895年—-280萬人(日治開始)
    1905年—-300萬人
    1945年—-610萬人(日治結束)
    1952年—-810萬人(增加150萬中國難民+50萬新生人口)
    1958年—-1000萬人
    1975年—-1700萬人(老蔣駕鶴西歸)
    1998年—-2000萬人

  41. 紅豆湯圓表示:

    彭明敏在新書「逃亡」中,對蔡培火有非常嚴厲的批評(第34頁),彭曾在電話中罵蔡為「台奸」。

    彭明敏在1948年台大政治系畢業後,曾進入第一銀行上班,這應該是黃朝琴介紹的。可能是讀書人過不慣商場的生活,在台北總行營業部上班一天就離職了。


    [站長回覆]:黃朝琴、彭明敏都曾是「種花明國」到聯合國開會的代表團成員,我有空再查一下是不是同年。

    黃朝琴加入聯合國代表團成員,主要是他是台灣民意機構領導人的身份(省參議會議長),對西方正常國家而言,黃是有台灣民意基礎正當性的領袖(相對而言,蔣介石反而沒有)。再加上他投靠蔣介石中國國民黨時,正是從事外交工作,是外交官。至於彭明敏加入聯合國代表團,是他國際法學者身份。

  42. 紅豆湯圓表示:

    站長稱「種花明國」,而我則喜用台語稱「筒仔米糕」。

    黃朝琴是1950年聯合國「中國」代表團全權代表,彭明敏是1961年聯合國「中國」代表團顧問。那時候「筒仔米糕」還在代表中國出席聯合國大會。

    彭明敏到第一銀行上班大概是他父母的安排。彭家和高雄陳家為世交,黃朝琴的妹妹黃金川是陳家媳婦(陳田錨母親)。那時228事件剛發生,彭明敏父母當然希望兒子能在黃朝琴手下做事,才會感覺比較安心,彭家當時更希望和黃朝琴家族能夠進一步建立姻親關係。

    1970年12月國民黨聯合蔡培火逼迫彭明敏姊姊彭淑媛離開淡水工商(現真理大學)校長一職,這件事我還有印象。在1972年大專聯考改成大學和專科分開考試,原本台北工專、世界新專、銘傳商專、淡水工商四校都有資格改制為學院參加新大學聯考,卻因淡水工商校長彭淑媛的事件,全部都不准改制學院。國民黨追殺彭明敏也對彭的姊姊下毒手,進而影響到數萬個學生權益。我們到現在還可看到這種「管你去死」株連九族的追殺方式。

    那時候數萬名三專學生三年也都修了一百二三十個學分,卻沒有學士資格,畢業後只能插班大二讀起(不管到國內外大學)。國民黨高幹子弟卻能從三軍官校直接轉學台灣大學,可惡透了!

  43. 紅豆湯圓表示:

    何應欽(1890~1987),陸軍一級上將。1945年9月9日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代表中國接受日本支那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大將的投降。

    黃朝琴在1972年7月5日病逝, 16日公祭,17日移靈鹽水鎮。主祭官何應欽上將以及黃太太郭佩雲女史等多人早上搭乘觀光號列車南下,沿途各停靠站皆有第一銀行員工設奠招呼,而我也被安排同行(放暑假中),座位則在何上將正後面。當然一路安靜看著這些長者們沒和他們交談,只是在拿行李時手不小心去打到何上將額頭,何上將不愧見過大場面,只乾咳了兩聲抗議,那時他已82歲了。

    列車下午到達新營站後,有約六七輛黑色凱迪拉克轎車來迎接,何上將坐上第一輛,郭佩雲女史第二輛,而黃朝琴司機認得我要我坐他的第三輛。車隊開到「太子宮」附近時,突然有一婦人騎卡達車衝出來,結果何上將座車緊急煞車,第二輛就撞上去了。何上將沒大礙只是後腦碰了一下,郭前額則有紅腫。前兩輛車就這樣一後一前受損「屐屐嘎嘎」的開到鹽水。因為我坐在第三輛,這一幕車禍看得清清楚楚。

  44. ricebug表示:

    剛剛在書店前面看到訕良症直代言人龍應台的新書DM,節錄部分:

    1945年國府頒訂「台灣省各縣市街道名稱改建辦法」,新的命名要「發揚中華民族精神」。

    1947年由上海建築師鄭定邦(被)授命為台北市街道命名。(不過龍應台在這裡就沒講誰授命了,科科~~)

