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下的紅毛城

本文發表於 2007 年 08 月 16 日 07:27

redhair.jpg

1980年6月11日,有四位留日的台灣學生,聚集在東京霞が關ビル(Kasumigaseki Building),郭茂林先生(Kaku Morin)的KMG事務所內,由郭茂林先生安排,與83高齡的千々岩助太郎博士見面。

郭茂林先生用心良苦,安排在台灣從事台灣本土建築研究及教育21年的恩師,與四位相距五十多歲的台灣年輕留日學生見面聊天認識。

這四位台灣留學生,今天都是台灣名人,有張炎憲(東京大學歷史博士生,今國史館館長),郭中端(早稻田大學都市計劃博士生,今台灣著名景觀學者、設計家)、林憲德(東京大學碩士生,今成大建築系教授)、周義敦(東京大學博士生,日本名「周東修平」,台日資深建築家)。五人相談甚歡。會面後,千々岩助太郎博士回到福岡家中,找出一套他1944-1945戰火下測繪的淡水紅毛城圖稿(藍晒圖),及幾張千々岩助太郎教授與學生坐在紅毛城照片,寄給周義敦先生參考。

一個月後的1980年7月,紅毛城收回由我國政府管理所有,當時我剛昇上國中,這則新聞處理得像收復失地,插上國民黨黨旗,簡直是歡喜Ga哭爸一樣很光榮;其實這沒什麼光榮的,這代表台灣與很多西方國家斷了關係,成為國際孤兒,才會收回這座外國駐台的外交館舍。

就在新聞熱潮時,周義敦寫成一篇「陽光又照紅毛城」一文,裡面詳述紅毛城歷史,後附上千々岩助太郎博士的測繪圖,登載於1980.10的建築師雜誌上。此平立剖面圖因印刷的需要,建築師雜誌社編輯有上墨線處理。

登載於1980.10的建築師雜誌上的1944-1945紅毛城測繪圖:

1944年底或1945年初,大東亞聖戰進入末期,千々岩助太郎教授,帶著幾個台灣總督府台南工業專門學校建築學科學生,從台南出發,來到台北州淡水郡的紅毛城,展開了測繪的行動。當時的紅毛城,因為1941年日本向同盟國宣戰,所以日本與英、美、法等國斷交(日本還與南京汪精衛的中華民國政府有外交關係,所以台北的「中國領事館」在真珠灣攻擊後,還在),沒收該國在日本領土內的大使館、領事館等外交設施,於是紅毛城由日本皇軍代管,千々岩助太郎教授就是趁此機會,得到管理者的允許,進到這個原本連日本官員都不能隨便進來的建築物(外國大使館、領事館,等於是外國領土的延伸,本國官員軍警不得隨意進入,等於侵犯外國主權),進行測繪及研究。

1980.10月號,建築師雜誌,周義敦學長發表千々岩助太郎教授寄給他的紅毛城測繪圖。

淡水紅毛城是台灣最古老的西方(西班牙人)城堡遺址,其上建築物亦是英國人1891年在台灣所建。如此有歷史意義的台灣建築,當然吸引了千々岩助太郎的注意。千々岩助太郎在1931年曾隨總督府栗山俊一技師,去測繪台南安平古堡;1944年主持台南赤崁樓修復工程,1944-1945再完成淡水紅毛城測繪研究,當然是他台灣本土建築研究的重要里程碑。

我一直感到興趣的是,1944年,千々岩助太郎教授,剛南下台南,主持赤崁樓修復工程,並主持成大建築系1944.04創系(原名:台灣總督府台南工業專門學校建築學科),這時的學生40人,日人35,台人5人,台人中有高煥庚、徐哲琳、梁瑞庭,其中大部份根本是中學校剛畢業的新生,其實對建築學、圖學都還不懂,這群人,怎麼可能帶上台北淡水,幫忙做測繪工作?後來,我想起了千々岩助太郎教授一段往事:

就我所知,千々岩教授確定來成大開系時,他曾跑到軍營裡,找了幾個他以前在台北工業學校教過的優秀學生(這幾個內地學生在北工畢業後,被徵兵入伍),其中有兩位名字是土井卓三、富永勇男。

千々岩博士不知用什麼神奇的方法及偉大的理由,我想他大概是講說,培養一個土木建築專門技術人才,比起一個基層作戰步兵,對大東亞聖戰更能做出更大貢獻,未來統治大東亞共榮圈更需要專門人才,BlahBlahBlah之類的吧。

