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永靖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遺蹟碑

本文發表於 2008 年 05 月 04 日 03:25

彰化永靖餘三館前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遺跡碑,原建於1934年(昭和九年),在餘三館前方田地裡,接近省道馬路,原本規模極大,有大型台基、台階,小型神社,前有廣場草地;戰後餘三館主人主動拆除,再闢為田地;紀念碑本體被餘三館主人偷偷收存,近年才拿出,目前樹立在餘三館前泮月池旁。這是台灣僅存的少數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紀念物,因為大部份早都在六十年前被人為破壞了。

此碑為1934年,由台中州知事竹內豊次所題字建碑。以紀念北白川宮能久親王 (1847-1895,Kitashirakawa Yoshihisa),在1895年,曾在餘三館內休息三天再南下,有一說是在彰化城附近曾負傷,才在永靖餘三館休養。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是與台灣有密切關係的日本皇族成員,是當時明治天皇的弟弟皇叔。因為他死於台灣,成為日本時代五十年中的神格代表。

1895年,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領近衛師團接收台灣,展開為期數月的乙未戰爭。台南攻下後一週,日本官方文獻是說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因感染マラリア(瘧疾)而病死於臺南豪族吳汝祥宅邸中。

病死的「終焉之地」,後來興建台南神社(今台南市公十一停車場),遣體則運至豐島岡墓地國葬。

死於マラリア(瘧疾)是日本官方記載,可能性高,因為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領的軍隊,真正在戰場戰死者極有限,反而是死於來台後台灣水土不服多達數千;因為來自北國的日本軍人,對台灣本土的存在的流行病茵病毐沒有免疫能力,而台灣人與這些病毐病菌早已和解共生十數代,有了抗體;或者也可以說,天生能對抗這些流行病的台灣人,才存活下來並繁衍數十代;而不能對抗台灣本土病毐病菌的台灣先人就早死光了。

這慘痛的流行病學經驗,使得日本植民初期,以衛生為施政最大目標,例如改善飲水、排水溝、街道改正,醫藥設施等等。

不過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身為征台首領,具有指標意義,台灣民間流傳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是被反抗軍用竹篙卦菜刀狙擊而死,妙的是打中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地點還有多處,看來這些傳說雖不至於完全不可信,但唬爛為多(親王本人,一路上到處都被狙擊成功,根本是不可能的啦)。而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萬一真為台灣人所打傷打死,這種丟臉的事,日本皇軍也不會公開承認。

臺南豪族吳汝祥宅邸,是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臨終之地。這吳汝祥與日本植民政府關係不錯,因為日本植民政府,後來讓他有彰化銀行的開業特許權,吳汝祥成為彰銀創辦人;不過當年彰銀股東會組成仍有大量的日本人頭在內,不是純台灣人出資經營;至於林獻堂與彰化銀行關係,是後來的事了,創辦初期,林獻堂並沒有參與。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紀念史蹟,原先以台灣神社、台南神社,澳底征台紀念碑為主,後來在1930年前後,全台灣只要是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在台灣經過的地方,即使只睡過一夜,確定經過的,路線上都建了紀念碑紀念物,全台約有數十處。

昭和年間,彰化永靖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遺跡碑原貌,是一個數百坪公園,位於永靖餘三館東側。

而且這些紀念物,全成為植民政府欽定的最高規格史蹟紀念物,用最好的材料,蓋好之後皆明令保護;此外,全台大大小小神社幾乎也有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牌位。

把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神格化,本就是日本植民政權統治手段。但論數量與規模,這位日本親王的紀念物數量規模,仍遠遠不及戰後在台灣蔣介石銅像紀念物的十分之一!蔣像普及於所有學校、辦公廳舍、圓環、公園,估計數量達到五位數以上,除此以外還有中正、志清、介壽為名的各種紀念堂、集會堂、公園、公共建築、道路云云,全台灣數百座。

這些チャンコロ堅決反對這種「皇民+漢奸+媚日」歷史紀念物,自認除惡應務盡;結果,他們採取的對應態度,卻是建了百倍於北白川宮遺跡的蔣介石紀念物,哇咧………。聽到チャンコロ指責他人如何如何時,應特別小心,チャンコロ們通常比他們所指責之人更可惡十倍。

彰化永靖餘三館大門(2007.08.03攝):

彰化永靖餘三館大廳(2007.08.03攝):

兩個月前,本Blog網友翁兄,寄來一張其阿叔的寫真,僅略知其年代應為大東亞戰爭期間,老師帶當年是台南市小學生出遊合影。翁兄阿叔是寫真中眾多小學生之一,但寫真拍攝地點,背後建築物,翁兄非常陌生,故寄來請教於余。余雖看過不少日本時代老照片,認識不少日本時代建物,但這張寫真中之建物,從未見過;此建築物規模與精緻程度,不太可能在台灣建築史料裡缺席。

因為對此建物毫無印象,先從大東亞戰爭末期被美軍爆擊炸毀,戰後不存的查起,查遍各種資料,仍一無所獲,僅從寫真中針葉林木,推測或可能在日本內地;惟翁兄阿叔,已無記憶小學時期竟會遠渡日本。日本時代,從基隆港到神戶港,要三天兩夜,來回要花六天在船上,這麼長的旅程,及搭船新奇經驗,翁兄阿叔不太可能全無印象,所以此建築物仍以台南或台北為最可能。

就在一籌莫展之際,翁兄無意中在網路上,在國家圖書館網站找到1940年,其阿叔所唸的末廣公學校的卒業紀念冊,當翻到第37頁看到該校師生有到日本內地修學,其中參觀包括和台灣關係密切的北白川宮邸云云。再依線索查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在日本的房子究竟長什麼樣時,發現已有網友以同一照片先找到此建物與日本內地北白川宮邸,應為同一建築物

答案揭曉,大東亞戰爭期間,台南市的小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日本內地,參觀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府邸。這段記事,翁兄寫在他個人網頁的老照片的故事最末尾。

328 回應 針對 “彰化永靖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遺蹟碑”

  1. folldark表示:

    植民?殖民?這是您有意的替代嗎?

  2. 站長表示:

    為何要寫「植民」不寫「殖民」,沒別的用意,這是日本語漢字,如此而已。

  3. 紅豆湯圓表示:

    關於北白川宮能久親王遇襲之地傳說很多,但個人曾翻閱多本舊史檔案書籍,發現嘉義義竹是最有可能的地點。因為整個義竹房舍都被日軍焚毀,許多鄉民被殺(有殘酷照片),如不是統帥被殺,豈會那麼瘋狂的行徑?


    [站長回覆]:這裡也有一篇,認為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是新竹時就死了。

    http://www.wretch.cc/blog/muni100p&article_id=10110515

    其講法若是對的,那麼義竹人看到的大將軍,是「伏見宮貞愛親王」扮的。

    那篇文章也有盲點,例如它說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家族,後來常特別去新竹的遺跡祭拜。若此事為真,也不能證明,能久親王的家族,「只」去新竹一地,說不定他們每次來台灣,都是從北向南,照能久親王的路線,每個紀念物遺跡,有能久親王神位的神社,都有去拜一拜呢。

    又說1923昭和太子來台也有特別去新竹,就我所知昭和太子經過的地方,只要有能久親王的紀念物,昭和太子也都有去拜一下他這個皇族長輩。

    剛又想到,日本皇軍的服飾,階級,台灣人怎會認識呢?台灣人又如何知道,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相貌,又如何得知,狙擊對象那人,就是能久親王?

    說不定能久親王分身眾多,從北到南,一路上在各地挨打的統統是他的分身?

  4. 逸峰表示:

    鹽水八角樓好像也有一塊?後來還藏起來直到近幾年才開放?

  5. 紅豆湯圓表示:

    鹽水八角樓那一塊是「伏見宮貞愛親王御遺跡」,貞愛親王是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同父異母兄弟,他是從布袋登陸,而能久親王從基隆澳底登陸在南下時被伏擊身亡。

  6. 紅豆湯圓表示:

    今天查網路關於北白川宮能久親王遇襲之地,從新竹到台南真是霧煞煞!因為日軍都騎馬穿軍服帶勳章,說不定台灣義勇軍只要殺到一個日本兵都認為殺掉元帥了!
    前一陣子在誠品書局曾看到一本日本人寫的軍事佔領台灣過程的書,有空再去看是否有些資料。


    [站長回覆]:其實我以前也看過一堆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被台灣義勇軍所殺的文獻,到處都有人說是他們伏擊的。但這些講法多數是鄉野傳聞,真有伏擊成功也可能只有一、兩處,哪有可能各地都成功。

    1896年日本派兵應該是來「接收」台灣,畢竟台灣是依國際法的程序,照步來,日清兩國簽約以國際法取得台灣的。蔣幫國民黨歷史學者真厲害,1896年日本皇軍來台,全面都改寫成「佔領」、「侵略」的用語。

    反而是1945年蔣軍來台,才是真正受盟軍之令「佔領」台灣。蔣軍來台,並沒有依國際法的程序,亦無主權移轉的程序(兩國條約)!「光復」一詞是蔣幫國民黨發明的,然而當年的台灣人也沒有強力反對,228時後悔已來不及,才鑄下今天台灣混沌未明的國際地位。

  7. ENCOLPIUS表示:

    曾經存在的歷史該如何存在或呈現

    真是歷史的一個大哉問!

    我個人覺得 越開放及坦然面對過去歷史的社會

    應該越能保留與自己贊同或反對的歷史遺跡

  8. 王建成表示:

    陳先生
    感謝您對地方的文史做深入的專題論述
    這就是真正的愛鄉愛土
    有關北白川宮的征台之舉
    前前後後之記述
    在下有將他整理出來

    不過北白川宮並非明治天皇之弟
    而是天皇之叔
    這是從其家譜得出的考據結果
    在下故鄉為台南新化鎮
    北白川宮於
    1895.10.20在新化停留一夜
    隔日始進臺南城 其從澳底登陸至台南終焉之地均有詳細記載

    以上僅供參考

    再次感謝餘三館主人將那紀念碑重新展現給地方參觀
    就像當年烏山頭水庫日本技師八田與一技師的銅像在那戒嚴時代
    被隱藏起來直到解嚴之後才重見天日
    歷史就是歷史真相是無法被推翻的
    只要真正耕耘過這塊土地都值得去考究
    您的排除萬難闢此部落格深表讚佩

    王建成 敬上


    [站長回覆]:感謝指正,「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為明治之皇叔」已於原文修正。

    此外筆者也有訪問過「八田與一傳」的譯者陳榮周建築師,詳: http://blog.kaishao.idv.tw/?p=285

  9. 紅豆湯圓表示:

    建成先生好
    請問北白川宮從澳底登陸至台南終焉之地詳細記載在哪可看到?我很想知道他進入嘉義之後到台南市的各日期及夜宿處。

  10. 王建成表示:

    貴先生的詢問真是找對了人 也問到在下幾年前就一直想瞭解的內容
    本人是從日治時期的 北白川宮征台遺跡考 日文文獻當中
    透過自己的讀解能力將他整理成中文
    (如有被引用請尊重加註名中文來源出處)

    六、嘉義市「宮」(北白川宮)之舍營所址
    位於嘉義市北門,為現在稅務出張所及其周圍道路,其原址都已劃入大部分嘉義市役所基地內。舊軍營為一棟竹造三室建物,其址為現在稅務出張所東端附近。當時宮所使用房間,係在其旁邊。
    28年10月9日,宮擊敗嘉義賊徒後入城,迄18日出發南進為止,共停留9天。此期間,預定與近衛師團共同聯合攻擊台南的「混成第四旅團」,自10日起,在布袋嘴登陸,而第二師團則於11日起開始登陸枋寮。11日,近衛師團的須永支隊,擊退鹽水港之賊,而與「混成第四旅團」串聯,依照高南進司令官所決定之部署狀況,定10月23日發動台南總攻擊。近衛師團則決定抄接近山邊的東邊道路南進,18日從嘉義出發。
    嘉義市御遺跡址,係於昭和4年所建,載明「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殿下御遺跡所」。碑址註明:因為市區改正,將其部分遺跡地編入道路用地,而將其遺跡地紀念碑西移,將周圍一帶做一番整理。
    七、安溪寮御舍營所
    位於新營郡後壁庄安溪寮字頂寮。此地距新營東方約6粁。(6公里)
    該營所係當時道士王大高住宅,竹木土角造瓦厝,間口九間,深2間半,左右有袖屋。入口處有竹籬,附有竹門。今屋主僅存左側袖屋,御使用之房間為主屋正廳,面積為5坪之土間。
    明治28年10月18日,能久親王於上午7時,與率領司令部的騎兵大隊,共同從嘉義出發,午後1時20分抵此,以王大高宅為營舍。當日起居間中央,置有一桌一椅子,其旁堆積起門板,上面放著稻草,作為臨時床,以此為代用床鋪。
    能久親王,此日上午3時左右開始,覺得有腰痛、惡寒,但並未介意,就早早出發。可是抵安溪寮後,由木村軍醫部長診察,量體溫為38.4度C,再觀察其他症狀,斷定是罹患正在流行的瘧疾,請能久親王靜臥休息。
    後來,由於恐怕該遺跡被湮滅,於昭和10年從庄費及有志者之捐贈買下該遺跡,從現戶屋主王華買下該基地,保存起來並建紀念碑。
    八、果毅後御舍營所址
    位於新營郡柳營庄果毅後,離新營東南約8粁處。
    該營所之建物,朝西南向,磚及屋腰之木造瓦厝,從正門進入該屋,隔著中庭為主屋,其左右有袖屋,主屋中央正廳左右各有南北二室。當時,宮就寢寢室為正廳右北側之一室,面積6坪。昭和6年,該屋已遭全毀,此建物屬當年張朝陽所屬,其孫為戶主,擁有該屋。此外,當時所用之床鋪及桌子,尚存其家。
    明28年10月19日早晨,宮發燒38.2度C,全身呈倦怠症,又無法靜下來靜養。因此,早上6時,就坐轎從安溪寮出發,與左縱隊一起挺進。下午3時40分抵達果毅後。以張朝陽住宅為舍營。此日,前衛司令官少將阪井重季,右縱隊司令官少將川村井明,亦均罹瘧疾,而坐在轎上進行指揮。第三聯隊長亦生病,利用擔架前進,宮見其狀,亦給予安慰。此日黃昏,能久親王發燒38.1度C,呈略微疲倦狀。
    大正9年,由所在地公學校長等人發起,標示遺跡,但未果。至昭和10年,柳營庄才決定整理能久親王御寢之遺址而建碑。
    九、灣裡(今善化)舍營
    位於新化郡善化庄。該建物位於善化聚落中央地區媽祖廟外埕附近,隔一條路的住家。該住家係由前後二棟合成,間口為二間半,縱深6間半的木造瓦厝。以中壁隔間的後棟一室,其間口11尺,縱深7尺。此建物為當時藥種商林匏的居所。
    明治28年10月20日早晨,能久親王發燒38.5度C,而且從早上7點30分起就硬撐著,與前一天同樣地坐轎,往果毅後出發前進,下午1時涉越曾文溪。下午4時30分抵達灣裡(善化)。5時30分,在林匏住宅下榻,此日行程雖僅3里,但由於道路崎嶇,費了9小時始達。黃昏時,能久親王發燒已達39度C,加上跋涉疲勞,半夜時突然腹瀉。
    昭和4年,善化庄以此遺跡為大典紀念工程,計劃保存遺跡,以1千日圓,徵收此建物及基地,在正門入口兩側建造高4尺混凝土壁,其間附上木門,防止民眾濫入,其內建有標木,標示遺跡。
    十、大目降御舍營所(新化)
    位於新化郡新化街新化字觀音庙。距新市驛東南約4粁。
    該建物為當時戶主鍾鏡清居所,主屋之左右兩側為袖屋。主屋朝向西南,間口6間,縱深4間半。正廳左右之間,各有前後二室。能久親王之寢室為正廳右側前室,面積4坪。
    宮於隔日(10月22日)早晨出發後,存在該寢室的床鋪及桌櫃收藏在戶主鐘來旺親戚新化街新化字洋子18番地鍾登元之家。昭和10年在鄉軍人分會新化支會發起收買該床鋪,並予以保存。
    明治28年10月21日早晨,能久親王發燒39.5度C,脈搏達100,乘著以吊屏粗造而成的木擔架,從灣裡出發前進大目降途中,從各個幕僚聽取賊徒之情況並下達命令,此情與能久親王健康時之指揮狀況有所不同。不過,此日氣溫達96度華氏,且與前一天同樣地,幾乎沒有稱得上道路的路,雖僅是2里行程,到了下午4時30分,始抵達大目降(新化)鐘鏡清住宅。
    在能久親王抵大目降的同日早晨,第二師團司令部進入台南,入夜後,劉永福倉皇逃走。第二師團進台南城,此情已事先傳到近衛師團。該日(21)晚,親王發燒達41.1度C,脈搏101,身體感覺極為倦怠。
    十一、台南安海街御舍營所址
    安海街位於台南市末廣町1丁目。該址為進士張紹芬所有,其孫張常華現住。建物為二層樓建物,由主屋及兩側平房袖屋所構成,御寢室為右側袖屋的一部分,約4坪房間。此袖屋後來被模擬改建,無法窺其舊狀。
    明治28年10月22日,能久親王坐木製擔架,於7時30分從大目降出發,下午5時30分抵台南,由東門入城,以張紹芬宅為營舍。
    由於親王已入城,第四旅團長伏見宮貞愛親王都來擔望,親王與其兄弟兩宮久方振相見面,接著高島南進軍司令官、乃木第二師團長山口、第三師團長等都在旁伺候。此夜,殿下發燒更升至40.2度,脈搏111,發生口渴、食慾減退、脾臟顯著腫大現象。
    十二、終焉之地
    為台南市南門町,台南神社境內。此地原屬莊雅橋街,為紳士吳汝祥宅之一部分。有3小房間的一棟厝。當時係供親王療養之處,宮後逝世後,即成為遺跡。
    明治28年10月23日上午11時,親王從安海街營所移往莊雅橋街吳汝祥宅。該宅被定為近衛師團司令部,以宅內1小棟充作療養所。寬約4坪左右。一半為床板,一半為土間。起初地上鋪有稻草,再鋪上地毯作為床褥。不久才取得床鋪使用。
    23日,宮與貞愛親王見面,後來就沒再見面了。24日宮出現肺炎症狀。25日巳時常出現應答不清楚。26日早晨發燒38.2度,脈搏118,呼吸28,臉部胸部手背頻冒汗,言語澀滯、四肢顫抖。27日發燒38.6度C,脈搏120,呼吸30,黃昏時發燒至37.6度,脈搏121,呼吸30,衰弱程度加深,精神恍惚,此日樺山總督在病房伺候,台灣全島已大致平定,近衛師團厥功甚偉,最早達成任務。親王欲言,但只能眨眼眠,欲言又止。
    28日清晨3時30分,呼吸次數增加,脈搏顯得不正常,趨於微弱。5時許,體溫上昇至39.6度,脈搏微弱136次,呼吸45,四肢漸涼,冷汗直冒,不省人事。7時15分病重已臻最危篤,終告不治辭世。
    29日上午6時,步兵少佐佐本壽人率一隊人,奉親王柩發自台南,表面稱因病危歸京,在安平載上西京丸,軍艦吉野護航之。10時30分起錨,貞愛親王、樺山總督、高島副總督、乃木師團長等均到安平碼頭奉送。
    親王逝世後,其寢室內部家具均維持不動,將其周圍列為遺跡。依明治32年以來的計畫,於明治34年,進行保存工程,將寢室修繕之外,另新圍籬,設拜殿,明治35年將之交給台南廳,為台南神社所保管。
    大正9年,為祭祀能久親王,而創建台南神社。地方官民捐贈建造神社殿。大正12年設有鎮座,大正14年列格為「官幣中社」,明治34年11月,在遺跡保存工程施工中,北白川宮大妃殿下蒞臨該遺跡。大正6年,北白川宮成久王並同妃兩殿下亦蒞臨。大正12年皇太子殿下亦蒞臨遺跡,參觀遺物、遺寢室。大正15年,北白川宮大妃殿再度蒞臨。
    (取材資料:昭和10年(1935)「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征台遺跡考」,該書現珍存於國立中央圖書館台北分館總督府藏書專室。這些藏書均不得外借,也不得影印,為防止受損 只可現場翻閱、攝影翻拍)

    —————————————————————-

    從以上資料在下想更正
    北白川宮係於明治28(1895)年10月21日夜宿大目降(我的故鄉新化鎮)
    當年宮住宿過新化的豪宅今天還在 只不過光復後變成鎮公所公產
    被人暫住 到今天仍然有日本耆老到現場去觀看那做老宅
    本人因為出身新化
    才對北白川宮的身世歷史投入查考相關文獻的工作
    其他還有一些資料在身邊 如 相關老照片古地圖 日文 北白川宮傳等等 是 一般網站看不道的 珍貴文獻

    從日文的文獻記載可看出對歷史的記述是多麼細膩
    譬如說北白川宮近衛師團部隊是在十月二十日中午一時渡過曾文溪
    記載之細膩程度令人驚奇
    因為有一位日本九州宮崎縣日華親善協會資深理事長友人
    他也對北白川宮有所研究而獲得一些資料認知
    這段歷史也是台南縣市的重要文獻 但並不被重視
    我只有在故鄉新化的讀書會或訪問母校新化國小
    以及出席台南市延平初中(國際導演李安先生的初中母校)一位學長所在台南市安平區
    主持的台南市安平文史讀書會時提出來報告

    期待您能對這段歷史多一份理解


    [站長回覆]:感謝王兄的翻譯日本資料。亦請網友欲引用時,務必附上作者「王建成」先生之名。

    但若以史學方法看之,這是日本官方的文書,姑且信之,日本官方就算有隱藏或修改,但一百多年後也找不到更能信賴的旁證來辨其真偽了。

    近衛師團已是近代化的軍隊,也引進歐西科學文明,記錄裡已使用近代醫學數字(例如體溫、脈搏);老實說我是不太相信台灣的烏合之眾,沒有近代投射性武器,只以近身刀械,狙殺日本部隊統帥可以成功的。

    反而是台灣在戰後「重寫」這段歷史時,各地皆有狙殺日軍統帥成功的記載,這令我想到一位台灣史教授說的,「中國人」的近代史裡,除了「抗日」以外,就所剩無多了,也就是說,「中國人」的近代歷史觀裡,什麼都會扯到「抗日」,「抗日」被無限放大。

  11. 紅豆湯圓表示:

    謝謝建成兄這麼詳細的資料。

  12. sckang表示:

    一點冷笑話,俄羅斯靠一月將軍二月將軍擊潰拿破崙大軍,原來我們也有默思即托將軍幫忙。

    日人的嚴謹,實在讓人欽佩。這段終焉的過程非常詳盡,“體溫上昇至39.6度,脈搏微弱136次,呼吸45,四肢漸涼,冷汗直冒,不省人事”精確的呈現敗血性休克至呼吸衰竭的過程。如果真的是造假,那必然是蓄意且嚴謹的造假。在沒有其他資料之前,個人相信他為真。

  13. 紅豆湯圓表示:

    和建成兄相同,我們家也是因為和北白川宮歷史扯上一點關係,所以一直想研究出真相。我的祖父翁鐘五在1933年左右購入鹽水八角樓第二進拆除的建材在民生街自建住宅,我的上一代都一直認為八角樓第二進是北白川宮在義竹被刺殺之後抬到那裡救治的。

    研讀北白川宮的路線圖是很詳細,不過還是有一些不解。北白川宮的「近衛師團」與布袋嘴登陸伏見宮「混成第四旅團」在10月11日鹽水港串聯之後,「近衛師團」就沿著「山線」從柳營、善化、新化到台南,但(包括日本都謠傳)北白川宮被刺殺的佳里和義竹比較靠近七股「海線」。

    請問建成兄不知有沒有「混成第四旅團」前進台南的路線或記載呢?

