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營前輩畫家劉啟祥故宅

本文發表於 2004 年 07 月 25 日 16:57

有上過張嘉祥教授的「歷史建築修護技術」的課,張老會放這座古宅當教材。幾年前台南縣政府請張老去做過結構鑑定勘察,以確定是否需要立即修復及是否可開咖啡廳。此古宅位於台南縣柳營鄉中山西路。柳營位於新營市南方約二公里。 張老在上課時只有交待結構損壞情形,及幾十年前曾做的L型鐵條補強;沒有交待這座古宅的歷史及屋主家族。這屋主家族中,最特出的是後半生定居高雄的畫家劉啟祥(1910-1998)。劉啟祥與成大建築系過去的美術教授顏水龍郭柏川輩份約略相同,又時有往來交集。各位若到新營、白河一帶;務必來此喝一杯咖啡,除了看日本時代建築,也可以體驗一下畫家劉啟祥的早年生活。

故宅洋樓

嚴格來說,這不算劉啟祥本人的故宅,是他父親所建,要說屋主是誰,應該是他父親;但劉啟祥父親在他12歲,這住宅完工後不久就過世。劉啟祥在這裡度過了童年、青少年時光;並在留日、留法之後回家鄉居住過一段時日,終戰後才搬去高雄,成為高雄西畫(油畫)之父,高雄的洋畫史,大概就是從劉啟祥搬到高雄寫起。

洋樓所在的地極大,目測約300坪,大部份是草地、空地;其中洋樓本身所佔土地約30坪,洋樓前方有一排磚造木構 架農舍約20坪,推是建造洋樓前的合院護龍(也有可能與洋樓同期)。這護龍中有一房間,據目前經營咖啡業者所述,為劉啟祥畫室,中並有壁爐。壁爐並非台灣氣候所必需,應是日本時代由日人引入成為時尚;或是劉啟祥赴日本、法國留學後所帶回的流行時尚或生活習慣。

劉啟祥故宅在終戰後,據稱被蔣介石政權以欠稅為由進行迫害,導致故宅一段長時間無人居住,不過目前所有權仍在劉家後代子孫手中。劉氏家族原本自清朝起就是柳營一帶大地主、大財主,祖先並有人在清朝做官,但1949年後外來政權來台後,被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等土改政策清算,光輝不再,後代子孫甚至幾乎搬離祖厝。

目前此宅已列入台南縣文化局列管(但產權仍屬劉家子孫),可望在未來幾年後正式修繕(目前只有初步鑑定沒有立即明顯的危險),目前在這裡因有咖啡廳進駐, 有人照顧所以房子有維護。可惜的是裡面除了有塊招牌寫「劉啟祥畫室」,幾張老照片外,並無畫家劉啟祥的系統性介紹或畫作、遺物。

這座洋樓西側,尚有多座三合院,都是劉氏家族所有;院前有大埕,並有旗桿等物,顯見在清朝年間劉家有人為官,並為附近大地主。 台南縣政府未來應該會在這裡創造一些新的文化活動,以紀念台南柳營畫家劉啟祥。

台南縣目前有三座縣籍藝文人士的銅像,下營紅毛厝的顏水龍雕像、佳里的醫生作家吳新榮雕像,吳晉淮(關仔嶺之戀作者)雕像有兩座,一在關仔嶺,一在尖山埤;下一座,我認為應該是在劉啟祥故宅建一座劉啟祥的雕像。

劉啟祥與郭柏川、顏水龍的關係

劉啟祥在台陽畫會成立(1934)後沒多久,就被邀請入會。劉啟祥雖非台陽畫會創會會員(顏水龍是創會會員,但郭柏川終其一生沒有加入台陽),仍算是早期入會者。惟劉啟祥在台陽畫會中並不活躍。

劉啟祥在終戰後遠赴高雄發展定居。並在1950年代曾與台南成大建築系任教,為台南畫壇霸主的郭柏川教授合組南部美術協會。惟劉啟祥一生並未在大學院校美術科系擔任專任教職,故名聲未如郭柏川(郭是南霸天),孤獨地在高雄耕耘私人美術教育。