千々岩教授說服了大日本帝國皇軍的主官,硬是讓他把這幾位學生,從軍營帶出來,重回校園,到千々岩教授主持,在台南新創立的台南高等工業學校建築學科繼續深造(1944年改名為台南工業專門學校,全日本的「高等工業學校」在這一年1944都改成「工業專門學校」,類似今專科,次於帝大)。

這幾個學生因為受過台北工業學校六年的紮實訓練,手上功夫一定是不錯,自然把一般中學校畢業的其他同學電的哇哇叫。

被千々岩教授從台北工業學校,帶到台南工業專門學校建築學科繼續深造的學生裡,有一位富永勇男さん,他在1944年一份圖學作業(千々岩教授指導的課程),傳奇地被保留到1990年代,然後被我找到,報給系上處理,目前掛在成大建築系圖書館牆上。畫的是今台北館前路,228和平紀念公園內的國立台灣博物館(日本時代叫「故兒玉伯爵後藤男爵紀念博物館」):

看到這位富永勇男1944年畫的渲染圖學作業,我相信大家都不會懷疑他在建築圖學、建築學上的基本能力。我猜想,千々岩教授帶到台北淡水紅毛城測繪的,應該就是像富永勇男這一類有專業能力,且熟識已久的學生。富永勇男引揚回日本後,因為富永勇男與千々岩博士在兩個不同求學階段都是師生關係,還共同歷經戰爭、戰敗,千々岩博士是富永勇男一生中影響最深的老師,所以一直與千々岩博士家族有聯絡聚會。但富永勇男不幸已於2004年過世。

附錄:紅毛城簡史

淡水紅毛城古稱「聖多明哥城」、「安東尼堡」,位於台灣台北縣的淡水鎮。該城最早是在1628年由當時佔領台灣北部的西班牙人所興建,後來又由荷蘭人在1644年予以重建,1867年以後曾經被英國政府長期租用,被當成是英國領事館的辦公地點,1891年英國與建了紅毛城遺址上的紅磚建築,做領事館舍;1895年後日本合法統治台灣後,英國依然租用做為駐台領事館。

1941 年真珠灣攻擊事件後,日本人接收紅毛城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戰爭結束。翌年3月,英人重新復館,但1950年英國就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斷絕與蔣幫正式外交關係;但直至1972中英建立全面大使級外交的緣故,在台英國領事館才撤館,並委託大英國協的盟邦澳大利亞大使館代為管理。後來澳國再與台灣斷交,再託美國大使館代為管理,台美斷交(中美建交)後再移交「美國在台協會」代管。一直到1980年,經由外交部的奔走和教會的斡旋,方在6月30日交回台灣,再次整修後於1984年開放供民眾參觀。

一直到1980年,該城的產權才轉到我國政府手中。紅毛城不但是台灣現存最古老的遺址及西式建築之一,同時也是政府所頒訂的國定古蹟。

後記:本文為筆者與成功大學建築系1968年畢業的學長周義敦前輩(留日東京大學博士,日本名周東修平,台日著名資深建築師,致力台日兩國建築交流,居功甚偉)討論而來,在此致謝。周義敦學長對千々岩博士對台灣本土建築研究貢獻,極為推崇,亦幸運地曾與千々岩博士在27年前東京有面見的機會。

1950年代紅毛城,美國LIFE雜誌撮影

6 回應 針對 “戰火下的紅毛城”

  1. Tiat表示:

    看到後面的簡介突然想到一件事,國民黨政府(包含現在的縣市長)努力的拆掉日治時代的建築,說是要去除殖民時代的印記云云。雖然紅毛城是領事館而不是總督府,但是也不能掩蓋當時的西班牙、荷蘭、英國等,也都是殖民帝國的事實啊,國民黨政府卻是保留的很。

    國民黨做事是憑爽度的啊。


    [站長回覆]:當年的時空背景是這樣的:

    1.紅毛城是「外交」建築,外交是兩國互惠對等,比較沒有「殖民」、「恥辱」的感受。

    2.當時的國民黨政府,是用「慶祝」的心情,去慶祝「紅毛城收歸國有」,哇,拿國民黨黨旗插在紅毛城上飄揚的照片,真是歡喜Ga哭爸,阿Q精神勝利法表露無遺。其實,27年後來看,就是蔣幫國民黨外交節節敗退,才會有歸拖拉庫的「外國大使館領事館」一座一座地變成國有。今天來看,根本沒有啥好高興的,反而是悲哀。