  14. Masako表示:

    高興有人提到我e中學:延平國中!

    事實上日本殖民台灣史裏,記載許多日本人是病死e。水土不服:死於瘧疾。

  15. 曾健洲表示:

    可以想見當時一大堆軍醫在面對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發病的狀況,一定是一邊紀錄一邊焦急。因為那時根本不了解貧窮落後地方才有的險惡瘧疾(malaria)。

    後藤新平曾經請衛生顧問英人巴爾頓(1856-1899,台灣水道水之父)查明瘧疾(malaria)的病原。當時巴爾頓以為日本軍在台灣感染瘧疾相繼死亡主要原因是地面下上來的瘴癘之氣所致,所以建請乃木總督(乃木希典(1849-1912)第三任台灣總督)命令所有營舍的寢室無論如何一定要設置在二樓將一樓當作練兵的場所,所有的士官兵人不得直接寢臥在地面層。

    そのバルトンと言う人が衛生顧問で来て、マラリアの原因のわからん時分は地下の瘴癘の気が上に上ってマラリアになるのだと言うことで、そして寝室はどうしても二階に於か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と言うことを総督に建白しているのです。そして乃木大将は兵舎は下で練兵をするようにして、上を兵隊が寝るような設計をしろ…。

    出處:台灣建築會誌-改隷以後に於ける建築の変遷(一)座談会(昭和18年4月10日於鉄道ホテル)第16輯第1號的第27頁。

    但是,這樣的做法一點都沒得到改善,瘧疾還是依然發生,甚至巴爾頓自己在台灣也感染了瘧疾。感染到瘧疾時他並無察覺,當完成了階段性任務之後準備回蘇格蘭,途經東京卻客死他鄉,享年43歳。葬於東京青山霊園。巴爾頓死後的第3年也就是明治35年(1902)才由英國的Ronald Ross博士發現了瘧疾的傳染原。

  16. 王建成表示:

    感謝曾先生的撰述有關巴爾頓先生已經罹患瘧疾還不知道之典故
    我手邊有一本中原大學建築系八十八年一月出版
    呂哲奇先生碩士論文 日治時期臺灣衛生工程顧問技師爸爾登(Burton)對臺灣城市近代化影響之研究
    保存多年 有位友人想將蘇格蘭出身對臺灣有貢獻的事蹟研究出書

    我也在世貿中心參觀過臺灣醫學雜誌創刊百年特展對 當年在台發現鼠疫病毒等訊息有粗淺的認識

    今天本版除了 建築也有醫學的資訊 真是收穫多元化

    在下乃早期就讀延平初中 對母校尤其懷念 去年是建校滿半世紀校慶

    現在就將北白川宮從登陸北部澳底灣(金台北縣澳底)經雙溪越過山貂大領
    至基隆的過程 以及南下至台南終焉之地
    從安平出發返回東京的艦上
    後來成為總督府學物長的伊澤修二先生也陪同暫返日本
    正好閃過芝山岩學務官僚 遭難事件(六氏先生)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征台遺跡考」相關記事補述
    (明治28年(1895)5月29日~10月28日,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所率近衛師團征台歷程涉及基隆、台北、嘉義、台南縣相 關遺跡之記事)2004.11.17 王建成整理
    取材摘譯自現藏存於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珍貴藏書

    一、明治28年5月31日在台北縣鹽寮澳底登陸

    光緒21年(1895)5月8日,馬關條約於山東煙台換文,正式確定台灣、澎湖割讓給日本。
    5月10日,日本政府任命海軍中將樺山資紀為台灣總督。同時,以內閣總理大臣伊藤博文名義,授予接收台灣、澎湖的訓令。
    5月25日,樺山資紀(一行五百人)與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近衛師團於沖繩會合(同日上午9時,台灣民主國成立,台灣巡撫唐景崧為總統,年號永清)。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於明治28年(1859)4月,率近衛師團從廣島附近的宇品港出發經大連,到了金州城途中與清兵的戰事結束後,便受命防衛台灣,5月22日,從中國旅順出發。
    明治28年(1895)5月29日,日本近衛師團長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以下簡稱「宮」或「親王」)決定在當時的宜蘭縣澳底(鹽寮)為登陸地點,於是在今台北縣鹽寮外海,所搭乘的薩摩丸拋錨下來,靜候觀察岸邊清兵、義民活動情勢。5月31日上午7點登陸台北縣貢寮鹽寮(澳底),海邊砂地盡是林投樹叢。澳底當地守將曾喜照以兵力薄弱,未經激戰隨即敗逃三貂嶺,澳底一帶盡為近衛師團所佔,能久親王並在此紮營。
    6月1日,從澳底出發,能久親王以做轎或徒步方式向頂雙溪挺進,夜宿居民何慶民宅。
    近衛師團後來進攻三貂嶺,清軍又不戰而潰。日軍續向瑞芳挺進,瑞芳四面環山,形勢險惡,雙方激戰,能久親王敗退到小粗坑、九份,再逼進瑞芳。
    6月2日清廷李鴻章子李經芳與樺山資記於基隆外海5海里處之「橫濱丸」船上,完成台灣交接手續。
    同日能久親王會諸將於瑞芳,三度進犯瑞芳,此日能久親王著草鞋黎杖越三貂嶺之險,親督士卒,全軍為之振奮,終以優勢兵力占領瑞芳。
    6月3日上午7時,能久親王從瑞芳郡瑞芳柑子瀨瑞芳公學校紮營處前進深澳槓子寮。

    二、圓窗嶺司令所(深澳)

    位於基隆深澳槓子寮。距基市東方約4公里,稱田寮嶺。此處可遠眺基隆市街。
    6月3日上午7點「宮」率師團,從瑞芳出發,踏著難路,抵圓窗嶺。指揮進擊基隆,下午4點時過後,派總預備隊前進,過了5時,挺進基隆西南邊,終於佔領基隆。此日上午天氣晴朗,但下午即下起大雨來,雖近在咫尺仍無法辨識前方。際此天候督軍實在不容易。(按:該日上午,日方以一萬名海陸軍兵力合攻基隆,而清兵約4千名兵力。同日下午攻陷基隆後,繼續向獅球嶺方向推進,隨即佔領防衛台北的重要據點的獅球嶺砲台)。

    三、基隆舊海關舍營所(基隆港舊海關)

    隸屬於台北州基隆市入船町,該舊海關係清同治3年左右所建。面向西北,二樓為4棟洋式建築,由西延伸至東。
    6月4日,宮從師團司令部移住舊海關。
    6月10日往台北出發。前後6天宿於舊海關,宮住該建物二樓的起居室。也作為當時的臨時總督府(東廂二樓,東及東鄰之平房)。該建物後來改為海關宿舍(昭和9年)交給基市,加以修理作為鄉土館。

    四、水返腳御舍營所(汐止)

    位於七星郡汐止街汐止現址,為該地紳士蘇樹森的新建磚造家屋,寬84坪,是當地數一數二的家屋。
    6月10日上午6時,宮從小基隆出發,下午2時,進入蘇宅蘇呈上恭迎宮文章、白米及其他食品。宮引見蘇且賜金圓。
    6月11日從此地向台北出發,宮住汐止該屋正廳左鄰約5坪之房內。後來每年6月10日都有紀念會舉行。

    五、台北城內布政使司衙門

    6月11日上午7時,「宮」從水返腳出發,下午1時進入台北城,進城後就以布政使司衙門為近衛師團司令部。同日至7月28日共48天在此駐紮。
    其次,6月14日,樺山總督進台北城,以舊巡撫衙門為總督府,於6月17日舉辦始政式,宮蒞臨致詞。
    宮駐營當初,師團正在搜查大嵙崁地方及新竹地方的義民活動情況,6月22日進佔新竹,樺山總督本來決定派遣於7月抵基隆的近衛師團第二運輸部隊,以水路進軍台灣南部。由於北部一帶狀況尚不穩,而中止此計畫。於是,首先先平定新竹以北地區,再謀南進。7月12日起向大嵙崁溪進軍,更自22日起進行掃蕩台北中壢間鐵路線以南大嵙崁流域一帶。充當宮駐團司令部的舊布政使司衙門,廳堂有3室,中央為幕僚室,左為團長,右為屬員室。廳堂西側有一建物之一室作為起居室兼寢室。正如進城時一樣,沒有蚊帳,亦無浴桶,也無法獲得適當的床鋪。但宮毫無介意,專心維持治安,與討賊徒,專心於處理軍務。宮紮營使用過的建物,後來被台灣總督府陸軍部所使用,大正6年10月北白川宮成久王並同妃殿下,在此下塌,後來因為朽腐而拆毀。
    台北市後來為紀念宮御駐,傳給後代,於昭和10年整理其址,設紀念碑。碑提字「北白川宮御駐營之址」。
    宮所使用過的床鋪,屬東本願寺台北別院寶藏,陳列於總督府博物館。

    六、嘉義市「宮」之舍營所址

    位於嘉義市北門,為現在稅務出張所及其周圍道路,其原址都已劃入大部分嘉義市役所基地內。舊軍營為一棟竹造三室建物,其址為現在稅務出張所東端附近。當時宮所使用房間,係在其旁邊。
    28年10月9日,宮擊敗嘉義賊徒後入城,迄18日出發南進為止,共停留9天。此期間,預定與近衛師團共同聯合攻擊台南的「混成第四旅團」,自10日起,在布袋嘴登陸,而第二師團則於11日起開始登陸枋寮。11日,近衛師團的須永支隊,擊退鹽水港之賊,而與「混成第四旅團」串聯,依照高南進司令官所決定之部署狀況,定10月23日發動台南總攻擊。近衛師團則決定抄接近山邊的東邊道路南進,18日從嘉義出發。
    嘉義市御遺跡址,係於昭和4年所建,載明「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殿下御遺跡所」。碑址註明:因為市區改正,將其部分遺跡地編入道路用地,而將其遺跡地紀念碑西移,將周圍一帶做一番整理。

    七、安溪寮御舍營所

    位於新營郡後壁庄安溪寮字頂寮。此地距新營東方約6粁。
    該營所係當時道士王大高住宅,竹木土角造瓦厝,間口九間,深2間半,左右有袖屋。入口處有竹籬,附有竹門。今屋主僅存左側袖屋,御使用之房間為主屋正廳,面積為5坪之土間。
    明治28年10月18日,能久親王於上午7時,與率領司令部的騎兵大隊,共同從嘉義出發,午後1時20分抵此,以王大高宅為營舍。當日起居間中央,置有一桌一椅子,其旁堆積起門板,上面放著稻草,作為臨時床,以此為代用床鋪。
    能久親王,此日上午3時左右開始,覺得有腰痛、惡寒,但並未介意,就早早出發。可是抵安溪寮後,由木村軍醫部長診察,量體溫為38.4度C,再觀察其他症狀,斷定是罹患正在流行的瘧疾,請能久親王靜臥休息。
    後來,由於恐怕該遺跡被湮滅,於昭和10年從庄費及有志者之捐贈買下該遺跡,從現戶屋主王華買下該基地,保存起來並建紀念碑。

    八、果毅後御舍營所址

    位於新營郡柳營庄果毅後,離新營東南約8粁處。
    該營所之建物,朝西南向,磚及屋腰之木造瓦厝,從正門進入該屋,隔著中庭為主屋,其左右有袖屋,主屋中央正廳左右各有南北二室。當時,宮就寢寢室為正廳右北側之一室,面積6坪。昭和6年,該屋已遭全毀,此建物屬當年張朝陽所屬,其孫為戶主,擁有該屋。此外,當時所用之床鋪及桌子,尚存其家。
    明28年10月19日早晨,宮發燒38.2度C,全身呈倦怠症,又無法靜下來靜養。因此,早上6時,就坐轎從安溪寮出發,與左縱隊一起挺進。下午3時40分抵達果毅後。以張朝陽住宅為舍營。此日,前衛司令官少將阪井重季,右縱隊司令官少將川村井明,亦均罹瘧疾,而坐在轎上進行指揮。第三聯隊長亦生病,利用擔架前進,宮見其狀,亦給予安慰。此日黃昏,能久親王發燒38.1度C,呈略微疲倦狀。
    大正9年,由所在地公學校長等人發起,標示遺跡,但未果。至昭和10年,柳營庄才決定整理能久親王御寢之遺址而建碑。

    九、灣裡舍營

    位於新化郡善化庄。該建物位於善化聚落中央地區媽祖廟外埕附近,隔一條路的住家。該住家係由前後二棟合成,間口為二間半,縱深6間半的木造瓦厝。以中壁隔間的後棟一室,其間口11尺,縱深7尺。此建物為當時藥種商林匏的居所。
    明治28年10月20日早晨,能久親王發燒38.5度C,而且從早上7點30分起就硬撐著,與前一天同樣地坐轎,往果毅後出發前進,下午1時涉越曾文溪。下午4時30分抵達灣裡(善化)。5時30分,在林匏住宅下榻,此日行程雖僅3里,但由於道路崎嶇,費了9小時始達。黃昏時,能久親王發燒已達39度C,加上跋涉疲勞,半夜時突然腹瀉。
    昭和4年,善化庄以此遺跡為大典紀念工程,計劃保存遺跡,以1千日圓,徵收此建物及基地,在正門入口兩側建造高4尺混凝土壁,其間附上木門,防止民眾濫入,其內建有標木,標示遺跡。

    十、大目降御舍營所(新化)

    位於新化郡新化街新化字觀音庙。距新市驛東南約4粁。
    該建物為當時戶主鍾鏡清居所,主屋之左右兩側為袖屋。主屋朝向西南,間口6間,縱深4間半。正廳左右之間,各有前後二室。能久親王之寢室為正廳右側前室,面積4坪。
    宮於隔日(10月22日)早晨出發後,存在該寢室的床鋪及桌櫃收藏在戶主鐘來旺親戚新化街新化字洋子18番地鍾登元之家。昭和10年在鄉軍人分會新化支會發起收買該床鋪,並予以保存。
    明治28年10月21日早晨,能久親王發燒39.5度C,脈搏達100,乘著以吊屏粗造而成的木擔架,從灣裡出發前進大目降途中,從各個幕僚聽取賊徒之情況並下達命令,此情與能久親王健康時之指揮狀況有所不同。不過,此日氣溫達96度華氏,且與前一天同樣地,幾乎沒有稱得上道路的路,雖僅是2里行程,到了下午4時30分,始抵達大目降(新化)鐘鏡清住宅。
    在能久親王抵大目降的同日早晨,第二師團司令部進入台南,入夜後,劉永福倉皇逃走。第二師團進台南城,此情已事先傳到近衛師團。該日(21)晚,親王發燒達41.1度C,脈搏101,身體感覺極為倦怠。

    十一、台南安海街御舍營所址

    安海街位於台南市末廣町1丁目。該址為進士張紹芬所有,其孫張常華現住。建物為二層樓建物,由主屋及兩側平房袖屋所構成,御寢室為右側袖屋的一部分,約4坪房間。此袖屋後來被模擬改建,無法窺其舊狀。
    明治28年10月22日,能久親王坐木製擔架,於7時30分從大目降出發,下午5時30分抵台南,由東門入城,以張紹芬宅為營舍。
    由於親王已入城,第四旅團長伏見宮貞愛親王都來擔望,親王與其兄弟兩宮久方振相見面,接著高島南進軍司令官、乃木第二師團長山口、第三師團長等都在旁伺候。此夜,殿下發燒更升至40.2度,脈搏111,發生口渴、食慾減退、脾臟顯著腫大現象。

    十二、終焉之地

    為台南市南門町,台南神社境內。此地原屬莊雅橋街,為紳士吳汝祥宅之一部分。有3小房間的一棟厝。當時係供親王療養之處,宮後逝世後,即成為遺跡。
    明治28年10月23日上午11時,親王從安海街營所移往莊雅橋街吳汝祥宅。該宅被定為近衛師團司令部,以宅內1小棟充作療養所。寬約4坪左右。一半為床板,一半為土間。起初地上鋪有稻草,再鋪上地毯作為床褥。不久才取得床鋪使用。
    23日,宮與貞愛親王見面,後來就沒再見面了。24日宮出現肺炎症狀。25日巳時常出現應答不清楚。26日早晨發燒38.2度,脈搏118,呼吸28,臉部胸部手背頻冒汗,言語澀滯、四肢顫抖。27日發燒38.6度C,脈搏120,呼吸30,黃昏時發燒至37.6度,脈搏121,呼吸30,衰弱程度加深,精神恍惚,此日樺山總督在病房伺候,台灣全島已大致平定,近衛師團厥功甚偉,最早達成任務。親王欲言,但只能眨眼眠,欲言又止。
    28日清晨3時30分,呼吸次數增加,脈搏顯得不正常,趨於微弱。5時許,體溫上昇至39.6度,脈搏微弱136次,呼吸45,四肢漸涼,冷汗直冒,不省人事。7時15分病重已臻最危篤,終告不治辭世。
    29日上午6時,步兵少佐佐本壽人率一隊人,奉親王柩發自台南,表面稱因病危歸京,在安平載上西京丸,軍艦吉野護航之。10時30分起錨,貞愛親王、樺山總督、高島副總督、乃木師團長等均到安平碼頭奉送。
    親王逝世後,其寢室內部家具均維持不動,將其周圍列為遺跡。依明治32年以來的計畫,於明治34年,進行保存工程,將寢室修繕之外,另新圍籬,設拜殿,明治35年將之交給台南廳,為台南神社所保管。
    大正9年,為祭祀能久親王,而創建台南神社。地方官民捐贈建造神社殿。大正12年設有鎮座,大正14年列格為「官幣中社」,明治34年11月,在遺跡保存工程施工中,北白川宮大妃殿下蒞臨該遺跡。大正6年,北白川宮成久王並同妃兩殿下亦蒞臨。大正12年皇太子殿下亦蒞臨遺跡,參觀遺物、遺寢室。大正15年,北白川宮大妃殿再度蒞臨。

    (取材資料:昭和10年(1935)「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征台遺跡考」,該書現珍存於國立中央圖書館台北分館總督府藏書專室)

    附註 有關 混成第四旅團 之行進路線
    可能要查北白川宮傳日文書
    因為該書不在身邊無法得知

    我另外還有一篇北白川宮攻入基隆港的細節整理文獻
    可能紅豆先生沒興趣
    就暫時保留好了

  17. 紅豆湯圓表示:

    前兩天特地到誠品找到一本「攻台圖錄」(遠流 鄭天凱著),裡面除了敘述文字還有舊照片參考。如同王先生詳述及各位先進的意見,個人也認為能久親王應是感染瘧疾而亡,各地的阻殺乃是根本無法證實的鄉野傳說。

    例如很多記載到義竹或蕭壟(佳里)的阻殺地點乃是貞愛親王「混成第四旅團」的前進路線,能久親王根本不會經過的。而且該書亦提到能久親王進入新竹城就已下痢被送到潛園爽吟閣休養,是否當時就已染病了?

  18. 林炳炎表示:

    想請教王建成兄或網路上朋友, 有關彰化戰役在草鞋墩方面比較詳細的敘述, 在何處可以讀到??

    聽說有放火燒草鞋墩, 其之理由何在??

  19. 紅豆湯圓表示:

    林先生好
    我購買的「攻台圖錄」(遠流 鄭天凱著 ISBN 957-32-2701-0),裡面敘述彰化之役(95~104頁)並沒有提到關於「草鞋墩」。草鞋墩是在南投,好像近衛師團並無經過該地?或許分支部隊所為?