    然後這位建築師確實是依中國地理方位來命名的,但他的靈感是來自上海街道。

    而上海街道是從1862年公共租界的街道命名備忘錄來的。

    充滿政治企圖的命名,是1945年國府打算給上海用的,而不是1949年以後的台北。

    但國民黨敗退來台灣,只好在1949年以後在台北填滿了中國地名。

    http://www.sanmin.com.tw/page-product.asp?pf_id=99P155u10Z109r79T100Z70E105H126TKCqCRi179QoP

    另一個有趣的點是:龍應台要讀者去聽祖父母講故事。我想到謝蘇那支「這些事不會太遠」的廣告,訴求類似(聽上一輩人講故事),但效果嘛……


    [站長回覆]:

    鄭定邦我知道的(他在逢甲教過書),他在戰後初期是在台北市工務局工作沒錯(工務局長是胡兆煇)

    他確實有可能主辦了這項業務,但命他主持的是當年台北市長黃朝琴,黃市長是100%本土的台灣人。

    以前我們都以為台北市充滿中國地名是49族群在台灣打手槍,這點我需要澄清一下。第一,那是1947年就發生的事,無關49族群;第二主導者是台灣人自己。

  45. 紅豆湯圓表示:

    參考「朝琴回憶錄」第138和147頁。

    台北、基隆、高雄三市的街道改名是由「長官公署」1945年10月22日所公佈。黃朝琴於11月2日才接掌台北市長,應該不是由台北市府制定的。


    [站長回覆]:1945年10月那次改街名,台北市參考

    http://richter.pixnet.net/blog/post/430724

    http://p9.p.pixnet.net/albums/userpics/9/5/19195/1161132937.jpg

    那次主要是把「町」廢掉,街名還沒有大量出現中國各地地名,以恢復一些清朝古地名為主,這套街名只用了大概四、五個月。

    我們現在還沿用的那套有中國地名的台北市路街名,是黃朝琴任內決定,他1946年二月底卸任後,由下一任台北市長後由游瀰堅公布。

  46. 紅豆湯圓表示:

    如是黃朝琴的構想,想必會在傳記中吹捧自己,可是他147頁提到的是「長官公署」公佈。

    也可能是在黃朝琴任內蓋章發文,構想不是來自他,但是他很喜歡這構想。

    這事我有問過母親,母親說黃朝琴從沒提起過。還須要再找資料研究。


    [站長回覆]:從文意來看,下令要改的是陳儀的長官公署沒錯,也下了指導原則,但長官公署是「下令」,並沒有細到每個街道的名稱;但實際執行的是台北市政府沒錯,而且尚有一個台北市政府工務局內任職,來自中國上海的工程師鄭定邦也聲稱他參與這次命名。

  47. 紅豆湯圓表示:

    1898年(明治31年)台灣總督府頒布〈台灣公學校令〉,規定8~14歲台灣兒童可就讀公學校,修業年限4年。大正八年(1919年)明石總督頒布〈台灣教育令〉,確定公學校修業年限為6年,就學年齡為六足歲。中學校修業年限為4年,並加設一年「師範科」,來培養公學校的師資。

    大家在研究台灣歷史人物就讀公學校年齡時,可能會以進入中學校就讀時間直接減掉6年來當做開始唸小學的年紀。我祖父和黃朝琴在1914年鹽水公學校同時畢業,祖父是唸三年(以前一直以為六年只唸三年實在厲害),黃朝琴應該是唸四年,因他的成績很差(傳記第8頁),不可能提前畢業。

    至於他們另一個同學劉吶鷗,可能是1913或1914才進鹽水公學校。在「摩登‧上海‧新感覺」這本書中說劉是1912年唸鹽水公學校,1918年入台南長榮中學,這可能是待商榷的。但是從這三人的入學及畢業時間不同,大概可以說公學校當時是所有學生都在同一間教室上課。

    在黃朝琴的傳記裡有一些並未披露的感情故事,研究這些時間點就非常重要了,有空會寫一些故事出來。

  48. 紅豆湯圓表示:

    研究歷史比較好。

    「朝琴回憶錄」提及1922年娶妻郭佩雲,1939年駐加爾各答總領事再娶陳印蓮。但是對於赴日前與新營沈燕的婚姻,以及民間傳說的「水上飄」則都未提及。這部份最近有稍加研究,或許把一些軼聞寫出,也可以補足或澄清這段失去的歷史。

