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學生太多素質降低?
本文發表於 2007 年 08 月 09 日 03:17
可憐的呂副總統,只會看詐騙集團媒體(例:大陸時報、統一報、新聞台),沒有思考的能力,身邊也沒有看穿事情本質的幕僚。
ETToday:大學素質年年降 呂秀蓮嘆:奇糟無比
這裡面有幾個很有趣的問題:
台灣真的每個人都能唸大學嗎?
你們都被不用功的爛媒體騙了。所謂的「大學指考錄取率創下歷史新高,高達96.28%」。這個百分比的分母指的是「有去繳交志願卡的考生」,又不是每個18歲的年輕人,不分男女都有去繳志願卡。
真正該去檢討的是,18歲人口中,有多少人可以上大學!
根據內政部戶役政為民服務公用資料庫網站的人口資料網站,可以找到歷年人口數、年增加、年中育齡婦女數、總生育率、出生、性比例,今年18歲進大學的年輕人,應該是1988年9月至1989年8月出生,因為內政部的資料裡,沒有細分到月,所以,我們取1988年出生人口的34.2萬與1989年出生人口的31.5萬中概估32.5萬人,這是出生數,因我國嬰兒死亡率及意外死亡率極低,這批絕大部份都順利長到18歲成人,亦即今年18歲年輕人總數在32萬人左右。
再根據教育部統計處網站,因為這裡查不到招生總數,所以改查到我國各級學校畢業學生數(台灣的大學退學率極低,畢業數與入學人數相差有限),教育部網站檔案很難查檔案網址(但可以下載),所以在此是各級學校畢業人數統計。
以學士(我國目前定義的學士是大學、獨立學院、技術學院、科技大學,及夜間部都算)與專科(二年制、三年制、五年制、進修專科補校、夜間部等等都算),1975年學士2.6萬,專科畢業生3.3萬(大學比專科少);1980年學士3.2萬,專科畢業生3.8萬;1985年學士3.9萬,專科畢業生5.5萬(大學還是少於專科);1900年學士4.9萬,專科畢業生7.3萬(大學比專科少);1995年學士7.0萬,專科畢業生10.5萬(大學比專科少);2000年學士11.7萬,專科畢業生12.7萬;2002年學士17.6萬,專科畢業生11.0萬;2005年學士21.9萬,專科畢業生5.7萬。
這份統計數字讀出很多外界沒發現,或被誤解的現象:
1. 我國原本專科生比大學生多,一直到2001年,學士才超過專科畢業生。
2.我國大學生數字激增的最大來源,並不是新增設的大學院校,反而是專科改制科技大學(技術學院)後培養的四年制學士;次要的來源才是新增設的大學院校。
3.我國學士人數大漲是在2000-2004年中間,而2005以後又成長趨緩。需注意,2000-2004畢業者,是1996-2000年國民黨執政時代入學。而2000年民進黨執政以後,新設立的大學院校數已減少。
大家應該記得,台南市有位賣牛肉麵的阿銘,發願要賣麵建新營管理學院,他生意很好,十年賺的錢若都存下來不花在別地方,上達九位數不成問題。其實其建校財務計劃不是他一人獨資,但他是眾多捐資者中最有故事性,所以被拍成TOYOTA汽車廣告,連阿扁都去吃他一碗牛肉麵鼓勵他,照理說他這位廣告明星,又受阿扁青睞,教育部應該給他過才對;但最後此校設立計劃被民進黨執政的教育部否決,原因當然是大學已太多,所以只有極少數申請通過。
4.目前的專科教育裡,日間部五年制幾乎已消滅不再招生,2005年雖仍有5.6萬專科畢業生,需注意這裡面多是夜間部、進修部,亦即是供20-40歲的人就讀,這些人是過去1980年代、1990年代無法唸大學,只有高中職學歷者,回校進修,等於說目前高等教育容量裡,也提供更多以前未能唸大學專科者機會!