  20. yus表示:

    王建成先生您好:
    請問您的能久親王研究,「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征台遺跡考」中文翻譯內容,有打算要出書嗎?我的論文,某一小部分會寫到相關的東西,但因個人不諳日文,閱讀原書有很大的難度,所以想請問您是否有出書的計劃?

  21. 王建成表示:

    yus先生
    今天接到版主的來信 說要回復您的相關事項
    有關北白川宮的征台遺跡就是如上所列的行程紀要
    只是略掉從台北以南至嘉義為止的征途遺跡
    因為:原文書在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只能翻閱不可以影印又不能帶字典進去查
    所以只能就自己所要的部分平日文實力去摘譯
    還好文章平易可懂只是該書已經漸漸老化現在應該是全面數位化了
    本人因為是故鄉在臺南新化鎮當年北白川宮 御宿 之處現在仍在
    只是變為鎮公所公產讓私人進住 還為了不讓人觀覽打擾索性就圍起鐵皮牆
    這是維護地方歷史建物的一大漏洞
    咱們新化人少有人會去理會這些歷史典故
    只是因為自己年逾花甲對故鄉值得一提的典故還是有一份情感
    今生最大的心願就是
    能獲得全日本第一個糖業試驗所 大目降(今新化鎮新化高工校址)業試驗場
    場長 金子昌太郎 先生的後代有關他當年在新化的任職的點點滴滴往事作為新化歷史的補述
    鎮誌似乎對這些都沒興趣 只好由一些瘋子的在下來嘗試了

    有關北白川宮的相關事項就以上這些了
    如有興趣就請活用著名出處即可
    若是要利用日文文獻也可利用翻譯軟體不會太離譜
    真正不行在來文聯絡好了
    以後請您用真實大姓及別號以方便尊稱好嗎

  22. 王建成表示:

    to紅豆湯
    從 1985年日軍攻台路線示意圖 看到標示清楚
    混成第四旅團於十月十日登陸布袋口十月十一日駐於鹽水港
    此示意圖係中文版重新繪圖 第二師團 混成支隊 近衛師團等之行進路線均標示 得很清楚
    請來電子信我會傳給您
    請透過站長與我聯絡

  23. 紅豆湯圓表示:

    謝謝建成兄

    請先寄給凱劭,他會轉給我.我會和您聯絡.

  24. 王建成表示:

    紅豆湯圓 先生
    今天已經透過站長的拉線 寄到您的信箱了 請參閱
    這張示意圖標出日軍在1895年5月伊藤博文與李鴻章正式換文成立碼關條約之前
    一八九五年三月二十三日日軍 比志島混成支隊從佐世保繞抵澎湖
    在伊藤 與李鴻章談判桌上伊藤博文才告訴李鴻章
    圖片的解說力依然很強

  25. 紅豆湯圓表示:

    一八九五年三月二十三日中午日軍比志島混成支隊搶灘澎湖,清守軍三千卻落跑兩千多人,日軍無人傷亡。但霍亂病日軍幾天內就死了千餘人。

  26. kING表示:

    紅豆湯圓
    等我將與北白川宮進衛師團往臺南會師的
    十月十日混成第四旅團登陸布袋嘴至臺南的行進經過
    從 北白川宮傳 去理解 再將全文登上
    畢竟這與今台南縣鹽水鎮佳里鎮是有一段地緣關係
    請給我一些時間好嗎

  27. 紅豆湯圓表示:

    kING桑,OK!

  28. 余重慶表示:

    站長你好
    我是基隆社大講師對北白川宮歷史有興趣
    想請問王建成老師北白川宮攻入基隆港的細節
    余重慶敬上

  29. kevin表示:

    我基隆三沙灣這邊也有一座北白川宮的紀念碑 不過碑面已遭破壞
    但題字 據上面解釋 是由台北帝國大學(台大)校長 所題

    http://travel.network.com.tw/tourguide/point/showpage/103846.html

    有圖↓
    http://tinyurl.com/5h2lmq

  30. coolchet表示:

    最近即將上映的電影 “一八九五”

    劇情中有安排能久親王及森鷗外 出場…………

  31. 紅豆湯圓表示:

    看過幾張能久親王在台灣的照片,旁邊隨行者應有森鷗外的身影。

    看資料森鷗外是能久親王御醫,但因日軍的疾病蔓延而來台三個月就去職。日軍於8/28攻入彰化,此時應是森鷗外離開的時間,和1895電影中吳湯興的一路與日軍從苗栗纏鬥到彰化,時間是吻合的。

    根據王建成先生資料,能久親王10/18住進後璧安溪寮已改由木村軍醫部長診察病情,森鷗外應該已經回去日本了。

  32. 紅豆湯圓表示:

    文件中能久親王登陸澳底照片中立於右邊(未配勳章)就是森鷗外。
    http://nrch.cca.gov.tw/ccahome/website/site20/PDFFiles/0228.pdf

  33. Aileen表示:

    剛看完1895電影回到家,不能透露太多……去看就對了啦!!

    警告:會有沙子跑進眼睛裡~

  34. 紅豆湯圓表示:

    看1895電影要先熟看Wiki「乙未戰爭」的故事。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9%99%E6%9C%AA%E6%88%B0%E7%88%AD

    御醫森鷗外或許是解開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死去原因的關鍵人物。

  35. 紅豆湯圓表示:

    http://tw.myblog.yahoo.com/chaterhsiehshop-chaterivipmall/article?mid=4&prev=6&next=-1

    文中說御醫森鷗外隨能久親王從澳底登陸(1895年5月31日),不到三個月匆匆回日本。那個時候約是在8月29日親王在大肚溪畔受到砲擊(受傷或驚嚇?),後來8/29~10/3親王住在彰化舊台灣府署(台灣知府黎景嵩官舍)共36天。我有個懷疑,是否親王已在那時期傷重或死亡,由森鷗外送回日本了。不然為何攻勢停頓36天?並在10月初加派第二師團和混成第四旅從枋寮、布袋登陸包抄先攻下台南?

    森鷗外回日本後就擔任陸軍醫校校長(升官),1907年再升任陸軍軍醫總監,這是陸軍軍醫行政官僚系統的最高職位。如果森在台灣是因部隊腳氣病無法控制而離開,為何回日本仍能平步青雲呢?或許他知道了不能說的秘密。

  36. Aileen表示:

    心有戚戚焉~日本兵戰死沙場,是為國捐軀無上的光榮,但在尚未完全接收台灣之際,打頭陣的明治天皇的皇族更是精神指標,御醫森鷗外力證久親王不敵病魔以昭公信,不僅可顧全皇族顏面,更可免於軍心渙散之憂~(電影演病死)

  37. Aileen表示:

    喔~對了!電影裡的日本兵發病時告訴森鷗外,請他代為傳達家人他是戰死非病死,當時日本兵臉上佈滿紅疹,而久親王死時卻沒有紅疹,前面的劇情是森鷗外數次提到他發燒~不知是導演的刻意安排,還是化妝師忘了!?

  38. Jon表示:

    關於最後一張照片,小弟找到以下資料:

    “1913年 北白川宮邸竣工(設計片山東熊、木子幸三郎、施工不明)プリンス会館として使用後、解体され現存せず”

    也就是說,能久親王並未在此居住過,當時的當家者為能久親王的第三王子成久王。該建築被西武集團購買改建為王子飯店後也已經不是像照片中這般模樣了。若有錯誤遺漏,敬請賜教。

  39. Jon表示:

    紅豆湯圓 寫道:
    2008-11-03, 1:14 PM

    文件中能久親王登陸澳底照片中立於右邊(未配勳章)就是森鷗外。

    —————————————————————————————————————
    根據我手上的文獻,站立於右邊者亦是軍人,但非森鷗外。

    1895年森鷗外來台時,並沒有隨侍在北白川宮親王之側。
    森鷗外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台北,平時深居簡出,常做的事情是讀書或是寫詩。
    森鷗外在台灣留下的風評並不好,很多當時在台的日人都說他不像是醫師!

    可參考:
    http://blogkhc.blogspot.com/2008/11/1895.html
    台灣醫學五十年(醫學書院)
    父親としての森鴎外(ちくま書房)

  40. 紅豆湯圓表示:

    Jon桑寫道
    1913年北白川宮邸修建完工
    =============
    1891年明治天皇賜地,可能1913年才整個興建完成,,能久親王在1891~1895年間應還住在舊官邸。

    能久親王的第三王子成久王在1923年巴黎車禍身亡,成久王的第一王子永久王1940年在中國張家口殉職,所以當時永久王3歲的第一王子道久王在1940年繼承王位。

    1940年之後我叔叔小學在那裡合照時的當家,已是能久親王的第四代曾孫道久王了。

  41. 紅豆湯圓表示:

    Jon桑寫道
    森鷗外來台並沒隨侍在能久親王旁
    ============================
    不久前才看到森鷗外在此事件中出現,除了認識他是文學家、御醫、還是征露丸發明者,也希望能夠從他這裡比對出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終焉之地。

    昨天收到家父寄來紐約劉革新先生(台南劉瑞山之孫)所寫關於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終焉之謎文章的照片,他研究這段歷史很久了。因為我不懂日文,所以要翻譯後才知道劉先生的見解。

    謝謝Jon桑的指正,是否可轉寄您的資料給我參考?感激不盡。

  42. Jon表示:

    紅豆湯圓さん,
    請到小弟的部落格留下連絡方式,很樂意與您交流。

    http://jonyao1978.pixnet.net/blog/

  43. IT表示:

    根據日軍來台後所寫的「臺灣陸軍衛生概況」一書中所記載,1897-1904年間,
    在台日軍因瘧疾、傷寒、赤痢、鼠疫…等等各種流行傳染疾病耗損了近半兵力.
    然而事實上,這些流行病並非如古史或地方誌所記載台灣為瘴癘之地的本土型病菌,
    而是因為台灣地處亞熱帶,炎熱潮濕的氣候提供這些外來菌種滋生擴散的溫床.

    例如1894年中國廣東一帶爆發嚴重鼠疫(黑死病),正如同前幾年的SARS一樣,
    經由航海交通散佈到熱帶及亞熱帶地區,造成全球史上第三次的黑死病大流行,
    光中國和印度就導致1,200萬人死亡,而台灣在日治後約經過20年的極力改善公共衛生設施才告絕跡.

    電影中日本兵臉上佈滿紅疹,有可能是傷寒、天花,這也不是日本人才會感染的,
    而是部隊中衛生環境多半較差,傳播擴散也較為容易.

    前外來政權(荷蘭及清國)所帶來的除了疫病之外,還有一項更為嚴重的就是鴉片,
    日本政府來台後,防疫工作及鴉片斷戒的工作可說是最頭痛的兩項挑戰…

  44. Aileen表示:

    台灣現正上映電影1895的同時,中國中央電視台也開播連續劇台灣1895,由陳雲林任總策劃的政策大戲,評論中第三點提到有關「化外之番,清國不管」之劇情造成模糊領土爭議,現在中國是不玩統戰了喔!?

    人民網評論 http://culture.people.com.cn/GB/46104/46105/8327242.html
    台灣1895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2619501.html


    [站長回覆]:台灣自古不屬於中國,台灣島上自古有大量平埔、高砂原住民,不是中國人。這都是事實。

    這部戲編劇只是寫出了史實,卻與現代中國人虛構造假的歷史不符(中國人都說台灣自古屬於中國),就被圍剿了。

  45. Jon表示:

    站長與紅豆湯圓兄,

    小弟在網路上找到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真正住過的宅邸照片。詳見: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233/3035213390_9c23a2b6dd.jpg
    此宅邸於明治17年竣工,位於今天的千代田区紀尾井町一~三番地,佔地一萬零七百多坪,設計師正為辰野金吾的老師,英國籍的Josiah Conder。後來因能久親王的兒子成久王於明治45年移居至站長文中照片中這間位於今天港區高輪的宅邸,因此大正天皇將舊邸送給來自朝鮮的李王,但後來李王邸於昭和5年改建落成,因此能久親王邸已不存在。李王邸的照片可見:
    http://www.morishin-web.com/photo/tokyo/ri_ouke/photo_ri_ouke.html


    [站長回覆]:感謝補充,也把你要更正字句改了。

  46. 紅豆湯圓表示:

    謝謝Jon兄寄來1901年(明治34年)10月24日到11月5日北白川宮大妃來台的紀念冊檔案。雖然我不懂日文,不過看漢字也可大約了解意思了。

    北白川宮大妃來台參加台灣神社新築成大典,在北部只到台北、基隆、淡水、新竹四個地方,路線大概是坐火車能到的地方,淡水線1901年8月25日已通車。之後再搭船到打狗及台南親王終焉之地。但是新竹到台南之間都沒去,應該後來能久親王的兒子有從北到南沿路再去祭拜。

    關於森林太郎(森鷗外)在維基日本網站都沒有提到他是御醫,而是部隊的軍醫,1895年6月到台灣就在總督府當軍醫部長,9月就回到日本,1896年繼續他的文學創作。看來他和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死一點關係都沒有,大妃來台紀念冊也沒看到森歐外的蹤跡。

  47. 紅豆湯圓表示:

    1895年4月17日伊藤博文和李鴻章簽下「下關條約」。
    1895年6月2日李鴻章之子欽差大臣李經方在淡水外海日艦橫濱丸上與樺山資紀辦理移交台灣,當時李經方因怕上岸會被台灣人民斬殺。

    當日方提出交接清單時(日本已有準備清單真是厲害),李經方嫌麻煩說「台灣全島及澎湖列島之各開港口及府、縣、廳之城堡、兵器製造所及其他官有物為範圍」就全部奉送了,政府官員優劣立見。

    最後日方提及淡水和福州間的海底電纜如何處置,李經方居然說「台灣都移交了,豈有必要爭其所屬!」,後全場大笑。

    區區海底電纜就被輕易放棄,說明這些代表對國家權益的漠視,也難怪清國走向敗亡之路。歷史一再的重演,我們台灣現在也不是一樣嗎?整個政府都在瞎混,台灣不當國家都沒關係,這不是一步步走向敗亡之路嗎?

  48. Jon表示:

    於”臺灣神社誌”中發現更早之前立於彰化的北白川宮御遺跡碑文,由彰化銀行創辦人之一的吳德功題字,書中附有照片。

    “明治二十八年八月二十八日、近衛師團長大勳位北白川親王、帥師陣彰化、嚴號令、肅將士、駐軍三十餘日、而地方以靖。爾來二十年矣、彰化士民感其德、謀立碑於八卦山、以表遺迹、請余文。爰敬敘其由來云爾。”

    大正三年八月 臺中廳長 從五位勳四等枝 德二拜譔
    吳德功謹書


    [站長回覆]:吳德功、吳汝祥,都是彰化銀行創辦人,不過不知這兩人是不是同家族的親戚。我內文有提到吳汝祥台南豪宅,就是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終焉之地(過世之處)。

  49. IT表示:

    八卦山的御遺跡碑在1956年被第一任彰化縣長陳錫卿挖掉蓋大佛,
    結果當年就發生八七水災(不知是否跟這有關).
    因彰化市災情慘重停工直到1960年才重新興建,1961年完工.
    這塊碑下落不明,估計應於當時就毀掉了.
    另有一座鐵線吊橋於御遺跡碑通往彰化神社(今太極亭)的參拜道上,
    之後於1950年也是由彰化銀行出資重建為水泥橋,所以稱為「銀橋」,
    (小學上美術課時老師都會帶到銀橋寫生,現今景物已大不相同)

  50. Jon表示:

    IT 說:
    11月 18th, 2008 2:11 PM

    八卦山的御遺跡碑在1956年被第一任彰化縣長陳錫卿挖掉蓋大佛,
    結果當年就發生八七水災(不知是否跟這有關).

    =================================

    或許大佛神威不敵能久親王…?

  51. Jon表示:

    於”北白川宮御遺跡寫真帖”中發現這張終焉之地的照片,遠處有一俄羅斯風格的高塔,不知為何建物?更遠處還有一歐式圓頂建築,不知站長是否知道?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167/3041289030_6956473783_o.jpg


    [站長回覆]:你講的高塔與圓頂,都是台南地方法院。是日本時代,台南第一批大型公共建築物。

    http://www.5819375.idv.tw/phpbb2/viewtopic.php?t=10656

  52. 紅豆湯圓表示:

    請問站長
    Jon兄提供的台南神社照片,看起來在很高的地方拍攝,會不會是在赤崁樓上面?但是角度又好像不對。


    [站長回覆]:應該是從台南州廳屋頂拍過去的。

  53. Jon表示:

    感謝站長提供的照片,近看才知並非俄羅斯風,真是雄偉美麗的建築。

  54. ENCOLPIUS表示:

    “”Jon兄提供的台南神社照片,看起來在很高的地方拍攝,會不會是在赤崁樓上面?但是角度又好像不對。””

    會不會是從消防局的消防塔看過去的?


    [站長回覆]:我有評估過從消防隊(合同廳舍)拍攝的可能性,但若從消防隊拍,不可能沒看到中正路,所以我認為應該是從州廳屋頂拍的。

  55. kING(王建成)表示:

    重慶老師
    本人對基隆市的文史也有一些心得
    因為有位同事是基隆港務局出身
    他已經退休但與我常常提起基隆的種種
    有關北白川宮從澳底登陸至攻入基隆港的細節
    請看本人的整理翻譯文章 歡迎指正 如有引用請別忘提到本人出處