    3.一般正常的國家,駐外大使館是自已買地、自已出錢蓋建築物,所有權屬該國,也視為該國領土延伸;比較窮的國家,大概用租的,或者由當地國幫助「借」得,但一旦成為大使館領事館,理論上都是該國領土延伸。一般慣例,兩國斷交後,因為使館、領事館土地建築搬不走,也因為沒有邦交,沒有對等關係了,有時是由在地國沒收(其實除了兩國宣戰,全世界很少國家在斷交的);蔣幫國民黨駐美大使館為何沒被沒收?因為在斷交前夕,把大使館產權賣給對台灣親善的高華德議員,再由台灣向高華德議員「租用」,所以美國政府沒辦法沒收,也不能「移轉」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紅毛城是英國與蔣介石代表斷交後(英國是最早跟新中國建交的重量級民主國家,1950年初就承認共匪,1972建立全面大使級關係),1972時,把紅毛城產權轉給跟蔣介石還有邦交,且屬大英國協的澳洲代管,澳洲與蔣介石政權斷交後,也轉給美國代管,紅毛城會「還」給我國,就是因為1979年美國也與蔣介石政權斷交了。

    4.1980年,紅毛城歸我國政府所有;而當時,古蹟保存的意識已經起來了,1981年,文化資產保存法就三讀了,此法是我國古蹟指定、分級、保存的法源。所以紅毛城在這個熱潮裡,又因為它夠古老(城堡遺址大概400年,紅磚建築物大概100年),又有獨特性,當然是第一批就被列入古蹟名單,沒有動過要拆它的念頭。

  2. Tiat表示:

    瞭解,原來是這樣。感謝凱劭兄的介紹。

    不過國民黨對待各個歷史建物的態度,還真的是看他們的定義,紅毛城如此、中正廟如此、蔡瑞月舞蹈社如此….Orz

  3. 王逸峰表示:

    我剛剛在研究英國在戰後為何迅速承認中國不和老美穿同一條褲子來承認蔣幫,我發現幾個有趣的心得,改日再發表。不過我有發現到一點,英國和中國建交後,還在台灣保留領事(也因為如此惹得共匪很不爽一直不願意和英國互派大使,直到1972才互相升級派大使)。我在想那這些英國領事應該就在這裡上班吧?(我很久以前好像在『大陸』時報看過這報導)。
    另外這種斷交後還可以這樣指定代管喔?真是不可思議。


    [站長回覆]:啊,看到你這段,才恍然大悟了。

    因為維基百科裡的紅毛城介紹,寫的是1972英國撤館然後轉交給澳大利亞代管,因為我早知道1950年初英國就跟承認了剛建國兩個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了,心裡覺得不可思議(沒理由英國的領事,還多留在台灣22年),所以把「1972英國撤出紅毛城」這句刪了,原以為資料筆誤。

    沒想到,這是真的,英國一直到1972才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換大使(建立全面大使級外交關係)。所以,1972年英國撤館的講法,應該是對的。

    不過,英國到底有沒有在1950年後的台灣派有「外交領事」住在紅毛城且辦外交,我倒是很懷疑,因為,從未在舊新聞紙、外交檔案裡,看過有一個代表英國的「外交領事」在1949年以後的台灣活動的報導。不過,剛在網路上查到,至少1962年,紅毛城還掛著英國的國旗

    我猜有可能是,英國留著淡水紅毛城領事館,但沒派正式外交官來,紅毛城裡可能只派幾個低階官員或「非官員」(像現在美國在台協會裡,代表美國政府的「人」就是「非官員」),這些「非官員」在辦台灣到英國簽證及台英兩國的「非外交」事務。

    也有可能,1950年以後,淡水紅毛城根本就是英國駐台「辦事處」或「代表處」(反正都是非官方外交的名稱),但情感上,口頭上,都還稱它是「領事館」。

  4. 紅豆湯圓表示:

    1972年英國撤館後,紅毛城大約經歷一年時間處於無主狀態。當時英國人撤走後,台籍管家們就把紅毛城分租給學生(大部分是淡水工商專校學生)。我常去那裡面找同學並打過幾次麻將,說出來真的有些不好意思。

    所以說紅毛城在1980插上國民黨黨旗之前,早就被台灣的學生掛上內褲旗佔領過了。

  5. smvv表示:

    日治時代有類似文化資產保存法的法律嗎?


    [站長回覆]:有類似的,他們叫「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但裡面被紀念的大部份是日本植民台灣國族認同極相關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遺跡,再加上一些日本統治前台灣歷史名蹟。數量沒有現在這麼多。

  6. Tè Khái-sū表示:

    Freedom of Information request: Fort Santo Domingo, Tamsui, Formosa (Taiwan): decommissioning as British consulate
    http://www.whatdotheyknow.com/request/fort_santo_domingo_tamsui_formos

發表回應

留言內含URL、廣告字,會被系統視為廣告而扣住不顯示,請待站長解除。
留言涉私密請直接寫email給站長

本Blog其他隨機文章(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