5. 目前科技大學、技術學院裡,提供學士學位裡,亦不乏25-40歲就讀夜間部、假日補校者。
6.錯誤的媒體帶給大眾一個錯誤的感覺,以為現在的年輕人都會有大學可以唸。若以前面提到的1989年次的總人數32萬人,去對照大學(含一般大學、技術學院、科技大學) 入學人數20萬人,我們會發現其實18歲年輕人的大學就學率,大概是六成多,並非媒體給我們的感覺九成六。
7.媒體報導有某校某系的錄取分數是18.47分,媒體應該去追根究底這位考生的成績單才是。我直覺認為,這個考生絕不是程度太差,他極可能是只去考一、兩科,但仍去填志願,剛好有某校某系被填做志願者太少,或該系有特別的限制之類的(藝術類?體育類?加考術科類?),使得最後錄取到這個總分18.47分的傢伙。我認為此人是特例,並不代表該校該系其他錄取者是19, 20, 21分那附近者。
8.一般社會普遍認為,大學生的素質變差了,沒錯,大學生平均素質是差了,1980年代只有不到10%的18歲年經人可以唸大學(不含專科),現在有60%了,廢話平均素質當然降了,但是,全體18-22歲年輕人的素質變差了嗎?我看未必吧。20年前那個愚民的時代,不鼓勵自由思考的時代,沒有外界刺激的時代,18-22歲的青暝牛一堆咧。
對了,如果媒體關掉五分之四(報紙剩一家,新聞台剩兩家),我也相信媒體的素質一定會增高,下下屆立法院立委再減半(只收56個),立法院素質一定再昇高;超級星光大道只取前兩名不取前十名,這兩個歌手平均水準會更高;我國出唱片歌手數給他減九成,只讓最好的前十分之一可以出唱片,那個個是天王;我國職棒不要有六隊,只有兩隊,這兩隊從年頭打到年尾,保證這兩隊打起野球來水準變高,一至九棒都可以是強棒,上場投手水準都有接近美日職棒水準。講這些例子很簡單,討論某個特定群體的素質本來就沒啥小意思,要看都該看全體。
1.寫得太好了,是誰主張把舊體制的專科升格為技術學院或科技大學的?
兩個關鍵人物一個叫吳京,另一個叫吳清基(曾代表藍軍選南縣縣長,目前正在奉命做北北基自辦基測的頑抗工作)。
要算帳,這兩個人應該抓來一起算。
2.還有一個方法就可以Doulble Check有多少人是真的有資格取得大學的入門。看看國中畢業生多少人去唸高中職。我看應該跟你估算的差不多大概60%左右。
3.要去思考:一個國家,未來的每一年齡層中多了30%的人口(以前大學生大概30%不到),在他的一輩子中多唸四年書,對整個國家而言是好是壞?在我看來不是壞事。至於『一代不如一代』那種唱衰下一代的話其實沒三小意義。我們唸書的時候,我們那些老師就是這樣在唱衰我們(因為他們的年代,升學率大概15%),but so what?我們這一代對台灣的貢獻也沒比他們差。
(1)ET台的老闆曾說過不看自家新聞,因為是做給國中程度看的!中國統一台蝦說白賊罷了,卻不見本土台有如此量化論述…要加油.更可惡的是拿台灣納稅人的錢養的華視公視,他們播的新聞能看嗎?好不容易霞姐進場整頓如今舊勢力復辟,民進黨諸公們燒拜託好不好!
(2)樓上大大說的對,飯藍耳語都是『一代不如一代』!我最看不起那些老師..說老師太重應該是輸醬.他們是中國奴才制度下洗腦愚民的幫兇,他們不過是在國民黨奴化教育下的15%勝出者,不靠國民黨和18%能有生存能力嗎?他們沒教過我拼經濟’自由民主思考與創造,只會教奉行三民主義?服從政府領導?消滅萬惡共匪??解救大陸同胞???他們能成交一碗麵線糊我就服!
(3)怎麼不說說在國民黨教育官僚執行下,被放棄邊與緣化的學子如何靠自救與現有較暢通的升學管道,向上提升呢?
寫得太好了!!
除了教育問題以外,
媒體最近也一直在炒作”公家單位考試”這件事情,
訪問的人一定說”外面薪水不好呀….這裡比較穩定呀…blah blah blah”
然後配音記者唸出”連博士碩士都來考,錄取率只有千分之X”
一副就是進這些單位才有未來….進這些單位才是菁英…
台灣就是太多優秀人才進入公務體系,才會喪失應有的競爭力
誰不該念大學?