    明治天皇之叔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征臺
    基隆之役紀實 王建成 研究整理 2004 11 20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1895(明治28)年4月10日至6月3日完成攻佔基隆港紀實
    一、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從日本出發經大連到臺灣
    北白川宮於明治28年(1895)4月10日從日本廣島附近的宇品港出發,共有運輸船21艘。北白川宮師團長搭「海城丸」,於該日下午6時出港,13日下午1時抵中國大連灣。由於其他的運輸船有人得霍亂,而暫時停止登岸。直到21日始解除登峰禁令。部隊在金州城內外紮營。北白川宮居西門內徐榮甲宅邸,迄5月14日的25天在徐家食用便餐。5月15日,近衛師團與第4團移防換班,早上師團長率司令部紮於金州。16日接到鎮定臺灣之命,是日,撤旅順大總督府,將之移到京都的大本營,殿下是日起錨「早天營城子」,抵達旅順。是夜宿身於「大總督府」的威海衛丸。
    17日下午3時,威海衛丸解纜,告別其兄宮小松大總督。18日近衛師團離開第二軍的戰鬥行列,直轄大總督府。
    當征討臺灣命令下給近衛師團時,各部隊都集合在旅順,由吉野利喜馬擔任通譯官。踏上征台之旅的近衛師團,其第一次運輸船隊係由12艘運輸船、由魏川村少將所率步兵第1旅團所組成,約為其他部隊的半數。
    集合於旅順的各部隊於5月22日上午10時,從旅順東港乘船。殿下搭乘「薩摩丸」,川村旅團長亦同船,往南航向臺灣。海路上浪濤洶湧,船體晃動甚劇。到了26日黃昏,各運輸船會師於沖繩中城灣,等待首任臺灣總督樺山資紀來到。
    27日晨,臺灣總督樺山資紀大將所乘「橫濱丸」下錨於城中灣。殿下直接前往會見。是日黃昏,依總督之命令,各運輸船從中城灣起錨,航向臺灣。
    29日上午10時,殿下所搭「薩摩丸」抵基隆外海所約定位置停泊,下午2時,各船在軍艦「松島號」引導下,抵三貂角附近外海,此時仍有其他尚未抵達的船隻。
    殿下唯恐錯過時機,而先命令通信部長及師團參謀明元郎及金橋知勝大尉二位,先行偵察登陸地點周圍狀況。於是率領三個大隊步兵,一個騎兵部隊,先行登陸澳底的敵前。當時的三貂角一帶,全部是砂灘,到處裸露岩石,無法登陸吃水深的船隻。且晨風強勁浪高,操縱船艇甚為危險。先頭登陸部隊乃排除萬難先行登陸,驅逐抵抗的清兵,並向三貂嶺方向前進。川村少將旅團長亦登陸,指揮各隊。是夜,在丹裡社紮營,殿下則留在船上。
    30日在登陸地點,傾全力繼續展開人馬物資之御船登陸。前進部隊在各方面,都遭遇或多或少清兵抵抗,但均予擊退之。
    第一中隊終於抵達三貂大嶺,佔領之。是夜,川村旅團長往前挺進,在頂雙溪街(今雙溪鄉)紮營,殿下仍留船中。
    二、從殿下澳底登陸起至佔領基隆港
    5月31日殿下於晨7時率部屬下船。是日在登陸地點,設下簡陋而急造的棧橋,艀舟則冒著怒濤,在海中一上一下浮動,危險萬分,但總算登陸。從遠處眺望登陸海灘,在砂灘上儘是被林投樹所環繞的地點裡,讓殿下進入事先準備好的營帳內休憩。而先頭前進部隊則於是日大部分停於頂雙谿,一部份則停於三貂嶺頂。
    是日(5月31日)下午,樺山總督亦登陸澳底伺候殿下。由於是在登陸地點,因此未準備椅子,而從附近取來笨箕2張重疊起來,讓總督坐在地上,而箕上鋪上「斗蓬」,供總督坐。殿下所坐椅子係該日從船上移下來的。總督對著鮫島重雄參謀長,囑咐:「此地乃日本皇族首次登陸此島之處,他日應立紀念碑」。亦即,於翌日出發之際,由佐本壽人管理部長所執筆,將其記下殿下紮營之地,立下標本作為認記。其後,於明治31年(1898)1月以銅標建碑,寫著「澳底上陸紀念碑」。
    當日殿下吃烤蕃薯。該日下午、3時許,伙食者略晚了些,殿下自己與幕僚高柳山崎等,在附近散步,無意間發現地瓜田,挖起幾個,埋入土中,以枯草枯枝悶烤之。軍醫部長木村達見之,認為可以烤來食用,因而將數塊烤甘薯獻於殿下享用。
    最先征臺部隊,原本預定登陸基隆或淡水,但前者有堅固要塞,後者亦因日艦偵察結果察覺有防備,為了顧及安全,而選在三貂灣登陸,以攻擊基隆港背部。三貂大嶺以峰巒綿疊,山高溪深,路徑險峻而得名。
    由於前方偵察隊報告,而確認出沒有可供車輛馬匹行走的道路。然而一旦登陸,所有人員須到達所屬部隊,於是在當天,大家都來回往返於登陸地點與三貂大嶺之間。而清兵就利用本來就熟悉的當地地形地勢,在各處出沒抵抗日軍。然日軍卻憑著唯一生命「一張地圖」(劉銘傳委由外國人製作的地圖的複製圖被日方取得),配合羅盤針,觀測摸索方向前進。
    於是,殿下下達「決心以3日為期,必需相互呼應攻下基隆港」之命令。亦即,將沒有必要從事直接戰鬥的人馬物資留放在登陸地點當地,而將野砲換成山砲,讓運輸兵軍伕負荷量減為四分之一,並對全體部隊下令:(1)迄攻下基隆為止,包括殿下在內,均以徒步前進,乘用馬馱馬一律從登陸地點,再度運回船上開回基隆;(2)每兵發給150發子彈藥及3天份攜帶口糧及一件大衣,其他行李禁帶;(3)將大小行李排列起來,一概由運輸兵,將四天份糧食運到頂雙溪(今雙溪)以西,彈藥則迄攻下基隆為止,不再補給;(4)將校之行李與公用行李一概不搬運;(5)山砲8門及所攜帶彈藥,以人力搬運(山砲乃因道路險惡,要想運到基隆,運搬上甚為緩慢遲緩而只搬2門)等5項手令。由川村少將率各隊為前衛部隊。其他各部隊為本隊,由殿下親率之。以明日(6月1日)為出發日,是日夜,殿下在澳底營帳內以靠椅方式過了一夜,川村上將尚停留在頂雙谿營舍內。
    6月1日上午8時,殿下師團長從澳底紮營地出發。該日早晨赴澳底街,係利用坐轎前往,但經過1、2里許之處,遇到一條小溪,而一同在該處小憩。殿下下轎,看到大家均徒步,唯師團長自己坐轎,覺得樣子不好看,而穿起事先準備的草鞋,著綁腿,左右雙肩帶著雙眼望遠鏡及水筒,棄轎徒步前進。不久,到了叫「魚椼」的村落的路旁岩石邊,稍作休息,吃午餉。是由管理部提供的便當,是與一般塞在行李內同樣的便當。下午2時許,抵達頂雙溪。川村前衛司令官在此等候殿下來到,並報告前方戰況及相關各種狀況,更於軍事會議後的3時,川村少將向三貂嶺前進,在嶺上露營。殿下則在此處紮營。6時許,發出師團命令,謂:「本隊必須於明日(2日)向瑞芳挺進,佔領瑞芳,且更須往八堵方向推進」。
    殿下紮營在頂雙溪橫街鍛冶業何慶之家。就像昨日命令一樣,殿下什麼攜帶物資都沒帶,僅隨身帶一條白毯子,就在其家一室角落有一鐵床上就寢。無蚊香亦無蚊帳,在此床度過一夜。在此地停留的部隊,因屋內不潔以及為避蚊群,而在外露宿。晚餐之料理則在附近買雞佐餐。
    6月2日,陰天微雨,殿下以昨日穿草鞋綁腿裝,亦將胸前勳章卸下,以砍竹為杖,上午7時與本隊向頂雙溪出發(當日無人不柱竹杖的)。道路為崎嶇羊腸小徑,且為陡坡,以及架水獨木橋或可見到腳下數十仞之溪谷。讓人體會到達十餘町標高5315尺的三貂嶺山腳。
    抵達嶺腰時,濃雲密佈,無法下瞰。從瑞芳方面傳來步兵戰鬥的槍聲,清晰可聞。也有聽到來自海面的日艦砲聲隆隆。在嶺間冷氣逼膚,無雨但有露珠,路上石階皆被潤濕,異常滑溜。
    越過天險五里的三貂大嶺,抵達瑞芳已是下午3、4時左右,見到清兵屍體處處橫臥。近衛師團本隊與前衛部隊在瑞芳會合。「殿下」立即慰問傷病者,讓他們進入後設的營舍。此家為清國砂金局官員住家,匆匆逃離現場所留下的房舍。
    當日清兵戰死者百餘人,被俘虜者四十餘人。當日夜9時,「殿下」發佈進攻基隆之命令,部隊分為前衛部隊、右側部隊、本隊三支兵力挺進。
    6月3日上午6時,各部隊依分配命令方向開始行動。由於前進部隊時有不明瞭前進路線而變更其原定前進地點,因而且戰且進。是日行程比起昨日(6月2日)並不令人感到前進困難。沿著瑞芳近郊滑溜的水田路前進,擊退清兵。其屍體累累而甚至攪亂前進路線。上午11時半,本隊乃跟著前衛部隊,抵達基隆東方約一里的鞍部。從鞍部可望見基隆部分市街,以及道路右方清兵砲台之望樓。
    是日,天候乍晴乍雨。晴時,從雲隙放出豔陽,宛如焙火,異常炙熱,雨時,則如傾盆,起雲霧時,則遮蔽前方視野。此種忽晴忽雨的天候,對日軍乃利害參半。由於行路困難,前進遲滯的2門山砲都須經由將士們脫掉上衣,將砲體分解,分開搬運,一路上被陽光照射,被驟雨淋濕,努力追著戰鬥部隊前進。
    在此,讓砲隊向基隆市街及望樓敵背襲擊,步兵則趁著雨霧,急趨挺進基隆市街。殿下則與川村少將、鮫島參謀長等,鎮踞鞍部視察戰況。
    其間砲聲並未間斷,聽起來清兵彈砲已接近指揮所。時間已是下午四時半。基隆尚未見被攻陷的樣子。川村旅團長、鮫島參謀長被召來。殿下曰:「已接近5時,我們原先約定若進攻基隆,要舉三鞭酒祝賀的約定可能無望了,今夜就在此紮營。最早分配的食物將用盡而必死,因此寧可冒險突圍基隆」。川村少將曰:「是的,在部署兵力上,要以川村少將為先頭部隊,小島政利聯隊長則豎起聯隊旗,下鞍部,此可避開沛然驟雨在左右山區防守佔優勢的清兵,而無法讓清兵察知日軍步兵的突然推進」。殿下則率參謀長以下的司令部屬,繼續下鞍部。當時基隆部分市街仍有些零星戰鬥,而殿下在薄暮雨小歇時,安然抵達獅球嶺下的統領衙門營(此時,清北路統領張兆連僅到瑞芳附近出戰,領了槍彈後即退到基隆,搭晨後一班火車逃往臺北)。此時,萬歲之聲陸續在山上一端響起。
    殿下進入統領衙門營內(在營內設臨時師團司令部)。忽然間,在營內發生數發槍聲,經搜查後為殘餘清兵數十名,立即予以逮捕,殿下無恙。日軍攻佔基隆之舉於焉完成。是日,清兵兵力三千,戰死者二百餘人。日軍參加戰鬥人員約4千人,山砲2門,戰死者4人,負傷者26人。

    後記
    由於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曾經在本人故鄉
    台南縣新化鎮宿一夜該房子現在還在
    因此才對進衛師團的歷史一頭栽入
    現在正在看有關台南縣的戰役全程中

  56. 林炳炎表示:

    kING(王建成)兄, 不知能否請問<>有關日本時代基隆港的寫真帖???我想找松本虎太相關寫真!!!謝謝!!!

  57. 紅豆湯圓表示:

    敬待建成兄的能久親王征台台南戰役的歷史,經另一網友Jon兄的資料,得知吾先祖曾率眾抗日,所以非常的期待。

  58. kING(王建成)表示:

    林炳炎先生
    我只有我同事汪先生一本基隆港築港誌的基隆港建港相關照片沒有松本虎太(說時在我不知道松本的身份)

    紅豆湯圓先生
    為只在閱讀中要完成打字還要一些時間
    本人要上班要教課也要參加寶島義工團的出團活動
    相對專攻北白川宮的時間要很努力
    但是依然是我年過花甲者的一生從小迄今的心願
    因為歷史就是歷史只有去理解歷史文史才會愛這塊土地

    台南市劉瑞山先生是我一位已經退休同事的祖父
    劉先生有八位子女他當年以 河原 商號登記的土地在今龍崎鄉非常有名
    今長榮中學校地亦是劉先生所捐獻的

    感謝站長
    闢此專欄作為研討北白川宮的園地
    真是功德一件
    我手邊有些資料要細細的讀它讓大家有些認識
    只不過手慢遲鈍尙請見諒
    我有位日本友人他是日華親善協會要員
    他說 近衛師團的部隊挑選非常嚴格重家世背景
    體魄身材標準長相也要求一定的水準
    他也是北白川宮迷自己有所研究


    [站長回覆]:我Blog也有談到劉瑞山在台南市的古宅,及一幅台灣美術史上名畫:

    http://blog.kaishao.idv.tw/?p=1664

    此外,本Blog網友劉克全先生亦是劉瑞山子孫,可能跟您那位同事是堂兄弟(表兄弟),劉克全先生致力在整理劉家的歷史,他Blog是:

    http://www.wretch.cc/blog/kevinliu12

  59. kING(王建成)表示:

    原來松本虎太是
    蘇花公路與台南運河的設計工程師真是冒昧失禮了
    請見諒

  60. 林炳炎表示:

    松本虎太最重要的業績應該是基隆港, 台電大甲溪開發!!所以基隆港務局的日治時期寫真一定有他!!

  61. Jon表示:

    提供三張圖表供諸位研究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先進們參考:

    1. 明治二十八年征臺役經過要圖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151/3058858090_4de157063e_o.jpg

    2.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進軍行程一覽圖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138/3058858088_55f8576f24_o.jpg

    3.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進軍行程一覽表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172/3058858086_66232f3f9a_o.jpg

  62. 紅豆湯圓目表示:

    建成兄研究實在詳細,但個人有一點疑問請教。
    在1901年北白川宮大妃來台參加台灣神社祭典的紀念冊中,提到大稻埕商人辜顯榮為「征臺歸順第一人」。有的研究書籍提到辜在台北城外迎接日軍,有的提到辜跑到基隆或澳底去迎接,不知何者為真?我比較相信是澳底,不然怎叫「歸順第一人」?


    [站長回覆]:澳底這個地名因為是日軍登陸第一點,所以這個地名在日本時代被神聖化了,人人皆知,只要是講到北白川宮神跡的畫作、故事書,一定都講到澳底。有點像戰後的我們這一代人人皆知「奉化溪口鎮」差不多情形。

    我小時候看過一段野史,應該是加油添醋的,刻意戲劇效果的。說到辜顯榮在澳底海邊睡懶覺,一覺醒來,往海一看,發現有幾艘軍艦過來,辜某就把手放在眼睛上(這是望遠的動作),日軍登陸以後以為這個辜某在向他們行軍禮,就對這個辜某印象很好,由這個辜某繼續帶路。

    當年資訊封閉,航海不像今天進步,要估得到日軍登陸的地點與時間,是很難的。我看過比較多資料是講到辜台奸是在基隆見到日軍的,這比較可能,至少確定的是辜某是出了台北城外去見到日軍的。日軍上岸後,聲勢浩大,當然有台灣人目擊,消息就會傳到台北城,而台北城的清國官員軍隊早就落跑,或變盜匪了。

    辜某當然不是日軍遇到第一個台灣人,卻是第一個誠心誠意歡迎日軍的,所以「征台歸順第一人」是當之無愧啦。

  63. kING(王建成)表示:

    感謝JON先生的提供近衛師團征台戰役標示圖
    在比對與混成第四旅團的台南縣征戰詳細文字就更為完整了
    現我已經大致讀了內文只是因本人還有一些功課要做會拖些時間請見諒

    感謝林炳炎先生的指正
    向紅豆湯圓報告
    我看過一本書有關辜顯榮先生的引日軍入台北城的敘述
    大致記得
    日清完成下關簽約後 台北城留下的清兵廣東軍對城內商家造成相當混亂局面
    商家期待能推代表請日軍進城維持秩序
    當時辜顯榮先生尚年約三十的單身漢
    之前有一次在萬華給相命先生相命相命先生
    提到唯有像清領時期轉為日治的時代轉換時才有機會出頭
    辜先生相信命相師的叮嚀 就抓住機會要去與日軍協商
    當時原本與城內商人代表約好一起前往水返腳(今汐止)
    卻因沒約好只有辜先生獨自前往 日軍當時以為辜是清兵的敵探
    正擬把他殺掉之際 還好有位懂得北京話的水野遵(即後來臺灣總督府的民政長官)
    與辜先生溝通始瞭解辜先的來意
    日軍就這樣於六月十一日清晨從北門進入台北城 當時有位守城門的婦人放下樓梯
    讓日軍打開北門城大門
    近衛師團長北白川宮於當天下午四點進入台北城宿於清領時期的布政使司衙門(今中山堂)
    揭開日本治台的序幕
    有一副油畫就是描繪北白川宮騎馬從北門城門進入台北城的場景大家都很熟悉

  64. Jon表示:

    建成兄提到的守城門婦人,在日文舊文獻中提到她是一個姚姓盲人(和我同姓)的妻子,本姓陳,當天放下梯子的是她的次子。後來能久親王還賞了他幾圓做為獎勵。

    另發現八卦山上能久親王紀念碑的設計圖一張: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291/3060970502_9f0cfce0da_o.jpg

    我不解的是,為何這個紀念碑和其他的比起來這麼巨大,而且造型也和其他的蠻不一樣的,有點像是墳墓,不知有沒有什麼原因。


    [站長回覆]:倒沒有特別大,像嘉義水上北回歸線標(日本時代共有五代目),也都差不多大。

    北白川宮的紀念物,也有可能改建多次,越後做的就越大越豪華。

  65. 紅豆湯圓表示:

    感謝建成兄及JON兄詳盡資料,這也讓我和建成兄一樣一頭栽入這段歷史研究。

    辜顯榮實在厲害,不懂日語卻敢單獨跑去找日軍,後來當日本國會議員到日本都是由三女婿黃逢平當翻譯。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又到中國找蔣介石、汪精衛,應該還是三女婿用日語翻譯的,我猜是有代表日本政府的旨意才對。黃逢平後來是我父親銀行工作的主管。

    關於能久親王在台灣病死一事,我個人還是覺得日本政府有造假之嫌疑,可能的話應該是在彰化之役就陣亡了,這是純私人想法,有空會研究出一些疑點。

    1895年6月7日早晨日軍就攻進台北城了,6月11日能久親王才進入台北。在北門「城外」幫日軍架梯子爬上去的是農婦陳法,守城清兵一看馬上散逃,所以日軍攻入台北只有一兵士負傷,台北人果然沒有LP!下圖為能久親王頒給陳法「銀兩五圓」獎狀。


    [站長回覆]:對,我有看過史料,說辜顯榮終生不會用流利的日語,都靠翻譯。這也顯示他在日本時代初期就飛黃騰達了,沒時間學日語,事業也大到有專任隨身翻譯。

  66. Jon表示:

    針對紅豆湯圓兄提到能久親王可能在彰化戰死的懷疑,我在想會不會是在大肚溪畔時被八卦山上打下來的砲彈傷到?

    現在位於東京北の丸公園那座能久親王騎乘雕像的創作者新海竹太郎當時在近衛師團服役,他就是根據當時砲彈於能久親王後方著地時的景象製作雕像的,而日文書中也有提到這段,但是有點神話意味。書中說砲彈從能久親王頭頂掠過後在後方炸裂,而親王則是神色自若,毫無懼色。

    新海竹太郎介紹:
    http://www.lib.pref.yamagata.jp/kenjin/shinkai.html

  67. kING(王建成)表示:

    紅豆湯圓先生
    您說得對 我看過的那本書
    也提到辜先生日語是由他一位女婿負責翻譯
    辜先一生最常用的一句話 よろしい yoroshii(好的、可以、沒問題、同意)

    當年日軍進城時台北城有四分之三的面積都還是田地
    只有今博愛路重慶南路衡陽路是市街

  68. 紅豆湯圓表示:

    剛剛把那張陳法的獎狀放大些,可看的更清楚。我在想為何陳法有梯子可幫日軍登城?這麼高的梯子又不是馬上就可做好,我猜因陳法是城外賣小吃的攤販,所以平時晚上關城門後就用梯子爬上賣給守軍吃宵夜的,那時清軍的風紀有多差可想而知。

    JON兄提到「能久親王大肚溪畔時被八卦山上打下來的砲彈傷到?」,我想八卦山的砲可能打不到那麼遠,應該是在對岸打過來的。我也是覺得這個砲擊是值得研究,在這之前能久親王的行蹤和紀錄比較吻合,之後就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了。

  69. 紅豆湯圓表示:

    1895年時台北「城內」只有巡撫衙門、布政使司衙門等清政府單位,大概還開發不超過總督府那裡。台北「城外」就是到大稻埕之間的商業精華區。

    建成兄「只有今博愛路重慶南路衡陽路是市街」,這些可能是後來日本人開發出來的市街?我再來找看有沒有相片。

  70. kING(王建成)表示:

    紅豆先生
    謝謝指正
    看了一張台北城內清領時期與當今對照圖才知道上述說法有誤謝謝指正
    當時清衙府淡水縣署為今城中市場
    台北府衙為今開封街漢口街重南路館前街圍起來之處
    因此日軍入城時的街區是
    今衡陽路至博物館(天后宮)以北 二二八公園東北角公園路以西至中華路為止為街區
    對不起明顯失察請湯圓先生見諒

  71. 紅豆湯圓表示:

    謝謝建成兄關於台北城清末的資料。

  72. 紅豆湯圓表示:

    1895年8月26日能久親王在大肚溪畔遭到砲擊,應該不會重傷或身亡,否則8月28日清晨日軍應該會延後不會渡河進攻八卦山了。另外第二旅團長山根信成少將在彰化之役(共8小時)陣亡(日本說後來病死),日文維基百科說山根歿於10月2日階級仍為少將。是不是病死就無法晉升至中將?而且10月2日是日軍從彰化開拔南進的日子?近衛師團在彰化共停留34天,可見兵士很多病死的傳聞是可信的。

    前面Jon兄提供的「明治二十八年征臺役經過要圖」,我有注意到能久親王到了嘉義卻停留了9天(10月9日到10月18日),而且路線圖上近衛師團的前進箭頭到嘉義就沒有了。同時間布袋嘴登陸的混成第四旅團貞愛親王卻在鹽水港八角樓等待七天(10月12日到10月18日)之久才南進。是不是能久親王在嘉義有了狀況?另外一提的是鹽水八角樓主人葉瑞西當時是抗日領袖是否因為家被貞愛親王強占才出來投降的?

    個人認為死在台南是日本政府要營造能久親王已竟全功的假象,或許前輩們有其他的看法呢?

  73. Jon表示:

    若透過許世楷先生詢問北白川道久,謎團應該就能解開吧!(我想太多了….XD)

  74. Jon表示:

    站長與各位前輩,

    下面連結的幾張圖是終戰後永靖餘三館陳家呈請台灣省政府解散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遺跡碑財團法人並改成立獎學金的公文內容。文中陳捷音(日文名為芳川惟信)說設立紀念碑是被逼的,而且是當時陳家財力不足以單獨維持,故成立財團法人,然後又是對國民黨歌功頌德一番。但站長文中說此碑是被陳家偷偷保存下來的,不知是否當時有不得不拆紀念碑的壓力,迫使陳家必須先行對應?又或者陳家此舉有保全這筆資金的目的?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182/3071486436_489084c6fa_o.jpg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218/3071486430_8cb9723b9a_o.jpg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070/3071478030_0dcd932fac_o.jpg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194/3071478026_4e23e7af65_o.jpg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195/3071478018_bcc325d9c4_o.jpg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039/3071478010_427386e4d6_o.jpg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052/3071478008_05ed2f3df0_o.jpg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189/3071478000_858fb2c305_o.jpg


    [站長回覆]:哇!連這個都找出來了。

    當年紀念碑不是在照片中現址,而是在永靖餘三館東側的一大塊土地,是數百坪的公園(目前在當農地用)。紀念碑的基座大概是現狀照片的幾百倍大,是有台階欄杆的喔。

    當年一定有不得不拆的壓力,全台灣的神社、兒玉銅像、北白川宮能久親王遺跡、日人銅像、日文招牌,大部份在此時期就消失,少部份大概是忘了拆的。

    如果不表態,228的教訓就在眼前,有誰敢開玩笑啊。

  75. IT表示:

    原貌:
    永靖餘三館前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遺蹟碑 (圖片來源:國家文化資料庫)

  76. IT表示:

    彰化八卦山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紀念碑
    (來源:國家文化資料庫,照片提供者:梁志忠
    照片中是草屯李東海先生等「台中商業」學生軍訓行軍至八卦山合影留念)

  77. IT表示:

    8月26日能久親王在大肚溪畔遭到砲擊一說應該純屬誇大的錯誤臆測,
    同樣在國家文化資料庫裡有張8月28日能久親王率近衛師團到彰化大肚溪畔偵察敵情的照片,
    還有偵查完畢之後的親筆題詩
    :「偵察敵情河岸臻, 彈丸咫尺兩飛頻 樹陰定策金無恙, 皆是神明加護人」
    當時隨侍在旁的附官久松定謨及參謀長鮫島重雄在此後不但都沒事還升官了,
    只是當時八卦山戰役戰況激烈,且日軍在彰化城感染疫病情況相當嚴重,
    因此樺山資紀便下令暫停向南進軍,而停留較長時間…

  78. 紅豆湯圓表示:

    IT兄提供「8月28日能久親王率近衛師團到彰化大肚溪畔偵察敵情的照片」,日期應該是8月26日,而且應是油畫式的想像圖不是照片。另外能久親王親筆題詩「…彈丸咫尺兩飛頻…」是否應為「雨」飛頻?當天能久親王有進入土地公廟避雨,後來改建成神社。

    個人淺見,還請多多包涵。

  79. Jon表示:

    To IT兄、紅豆兄,

    能久親王當時的御作在”通俗台灣歷史全集第一卷”的記載如下:

    “偵察敵情沿岸臻,彈丸咫尺雨飛頻,一兵不損無違算,即是神明佑義人。”

    不知為何與IT兄提供的真蹟有所出入,但至少”雨”飛頻是確定無誤的。

    圖片連結: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145/3072932657_418b2e18d5_o.jpg

  80. 紅豆湯圓表示:

    IT兄提供的親筆題詩應是真蹟。

  81. IT表示:

    對,應是”雨”飛頻…抱歉,
    原詩句字複製自「國家文化資料庫」網站的圖片說明,然該站內錯字不少…
    偵察圖創作日期: 明治廿八年八月廿八日 也不知是否有誤,
    圖片說明是照片(元台灣總督府博物館藏),但因翻拍也看不太清楚,
    不過我有見過在其他地方的當時日軍照片,能較清楚判別是写真而不是油畫.