    在1914黃朝琴到彰化公學校實業科就讀後,另外有一位女友「阿喜」相隨,所以與沈燕與水上飄應該發生在1910~1914唸小學時,或更早在1910年以前。

    先列出1923年以前黃朝琴年曆:
    1897 – 十月廿五日出生
    1906 – 祖父及父親去世
    1910 – 就讀鹽水公學校
    1914 – 鹽水公學校畢業、進彰化公學校實業科
    1915 – 退學返家掌理家業
    1916 – 約九月到東京入正則英語學校補習
    1917 –考入淀橋中學三年級
    1919 – 考取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系
    – 舉家遷居日本購賣東京洋房
    1920 – 一月組織新民會
    1922 – 八月三日娶妻郭佩雲席設東京上野精養軒
    – 暑假與黃呈聰到中國旅行
    1923 – 春天早稻田大學經濟系畢業後夫妻赴上海
    – 五月與妻子郭佩雲回台參加台灣文化協會巡迴演講
    – 八月赴大阪觀光並轉往美國十月入伊利諾大學政治系

    水上飄照片: http://blog.xuite.net/tw319/blog/17919233

  49. 紅豆湯圓表示:

    黃朝琴在鹽水公學校成績很差(傳記第8頁),我祖父曾說過黃是全班最後一名,他們公學校的老師姓鄭,是南縣東山鄉人,那時老師和學生年紀可能差不多。終戰後,黃朝琴將鄭老師的兒子帶入第一銀行,最後也高升至位高權重的人事主任(相當於副總)。可見黃朝琴的人際關係的確非常的圓融。

    黃在1915年從彰化休學回鹽水掌理家業後一直有一位女性知己叫「阿喜」,阿喜是彰化人,所以我猜是跟著黃從彰化回鹽水。她並沒有入住黃家而是在外租屋,但和黃朝琴母親蔡寅相處不錯。

    1916年九月赴日前,黃才告知阿喜他要到日本內地唸書的決定,並要阿喜回故鄉擇人而嫁。後來阿喜亦到基隆碼頭替黃送行(聽說哭的傷心欲絕),以後也在彰化故鄉嫁人了。

    終戰後某天,我母親看到阿喜來訪才從祖母蔡寅知道這個故事的。不過,當天黃朝琴回到家只和阿喜打個招呼就進房間沒出來。畢竟已過了三十年,大家都年紀大了也各有家室,過去感情都只能回憶而已。

    阿喜的弟弟也在後來進入第一銀行總務室工作。

  50. 紅豆湯圓表示:

    關於黃朝琴和新營沈燕的婚姻時間,經多日的尋找,終於在「月津文史工作室」的「鹽水港的老相簿」找到了結婚式的照片。原始照片由方占川拍攝方仁秀提供,結婚日期則寫是1922年,但實際上1922年黃朝琴是在日本早稻田大學政經系三年級並娶妻郭佩雲。

    在照片中黃朝琴站中央,而我的外祖父黃朝碧為三位少年之中央,黃朝琴1897年生,外祖父小兩歲1899年生。外祖父1912年滿14虛歲,在照片中身高和外表最符合(現代中學二年級生),如果是1922年照片,外祖父已24歲年齡外貌並不符合。照片中最右邊就是方占川本人,他是黃家的親戚。

    查過《大清通禮》,男16歲(虛歲)女14歲即可成婚,如果當時黃家的情況(男主人早逝),讓黃朝琴滿16歲結婚的可能性非常高。另外清順治帝14歲,康熙帝12歲結婚,都可證明古早大戶人家小孩比較早婚。

    所以黃朝琴和新營沈燕小姐結婚應該是在1912年的農曆年前(冬季禮服),當時黃是鹽水公學校三年級。傳記第8頁黃特別提到三年級成績不佳,但原因是對當時課程沒興趣。

    此照片經「月津文史工作室 http://moon-port.ehosting.com.tw/introduction.html 」同意,可以貼在網頁上。

    http://myweb.scu.edu.tw/~net001/images/Old_Pictures/1912-1913Huang_Wedding_01A.jpg

  51. 紅豆湯圓表示:

    余2009-08-22曾提及『1898年(明治31年)台灣總督府頒布〈台灣公學校令〉,規定8~14歲台灣兒童可就讀公學校,修業年限4年。』所以推斷當時黃朝琴唸鹽水公學校時間為1910~1914年。