大學錄取率高=台灣高等教育素質低落?…
錄取率破96% 11分也能上大學
錄取率96.3% 平均1科不到3分念大學…
個人是覺得,大學生程度變差這件事情,其實是媒體的渲染,其實我們來看一下各大學院校的最低錄取總分,就可以略知一二。
首先必須說明的是現在的最低錄取總分其實是已經加權過了,不像當年我考大學的時候,有分最低原始總分與最低錄取總分兩種。不過,其實比較好的學校或是一些老牌的學校,其實不太玩加權這檔事情,再者,現在已經好幾年沒有考所謂的三民主義這科了,所以各類組的總分是比我當年考大學的時候,低上一百分。
依照上述的說明,我們再來比較十幾年前我考大學的時候跟現在的大學錄取總分,就會發現其實分數的差距並沒有差非常多,頂多差個幾十分,而這個差距,大概就是三民主義的差別了(以前我們都說三民主義是營養科目)。由此相比,其實優秀的學生還是大有人在(今年還有16歲的女生考上台大電機的例子),分數也不會跟十幾年前差多少。
此外,比較大考中心與聯招會的資料,現在的入學方式多元,比起以前我們一試定終身的年代,豐富了許多,把推甄與指考的名額相加,再跟我考聯考的時候比較,我考試的那一年(1991年)共有將近13萬人入試,錄取五萬多個名額;而今年大學甄試錄取名額為九千八百多人,大學指考錄取名額(外加甄試回流名額)大約是八萬九千個名額左右兩者相加大約有十萬個名額,多出來的這五萬個名額就是在這十幾年間增加的大學或是專科改制的大學。
而且有許多大學,都是一堆民意代表拼命罵政府,說我們的縣市沒有大學,所以就是落後,逼政府非得新設立一堆大學。當然啦,這些新增的大學也不見得都是不好的,不過凱劭大大說的沒錯,DPP執政之後大學錄取名額的增加是相當緩慢的,而且DPP執政之後,欲仿照日本的制度,將國立大學進行整編,只是許多學校的校長反對,說什麼會影響到台灣的競爭力之類的。真是奇怪,日本整編之後,國立大學變成一都道府縣至少一所,不但整合資源,增加學校的競爭力,提升了這些國立大學的原始排名,也讓所在地成了名副其實的大學城,真不知道台灣這些學校甚至於學生是在反對什麼?
當然個人覺得大學評鑑勢在必行,而淘汰辦學不佳的大學也是應該要做的,要不然台灣的大學生素質,只會呈現兩極化發展了。最後提一下,個人並不覺得台灣的大學生素質變差,而是變成兩極化發展。只是腦殘媒體只會單向思考,對於目前台灣的新生代,都是看台灣的電視長大,難道這些媒體在批評台灣的大學生變差的時候,都不檢討是誰讓這些大學生看什麼樣的電視節目跟新聞呢?
我文章裡有一個盲點,我查不到詳細或推估資料。若有網友可以查得到,請告知。
那就是,我國的「學士班」(含大學院校、技職科技大學日夜間部都算,只要是提供「學士學位」都算)提供的名額數字是21-22萬,但是,這裡面一定還有某些數字,是提供給高中職非應屆畢業生去讀的,也就是,給目前25-50歲人口裡,過去只有高中職專科學歷,沒機會唸大學的人在讀的。例如,師範學院長久以來,有提供暑期讓古早師範、師專畢業生取得學士學位的;科技大學也有,這些都應該在教育部統計的「學士」人數裡。
因為此數字需扣除掉,才能更準確去推估,我國18歲年輕人就讀大學的比例,亦即有可能最高六成多,最低下修到五成多。
我本來是想去查各大學院校招生機構的「招生放榜人數」,但因為入學管道多元了以後,很多考生是重複報名的,所以也很難推估真正人數。
>>>>>>>>如果媒體關掉五分之四(報紙剩一家,新聞台剩兩家),我也相信媒體的素質一定會增高,下下屆立法院立委再減半(只收56個),立法院素質一定再昇高
這我倒是不認同,只會造成言論壟斷的更坐大,想當選的更是無所不用其極
謝謝你的分析,讓我弄清楚那個’比例’是怎樣。
不過,大學生素質降低的事情,隨便抓個教授來問都會這麼說。
啊,不管
我覺得,現在大學確實要思索未來少子化與老年化的趨勢
比較重要。
而且,為什麼都檢討學生素質,不檢討學校素質勒?