  82. 紅豆湯圓表示:

    親筆題詩是明治廿八年八月「廿六日」,「國家文化資料庫」弄錯了。

    關於「能久親王大肚溪畔的照片」,個人比較相信是描述砲彈落地一瞬間的油畫。因為砲彈飛過來的嘶聲會先到,很嚇人的,那一群人不可能沒一個人躲避或保護親王,右下黑色區域即是畫出爆炸點塵土飛揚,這畫應是表示能久親王不懼怕很神勇。

  83. kING(王建成)表示:

    北白川宮在各地的紀念碑都陸續在本專欄出籠真是熱鬧
    本人故鄉新化的古照片集也有一張當年的紀念碑立在新化(大目降)北白川宮住宿過的屋舍旁邊(等我找出來在放上去)
    我小學老師(現年76歲)說很多日治時期當年要出征當兵的台胞或公學校畢業生都要到紀念碑前拍照
    該紀念碑光復後早已經不見了

    更正我一位退休同事的祖父台南劉瑞山先生當年的商號是「和源」而非河原謹致歉更正
    我退休女同事劉女士(年近七十歲)今天來辦公室說 他媽媽的娘家就是永靖餘三館的陳家人
    那位劉克全先生是她叔叔的兒子

  84. Jon表示:

    皆さん,

    小弟這邊有一本”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遺跡寫真帖”的電子檔,有需要的前輩請告知小弟。


    [站長回覆]:有需要的網友可以到Jon的部落格,去私密留言(悄悄話)留email。

  85. kING(王建成)表示:

    Mr.JON
    真是佩服您這麼有心收藏這些古老文史資產
    如果是用電子檔請透過站長傳給在下
    或是透過連結方式讓咱們可以Down Load
    感謝Jon先生的功德一件


    [站長回覆]:因為我們這裡email不公開(怕網友們的email被垃圾廣告業者蒐集去),有需要的網友可以到Jon的部落格,去私密留言(悄悄話)留email。

    點悄悄話時他會說沒登入時無法觀看版主後來的回覆,那沒關係,只是要讓Jon知道你email而已。

  86. Jon表示:

    感謝站長說明,請王さん到小弟部落格私密留言,由於檔案蠻大的,目前正在傳送給紅豆兄,所以會花點時間。我是在中研院台史所的資料庫找到的,但是必須申請帳號,如果有興趣可以自己申請帳號比較方便。

    http://140.109.184.100/taiccc/ttswebbk?@0:0:1:taiccb@@0.45916524571650874

  87. IT表示:

    日本東北大學附屬圖書館裡挖到張老照片,
    是在1895年時,從彰化城內看往八卦山的方向,
    左方山頂即約為砲台位置,圖中央就是山腳下的東城門.
    (出自:台湾神社祭典御遺跡所祭典記念絵葉書)

  88. kING()表示:

    IT先生
    可否將那張寶貴的影像照片貼上去
    日本人對只要是歷史資料都很珍視
    四年前陪長官訪日時就遇到一位他祖父是日治初期應總督府之邀
    來台進行「臺灣舊慣調查」將此報告作為訂定民法的基本參考資料
    他祖父所留下一堆書物裝成幾十大箱無償捐給一所大學(似乎是早稻田大學)圖書館典藏
    後來辜振甫先生往生時他還特地來台到辜家致意 也寫了一篇追念辜老的文章

  89. IT表示:

    KING兄所提的人是岡松壯三郎吧,他祖父叫:岡松参太郎.所捐資料現存於早稻田大學圖書館沒錯.(岡松家旧蔵図書)

  90. kING()表示:

    IT先生
    真是博學有概念
    因為辜顯榮先生與岡松参太郎有過一段日治時期的行政機緣
    當年岡松壯三郎來台到辜家致意時 中國時報還以一版很大篇幅特寫報導
    我有剪報也有那篇追憶辜振甫先生的文章
    不過要從我一堆「文史雜物」中去找

  91. Jon表示:

    發現北白川宮能久親王邸版畫一枚: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076/3086477568_8bbdca5113_o.jpg

    另,不知這首”北白川宮”有哪位前輩會唱?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062/3086477564_468bb9618b_o.jpg

  92. kING()表示:

    真感謝JON 先生您能挖出這麼從未見過的古資產
    真是功德一件 阿理家多

  93. 紅豆湯圓表示:

    看了建成、IT、Jon等各位賢拜們的能久親王資料,花了很久的時間閱讀,再加上自己原有資料一一核對,雖然有些收穫。但是不懂日文無法窺全內容,卻有很多漢字又讓我似懂非懂,真是很難寫出這種心中疑惑來。

    能久親王在台灣薨去後,日本軍政府則是簡單發表死訊並立刻國葬,想必是當時軍政府對這種第一次皇族戰死定調的處理方式。後來我們看到的資料好像都是十多年後或二三十多年後為了神格化能久親王而由他人考證出來的,軍政府還是沒有正式公佈令人相信的事証,說不定軍政府也不會告訴能久親王家屬真正薨去的細節。

    其實當時有很多日本及歐美的軍事記者隨行,除了文字報導之外應有很多的攝影記錄,不難想像這些記錄卻被日本政府收買刻意隱藏或甚至銷毀。除了IT兄提供大肚溪偵查完畢之後的親筆題詩約可比對是真跡外,聽說9月18日在彰化還寫過一封信給親友(收藏於伊藤博文的文件中),在這之後皆沒親王筆跡或照片能證明日本政府宣布的能久親王南下路線的真偽。

    有紀錄寫征臺日軍因為瘧疾而送回日本治療多達兩萬多人,這讓我懷疑10月2日能久親王經36天休息從彰化出發在10月9日抵達嘉義卻在那裡停留到18日,同時間10月12日至18日貞愛親王在旁邊鹽水港駐紮,個人想法是貞愛親王混成四旅團是搶灘布袋港順便想將能久親王從那裡載運回日本醫治。當然這是個人臆測,當然還是要有其他如照片等來佐證這種想法。

  94. IT表示:

    被紅豆湯圓兄稱為賢拜實愧不敢當,小弟僅不過是對歷史有興趣的”業餘中的業餘”.
    我認為其實諸多史料文件並沒有被隱匿或銷毀,只是散見於各處等待人去挖掘整理而已.
    但感嘆有能力詮釋歷史的當政者並不重視,且台灣歷史學者也未見有深研而使大家一致信服之說.

    如您所說,當時有很多日本及歐美的軍事記者隨行,此外我們還有為數更多的本地人.
    但即使身在當時的目擊者都可能因國情不同、語言不同、或立場不同,
    在面對一樣事物上都可能產生不同的詮釋結果而互見矛盾或致令誤解.
    於是年代久遠後便造成各家說法在如今網路時代到處傳聞而使真相更加模糊.
    不過這也更增添了在找尋各種歷史線索的”推理”樂趣…XD

    例如前述辜顯榮引日軍入台北城一說,其實當時除了辜顯榮為台北大稻埕商界所推的談判代表,
    同行前往與日軍協商的還有許多外商代表,如德記、美時、怡和等洋行的阿兜仔一團人.
    (美籍記者James W. Davidson 於1903所寫的”The Island of Formosa, past and present”一書便有描述)
    辜顯榮雖不懂日語,但日本人卻懂德語英語,更何況還有許多翻譯隨行,
    不然這些茶商要怎麼跟外國人做生意呢?

    另外這邊提供小弟在台大圖書館所藏的「伊能嘉矩手稿」文庫資料中挖到有一篇故能久親王墓誌銘,
    及軍醫所寫的報告:故能久親王殿下御容體書,
    還有遠野市立博物館藏的台中廳長枝德二撰寫手稿:八卦山遺跡碑

    與各位前輩同好分享.

  95. kING表示:

    紅豆先生
    日文不很精專並不會影響您對這塊土地文史的熱愛
    以前的日文是用很多戰後不常用的漢字所以只要觀覽漢子也可以大致明瞭其意
    只要邏輯對 前提法(假設語氣)抓對就不會會錯意
    感謝IT先生提供三張可下載的影像
    可是第一第二張的卻進不去不知是何故
    有關北白川宮遺跡考我看到資料的是昭和初期或十年(1930或1935)左右的記述
    距離1895都超過三十年
    不過若說要隱瞞事實營造某些形象是有被討論的空間
    但是這些記述在北白川宮進衛師團的挺近作戰時刻上都記得很詳盡
    是日本人守時的概念所使然 或者記述者的刻意撰述就不得而知
    我所放上去的資料只是忠於日文原敘述而已

    真是高興感謝站長提供這塊園地讓有興趣的專家同好前輩們找到揮灑的空間
    只要是與這塊土地有淵源的文史無論是支字或論述影像都值得欣賞
    都要感謝提供者或挖掘者如IT JON 紅豆先生‧‧‧‧等諸位前輩


    [站長回覆]:IT兄提供的圖,那台大數位典藏中心,為了防流量太大,或被搜尋引擎機器人、垃圾廣告機器人來亂,所以要手動輸入圖片所顯示的數字(這是真人瀏覽才會做的動作),才看得到。

  96. Jon表示:

    1978年出生的我,被各位前輩這樣稱呼實在是汗顏….

    我在想,是不是各位同好可以共同將這些文獻集結起來並整理,以部落格或論壇的形式放到網路上,或許以後還有出書的機會也說不定。

    另,小弟目前正在研究”台灣鐵道旅館”,無意間發現設計該旅館的建築師松崎萬長曾經與能久親王一同到德國留學,還有一張合照喔。

  97. 紅豆湯圓表示:

    謝謝IT兄的資料,真的很珍貴。不過「故能久親王墓誌銘」共六頁只能下載四頁而「故能久親王殿下御容體書」共十二頁也只能下載四頁?請教如何全部找到下載呢?

    這兩份筆跡相同應是同一人書寫,也應該是伊能嘉矩所寫的(1895~1906任職台灣總督府)。內容寫能久親王10月28日搭船回日本11月5日東京薨去,這和一般1910年之後出版的書有所不同,值得好好研究。

  98. IT表示:

    「故能久親王墓誌銘」是時任東宮太子(後大正天皇)侍候-文學博士的川田剛(甕江先生)所撰寫,
    他曾任修史館國史編撰及帝國大學教授,墓誌銘所寫的內容就是當時所謂日本官方說法吧…
    (因為他隔年1896年就去逝了,享年76歲)

    台大圖書館所藏的是伊能嘉矩這位性格的台灣研究先驅學者後來抄寫的親筆手稿,
    可能學了太多語言(英語、韓語、支那語、台語、泰雅語、馬來語…)
    筆跡還蠻醜的XD,但是留下很多珍貴的台灣史料…

  99. kING表示:

    Jon 先生的想法很好
    只要放在本欄內的文章報告就是一個
    自己著作的宣示
    再次感恩陳站長為咱們同好闢此專欄
    讓願意與大家分享北白川宮文史等日治時期文史同好的專家們
    打開胸懷
    本人明年底屆齡退休後就有此打算
    將北白川宮的日文文獻作一番探討
    做全力的消化
    現在總是工作與興趣兩頭燒無法兼顧
    有位日本友人說 日治時期是日本史的 部分
    日治台五十年是臺灣史也是日本史的重疊部分
    我在東京都內一個小社區公園裡
    就看到一個小牌子細說戰國時代的當時某人在此一戰的戰況如何
    有次在熱海一家面向海面的 溫泉旅館的露天泡湯
    就在更衣是的牆壁上寫著德川時代的名人在熱海滯留過的一段歷史
    顯示日本一個地方的賣點都以當地文史材料作為題材文史素養
    文史素養是一個人的基本期待

    提供一張北白川宮台南御遺跡即台南神社之老照片
    是透過我一位文史老師 台北縣蘆洲市望族楊蓮福教授(臺灣古地圖文物學會理事長)
    的收藏所掃瞄出來的照片是1915年版的老照片已經將近百年了
    點選可以放大

  100. 紅豆湯圓表示:

    感謝IT兄的指正,我也認為「故能久親王墓誌銘」是官方說法。撰寫的川田剛(甕江先生)在1896年2月就去逝,墓誌銘在短短時間要各方配合來改變事實比較不可能,雖然不完全懂川田剛的寫法,但認為最後兩個字「遂薨」是11月5日東京薨去的可能性極高。

    Jon和kING兄的歷史觀想法是大家所樂見的,台灣人要寫出台灣的歷史。「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就是台灣歷史的一部份,加油!

  101. IT表示:

    KING兄所貼的1915年台南御遺跡所那張照片真的很珍貴,那是在1902年收購吳汝祥宅邸而建成的神社,裡面供奉有能久親王遺物,與後來(1925年)在隔壁新建的官幣中社為不同處.但這兩處神社因同樣位於南門町,所以很多人都搞混了,如WEB WIKI,還有連日本神奈川大學專門研究的海外神社跡地調查也分不清楚.

    不過令我感到納悶的是,當時御遺跡所神社鳥居旁竟有4隻狛犬,上網搜尋後看到有人也發現了不大對勁的地方>>台南神社-謎樣狛犬,比對各時期照片可以發現,原本御遺跡所內側兩隻”石獅”後來移到隔壁的官幣中社駐守,而外側兩隻如今下落不明.

    看來不但能久親王的終焉之地是個謎,連神社狛犬也成謎團了…

  102. IT表示:

    另外,JON兄上面所提到的松崎萬長,此人身世也是個謎…
    (見:新竹車頭建築師松崎萬長 謎樣身世添傳奇)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是明治天皇祖父仁孝天皇的養子,
    而松崎萬長傳說中是明治天皇父親孝明天皇的私生子.
    如果為真的話,那麼在輩份上:能久親王是松崎萬長的父輩;
    但是與能久親王同為兄弟的閑院宮載仁親王及伏見宮真愛親王
    (皆為伏見宮邦家親王之子)也是孝明天皇的養子,
    所以能久親王實際上是松崎萬長的兄長…

    唯一確定的是,能久親王、真愛親王、載仁親王及松崎萬長,此四位都先後來過台灣XD.

  103. 紅豆湯圓表示:

    Jon桑是否可提供松崎萬長與能久親王到德國留學的合照呢?

  104. kING表示:

    同意支持紅豆先生的請求 如果方便的話

  105. IT表示:

    能久親王是1870年官派留學生,同期留德的同學有台灣第二任總督桂太郎、
    明治元勲的品川彌次郎以及日本現代藥學先驅的長井長義等人.

    而松崎萬長是1871年隨岩倉使節團出國的小留學生(也是官派留學生不過年僅13歲),
    同期留德的同學有後來研究颱風的物理學者北尾次郎、推動自由民權設立民選議院的古沢迂郎等人.
    (其它相關資料查詢:名古屋大學附屬圖書館「西洋の発見」関係資料データベース関連リンク集)

    p.s.同樣想看JON兄所說的兩人合照+1

  106. 紅豆湯圓表示:

    各位賢拜所提的資料都很珍貴,每次看的很久也覺得很新鮮,希望能幫忙找出一些歷史關聯來,尤其是找出原本御遺跡所外側那兩隻「石獅」。

  107. 菲桑表示:

    有不少地方提到除了鐵道旅館跟新竹車站之外基隆車站也是松ヶ崎萬長的作品
    http://ja.wikipedia.org/wiki/%E6%9D%BE%E5%B4%8E%E4%B8%87%E9%95%B7
    http://taiwantokuso.hp.infoseek.co.jp/nihon/asahi/shinchiku.htm
    http://blogs.yahoo.co.jp/tennnennkozi/54410182.html

    關於這點,幾年前『青木農場と青木周蔵那須別邸』的作者岡田義治先生
    http://www.zuisousha.co.jp/book2/4-88748-064-4.htm
    到台灣時我和青井正好有機會陪他到東海大學拜訪劉舜仁老師,當時(2001.08.07)『台灣七大精典車站建築圖集』尚未出版,劉老師有給我們看才「出土」不久的鐵道部原圖。圖面右下角有一個「草書」的簽名,幾個人在那裡看了很久,看不出是什麼字……。回到旅館左思右想了好久發現應該不是漢字,而是連在一起的英文字母「Fk」兩字,當時鐵道部營繕課課長好像就是福島克己(FUKUSHIMA katumi),那個簽名為此公的可能性極大。

    Ps.下次找出那個簽名的照片在貼出來給大家看

  108. 菲桑表示:

    對不起,關於福島克己有些更正:
    http://www.lotus-tw.com/asian_way/itou_folder/itou_tw02.html
    ■福島克己
    1878年生まれ。
    1899年東京帝國大學工學部建築學科卒業。
    1905年に台湾総督府土木局営繕課技師に任じられ、松崎萬長と共に新竹火車站の設計計画に参加。

  109. Jon表示:

    關於台灣鐵道旅館是否為福島克巳或松崎萬長設計的問題也有爭議。根據明治44年的”臺灣鐵道史”記載,鐵道旅館是由福島克巳設計的,然而在1999年由岡田義治與初田亨合著的”建築家 松ヶ崎萬長の後期の經歴と作品”中提到,昭和18年時,井手薰在鐵道旅館內舉行的一場座談會中表示,”這間独逸式風格的旅館是松ヶ崎萬長的設計”。

    事實上,由大倉組負責的鐵道旅館新築工事,相關的設計與監督者包括了:野村一郎(營繕課長)、福島克巳(明治40年5月由營繕課轉至水道部)、渡邊萬壽也、服部藍一郎、松ヶ崎萬長。

    松ヶ崎萬長負責的是外觀設計,內部裝飾則是由服部藍一郎負責,而鐵道旅館也成為松ヶ崎萬長在台灣的代表作。

  110. 紅豆湯圓表示:

    請問IT兄
    您說「kING先生所貼的那張1915年台南御遺跡所(紀念神殿)照片,和1923年建成的台南神社是在隔壁不同處」。請問各是在何位置呢?會不會是建台南神社時就把台南御遺跡所(紀念神殿)和後面一些閩式民房全部拆掉並擴大整個神社範圍?兩個從沒有並存過,先後建在同一位置?