劉啟祥曾在台南家專、東方工專美工科兼課,依本人考證,劉啟祥任教的年代正好是顏水龍教授擔任此二校科主任時期,相信是出自老友顏水龍的邀請。 顏水龍是劉啟祥留法的好朋友,陳清汾、顏水龍是第一批到法國遊學的台灣人美術家;劉啟祥、楊三郎晚一陣子再一起過去,劉楊兩人扺達法國港口時,是顏水龍去 接他們的。這些人到法國都沒拿到正式學位,他們到美術學校研修,到巴黎的各大美術館現場臨摹,找著名畫家學藝,去蒙馬特跟來自世界各地藝術家鬼混等等。

劉啟祥與郭柏川、顏水龍三人畫作在2002-2004被台北市立美術館與台灣郵政合作,出版郵票。 關於顏水龍,郭柏川的郵票,詳見:http://blog.kaishao.idv.tw/?p=779

郵票簡介:魚店,作者劉啟祥(1910-1998)生於台南縣。曾赴日本學習洋畫,也是台灣戰前四位遊法畫家之一,曾臨摹羅浮宮中馬奈及賽尚的畫作。生性 淡泊平和,畫風亦簡潔優雅。「魚店」為留法時期代表作之一,其獨特的空間分割法,優雅的筆觸與色彩,吸引觀賞者凝視的目光。

劉啟祥畫作郵票單張 劉啟祥畫作郵票全張

劉啟祥公子代表家屬參加郵票發表會致詞

台灣郵政代表致詞,後方四幅畫正是此次出郵票的畫作真跡,最右就是劉啟祥畫作。

劉啟祥生平記要

(蘇孟宗撰,這是他在東海大學修台灣美術史的課程報告)

劉啟祥於1910年出身台南縣柳營鄉士紳望族世家,童年時期有兩件事啟發了他的繪畫生涯。

一是就讀於柳營公學校五、六年級時,美術老師陳庚金曾讚賞他描繪太陽的作品,培養出他對美術的愛好。另一事件是當時家族常延聘畫家到家中繪製肖像,畫家熟練的技巧和停留期間所受的禮遇建立起劉啟祥對畫家這份職業的崇拜。

由於家境背景特殊,童年時期的劉啟祥與同伴間產生隔閡。儘管當時極力想克服,但天性與後天的因素使他無法順利融入人群,因而加強他沉默寡言,與世無爭的個性。也是在此時養成了觀察田野,喜歡親近自然的習性。由於父親在他十二歲時去世,目睹家族爭奪財產之景況令他感到厭惡,遂萌生赴日求學的意念。次年秋天便隨二姐夫前往東京,展開青年時期的東京生活。

他抵日不久即進入美國基督教教會所創辦的青山學院中學部,接受十分西化之教育。四年級開始他在課餘時間到「川端繪畫研究所」(類似私塾的繪畫學校)作為大學深造之準備。中學畢業後,劉啟祥考取文化學院美術科。在這段歷程中他面對的是與多數台灣前輩畫家不同的師承傳統。二十世紀初的日本畫壇以黑田清輝所主導的印象派畫風為主流。許多台灣前輩畫家的老師,如石川欽一郎,多是黑田清輝的學生。

1910年,留法的日本畫家藤島武二、有島生馬、山下新太郎自巴黎返日,引介後印象派、野獸派等繪畫運動,為當時的畫壇注入一股新鮮的氣息。劉啟祥初至日本進修習畫的川端繪畫學校,即受藤島武二教導;後來考上的文化學院美術科,則是有島生馬與山下新太郎執教的地方,這些經歷都影響了劉啟祥的用色、筆調、和藝術觀,尤其是他對塞尚的崇敬。

師承固然是主要因素,但不可忽略的是劉啟祥主動選擇進入文化學院。他曾在〈七十自述〉中說到:「在中學時代我屢次在[二科會畫展的]展覽會中觀摩其作品,覺得他們的『表現』較能契合我個人的觀念,於是決定進入文化學院。」