好學生誤入濫學校讀也是很浪費的事情。
你所引述的龍應台文章(第二篇),寫到:
臺灣的大學在師資與設備上,比我自己的學生時代要進步得很多很多。中國學生的聰慧、誠懇,與一心想討好老師的認真努力,常常深刻地感動我。而學生資質愈好,這種幼稚化的大學教育就愈令我焦急難過。
中國學生?哈哈哈!這篇文章如果她現在寫一定用『台灣學生』。
所以她應該也有進步。
我覺得為什麼大家都拿百分比來討論?
全民上大學有何不好?
百分比高就代表素質下降的話, 那很簡單, 剩一間就行了!
重點是台灣要培養出多少具備獨立思考與國際觀的年輕人?
如果以台灣現在的教育資源每一年可以培養出50萬的優秀人才, 錄取率百分百有何不好, 我們甚至可以對全球招生………….
所以嚴格的評鑑, 全民篩選, 如何讓打混的學校與老師快速淘汰才是大家要討論的議題!
出社會10多年, 我深刻體會到學校與老師實在才是問題的重點, 有多少老師他的東西自他第一年任教就不再進化, 學校學的東西有多少可以立即派上用場?
每一次面試新人,
我注重的不是學歷或是哪裡畢業的, 取而代之的是學力與實務經驗(打工與實習), 工作態度…………………..這些學校能教嗎????
18分也可以上大學這種言論其實蠻好笑的,這些人喜歡嫌大學生太多,但是砍名額的話他們又會機機歪歪講啥大學窄門(不過很奇怪的是他們的小孩進大學之後又會反過來機機歪歪講大學太多)
我看大概唯一的解法就是回到一綱一本,然後通通不倒扣,而且恢復聯考避免學校科系不採用史地的分數,答案卡沒畫完者電腦自動幫忙補齊,這樣應該每個學生至少都有 100分的保障分數。
跟 18 分的學生比起來,用了這個制度之後學生的平均素質至少會好 5倍,如有問題請洽哥倫比亞大學數學大師周守訓博士。
大學指考錄取率創下歷史新高,高達96.28%
大家所談的也只是上述的這一命題
這是客觀的數字
有什被媒體騙了?
這命題與「多少18歲的學生進大學」是完全不同的。
樓主將二者混為一談
才是欺騙讀者。
樓上的閱讀能力有待加強,建議多閱讀本會推薦刊物以加強自已對效忠黨國的自信心。
本篇引用之東森新聞不就寫得很清楚了,
「有高達96.28%的學生都有學校可以念,沒上大學的人反而成了稀有動物。」,參加大學指考的並不是全部的18歲學生,技職體系根本不包含在內,而技職體系還比高教體系大得些,而且事實上就算技職體系的科大算在內大學生還是沒占那麼高的比例,就如本篇所論。但是媒體怎麼報的?稀有動物都出來了咧。
客觀的數字不會騙人,但是拿數字說故事的人會。
陳大哥你好,我方便在我的部落格貼上你的部落格連結,以及文中一段話的引述嗎?
謝謝你!
個人覺得是現在大家把大學當啥?
當成工專高職?
教你職前訓練的地方?
還為教你基礎科學的地方?
一堆都是連自己大學四年都不知道唸啥的人.
然後出了校門,覺得自己是大學畢或是研究所畢.
敘薪太低不幹,工作嫌重不作.
我覺得這是整體社會給的錯誤觀念吧.