    但近日看『六十回憶─韓石泉醫師自傳』一書,天資聰穎的韓醫師(1897~1963)在台南第一公學校修業六年(明治38~44年)且有證書證明。可見當時孩童就讀公學校並沒有一定的年限,8歲就讀可能就要讀六年,14歲就讀可能修業年限可以提前,我祖父是從16歲唸到19歲,可算是超齡兒童三年畢業。

    日前父母回台灣,特別拿「月津文史工作室」的「鹽水港的老相簿」給他們看,皆肯定說照片中間那位少年就是我的外公。所以黃朝琴與沈燕結婚幾可認定是1912年初左右。

    黃與沈的婚姻最後很不愉快的離異,有空會再寫些故事。

  52. 紅豆湯圓表示:

    找到一張約1948黃朝琴家族在蘭園(國賓飯店前身)門前的合照影本,是高雄陳家影印文件給母親時所附的。當時黃金川偕夫婿到蘭園探望母親蔡寅時合影留念,目前還沒找到蘭園全景照片。

    我有問母親黃家怎會有蘭園?她說起初是「借用」的,後來就買下來。中間過程大家就請各自解讀啦!

    後排右一我親舅、右二為黃朝琴、左陳啟清和兒女。中排右一為黃二太陳印蓮、右二為黃大太郭佩雲、中間蔡寅、左二黃金川、左一我母親。前排中間黃朝琴三位女兒、兩邊男孩為郭佩雲弟弟郭建英的兒子。

    http://myweb.scu.edu.tw/~net001/images/Old_Pictures/1948_Mother_Family_Taipei.jpg

  53. 紅豆湯圓表示:

    2009-09-20 17:47余曾貼文與黃朝琴氏結婚照片,當時判斷時間是1912年初。經站長與北投埔林兄協助,詳看日治時期「台灣日日新報」的報載,確定應該是1916年底,當時黃朝琴虛20歲,弟弟黃朝碧虛18歲,。判斷誤差近五年,實在不好意思。

    我想黃在「朝琴回憶錄」為迴避與新營沈姑娘的一段婚姻,而寫了一些錯誤的時間點,所以造成我判斷上的錯誤。

    茲將搜尋台灣日日新報的報載列出如下:
    1916-12月 與新營沈氏結婚
    1917-03月 與沈氏離緣(和女優水上飄確有關係)
    1917-07月 與高雄陳啟貞(陳中和長子)投資在台南的溫泉旅館解散
    1918-04-21 發起同窗會宴請鹽水公學校訓導曾榮氏的離職
    1919-12月 「校暇」赴上海流連月餘(應是東京淀橋中學三年級時)
    1020-10-30 于東京投稿台灣日日新報一篇「論台灣遺產制度」
    1920-12月 于東京投稿台灣日日新報「上海遊記」分六天刊登
    1921-08-03 與郭佩雲在東京結婚(時早稻田二年級)
    1927-05-10 于台灣彰化公園開演講會
    1929-09-20 夫婦回台省親,預定一個半月
    1930-01-04 台灣歐美同學會蓬萊閣春宴(同學會發起人但不確定是否參加)
    1930-01-30 妹妹黃金川下嫁高雄陳中和八男陳啟清(夫妻應該都有參加婚禮)
    1930-02-06 夫婦從基隆港搭福建丸取道福州赴南京

    所以之前2009-09-02 22:44所寫這段期間,值得商榷:(括弧內應是正確年份)
    1914(1915) – 鹽水公學校畢業、進彰化公學校實業科
    1916(1918) – 約九月到東京入正則英語學校補習
    1917(1919) – 考入淀橋中學三年級

    精采人生!值得記錄下來。

  54. anchi表示:

    你好,我看了你的這篇文章很想跟你聊一聊或者知道更多當時你的外公的事情。
    你的外公似乎跟黃朝琴有過一些緣分,而我的外公林耀東,則是黃朝琴留日時的同學
    http://blog.roodo.com/adcopywriter/archives/2713043.html
    這邊有一些關於我外公開戲院的故事

    也許當年我們的長輩們互相認識也說不定。對了我鹽水人


    [站長回覆]:我外公算是黃朝琴親戚,但黃朝琴回台灣後兩人並沒有密切來往,只是偶爾曾見過幾面。畢竟兩人社會地位差異極大,我外公只是個小公務員退休,但也許有認識到你阿公。

  55. 紅豆湯圓表示:

    anchi兄,您外公喜歡照相,請問有沒有關於黃朝琴或黃家的舊照片嗎?