二科會成立於1914年,代表日本畫壇當時最前衛的作風,其中的激進潮流,尤其是東鄉青兒所領導的第九室,啟蒙了劉啟祥的繪畫思想。因而劉啟祥終其一生不曾與官方的「帝展」結緣,而探索自身的繪畫風格。他曾說過,「我不刻意塑造一己的風格,那是不自然的,只為不斷用心去畫,風格自然而然落在你的畫面上。」 文化學院畢業後,劉啟祥於1930年返台舉行第一次個展,兩年後與楊三郎同船遠赴法國進修。(當時在法國的接船的台灣畫家即是顏水龍。)

為求「真正領悟西洋繪畫的精髓,」他參訪羅浮宮一年後選擇其中影響後代較鉅的重要作品臨摹,例如馬奈的《奧林匹亞》、塞尚的《賭牌》、柯洛的《風景》和雷諾瓦的《浴女》。

不久他發覺到自己對柯洛晚期的人物畫以及西班牙的民族風格特別喜愛,進而影像到他的用色。

法國生活數年之後,劉啟祥於1936年定居東京,隔年與日本女子世本雪子(「世」的上方請自行加上竹字頭)結諦,又過兩年長子劉耿一出生。除了母親之外,雪子是劉啟祥生命中的第一個女性,常扮演丈夫與孩子之間的橋樑。終戰後劉啟祥闔家返台,雪子共產下三男二女,不幸在么女產後去世。戰前的生活成了無可挽回的往事,加上二二八事變之後的社會不安,以及1950年代初期的土地改革政策使傳統社會中的鄉紳失去文化和經濟的優勢,劉啟祥在這段期間不斷搬遷。他曾居住柳營故居,後來搬至高雄市,最後於1954年定居高雄縣大樹鄉的小坪頂。

寓居高雄的劉啟祥致力於推動地方的美術風氣。1950、60年代的高雄地區既缺乏美術學校,也沒有適當的展覽場所,更沒有市場,劉啟祥以專業畫家的身分和業餘畫家和美術愛好者共聚一堂,先後成立了「高雄美術研究會」、「啟祥美術研究所I」以及「啟祥畫廊。」同時他也在小坪頂附近的山丘地務農,不論栽種、灌溉、或收割,常常都是全家上山工作。這時期對土地的感情,出現在《小憩》、《影I》、《影II》等畫作中。除了任教於學生社團之外,劉啟祥在這段期間也常與畫友、學生結伴登山旅行、寫生。此段期間率續完成的山脈系列和人物畫的大幅作品,可說是他創作上的顛峰期,單一主題的內在生命力奔放於全幅畫面。

1977年一場血栓症幾乎奪去劉啟祥的生命,或床數個月後,他的右手與右腳仍舊無法行動自如。在不斷復健之後終於能夠再度執筆創作,只是放棄了一向慣用的調色刀和畫刀,改用畫筆,筆力明顯較以往溫和。由於行動不如往常方便,劉啟祥多在室內創作肖像、人體、靜物畫等,顏色亦顯清淡,越來越可見其簡樸心境的昇華。1998年劉啟祥以八十八歲的高齡與世長辭。

在劉啟祥的畫作上常可見到寬大開朗的筆觸和清爽的色調。藝評家吳翰書曾說過,「劉氏的繪畫不管什麼主題,山水、人物或花果,都不追求表面的華美好看,他總愛用厚重的色彩,並和以白色,沖淡其濃艷,在感情上務必達到含蓄的態度。」一般評論劉啟祥的畫多以法蘭西情調描述其風格,但不可忽略的是畫家的恬淡個性表現在筆觸與色彩上。終戰前的台灣美術界中,劉啟祥即不熱衷參與美術運動。一方面由於他風格異於「帝展」系統下的「台展」,另方面因定居日本,和「二科展」關係密切。但最主要是其與世無爭的淡泊性格,長期孤獨地面對藝術,不論是早期的《魚店》或晚年寥寥述筆勾勒出的靜物畫,皆沉澱出純粹的美感。

最近與劉啟祥有關的藝術活動: 向前輩藝術家致敬:空谷中的清音–劉啟祥

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201-203展覽室 展期:2004年06月12日至2004年09月05日