我只能說你這篇太屌了
的確分析的很有道理
不過要那些腦殘媒體用這種
精闢的統計理論去看數據
大概是痴人說夢吧
不過我好像也是被批判到體無完膚的那一群
所以我也不知道我該說些什麼好冏
大學生這麼爛的原因是大學太多了
要讓太多的爛學校倒
請加入我們萬人考大學的行列
http://www.wretch.cc/blog/hero1999tw
謝謝
> 大學生這麼爛的原因是大學太多了
文章都沒看就留這種腦殘回應
這種回應不知留著幹麻
這世界就是太多像你這種自以為是的白痴
總是想把自己的價值觀絕對化當作真理
所以世界就會變得很糟糕
美國也有登記繳費就可以入學的社區大學
根本連考試篩選都沒有
有人想辦學
有人想唸書
有人想拿學位
這本來就是自由社會 自由的選擇
學校風評不好 是那所學校自己的責任
沒人去唸 自然會收起來
這跟餐廳沒兩樣
不好吃就沒人去吃
沒人去吃就會倒閉
學校倒了自然有別的財團去接收
有的財團看上的是土地
有的財團做其他利用
有的財團看上的是校舍
有的財團是拿來做分校分部
教育部何必去干預自由市場經濟行為
爭論的重點就是在這裡:
“教育”可視為自由市場經濟的行為?
台灣就是太多優秀人才進入公務體系,才會喪失應有的競爭力 -> I like this comments. This system does not encourage people to be creative, thus does not contribute significant progress for Taiwan’s society. US does have this system, but is still able to run the nation well. It is my belief that this system should be abolished.
Based on my observation in US, Taiwan’s current students are much creative and be more free to pursue what they like to do. I view it as a good sign that the young generations have waken up to freely pursue their dreams. Their thinking is from multiple-angles, which is much better than the students from PRC. I am eager to waut for the next wave of “Wild Lily Movement” from Taiwan’s students. It is about the time!!
Correction: US does not have 公務體系. Any official making mistakes will be fired.
版主寫的真有道理~雖然我晚了快一年才看到~
版主所說的沒算到的黑數,是指我這種需工作才可進修的學院在職專班嗎?
那真的就不少了,或是學分班修完學分,之後再考取同等學士學歷證書的那種?
版主說的概念有許多我認同的地方,但是我有兩個想法想提供給板主,一個是就學率的問題,我覺得就學率只能算是一種量的改變,但不能去展現質的提升或是減少,這是這個數據的一個致命缺點,我們的重心不應該只是放在數字上去探究,這樣就淪為跟媒體一樣看到影就開槍!
再來就是如何去定義素質是差或是不差?假如說是以過去做比較的角度去思考,那我想說的是與五十年前比的意義跟與一百年前比的意義是一樣的!在不同的情境之下,教育對社會的價值本來就不一樣,識字率假如也拿來做比較的話,我覺這樣我們也太容易滿足對教育的期待,我們應該是要去想,台灣教育哪裡出現問題?這些問題除了與國內比之外,在這個全球化競爭之下,我們也應該向外比較,比較的標準應該向上,而不是向下比。
事實上我認同某些學校被淘汰,同時也不認同!認同的原因是因為,有太多學校根本沒有資源設備師資去成立一間學校,我不同意的原因是,沒有一個完善的退場機制,到最後犧牲的還是學生,社會沒有給那些不適合學校教育的人其他機會,而是排擠他們,這種菁英教育是讓人非常不認同的!
站長的論點我大多贊同,不過有些地方,像是大學生數量是否過剩,我覺得應該不只跟台灣過去比,也許也應該跟世界各先進國家比較,會比較客觀。
再來我也贊同無論素質如何,都有接受大學教育的權利,不能因為主觀認為某些人素質差就剝奪他讀大學的權利,只要有人願意出錢蓋大學,想讀的人繳得起學費,他就可以去讀,但我不認為應該變成這樣:”由於我有受高等教育的權利,所以社會應該要蓋足夠的大學,不該讓我因為考不上而不能讀大學,社會也應該補助我,以免我因為繳不起學費而不能讀大學,”,你可以爭取讀大學的機會,但不能強迫別人一定要讓你念。
再來大學生們也應該要改變自己的求職態度,大學是學術研究單位,不是職訓單位,並不是說你今天有個高等學歷就應該要可以有一份高等高薪工作,各類型工作機會不會因為大學生的數量多寡有什麼明顯改變,社會依然需要工廠工人,或清潔工等基層工作,高階工作數量不會因為大學畢業生多了就跟著變多,高階工作要告自己實力爭取,不是靠著學歷高強求社會要給你一份高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