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時報60年前竊據台糖國產土地?

本文發表於 2006 年 11 月 09 日 00:34
P1130105

到處亂扔、抽精版的贈閱「擲報」

大陸時報,位於台北市大理街。由蔣幫國民黨軍少將軍銜的余紀忠創建於1950年,原名「徵信新聞」,取其中國古書中「信而有徵」之意,原本是一家報導財經商務的報紙,1968年才改為今名。

看到一則2006.11.07的新聞,這家位於原本鐵道(現已地下化)旁的報社,一直是位於都市計劃「工業區」用地。十數年來,台北市政府有意讓這家報社變更為特定專用區(比照第四種住宅區使用),但市府不能直接圖利私人企業,於是依法與大陸時報簽有都市計劃變更回饋條款(開闢公園、停車場以回饋)。台北市長馬英九與大陸時報有利益交換關係(大陸時報系近年買下馬英九主持的中國國民黨黨營媒體,如「陸」影公司、「陸」廣公司、「陸」央日報),令人懷疑台北市政府在處理此事時並未以市民利益為最高考量,偏坦與馬英九主席有利益交換關係的媒體。

詳見:自由時報,2006.11.07:中時都計回饋跳票 北市府幫忙解套

不過我想講的不是這件事。我一直想知道,為什麼60年前,蔣軍國民黨少將余紀忠,可以在台北市內惟一的糖廠內,用台糖倉庫辦起他余家私人報紙?

台糖原為日本時代專賣製糖事業,終戰後1946年將散佈全台的糖廠整合為一家台糖公司,為經濟部資資源委員會轄下的國營事業。1950年代,蔗糖依然是台灣外匯的大宗,甚至到1970年代我唸國小時,三不五時還會以臨時考試的方式,宣導不要去偷吃偷拔白甘蔗,以免損及我國外匯收入。

台北市艋舺大理街一帶舊稱下崁庄,清代楊埤於此設置糖部,以牛隻拖動石造磨礅壓榨甘蔗,煮汁為糖。1909年日人木下新三郎等集資在艋舺下崁庄興建新式製糖工廠,名 為「臺北製糖株式會社」,兩年後開工生產,1915年為「臺灣製糖株式會社」兼併成為「臺北工場」,又稱之「台北糖廠」,為桃園以北唯一的糖廠。糖廠極盛時期,甘蔗原料採集區域除下崁庄、加納(今雙園一帶)附近外,尚包括大漢溪、新店溪、基隆溪等河域。糖廠目前仍保有三座舊式倉庫,以及長達五十公尺、寬廿公尺,供五分車駁靠載運原料的古月台,說明當年新式糖廠與軌道運輸間的密 切關係。古蹟本體倉庫由紅磚疊砌,拱門、梯形柱及大跨距構架為其特色,為台灣最北的製糖遺構。目前仍供糖業倉儲使用。

map.jpg

大理街一帶都市計劃圖(取自:台北市大理國小網頁 )

台糖土地可以被處分,是1990年代初以後才有的事。因為當時台灣糖業早已無國際競爭力,為了讓龐大土地資產(包括糖廠、蔗田、農場)可以活用,於是訂定許多辦法,例如國營事業土地買賣交換辦法經濟部所屬國營事業提供土地出租及設定地上權辦法國有財產局受託代售國營事業機構房地產辦法,明定台糖土地可以出租做學校、科學園區、工商綜合區、醫療機構。又如台南縣的總爺糖廠、蕭壟糖廠,已轉型為台南縣政府管理的文化園區。

左上圖則是都市計劃圖(取自:台北市大理國小網頁 ),其中C5那塊土地上的報社建築物是李祖原設計的,圖中有條曲線的「大道」就是舊鐵路,現已地下化,地上就闢為一般道路。左下圖則是大理街一帶衛星空照圖。

chinatimes.jpg今天台糖的土地是可以做多元化的運用、出租。但五十五年前,台糖糖廠是一隻會下金蛋的金雞母,是經濟部所屬的國營事業,為什麼台糖國有土地會落到一個逃亡來台的蔣幫軍人手上,然後讓他辦報紙?

日本統治台灣時期,在台灣留下為數龐大的產業;戰後這些產業理論上都該成為國產,當然我們也知道,有個叫「中國國民黨」的「人民團體」也趁機劫收了一堆日產。有幾個號稱兩隻腳夾一粒LP就回到台灣的半山們,名下突然增加了一些原本是日產的不動產。

台糖的糖廠土地,在當年應該是有錢也買不到的國有不動產,何況,大陸時報常宣稱創業惟艱、慘淡經營,為什麼國有土地會變成「大陸時報」的產業?

3 回應 針對 “大陸時報60年前竊據台糖國產土地?”

  1. joe表示:

    「兩隻腳夾一粒LP…」
    為什麼不是二粒?

    那個原址若是工業區,會不會是台北製糖所(1921~1942)的位置?如果是的話,那會是一大片工業區,中時附近的土地目前又是哪個單位的產權呢?


    [站長回覆]:LP(卵葩)只有一個啦。兩粒成對的不叫LP,叫卵孵。

    大陸時報的土地,和附近土地,正是台北製糖所原址;大陸時報附近土地目前仍是台糖所有,還有近百年歷史的糖業倉庫。

    http://www.tlps.tp.edu.tw/talist/index.html

    我這篇文章重點是,台糖國有土地為何會變成非公營的報社?

  2. eve表示:

    余紀忠於民國四十四年(1955)十月二日於開封街首先設廠,旋因曾任職台糖公司的總編輯楊乃藩從中斡旋價購取得糖廠部分土地。http://www.ttbca.org.tw/c01/index.htm
    如果1980台糖土地才開始可以被處分,那他何德何能在1955年就可以購取呢?這很難不讓人連想到他曾為蔣經國傳寫過序,且在戒嚴時代能一報獨占市場,真是值得探討他是運用了什麼方法向楊乃藩購得的.


    [站長回應]:不過我也要講一下事實,那就是這座糖廠1942年(戰爭結束前)就關閉了,大陸時報取得台糖倉庫土地做報社的時間點,當時已沒有在製糖了。但土地屬台糖國有,應無疑義。

    這位「曾任職於台糖的楊乃藩先生」,後來就成為余家最重要的家臣,還做過大陸時報的總主筆(寫社論的)及報社極高層主管。

    此人文才應該是有的,不過他「貢獻」了報社創業惟艱時期最重要的立足之地,簡直比余紀忠還偉大了,大陸時報應該為他蓋一座銅像才對。

發表回應

留言內含URL、廣告字,會被系統視為廣告而扣住不顯示,請待站長解除。
留言涉私密請直接寫email給站長

本Blog其他隨機文章(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