    現在鹽水的舊照,很多都是方占川先生所照的。

  56. anchi表示:

    聽我媽媽提過當年很多照片都留在我叔公那邊
    我已經決定了如果有回家就要去拜訪叔公一趟
    如果有找到甚麼照片再來和大家分享
    我覺得這種歷史的交織把人牽引在一起真的太有趣也太神祕

  57. 紅豆湯圓表示:

    anchi兄,很期待老照片分享喔!

    您外公的戲院,我還有記憶。1960年以前,鹽水有三家戲院,暑假回去常常去看電影。不過在演什麼倒是沒印象了,只記得座椅後面有一小店面賣吃的,我最喜歡吃冰棒,一枝二角(台南市只賣一角)。

    我有做出家庭老照片。請您參考看有沒有熟悉的人。大家牽來牽去可能都是親朋好友。
    http://myweb.scu.edu.tw/~net001/oldpicturesandstory.htm

  58. anchi表示:

    挖紅豆湯圓~你的老照片好豐富
    我回家去的時候會好好問問我外婆
    看是不是認識你們的長輩們

  59. 紅豆湯圓表示:

    昨到總督官邸(台北賓館)參觀,看到一張以前沒看過的照片.這是1945年10月5日「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前進指揮所」抵達台灣後,把總督官邸改成前進指揮所的合影.

    合影正中間是美國軍人,應該說此時中國人是陪美國人來接收台灣,真正主導者還是美國.美國軍人右邊應是葛敬恩,然後李萬居、連震東、黃朝琴.

    http://myweb.scu.edu.tw/~net001/images/Taiwan/P1050258A.JPG

    http://myweb.scu.edu.tw/~net001/images/Taiwan/P1050258B.JPG

  60. hiauhong表示:

    想請問站長:

    正文中提到林獻堂先生在東京的自宅, 您知道確切的地點在哪裡嗎? 謝謝!
    (現在應該已經都改建了吧)


    [站長回覆]:林獻堂在東京的自宅我只知地名(在林獻堂日記提及),不知詳細住址。

  61. 張典婉表示:

    看了以上朋友的連結與分享
    很感謝
    家父是早年曾在早稻田就讀
    也曾在上海讀書與工作
    最近在大陸尋訪舊資料時找到他與黃朝琴同事的文章
    之後他們先後期進了外交部
    家父曾在新加坡與日本服務
    回到台灣
    他沒有投靠國民黨
    回到苗栗務農終老
    黃朝琴在上海時也與劉吶鷗是好友

  62. 落葉歸根表示:

    那有鹽水方家的介紹嗎?方家有名嗎

  63. 匿名訪客表示:

    您好!我外曾祖父叫顏鼻,是鹽水慈德禪寺的第二代住持,外曾祖父顏鼻是黃朝琴小時後的玩伴,那時候朝琴伯常去慈德禪寺找我阿祖顏鼻,慈德禪寺里有一張石桌與幾張石椅,是當年朝琴伯下鹽水會跟我阿祖顏鼻坐聊天泡茶的地方。我媽、我大舅舅、二舅舅都曾因為我阿祖顏鼻的關係引進國賓飯店和第一銀行上班。我可以留你電子郵件或者Line嗎?很開心看到黃朝琴的族人後裔

  64. 阿邱表示:

    我記得我媽說我阿祖顏鼻的妹妹是黃朝琴堂弟的老婆!具體是哪一位我也不知道了!

  65. 沈滿表示:

    黃朝琴的元配是沈燕,沈燕是我的姑姑,被黃朝琴的母親百般凌虐,硬生生將媳婦趕出去,黃朝琴繼續來新營找沈燕,於是蔡寅便將黃朝琴送到日本讀書,黃朝琴叫沈燕到日本,當沈燕已買好船票要上船,卻接到黃朝琴的電報,叫她不要來了,因為他母親已到日本了
    當黃朝琴回台後,當上第一銀行董事長,每個月都給沈燕生活費,直到她去世。
    因為沈燕要出門寄信給黃朝琴,不幸被車撞,沈燕過世黃朝琴還幫她處理後事。

  66. 表示:

    我阿祖都不會說自己是日本人

發表回應

留言內含URL、廣告字,會被系統視為廣告而扣住不顯示,請待站長解除。
留言涉私密請直接寫email給站長

本Blog其他隨機文章(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