暑期青少年活動–[探訪劉啟祥的生命花園」 劉啟祥繪畫藝術研討會

  • Panorama全景

  • 正門圍牆外草地

  • 由台南縣文化局輔導促成由業者承租老宅經營咖啡廳的招牌;這應該是業者有自制,或者文化局有干預,沒有暄賓奪主。

  • 正門及圍牆

  • 左後方是洋樓,右方是含劉啟祥畫室農舍護龍

  • 劉啟祥畫室內部,有火爐(其實是學洋式生活抄過來的,台灣氣候還不需要火爐)。

  • 洋樓正面(目前只開放一樓,二樓尚未補強修復)

  • 洋樓正面木牌,應為後人所立

  • 洋樓迴廊(L型鐵條就是數十年前結構補強所留)

  • 洋樓一樓廳堂

  • 洋樓一樓廳堂

  • 從洋樓看左前方的護龍,護龍中間那房間,是劉啟祥畫室

  • 從護龍看洋樓

6 回應 針對 “柳營前輩畫家劉啟祥故宅”

  1. 菲桑表示:

    這個房子有做過實測嗎?有報告書嗎?


    [站長回覆]:它不是古蹟,也還不是歷史建築(勉強可以說是「歷史建築候選」);所以呢,沒有正式完整的報告。

    當時是文化局想活化這無人住古宅,想撮合咖啡廳業者來這裡開店,卻擔心結構會不會有問題,才請結構專家來簡單勘查。

  2. 三田裕次表示:

    我没看過、也不知道了。

    <参考>
    1.劉先生上京(去東京)時期是大正10年(1921年)。
    2.青山学院是於明治初期米国(美国)メソジスト(Methodist)監督教会創立的、現在還存在。
    3.文化学院是非常「特殊、異色、自由主義」的学校。他於昭和5年(1930年)畢業文化学院美術科。
    http://ja.wikipedia.org/wiki/%E6%96%87%E5%8C%96%E5%AD%A6%E9%99%A2
    関於創設者西村伊作(及他的女児)的書、下一次送呉三連台湾史料基金会「三田文庫」。
    注:文化学院有台湾学生是「新発見」。
    4.>世本雪子(「世」的上方請自行加上竹字頭)
    日本国字「笹」(ささ)、「笹本」念「ささもと」。


    [站長回覆]:

    1.劉啟祥上京(東京)年代應是1923(大正12),他是唸完柳營公學校後才赴日。

    2.劉啟祥是世家富子弟,錢不是問題。不過他也曾去「川端畫學校」進修,此私塾是東京美術學校知名教授藤島武二(1867-1943)主持,不是正式學校,其實就是私人畫室,去那裡學畫的目的,就是想考東京美術學校(當年有兩家東京美術學校教授開的私塾,一是「川端畫學校」;另一是岡田三郎助開的「本鄉繪畫研究所」,台灣上京的前輩畫家幾乎都去過此兩個私塾),推測劉啟祥可能也考過東京美術學校,但也對文化學院很有好感。

    3.「特殊、異色、自由主義」,剛好也是劉啟祥的個性。劉啟祥一生也沒有正式職業(例如學校美術老師),就只是專業畫家。

  3. 三田裕次表示:

    1.我是「美術、芸術」(特別絵画)方面完全「門外漢」、我投稿的一部分(年代等)依拠台湾新民報社編『台湾人士鑑』(昭和12年/1937年)第419頁。

    2.我的女児(在台北出生*)是武蔵野美術大学大学院修士(研究所碩士)、特別有興趣対「美術史」、所以尽量調査劉先生留日時候的「足跡」(if possible)。
    *現在在「マリー・ローランサン(Marie Laurincin)美術館」工作。

  4. 夏依表示:

    撲撲撲撲 讚讚讚讚讚讚讚 耶

  5. 表示:

    真是大開眼界!!
    原來這裡是前輩畫家劉啟祥故宅,
    國高中上下學每天都會經過這裡
    以前曾經有部電視劇在這裡拍攝
    還滿有名的一部

    謝謝您阿~~

  6. TACO表示:

    好可惜,上星期日去到現場已荒廢了,大概是經營不善,好地方還是要有政府用心去維護,近年來有愈來愈多古蹟或文化資產被重視,希望這裡也能被重新整理獲得新面貌。

發表回應

留言內含URL、廣告字,會被系統視為廣告而扣住不顯示,請待站長解除。
留言涉私密請直接寫email給站長

本Blog其他隨機文章(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