  111. 余重慶表示:

    建成老師
    感謝提供日軍攻打基隆資料。
    暖暖代誌第28期社區報,有刊登乙未之役,日軍在台灣建立的第一座石碑「軍人軍屬火葬場之碑」基隆千人塚紀念碑,拙作提供給大家分享。
    ….乙未之役日軍陣亡的人數甚少,大部分是水土不服,因此地多雨、潮濕,易得瘟疫,病死的日軍計有上千人,死亡的遺骸,都運到三坑火葬場火化後,再把骨灰從基隆港運回日本。現今的仁愛區龍安街一百九十八巷內,於明治二十八年(1895),曾建立「軍人軍屬火葬場之碑」,碑文背面記著:「明治二十八年,台灣之役起也,從軍之士或罹于戰鋒,或觸于瘴癘在基隆而死者,實二千一百五十有六人也,當時悾摠之際,不遑--葬焉,乃於此所行火葬,舉其遺骨至諸家鄉,今又更收燼灰而痊焉,以建碑云,明治二十八年十一月。」
    在「軍人軍屬火葬場之碑」的右方,於明治三十一年(1898),由基隆日軍中有志者,建立另一「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石碑。碑文背面刻著:「為明治二十八年六月在基隆戰開之際戰役者建之,明治三十一年八月,有志者。」
    再往龍安街一百九十八巷斜坡而上,走到半山腰,有座法王寺,在法王寺右側的山腳下、民宅旁的草叢堆裡,有座第四任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於明治三十一年九月所建的「招魂碑」,碑文背面刻有:「群馬縣前橋市明治三十一年九月建之生形政吉刻。」
    招魂碑的右下方,又有座「招魂碑移建記」石碑。此碑高40公分,長52公分,在草堆裡,甚不易發現。碑文簡易地記載著:「招魂碑原建在基隆重砲兵隊營內,後因在明治四十二年為築造高砂公園,才把招魂碑移建此地,移建時為昭和二年。」

  112. 匿名訪客表示:

    我想問你一下,
    你說在1930年前後其他各地才有建神社,
    但是[新竹神社]在1918年就建了ㄝ?
    還是這也過在1930″前後”??
    解答一下,我很需要你解答!!
    謝謝︿︿


    [站長回覆]:我沒說1930年前後建「神社」啊。你會錯意了。

    我是說1930年以前台灣本來就有北白川宮的紀念物(紀念碑、神社),這是日本統治台灣初期就設立。

    但1930年前後,新增更多北白川宮的紀念物,這次是順著北白川宮經過的路線,沿途新建,主要是「比較鄉下的地方」,而不是在大城市裡。本文這塊永靖餘三館紀念碑就是這段時期建立的。

  113. kING表示:

    紅豆先生
    請進入
    IT先生12月 11 2:10 PM
    的留言進入網站就可知曉
    講得很清楚 我也是到今天才知道
    終焉之處
    與 台南神社是不同一個地方
    以及光復後台南神社被遷走的始末
    身為台南就學過初中高中的我
    到今天才知道他的始末
    真感謝IT先生如此有興趣深入告訴大家

  114. kING表示:

    重慶老師
    感謝您對基隆如此珍視日治時期相關遺跡的遷移與現今地址的對照
    讓後代子孫知道百年前的文史算是
    功德一件

  115. 紅豆湯圓表示:

    真不好意思,再確定一下。
    Jon桑2008-11-18 11:21PM 的《北白川宮御遺跡寫真帖》中的照片台南神社三間建物之後那間是不是終焉之地(御遺跡所)呢?如果是,那我就知道當時的不同位址了。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167/3041289030_6956473783_o.jpg


    [站長回覆]:「御遺跡所」:終焉之地,日本時代初期1900年代所建,吳宅及加建一座小神社。

    台南神社:1920年代所建,官幣中社,範圍一直到忠義國小這一帶。

    嚴格說「御遺跡所」是在「台南神社」後面(西面),此照片中的台南神社(三座木造建物)是1920年代所建,「御遺跡所」隱沒在樹林中。

    兩個都在同一個街廓內。而台南神社的位階也是因為有北白川宮的緣故是台灣僅次於台灣神社的台灣第二高的神社。所以這兩者(終焉之地、台南神社)是一體的,有人要稱這整個街廓都是終焉之地,要稱整個街廓都是台南神社,也是很自然的。

  116. kING表示:

    紅豆先生
    請站長或IT先生判讀解釋就對了

  117. kING表示:

    菲桑先生
    臺灣七大經典車站是臺灣的重大車站建築
    其中基隆老車站
    曾經在一本台鐵小冊子封面
    看到封面說明這是劉銘傳所建的真是沒概念其他的話不想說了
    感謝臺灣的建築學者珍視日治前期的車站歷史建築
    讓它能保留下來

  118. 訪客表示:

    謝謝你的回答,
    真的非常感謝。

  119. 紅豆湯圓表示:

    謝謝站長及各位賢拜指正,終於了解台南神社和終焉之地、台南御遺跡所的關係和位置。有時後這些小小疑難卡住腦袋,會睡不著覺的。

  120. 紅豆湯圓表示:

    個人還有一點小疑問,是關於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是明治天皇的「皇叔」,不知站長或各位賢拜們能否幫忙解惑?

    能久親王的父親「伏見宮邦家親王」總共生了32個兒女(17男15女),和袁世凱打平手。從1816十四歲生到1867六十五歲止,所有王子都當天皇的「養子」或「猶子」,從光格天皇→仁孝天皇→孝明天皇→明治天皇,涵蓋4代天皇。換句話說,能久的最小弟弟依仁親王要叫大哥晃親王為「叔公祖」?有沒有文獻正式記載稱能久親王是明治天皇的皇叔?我查過能久是仁孝天皇的「猶子」不是「養子」,我問過學校資深日文老師說「猶子」是有定契約的「養子」,因不懂日文其他意思也不甚瞭解。

    還有,仁孝天皇死於1846.2.21而能久親王生於1847.4.1,當時日本天皇死後還可收「猶子」嗎?

  121. Jon表示:

    紅豆兄,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確是明治天皇的皇叔沒錯,這件事得要從伏見宮初代的榮成親王說起。

    事實上,目前的日本天皇也是伏見宮家的後人。伏見宮家在傳到第三代時,出了一個”皇子”和一個”王子”,皇子便是後來的後花園天皇,而沒有繼承皇位的王子則是繼續繼承伏見宮,成了貞常親王。

    此後,從後花園天皇開始的伏見宮三代目便有兩個分支,天皇這邊的一直血脈相承地傳到現在的明仁天皇,目前是21代目。而貞常親王一家傳到16代目的邦家親王後,在輩分上算是17代目的能久親王由於繼承了弟弟創立的北白川宮家,因此就不算伏見宮家的人了。

    回到明治天皇這邊,由於明治天皇在輩分上算是伏見宮家的18代目,因此小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一輩,而這也正是能久親王被稱為明治天皇”皇叔”的典故。有趣的是,能久親王與伏見宮家可是歷經了兩次分離呢!

    另外,根據我手上的文獻,似乎養子和猶子沒有多大差別,因為這兩種名稱都被用在能久親王身上。

    至於養子的問題,由於能久親王與明治天皇的父親同輩,因此也只能做上一代的仁孝天皇養子了。

  122. 紅豆湯圓表示:

    謝謝Jon桑詳細的說明

    我也是想從天皇家系和伏見宮家系來比對出輩分,一代代追上去。結果在116代桃園天皇之後是117代他的姊姊後桜町天皇(最後女帝),118代再交回長子後桃園天皇,這兩代事實上是姐弟是否算同一輩份呢?而且桃園天皇的次子去繼承伏見宮17代成為貞行親王。

    還有Jon桑說「由於能久親王與明治天皇的父親同輩,因此也只能做上一代的仁孝天皇養子了」,那為何能久兩個幼弟卻能成為明治天皇的猶子呢?是不是有我們不知道的宮廷規範呢?

  123. 紅豆湯圓表示:

    謝謝Jon桑提供台南御遺跡所的詳圖

    有圖為証,馬上就瞭解位置了。原來御遺跡所後面當時是混成第三旅團司令部,後來改台南博物館。這整個應該就是全部吳汝祥的宅院。

  124. Jon表示:

    紅豆兄,

    桃園天皇與後櫻町天皇算是同一輩分,桃園天皇的生母為姊小路定子(藤原定子),後櫻町天皇的生母則是二條舍子,後來桃園天皇在五歲時被二條舍子收為嫡子。

    關於輩分與養子的問題,後來我翻了一下浅見雅男寫的”皇族誕生”,發現北白川宮智成親王在過世前為了將宮號傳給哥哥能久親王,於是認了能久親王作為養子,如此才能順利繼承。至於是否有破皇室先例,目前我還在研究當中。

    因此,只能被長輩收為養子的論述是被推翻的。

  125. 紅豆湯圓表示:

    Jon桑的確是資料高手,不好意思一再麻煩。

    我當初有想116代和117代天皇是姐弟,所以輩分上能久親王說不定要降成和明治天皇同輩。

    記載能久親王曾是「皇權繼承第二位」,請問Jon桑是不是仁孝天皇時?後來孝明天皇上任,就全部重排繼承人?說不定養子是日本皇族排繼承人的必要程序,和我們一般人所想養子是不同。

    我有參考維基網站關於「皇位繼承」,可惜日文看不懂。
    http://ja.wikipedia.org/wiki/%E7%9A%87%E4%BD%8D%E7%B6%99%E6%89%BF

  126. Jon表示:

    紅豆兄,

    受限於本人的日文能力,因此只能依我僅有的理解盡量解答,若是其他前輩能夠幫忙的話一定會更有幫助。

    首先,目前為止我尚未見到日文文獻中有提到能久親王是任何一位天皇的第二號皇位繼承人,反而是能久親王在幕末時被朝廷指為「朝敵」。以他身為朝敵的身分,我想是很難繼承皇位的。我在想,或許是因為能久親王曾被奧羽越列蕃同盟推舉為「東武天皇」,因此被解讀為其有繼承皇位的資格。關於這點推論尚有待後續研究。

    另外,根據維基百科,「猶子」和養子是有不同的,詳見:
    http://ja.wikipedia.org/wiki/%E7%8C%B6%E5%AD%90
    http://ja.wikipedia.org/wiki/%E9%A4%8A%E5%AD%90%E7%B8%81%E7%B5%84
    總的來說,猶子的認養是具有目的性質的。

    由於北白川宮智成親王為孝明天皇的「養子」,但能久親王卻是仁孝天皇的「猶子」,而且智成親王還把哥哥能久親王認為「養子」(能久親王做為仁孝天皇猶子的身分在明治11年8月停止),因此這之間的關係實在是相當複雜,完全不遜於”源氏物語”!

  127. 紅豆湯圓表示:

    今天閑閑沒事就以「102代後花園天皇和伏見宮貞成親王為親兄弟」為開端,用一般「族譜」方式算出兩兄弟後代的輩份供大家參考。其中扣除兄弟姐妹的繼承,只計算父子相傳,例如天皇109~112代都是108代的兒女,那就只算一代,結果能久親王輩份是明治天皇的曾曾祖父輩了。這是另類看法謹供參考。

    http://myweb.scu.edu.tw/~net001/images/Taiwan/20081221001.jpg


    [站長回覆]:傳統的皇族內部常有各種風暴,因為涉及權力的分配,所以各種常民無法想像的光怪陸離的事會發生。

    我有年去北歐,聽到當地的歷史介紹,原來數百年前歐洲各國皇族常相互通婚,甚至有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九世的子孫,變成挪威、希臘、丹麥各國國王的怪事

  128. Jon表示:

    紅豆兄,

    明治以前和現在的天皇代數算法有所不同,詳見:
    http://homepage1.nifty.com/gyouseinet/history/koushitsu/DaisuHikaku.htm

  129. Jon表示:

    紅豆兄,

    根據高久嶺之介所寫的”近代皇族之權威集團化過程”,1889年明宮嘉仁親王(大正天皇)被立為太子,皇位第二順位繼承者為有栖川宮熾仁親王,第三位是熾仁的弟弟威仁,而能久親王排在第17位。

  130. 紅豆湯圓表示:

    用追蹤生父方式來算輩份,個人覺得比較不會受其他因素影響。

    不曉得Jon桑能否查仁孝、孝明兩天皇時能久親王的繼承排名?仁孝天皇時能久說不定是很前面的排行。

  131. Jon表示:

    紅豆兄,

    關於這個,我打電話問一下宮內廳好了…. 是有點難查啦,有最新發現隨時回應。

  132. Jon表示:

    各位前輩,

    小弟在日本國立公文書館中找到北白川宮家的顧問官高崎寫給樞密院議長黑田清隆的公文,能久親王薨去的日期為11月5日。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266/3132448830_d215fdb543_o.jpg

  133. 紅豆湯圓表示:

    Jon桑找到這篇正是呼應2008年12月9日所提「伊能嘉矩手稿–能久親王墓誌銘」,最後「五日歸東京,遂薨」這段話。真的是很重要的發現。

    那麼短時間內下葬時的墓誌銘應該是真實記載,後來的台南薨去就是要建台灣神社而神化出來的。

  134. kING表示:

    這是我一位日本佬朋友日華親善協會理事長多年前研究北白川宮的著作
    影印給我的一頁
    當中講到
    猶子就是義子
    一日文解釋猶子在明治時代以前是有親子關係(推測是要改姓)
    其目的有三
    一為方便自己的官位晉升
    二為了自己婚姻上的方便
    三為加強與其他氏族的關係
    而日文養子是有領養契約期限無須改姓

  135. kING表示:

    真感謝JON 桑
    有如此驚人的重大發現
    是未曾有過的依據
    也拜現在網路發達之賜
    要不然會被當成某專家的私人珍藏

  136. 紅豆湯圓表示:

    Jon桑所發現那封高崎寫給樞密院議長黑田清隆的公文,看來連日本人也會很震驚。

    今天也看到一則關於公園內騎馬銅像的分別,如果馬兩前肢皆離地表示將士戰死沙場,如果馬一前肢離地表示將士死於戰爭傷害(injure),如果四肢皆着地表示將士自然死亡。
    http://myweb.scu.edu.tw/~net001/images/Taiwan/20081224001.jpg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在東京千代田区北の丸公園内的銅像的確是一前肢離地。
    http://pddlib.v.wol.ne.jp/photo/kitanomaru/yoshihisa/index.htm

    老蔣的騎馬銅像好像沒有規矩。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esvr/3/1308660899/20080704234726/

  137. Jon表示:

    紅豆兄提供的判斷法相當有趣,但不知這套規矩是從什麼年代開始的?歐美日各國又是否都是依照此一準則來製作銅像?

  138. Jon表示:

    各位前輩,

    除了之前那份公文之外,又找到其他足以證明能久親王薨去日期為11月5日的電報。目前薨去日期已經可以確定了,但剩下的問題是,電報中描述的發熱病狀是哪種疾病引起的?抑或是何種外力(包含受傷)所致?如果是受傷造成,那我們可又有得忙了,因為要找出是誰幹的…

    10月30日 石坂軍医総監発 北白川宮殿下御容態の報(1)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107/3132915785_1e2549d0f6_o.jpg

    10月30日 石坂軍医総監発 北白川宮殿下御容態の報(2)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246/3132915783_f79d67f2cc_o.jpg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帰京及薨去に係る件(1)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228/3133742414_72ff04f368_o.jpg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帰京及薨去に係る件(2)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235/3133742408_4539465a15_o.jpg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帰京及薨去に係る件(3)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296/3133742404_90bbc39196_o.jpg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帰京及薨去に係る件(4)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102/3133742398_9888c3a878_o.jpg

    国葬期日一覧表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233/3132972749_d5afafc2b9_o.jpg

  139. kING表示:

    從1895.10.27下午6:30石坂軍醫總監的記載
    意義:
    今天早上以來殿下身體益加衰弱
    體溫38.7 脈搏120 呼吸30肺部水泡聲擴及全肺 咳痰不少
    欠缺食慾 漸漸強勸進食營養物
    連續三天來出現便秘 尿液未出現異狀
    但令人擔心殿下已分不清楚白天或夜晚

    依先前我所翻譯的御遺跡考所稱
    有一段文字值得推敲「29日從安平送回日本時表面稱殿下病危歸京」
    這些字眼就可以與殿下11月5日西歸有所聯想
    的這些文字 依在下個人推測當時正是南征底定之時日
    若宣佈殿下西歸恐有其他顧慮的考量
    因此說不定等到負責運送殿下任務之船艦抵日本之後的11月5日才正式宣佈殿下死訊的記載
    這些都是純屬瞎猜測罷了

  140. Jon表示:

    kINGさん,

    您說”說不定等到負責運送殿下任務之船艦抵日本之後的11月5日才正式宣佈殿下死訊的記載”。
    上面電報記載能久親王於11月4日抵達橫須賀港,若是抵達時已經死亡,想必日本官方會知道吧。我比較傾向死亡日期是在5日,也就是高崎上書黑田清隆那天。由於那是皇族內部與樞密院之間的公文,不知道是否還有造假的必要與空間?

  141. kING表示:

    JON桑
    黑田先生為樞密院官職作假的機率很低 是不可能的
    所以至今我才改變之前的想法
    如果有寫專文一定會根據您的發現
    還是感謝您極了

  142. 紅豆湯圓表示:

    看到Jon桑提供能久親王1895年11月5日「御發喪」的重要資料,的確令有心研究者振奮。個人也回頭重看舊資料數遍,希望能將這重要資料再做百分之百的確認。

    不過重看舊資料結果也發覺到「御發喪」前的資料似乎無法符合能久親王11月5日抵官邸才薨去的說法。其一就是10月27日親王已病到無法分辨日夜,豈能再經過漫長洶湧的海路回程。第二就是10月28日之後已沒看到石坂軍醫總監的病情敘述,甚至10月30日接手的更高階陸軍省醫務局長石黒忠悳也沒有記載。從10月28日之後到11月5日「御發喪」都沒看到有關病情的敘述。另外就是11月4日早晨西京丸已抵達橫須賀軍港,如尚未去世,為何不入醫院搶救,而早就安排直接回官邸?

    個人認為當時宮內省就是按程序等親王回到家才「御發喪」。應該也不是「故意欺騙」,而是當時客觀的因素。之前Jon兄提供的一篇日文敘述能久親王事蹟中有寫到皇族本邸以外「御發喪」說明,或許可供參考(日文不懂怕會錯意請指正)。

  143. Jon表示:

    上面這封電報,裡面寫的是不是西京丸在停靠橫須賀後,又在10:50PM出發開往東京港區的新橋(新橋的港邊有個離宮,用Google Maps就可看到),抵達時間為5日凌晨?還是能久親王在橫須賀下船後改用陸路?因為以橫須賀距離東京的距離,在當時似乎無法在1小時50分以內到達?我怕自己會錯意,請看得懂得前輩解惑。我在想,或許新橋離宮才是能久親王的終焉之地?

    另外,我想皇室成員是不需要親自到醫院就醫的,宮內省的醫療團應該可以在家裡提供最專業的照料。

    根據上面的國葬期日一覽表,

    日本皇室在能久親王薨去當天隨即發佈國葬,不知是否和御發喪同義就是了。

    *東京浜離宮介紹:
    http://www.tokyo-park.or.jp/park/format/outline028.html

    檢視較大的地圖

  144. Jon表示:

    Google地圖這個新功能很好用,目前亞太地區只有日本和澳洲可用。下圖是近衛師團與能久親王銅像:

  145. 紅豆湯圓表示:

    電報是宮內大臣是給海軍大臣,應是通知原鑑繼續使用。我想西京丸在4日晨7:40停靠橫須賀(親人迎靈),到了晚上10:50才同艘船載到東京新橋(凌晨0:45)再回到家中,這深夜作業內可避開公眾的注意(低調)。

    Jon桑說的「皇室成員是不需要親自到醫院就醫的」是對的。

    10月27日親王在台南已病重,實無必要冒險載回日本,所以個人認為薨去後才送回去的可能性較大。11月3日台南天長節慶典中,樺山總督的「親王萬萬歲」歌或許已透漏些訊息。

  146. 紅豆湯圓表示:

    不懂日文,真怕會把Jon桑辛苦找到的資料變成錯誤的解釋。

  147. 紅豆湯圓表示:

    報告站長,最近幾次都無法「編輯評論」,我的錯字很多,不好意思!


    [站長回覆]:好像是Windows版IE有問題,FireFox沒問題,我再查查原因。

    查不出原因,但換一個比較舊的版本就又可以了。

  148. kING表示:

    紅豆先生
    您的推想很合乎常理
    因為看到其中有一項要注意的是:
    「大正十四年(1925)發佈日本皇室葬儀令以前的「皇室典範」規定
    日本皇族不在皇室本邸以外發喪聞」

    正因為此規定
    北白川宮在台南已經西歸仍將等大體運回日本本邸再行發佈
    而於11月5日清晨零時45分抵府抵作為西歸之日
    因此此種宣佈是合乎規定
    而在台的駕鶴西歸的描述亦非神話
    因為對對軍醫總監的記載與在台南的西歸前一天情況出入很小
    於是我們因為日本早期的「皇室典範」規定致有西歸之日第二版本出現
    或許在下這種說法不正確歡迎請前輩們指正

  149. Jon表示:

    紅豆兄與kING兄,

    若根據當時的皇室典範來推論能久親王死於台南的確合理,但若真是如此,為何高崎五六要在不對外公開的公文上說親王死於11/5清晨7點?(10/28去世的版本也是這個時間)這點是我無法解釋的。

    我的猜測是,11/5凌晨能久親王抵達新橋(築地市場旁)後,隨即被送回距離不算遠的家裡(赤坂)讓家人送他最後一程,就像台灣人也有希望在家裡嚥下最後一口氣的習俗一樣。(想像力會不會太豐富?)

  150. 紅豆湯圓表示:

    回應Jon桑的看法

    「為何高崎五六要在不對外公開的公文上說親王死於11/5清晨7點」
    我想當時的皇室不管公私都統一對外說11/5清晨7點。至於為何也和10/28清晨7點一樣,那就很難解釋了,會不會早上七點這時間在日人有另外的意義?還是配合10/28的清晨7點?

    「像台灣人也有希望在家裡嚥下最後一口氣的習俗」
    我想親王一定無法把這口氣從台灣憋回日本。當時親王一定堅持進入台南完成任務,不然10/18在安溪寮開始發燒就可立刻從布袋港搭船回日本治療。在10/22進入台南城(台灣底定),如果能送回日本當時10/23就可立刻上船,可是當時已高燒四十度,旁又有多位軍醫,他們一定盡力救治,不會冒險讓親王上船去碰波浪洶湧的東海海域。到了10/28如還有一絲氣那更不可能讓他搭船了。我伯父在1940十五歲時搭新的郵輪到日本,滿船的人吐的東倒西歪一路昏死到神戶,更何況早在1895年的舊式船西京丸(1888~1927)。

    我還想到一點就是11/3是天皇誕辰日,就算西京丸已到東京灣也會多停留外海一晚。11/4清晨七時入橫須賀,包括勅使(皇族去世的天皇代表)數百人到場,一直到晚上10點50分以後才再啟程到東京,這中間可能有法會(當天是第七天會不會日本也有頭七?)。包括在安平港在內整個的行進都在晚間進行,比較像是靈柩的運送。

    我猜當時皇族宣佈11/5的日期是按照大體回家的時間,可是在第二年1896三月通過建台灣神宮後發覺就是還原當時的史實才能神格化能久親王。1901年以及之後的官方紀念冊都是寫10/28薨去,也不見皇宮去否認之前自己宣佈的11/5日期。

    以上還是個人的臆測而已,相信Jon桑還能再找出更多的珍貴資料,來印證這段歷史。還有之前Jon桑提供伊能嘉矩所抄寫的墓誌銘有一段10/21「乱平在近我身雖亡無所復憾」,「雖」字是左邊部首無漢字,「我身雖亡」是不是親王已預知自己的病危,還是有受到外力傷害呢?

  151. 紅豆湯圓表示:

    報告站長,還是無法「編輯評論」。我是Explorer 7.0版本。


    [站長回覆]:剛找一部PC來測試,IE7是可以的,可能是你的Java版本問題?還是你瀏覽器安全設定設比較高(你那端不允許跑Java之類的)?

    這種讓人可以修改留言的功能,是我外加的,另外去下載Plug-In來用的,原本本Blog架站程式並沒有提供此功能。其實這類東西都可能是安全漏洞,駭客或垃圾廣告機器人有可能趁虛而入侵系統。

  152. Jon表示:

    紅豆兄,
    伊能嘉矩抄寫的墓誌銘不是我提供的喔。

  153. 水瓶表示:

    站聲紅豆湯圓所云:
    「1901年以及之後的官方紀念冊都是寫10/28薨去,也不見皇宮去否認之前自己宣佈的11/5日期。」

    因為臺灣日日新報在明治34年(1901)10月27日的「能久親王御事歷」,
    最後的部分就是紅豆湯圓所云。
    原文見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analy92&b=7&f=1296070277&p=48

  154. 紅豆湯圓表示:

    親王墓誌銘是IT桑提供的,很抱歉記錯了。「我身雖亡」這句話恐怕一般日文老師都無法解釋,要問非常資深的日本人老師了。

    水瓶桑提供的日日新報訊息也很重要,上面說11/5是「薨去發表」。我想1901年當時官方已定調10/28是薨去日,而且台灣神社例祭日也是10/28。

  155. kING表示:

    真佩服紅豆先生的解讀功力
    該記述為:
    「殿下未能來得及看到征台底定之成果
    臺南遂成為(殿下)罹患臺灣熱(瘧疾)之所
    終逝世於臺南城內軍舍引為憾事
    時乃明治28年10月28日 秘未發喪
    10月29日(殿下)搭乘西京完自臺南安平出發
    11月4日抵橫須賀並入京
    11月1日受敘功三級 (追)任命陸軍大臣
    11月5日宣布殿下逝世 得年49歲 」

    紅豆先生所揭露信文
    應是後人所描述的漢文記述本
    其中洩底是澳底之誤

  156. 匿名訪客表示:

    用蘋果試看看可不可以修改編輯留言.


    [站長回覆]:Apple Mac的任何瀏覽器都沒問題。

  157. 紅豆湯圓表示:

    我的Window XP Explorer是卡住無法開始編輯。另一台蘋果更慘!Safari直接關閉。

  158. 紅豆湯圓表示:

    Explorer在開啟站長任一網頁左下角都會出現黃色三角驚嘆號標誌及「已完成,但是網頁發生錯誤」。其他的網頁都只有「完成」兩個字,不知其他朋友有沒這現象?


    [站長回覆]:請您點一下那個黃色三角形,它應該會顯示到底是什麼錯誤。我再來研究看看。

  159. kING表示:

    對不起是
    11月1日追任命為陸軍大將
    請見諒

  160. 水瓶表示:

    在明治32年5月25日的臺灣日日新報「北白川宮殿下薨去の紀念地」一文,
    出現一個有意思的時間點,
    二十七日午前十一時傳報出能久親王的病勢,
    在場者將領很難分段,只好原文照抄:
    「樺山總督高島南進軍司令官乃木第二軍團長伊東海軍中將大島少將(久直)村井少將總督參謀長軍醫總監以下少將四名」

    是這樣段句嗎?
    「樺山總督、高島南進軍司令官、乃木第二軍團長伊東海軍中將、大島少將(久直)、村井少將,總督參謀長、軍醫總監以下少將四名」
    只怕這些人當時心情應該很糟糕!

    原件見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analy92&b=7&f=1296070279&p=50

  161. Jon表示:

    提供”高雄老照片數位博物館”中一張裕仁皇太子參拜台南神社寫真的說明:

    “圖為日本裕仁太子於西元1923年(大正12年),前往位於台南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遺跡地巡視的鏡頭。北白川能久親王因病重,不幸於11月5日在官邸中去世,享年47歲。事後,日本政府將能久親王在台南的駐地點「富紳吳汝祥宅第」改建為台南神社,祀奉這位病死異鄉的皇族。”

    此一版本的能久親王死亡日期為11/5。

    http://139.175.13.20/kmh/oldphoto/picsearch.asp
    輸入關鍵字”北白川”即可。

  162. Jon表示:

    裕仁皇太子參拜台南神社寫真在此:

  163. 紅豆湯圓表示:

    IT桑10/21提供伊能嘉矩所抄寫的能久親王墓誌銘有一段「乱平在近我身雖亡無所復憾」,前幾天終於詢問一位有漢學底的資深日本人老師解釋,他說這墓誌銘是用古漢字所寫而不是日文(難怪一般日文老師沒人懂雖的古字),「我身雖亡」意思是「就算我死了」我也不會遺憾。所以這句話也無法證明能久有受到外力傷害或生病多嚴重,只知道10/21那天還能出聲。

    裕仁皇太子參拜台南神社是在1923年4月20日,可能儀式是在繞神社一周,不知道第八任的文人總督田健治郎是照片中哪一位?我想台南神社是田健任內欲促成天皇行幸所興建的,沒想到大正天皇卻生病由皇太子裕仁代表來台行啟。裕仁可能不是很願意或太匆促,聽說後來別人問起對台灣的印象,他只說:「台灣的木瓜很好吃」。

    田健總督對後來台日間發展關係重大,施政包括:內地延長至台灣、台日通婚、改成五州二廳、台日共學、台灣舊地名更改、修建嘉南大圳。我想田健總督把日本內地延長至台灣,如果天皇再來台行幸那就可成就他這項政績了。

    不過在裕仁皇太子到台灣之前(4月12日出發),他應該也知道4月1日他的二姑丈(能久親王兒子成久王)巴黎車禍薨去,姑姑(明治皇女)和另一三姑丈朝香宮鳩彥王都身受重傷。台灣之行裕仁皇太子和這些隨從應該心情都不好吧?尤其在參拜能久親王的台南神社時。

    關於能久和明治天皇輩分關係,明治天皇四個女兒中兩個嫁給能久的兒子,另兩個嫁給能久哥哥的兒子,四個明治天皇女婿都是邦家親王的第三代,而且邦家第四代良子女王就嫁給昭和天皇成香淳皇后。會不會皇族認為明治天皇和能久親王是同一輩份的?

  164. 紅豆湯圓表示:

    Jon桑提供的「裕仁皇太子參拜台南神社」照片,找到了參拜的路線圖。裕仁下車後先到左側(奉迎)步行到神社後方「御遺跡所」及「寶庫」參觀,然後再由照片右邊有小階梯的小門進入神社先種樹再參拜,奉送後再由前面鳥居處離開。從這路線圖也可完全清楚御遺跡所和神社的位置關係了。

  165. KING表示:

    紅豆先生真是認真用心到家
    每天都可給大家上到不同的一課真感謝比正式研討會更有收穫
    能感受到百年前的場景又重現再眼前一般的感覺
    紅豆老師對皇室的婚姻關係知曉深入
    但是北白川宮的後代為何要放棄或退出貴族身份
    是基於法規或是另有考慮請教紅豆先生好嗎
    道久先生如果知道本版如此熱烈探討北白川宮殿下的生平事蹟
    他依定會很有興趣加入表達看法
    因為本版中日文的隔閡很淡薄不是嗎

  166. 紅豆湯圓表示:

    謝謝KING桑的勉勵,其實很多賢拜都比我更用心更會找資料,我只是跟在後面加油添醋而已。

    關於退出皇族族身份,維基百科有如下解釋:
    明治維新時,日本皇室有五個宮家:伏見宮、桂宮、有棲川宮、閑院宮、山階宮。明治天皇時期又新設了十個宮家:久邇宮、賀陽宮、朝香宮、東久邇宮、小松宮、北白川宮、竹田宮、華頂宮、東伏見宮、梨本宮。以上十五個宮家及該宮家成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皆根據新的《皇室典範》均脫離皇籍,並以宮家名為姓氏。
    日本現有的宮家均為大正天皇的後代所設,分別是:秋筱宮、常陸宮、三笠宮、桂宮和高圓宮。

  167. 紅豆湯圓表示:

    抱歉!上面有些宮名用MS Word自動翻譯有錯誤。還有,我懷疑二次世界大戰後新的《皇室典範》是麥帥的指示。

  168. kING表示:

    謝謝紅豆桑的解答
    確實威基是幫大家解決不少難題
    昨天查了幾年前所拍的影像檔資料
    運送北白川宮靈柩的船抵達橫須賀港時
    去迎靈的有幾百人而後即透過鐵路抵達東京新橋站
    (日本首段鐵路是新橋至橫濱的50公里段)
    我就一直在思考到底是走海運或是鐵路
    昨晚我觀看四年前在臺圖館拍攝的影像資料
    正是寫明經由鐵路抵東京邸因為沒拍書的封面
    無法知曉該書名
    不過都以靈柩尊稱北白川宮殿下
    四年多之前就對此相關資料想多瞭解而無意中拍存下來
    因為本人家裡電腦與辦公室的電腦分開無法將那一頁PO上去也不會PO得動作
    之前PO上的照片都是透過站長代行的

  169. Jon表示:

    kING兄,

    北白川宮道久王於1947年10月皇籍離脫,內閣府文件的相關說明節錄如下:

    ○ 昭和22年10月14日に、内廷皇族及び秩父、高松及び三笠のいわゆる3直宮を除く11
    宮家51方が皇族の身分を離れた。(その当時の概況は別紙のとおり)
    離脱の根拠は、現行皇室典範の以下の条文。
    ①第11条第1項(15歳以上の内親王、王等の意思による離脱:10方)
    ②第11条第2項(やむを得ない特別の事由による離脱:4方(15歳未満の王、女
    王等で③以外の方))
    ③第13条(離脱する王等の妃、直系卑属・妃の離脱:32方)
    ④第14条第1項(寡妃の離脱:5方)。

    此次離脫的男性共26人,女性25人,總計11宮家51方。北白川宮家離脫的男性1人,女性3人。GHQ為此次離脫的主導者。

  170. kING表示:

    感謝JON桑
    真是手快腳快而且印證紅豆先生的推測GHQ主導的說法
    紅豆先生真是神妙極了

  171. 紅豆湯圓表示:

    kING桑過獎了!其實我也常常脫線臆測錯誤,承蒙各賢拜包庇不予追究,實在感激萬分。也或許我喜歡想像,脫離皇籍一事就想到連昭和天皇當時生命都掌握在麥帥手裡(可能被處決),哪有能力做這種自己「削籓」的事情。

    上面kING桑說有「臺圖館拍攝的影像資料」,是照片還是文字的影像呢?希望能儘速貼圖供大家參考,我個人還是覺得唯有「像片」和「親手跡」才能百分百確定一段歷史。關於能久親王之死,目前只看到彰化大肚溪畔被砲彈打到腳邊所寫的詩句,可以斷定8/29前沒事。9/18曾寫信給日本親友收錄在伊藤博文文件內,不知哪位賢拜有辦法找出來?從基隆之後就沒看到能久親王的紀錄照片,我想對做事非常仔細的日本人來說的確「非常」不尋常。

    這一百多年來已有很多學者研究過能久的死因,但以前資訊不發達有志者無法與人討論,恐無力完成此種研究。現在拜網路之賜,集合眾人或許可完成這不可能的任務。

    另有一個日本網站引經據典敘述能久親王一生,內容很詳細值得參考。其中有寫到例如能久親王曾被摘除仁孝天皇養子身份,親王和一品官位都沒有了。所以我認為以天皇養子身份並不能據此論及和天皇的輩分關係。另一個傳聞就是當初本來要派能久弟弟「貞愛親王」來台灣,是能久親王自動請纓才換人。我查了貞愛的第四混成旅團也有一萬二三千人和能久近衛師團一萬五千人相去不遠,說不定是有這種可能,目前台灣的研究都是偏向於能久被明治象徵處罰式的派遣到台灣。

    http://www.geocities.jp/ahmadjan_aqsaqal/ssr/4n5/no010001.html

  172. 水瓶表示:

    查一下皇太子裕仁來台的行程
    大正12年(1923)4月12日公告的「皇太子殿下臺灣行啟御日程」
    老天!真是太神奇了
    安排到分鐘
    「4月20日午後一時四十七分 北白川宮御遺跡所御著」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analy92&b=2&f=1025022691&p=3


    [站長回覆]:我在猜這可能是「事後」的記錄,才精確到分。

    不過昭和太子來台灣,是當年的大事,籌備工作非常繁複精準,等於是全島都動員了。連台灣百姓觀迎場面都排練多次。

  173. kING表示:

    紅豆桑
    在下所拍的臺圖管的記述11月11至16日的紀錄
    是一本書上的二頁(不是殿下的親筆跡)
    當時我只是想知道如何從安平運回日本也沒記住抵日本
    橫須賀港之後是在用海運或鐵路結果上面寫的是以鐵路
    所以抵達東京邸所是凌晨的時刻
    日本人在記述時間上都精準得叫人驚奇

    因為該照片放在家裡的電腦圖檔中我又不會上傳在本留言版

    看到您提供的紀錄殿下往生前的十幾天病況紀錄
    原來就是軍醫總長(後來的日本大文豪)森歐外的紀錄
    這麼說原來他也到過本人的故鄉大目降(台南縣新化鎮)
    原來後來很多記述殿下的文章都是引用森歐外總監的紀錄
    感謝紅豆桑極了
    那間房舍御遺跡到現在還在
    只是光復後變為新化鎮公所的公產被一位公所員工所住進迄今
    在幾年前著者因太繁文史工作者及有趣者在外探頭探尾
    也有遠來自日本的有心人士來造訪
    索性就用鐵圍籬圍起來
    新化鎮公部門應該要回列為地方歷史建築
    但是卻沒人聞問只有我們這些「瘋子」才有這種想法
    我已年過花甲故鄉的事物還是越覺得值得去追尋
    我上月為「台糖通訊」月刊重新整理一篇「臺灣糖業研究所的原鄉-大目降糖業試驗場」

    http://www.taisugar.com.tw/etaipei2/TaiSugar/index.jsp?recordid=2208

    歡迎進台糖通訊點閱指正
    站長也因我的提議到新化鎮參觀了一項新化街老街長 「梁道先生120歲特展」

  174. 紅豆湯圓表示:

    水瓶桑提供的皇太子行程表,或可查有無入住九份太子賓館,大概就知道是事前規劃或事後的紀錄。太子賓館原先計劃要住,後臨時改變行程。

    台南御遺跡所的參拜前後也只有18分鐘而已,所以Jon桑提供那張照片應該在4/20的01:48:30 PM+-誤差10秒按下快門(想太多對不起啦)。那張照片地上還可看到畫線,大家都走在線內,規劃的真精細啊!

    網路上一些研究甲午戰爭的中國學者對日本人計算時間的精確都非常驚訝,還有很多認為現在共匪和倭寇開戰,他們的北洋艦隊還是會被殲滅的。

  175. 北投埔表示:

    請閱 台灣電力太子賓館—金瓜石的新古蹟新景點, 對於 「東宮行啟」之旅,這是一場政治秀。演出主場所與未能前往的侍從或武官以他分身方式去的場所,都有明確記錄,對於「太子賓館原先計劃要住」也提出不同的說明!!請進入北投埔BLOG.

  176. 水瓶表示:

    又有一個時間出現
    陸軍幕僚歷史草案10月28日紀錄午前七時
    能久親王有心臟麻痺的現象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analy92&b=2&f=1025022692&p=4

  177. kING表示:

    感謝站長幫在下PO上台糖網址
    紅豆桑在精算考證時間上真是功夫到家
    日本人從明治維新起接觸西洋文化時就在教育上深入強調嚴守時間
    至今依然未褪色

    三年前在大阪車站書店看到一本
    日俄戰爭百年專書覺得很珍貴買回一本回來
    是重新考證且從俄國國家檔案圖清出的戰況寫生圖檔
    以至於在美談判過程的珍貴資料一應俱全
    東鄉平八郎等名將(我1956年讀小學五年級時的已故張老師親自講到日俄戰爭時
    在旅順港口日艦三次封鎖港口點燃戰艦起火的廣瀨武夫中佐(戰死後追昇)的歷史)
    三年前陪長官赴日考察時接待的新井先生說他有位經濟省的現任同僚就是東鄉元帥的曾孫
    東鄉元帥於1934年享壽87歲歸天時全日本的慰問信成千上萬其中有位小學生
    寫到『連東鄉元帥也會死嗎』在報紙上成了顯著報導

    事隔一百年在出書中詳細將當年的場景描述得鉅細靡遺好像您就是在現場實況轉播般的
    臨場感 203高地的前仆後繼 日本海的迎俄艦戰術
    另外 NHK每週一的夜晚「その時歴史が動いた」節目
    都會選擇某歷史明事件模擬當年場景重現銀幕在請歷史名家評論解說
    事後還可在NHK網站點閱屬有對話的文字資料 會日語者真是會被剝奪掉您的休閒時間
    因為實在是很想一次就能讀到很多中文以外的資訊
    還好像紅豆桑的解讀功力真叫人佩服
    今天拜網路發達之賜過去整整五十年前的幼小心願想探究其詳的好奇心終於得到實現
    感謝IT JON 水瓶 北投埔 站長‧‧‧熱心本站的諸先賢們對日治時期事物的發掘提供自己
    心得與大家分享直接提升咱們的文史素養無形中更熱愛這塊鄉土
    我一位教我三年小學最親切難忘的柯老師現在健在因為眼睛病變而不便閱讀 去探望柯老師時
    他總會提到新化鎮北白川宮御留宿的那間屋舍是新化鎮史不可遺忘的歷史建築
    可是如今已經沒人聞問只有咱們站長等同好們會去提起關注

  178. 水瓶表示:

    紅豆湯圓2009-01-6 9:42 AM 提供的網址差一點就漏看了,
    大家眼睛要利一些,
    一閃眼就漏了重要訊息。

    該網站採用「明治二十八年(一八九五)十月二十八日午前七時十五分、臺南にて死亡。四十九歳。」的說法,
    跟「陸軍幕僚歷史草案」較接近的分類。

    不知道該網站的製作背景為何?
    弄個『親王・諸王略傳』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呀!

  179. kensyu表示:

    同樣的日子同樣的時間
    有趣的是
    有沒有注意到「陸軍幕僚歷史草案」裡所記載的是親王病危準備歸京
    跟『親王・諸王略傳』網站所引用森鷗外的「能久親王事蹟」裡的敘訴還是有點不同

  180. 紅豆湯圓表示:

    kING桑四年前台圖館拍到北白川宮靈柩透過「鐵路」由橫須賀軍港運抵新橋站,我立刻回頭重看Jon桑在2008-12-26 12:40 PM所貼的宮內大臣伯爵土方久元寫給海軍大臣侯爵西鄉從道的書面通知單。「御發車」是「鐵路」的說法確較船運合理。

    根據內容發單後只有十多小時的時效,卻可從西鄉大臣蓋章之後立刻很短時間完成下達七個單位38個官員的簽章。那個時代沒有電子郵件沒有影印機卻能夠連繫如此迅速各單位完成該做的準備,這是在一佰一十四年前的十九世紀呀,日本人的時間和做事精確度可見一般。

    對照一佰一十四年後二十一世紀今天的台灣,一位KMT氰胺級立委違反國家大法,已經過了三百零四天(七千多小時)也沒看到立法院、外交部、檢調單位乃至監察大院有任何承辦人員蓋章辦理,還呆呆坐在那裡等著領年終獎金,真是笑掉全世界的大牙。真是所謂「不要臉天下無敵」的政府啊!

    關於這張宮內大臣通知單我還有一些個人的發現,也立刻購入兩本歷史書籍來查證,希望很快整理出來和各位賢拜共同來研究討論。

  181. KING表示:

    紅豆桑
    您真是很考究相關寶貴文獻
    因為在下不會將所拍影像PO上可否教一次程序
    我拍的那二頁之相片(當時是無意中拍下的四百萬剛出來)
    現在該原書書應該都已經數位化了
    相片是放在家中的影像如果會PO就下班之後在依您的程序上傳
    在在均顯示早在百年前日本人對嚴守時間謹記時刻是如何到家
    在本版很感驚訝其的原來我學生時代口中熟悉的森歐外文豪竟然就是
    當年的征台近位施團長北白川宮殿下的軍醫總監也曾經在本人故鄉大目降(新化鎮)停留過一夜
    森文豪的後代也在台從事醫學貢獻
    歷史就是歷史
    我在多年前在北市懷寧街無意中預見大學教我們近代史的江樹生老師(臺南玉井人他為了研究
    荷據實期臺灣史到荷蘭從頭學起在荷蘭定居)跟他寒暄了半小時
    才知道歷史文化是不可分他只說在荷蘭三十年還生活過得去

  182. 紅豆湯圓表示:

    KING桑可將影像用E-Mail寄給我,我可幫您放入我的網頁內超連結PO上去。

  183. 紅豆湯圓表示:

    不知道能久親王靈柩到達橫須賀軍港後宮內大臣土方久元是否還有通知其他大臣呢?還是只有海軍大臣西鄉從道?如果只有通知海軍大臣那就代表西鄉從道在這征台事件中腳色的重要性了。

    西鄉從道是出身薩摩藩士(鹿兒島)。明治維新初期社會結構改變,反抗意識最強的薩摩士族為求安置一些「失業」的武士及擴張版圖,遂興起征韓與征台論。在1871年發生的台灣牡丹社事件,日本藉口琉球人被原住民所殺,於是在1874年任命西鄉從道為中將「台灣蕃地事務局」都督,率兵三千人登陸屏東射寮。後來因為歐美干涉、兵士病死五百人、花費六百萬銀兩以及清廷欲派出淮軍六千三百人攻打,所以才和解撤兵。在出兵台灣前,明治天皇曾因歐美干涉而下令停止進軍行動,但西鄉從道卻悍然抗命直攻台灣,這是有名的「西鄉大暴走」事件。後來擔任台灣第一任總督樺山資紀與民政長官水野遵當時還是少佐都曾參與。

    在1895年時西鄉從道已是侯爵和總理大臣侯爵伊藤博文平起平坐,而且有多次擔任總理的機會,但他都以兄長西鄉隆盛為「逆賊」污名而婉拒。如果不是1902去逝,應該會比伊藤博文更早晉封公爵。從派到台灣的第一任總督樺山資紀、水野遵及副總督兼南進軍司令高島革丙之助都是西鄉從道的部下來看,我個人相信當時海軍大臣西鄉從道乃是策劃1895征台的中心人物。

    還有一個軼聞就是西鄉從道的哥哥西鄉隆盛(明治維新三傑之ㄧ)在1850年曾受薩摩藩主島津齊彬之命到台灣偵查半年,與南方澳原住民女子相戀,但懷孕後突然落跑。後來55年後的1905年西鄉隆盛庶子西鄉菊次郎到台灣擔任宜蘭廳長曾找過這位台灣大哥相認。不知道這會不會影響西鄉從道對台政策,也牽動到台灣的百年歷史?

    西鄉從道
    http://ja.wikipedia.org/wiki/%E8%A5%BF%E9%83%B7%E5%BE%93%E9%81%93

  184. KING表示:

    我將寄給站長請他轉上去
    謝謝紅豆桑極了

  185. 北投埔表示:

    今天處理多年垃圾, 意外看到「東宮行啟」的原始日文資料, 想要一電子檔的朋友,請寫私秘信給北投埔!!但要下禮拜以後才會寄出!!

  186. 水瓶表示:

    關於紅豆湯圓所提:
    「還有一個軼聞就是西鄉從道的哥哥西鄉隆盛(明治維新三傑之ㄧ)在1850年曾受薩摩藩主島津齊彬之命到台灣偵查半年」

    印象中他不是跟島津齊彬不太合?!
    後來安政大獄,西鄉隆盛護送僧人月照,自殺沒死,被齊彬流放到奄美大島,
    假如真的來臺灣,應該是蹺班來的吧!

  187. 紅豆湯圓表示:

    關於西鄉隆盛與薩摩藩主島津齊彬之關係

    1844年西鄉隆盛16歲開始擔任薩摩藩的「郡方書役助」,1850島津齊彬當藩主後隆盛上書獲得賞識,1854隆盛成為齊彬的隨從,1858齊彬死亡,1859「安政大獄」隆盛自殺獲救後被井伊直弼流放到庵美大島。

    根據1905年西鄉隆盛庶子西鄉菊次郎和南方澳大哥相認故事來判斷,西鄉隆盛應該是1850冬天到1851四月被派到台灣的,就像間諜故事一樣,任務中止就無聲息的消失。據菊次郎太太久子說那個南方澳大哥長的和西鄉隆盛很像,身材高大一百八十多公分。

    關於1923年裕仁皇太子來台

    因能久親王兒子成久王4月1日巴黎車禍喪生,裕仁皇太子來台行啟延誤十天左右,所以之前水瓶桑提供「皇太子殿下臺灣行啟御日程」應是事後的記載。不過日本人以分鐘來計算行程還是精確的令人信服。

    當時報導也提到成久王喪生後,1917年他在台南神社親手種植的菩提樹也立刻隨之枯萎,冥冥中注定的命運。

  188. 水瓶表示:

    自首!
    水瓶把島津齊彬跟後來的島津久光弄混了!

    關於皇太子殿下行啟御日程,
    讓大家猜來猜去,水瓶特地再去查一下!
    水瓶所發佈的是大正12年4月12日的公告,
    後來的行程日期跟公告,大致上是吻合的,
    如十六日來基隆,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analy92&b=2&f=1025022694&p=6

    20日到臺南,
    都跟公告的預定日期相近。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analy92&b=2&f=1025022695&p=7

  189. KING表示:

    真感謝紅豆桑
    對西鄉從道與臺灣的早期關係一起描述真是貼切清楚極了
    我第一次是三十年前初到日本時在上野公園看到隆盛的銅像
    但對他的背景歷史毫無所悉
    給大加上了一課明治維新的外史
    西方專家要瞭解日本都是從明治維新前後切入的
    日本時代據吸引人的故事依然都是這物語的故事舞台較受人歡迎
    紅豆喪真是敬佩您
    都能挖出這些老歷史新說的輕鬆描述

  190. KING表示:

    真對不起紅豆桑
    將應該打正字的「紅豆桑」的「桑」打成那個極不適的字眼
    這是用注音符號鍵入的最大副作用也正是只會這種鍵入者的罪過
    請站長幫忙代改正為「紅豆桑」
    「時代據」改為「時代劇」
    老是犯錯真是阿答了
    請紅豆桑務必原諒舍下
    紅豆桑確實足夠實力來開一門專題講座
    只要是日治時期的軼事肯定會有不少同好者引頸期待

  191. 水瓶表示:

    呵呵!這個專題還真是越寫越多!
    回到源頭「彰化永靖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遺蹟碑」,
    剛才翻到當時的紀錄,
    水瓶就放漢文版的部分,
    昭和九年6月14日午前十時40分當天揭幕當時可是盛況空前,
    原來陳捷鰲是重要的關係人,
    眼尖的網友還會看到名單有辜顯榮喔!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analy92&b=2&f=1025022697&p=9


    [站長回覆]:陳捷鰲是永靖餘三館屋主(紀念碑的地主),也是當地庄長,不只是關係人,其實是主人啦。

    至於辜顯榮,最近發現只要是台中州(鹿港是台中州)、台北州,需要捐錢的場合(建廟、建神社、建學校、建紀念物),他都有被勒捐。事實上辜某雖然歷史定位歧異,但當年台灣窮人出身年輕人考取高等學府(大學、高等學校),跑去辜家敲門希望寄付,辜顯榮都不會拒絕。

  192. Jon表示:

    補充一下水瓶兄提到的陳捷鰲,之前小弟提供過一張陳家的戶籍謄本如下:



  193. kensyu表示:

    是阿 如水瓶兄所言這個主題越來越精采了

    讓我忍不住把2年多前曾寫過的一篇 武田五一(京都大學建築系創始人)
    翻出來整理一下
    裏面就以北白川宮神社設計的幕後花絮做為故事的開端
    請各位前輩多指教
    http://blog.roodo.com/kensyu/archives/8081773.html

    希望此版的故事能夠繼續下去 ^^

  194. 北投埔表示:

    kensyu san
    你的文章是最佳台灣建築史的教材, 希望年輕朋友好好從這個BLOG得到養份成長!!

  195. 水瓶表示:

    臺灣神社收藏能久親王的墨寶
    推定明治13-19年

    策定社頭雷雨中
    奇兵一擊奏奇功
    英雄方寸無人識
    漫道神靈助乃公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analy92&b=2&f=1025022698&p=10

    也獻給為這部落格努力的大家!

  196. KUROHAGI表示:

    關於西鄉到台灣
    http://zhenyan.cocolog-nifty.com/twlog/2005/05/post_7384.html
    “西鄉南洲翁基隆蘇澳を偵察し、嘉永四年南方澳に子孫を遺せし物語”

    西郷吉之助隆盛卿、嘉永四年、御歲二十五歲の春、君命を奉じ沖縄群地を連ねて南下し、 台湾北部を偵察した時…..

    嘉永四年春天是1851年春天

  197. KING表示:

    真感謝Mr. KUROHAGI
    從台大圖書館尋找出如此罕有的
    有關西鄉隆盛(たかもり)様的珍貴文獻
    這個敘述與紅豆桑先前所講的西鄉隆盛之子來台任宜蘭官職時曾與南方澳大哥相認
    當時隆盛來台是在孝名天皇嘉永 四年春天(1851年春天)
    此與紅豆桑所指的1851四月是相吻合
    佩服感謝二位的考究

    MR KUROHAGI
    如果能夠將全影印起來放在自己的部落格更會吸引很多的同好
    (もしできればその本の全部をごブローグにいれたら
     もっといいと考えてみんなが期待しています)

    1895年日本征台之役
    的戰死人數1988人(甲午之戰戰死1161人)
    病死人數7604人(甲午之戰病死7234人)
    (以上為海軍除外)
    依據在下購自日本東京的「新詳日本史」〈濱島書店出版〉2003年10月發行(890日圓)

  198. 紅豆湯圓表示:

    又找到ㄧ個資料。1896年6月17日台灣總督府慶祝第一個始政紀念日,剛被任命為第二任總督的桂太郎和首相伊藤博文、西鄉從道、後藤新平一起抵台。可見西鄉從道在征台一役地位的重要性了,說不定他就是直接指揮能久親王近衛師團的人了。

    我猜西鄉從道早就知道他大哥西鄉隆盛在台灣南方澳有個親骨肉吳武荖,不過這一次西鄉從道並沒有尋找,而是九年後1905年由隆盛庶子菊次郎親自來相認。

  199. KING表示:

    紅豆桑
    當時隆盛來南方澳係以喬裝琉球人裝扮秘密登陸
    在南方澳停留半年之後返回鹿兒島
    滯留南方澳期間熱心照顧他的一位女性
    等隆盛回鹿兒島沒多久就生下兒子
    隆盛之孫輩(吳龜力)以後到底如何尚無下文
    隆盛個性直爽 有次在天皇的國宴中
    自稱自己不懂禮貌在天皇面前將整個盤子端起來喝東西
    天皇看了並不為意還是表示欣賞隆盛
    這是依據隆盛傳記簡要敘述中所稱
    當然還是要感謝紅豆桑的傳神描述
    日本人對隆盛還是蠻歡迎的

  200. 紅豆湯圓表示:

    記載西鄉隆盛在台灣親骨肉名叫吳武荖生有一子叫吳龜力。吳龜力一生困苦沒有結婚生子,所以西鄉隆盛在台灣就沒後代了。不過吳武荖是否只有一子吳龜力或還有女兒,就不知道了。

    基本上當時有台灣原住民後代並不是一件可以公開的事,何況西鄉隆盛在日本人心中地位是非常崇高的。

  201. 紅豆湯圓表示:

    根據林炳炎兄提供「東宮行啟」一文, 1923年裕仁皇太子4月26日在「御賜宴」名單上可清楚看到12位重量級台灣士紳的排名(不按筆劃按份量)。

    總督府評議員:
    辜顯榮、許廷光、楊吉臣、林熊徵、李延禧、黃欣、藍高川、楊拱辰
    民間有力人士:
    陳中和、蔡旗枋、王慶忠、林獻堂

    其他的台灣士紳就只有「御賜茶」喫茶趣了。

  202. 水瓶表示:

    好奇翻一下陳捷鰲的新聞,
    原來擔任永靖庄長時代還發生不小的地方政治糾紛,
    1934年4月鬧出永靖庄長辭任問題,
    陳派、魏派的角力波及新來的內地庄長渡邊氏,
    6月紀念碑揭幕處於尷尬的時期,
    1935年6月又回給陳捷鰲之弟弟陳捷音擔任庄長,
    1936年2月又傳出陳捷鰲為祀奉紀念碑辭退任何公職。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analy92&b=2&f=1025022700&p=12

    還真有些複雜!

  203. 水瓶表示:

    緊急聲明!
    資料看錯了,
    「1935年6月又回給陳捷鰲之弟弟陳捷音擔任庄長」沒有這一回事!
    庄長還是渡邊!

    傷腦筋!嚇出一身冷汗!

  204. Jon表示:

    凱劭兄,

    貼圖的功能怎麼不見了?有幾張北白川富子(大妃殿下)來台參拜的寫真想與各位分享。


    [站長回覆]:那功能會造成系統漏洞(駭客侵入,或者駭客貼一隻會主動感染的病毐,感染來本站的網友),所以我決定拿掉了。絕大多數Blog不讓人貼圖,不讓訪客可以改留言內容,原因就在此。

    你把圖網址列出來就可以了,我站長權限比較高,再把圖網址改成圖。

  205. Jon表示:

    不知為何無法貼上所有連結,先留下我的相簿網址,也可以看到照片。

    http://www.flickr.com/photos/jonyao/

    北白川宮大妃殿下

  206. KING表示:

    感謝JON桑與紅豆桑的珍藏挖掘出很多寶貝出來
    讓大家分享
    這些隔了一世紀的人物彷彿又重新神采奕奕地展現在眼前
    他們的後代知道很多人都在關注他們的軼事肯定會很有興趣

  207. 笨漾表示:

    我想參觀餘三館
    結果那天我是餘三館時
    好像沒開樣子
    可以告訴我餘三館那裡有電話嗎
    和開放時間

    過年有開放嗎
    因為我們學校寒假作業要介紹古蹟
    因為我讀得是觀光事業科
    所以必須參觀餘三館ˇ喔


    [站長回覆]:永靖餘三館仍是私宅,有人居住,且場地狹小;所以不是經常性開放。

    要問開放的事宜,請查各縣市文化局詢問,而不是問我,我只是「去過餘三館的人」罷了。

  208. KING表示:

    北白川宮殿下
    係於1895年10月3日抵達員林郡永靖庄
    當天天氣狀況極欠佳當天所乘御馬陷入河中
    而且特地從東京隨伴在身邊所寵愛的隨從中村文藏
    當天因為罹病被送到野戰醫院
    隔天四日殿下自行到濁水溪河岸觀看溪水水勢
    於決定是否人馬可以渡涉過河之後又回到永靖餘三館
    此時就下達開始南進的命令
    五日仍停留在餘三館
    六日上午8時15分往濁水溪方向南下
    員林郡永靖庄字南港西81番地御營舍餘三館為陳有光所有
    陳有光為地方屈指名望家在餘三館停留三天等待進衛師團本對來到
    到了昭和十年該戶主為陳捷鰲代代均為名望家為庄內第一富豪
    從殿下停留該處開始就有設立殿下御遺跡的計畫
    直到昭和八年(1933)由陳捷鰲繼承長輩遺志
    花費一萬日圓(當年幣值)在自宅前買下一甲土地
    將其做為公園是造園景設立壯大紀念碑昭和九年五月十八日舉行揭幕式
    碑正面「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遺跡碑」為臺灣總督府中川健藏之親筆 背面碑文為台中州知事竹下豐次之所撰
    全島殿下之御遺跡紀念碑全都是由公家經費籌設建立唯獨此
    永靖庄紀念碑係由一位私人努力建成 足可見陳家對殿下崇敬之情
    殿下六日離開永靖庄之後 在永靖南方一里三十町的北斗街「梅亭書房」御宿營
    書房主人為文人許從龍先生 諱騰蛟 字際鳳號 與殿下談得甚來
    以筆談方式交談並贈送殿下一支親自揮毫的扇子
    該書房主人因為兩袖清風身無積蓄死後該書房即成廢屋淹沒於野草中
    殿下於渡濁水溪時吟詠一詩

    河水恣流激急湍
    危岩荒谷草不攢
    如此險惡恐無比
    獸蹊鳥道幾辛酸
    遠伐荊蠻百事辛
    奚堪惡水與炎塵
    去鄉半歲君休笑
    忽為白頭黑面人


    [站長回覆]:補充一下,

    以上文字記錄提到,北白川宮殿下親自去看濁水溪水勢,以決定要不要渡河;之後又回到永靖餘三館。

    現在的永靖,距離濁水溪畔大概15公里,這一來一回就是30公里,在那個年代起碼是一整個白天的行程了,看起來有點不可思議。

    事實上。台灣全國第一大河濁水溪,自古以來改道多次,近百多年來,河道曾經過彰化縣境、目前彰化雲林交界、雲林縣境;彰雲平原可以說是濁水溪沖積出來的。

    北白川宮殿下當年看到的濁水溪,不是現在的西螺溪洲濁水溪。

    濁水溪平原河流變遷圖表

    當年,永靖就在當時的「舊」濁水溪畔。

  209. KING表示:

    上文是昭和十年(1935)撰述的內容
    更正為‧‧‧「以筆交談」
    驚嘆站長的考據功力
    一八九五年當時應該就是站長所指認的舊濁水溪
    而非現在的新河道
    詩中殿下提到從四月十日從日本出發到中國金州接獲征台命令
    轉赴臺灣
    在彰化停留達35天之後再至永靖庄停留三晚
    此時距四月十日正好過了半年
    長程征戰遣兵調將 頭部不由然添增白髮臉部也都曬黑了

    感謝站長很會推論百年前的時空場景好極了

  210. 吹雪表示:

    我是鹽水葉家八角樓的後人
    原本對乙未抗日就有興趣
    不過無意中來到此站才大開眼界
    以後會跟大家多多學習

  211. 紅豆湯圓表示:

    「吹雪」桑您好, 1943年您們葉家拆除鹽水八角樓第二進改立「伏見宮貞愛親王御遺跡鹽水港御設營所」石碑後,我的祖父就花了一千元買下那些建材在民生街另建住宅。網路有記載1895年我們翁家先祖翁煌南和葉家先祖葉瑞西不但有師生關係且一起領導鹽水港抗日,不過都先後投降了。

    我在網頁放了一張網友Jon桑提供「1901年北白川宮大妃來台」紀念冊的一張臺灣仕紳照片,裡面有兩位我認為是翁煌南和葉瑞西,不知您是否可幫忙確認其一是否您的先祖葉瑞西先生呢?謝謝幫忙。

  212. KING表示:

    吹雪先生
    本站之所以熱鬧都要歸功於同好們的熱情提供自己心得與大家分享
    在下亦是南縣人(新化)從小就聽耆老們提到北白川宮軼事
    也有若干收藏是咱們台南縣值得述說的材料
    鹽水港廳自古就是名鎮有許許多多的文史可供大家去關注
    本週四將有一場與南縣府的台北市新春聚會或許會建議公部門要多去珍存這些老祖宗
    留下的文史祖產尤其是日治時期文獻
    最近無意中看到登輝總統於2002年的兩篇日文演講稿特別推崇
    二位對臺灣最有貢獻的名家一位是
    臺灣糖業發展的靈魂人物(在臺灣總督府提出臺灣糖業改良意見書並擔任首任
    臨時糖業局長在台任職近二年 最可貴的離開臺灣之後仍擔任顧問級要職
    每年回台指導糖業發展使台灣成為糖業王國)也是1899年用英文出版日本武士道一書
    轟動國際 是迄2004年日幣五千日圓紙幣影像人物的「新渡戶道造」(Inazo Nitobe )
    另一位是嘉南大圳工程的日本技師東大畢業後即獻身臺灣直到56歲搭海輪遭美軍擊沈受難的
    八田與一先生 八田太太外代樹女士三年後在烏山頭水庫出水口投水自盡隨夫而去
    我已經將此兩篇資訊傳給一位日本友人讓他知道日本人前輩對臺灣的貢獻事蹟

  213. 吹雪表示:

    紅豆桑
    幸會幸會
    原來我們兩家有這層淵源
    我家祖先原是開基祖的大房
    因為二房葉老師瑞西的母親先有兒子
    故躍昇為大房
    這張寶貴的照片
    我會拿去給葉老師的後代長輩認一認
    King桑
    幾年前台南縣的姐妹市金澤市曾派員
    至烏山頭祭拜同鄉八田與一桑
    我有全程參與接待(但不是隨譯)
    印象深刻的是
    那個參與設計日本時代劇(利家與松)
    中有關兜與盔甲的藝術家也有來
    我們也有去拜會新化農會喔

  214. 吹雪表示:

    抱歉
    有件事不得不再提一提
    據聞當年鹽水城守了四天才被拿下
    日軍也殺了很多居民
    先民們為了顧全大局才投降
    總比那些不戰而逃的清兵好
    還有
    二次大戰日軍用四天就拿下英軍固守的新加坡

    我想
    我們的祖先們就不用不好意思了吧

  215. 紅豆湯圓表示:

    「吹雪」桑幸會!網路記載翁煌南老師先投降然後勸說學生葉瑞西,過幾天葉就出來投降了。我手邊資料說1895年10月10日北白川宮近衛師團右側支隊已從嘉義攻到鹽水港,10月10日貞愛親王的混成四旅登陸布袋嘴10月11日就直接進駐鹽水港了,後來停留了鹽水港十天都是住在您們家鹽水八角樓第二進,那段時間都是在掃蕩附近村莊如義竹、東石。曾聽很多老一輩說當時能久親王隨著近衛師團右側支隊到鹽水港欲見其弟貞愛親王,卻在義竹被刺殺抬進鹽水八角樓搶救。不知葉家有沒有長輩親眼看到或講過這樣的事情?

    據我父母說(他們也是聽長輩說的),當時鹽水港的迦迦藍廟前廣場日軍有槍決很多反抗軍。我們義竹老家也曾被日軍放火,很多年後才重修。

    當年清兵都是從中國來的當然能閃則閃,不能指望它們為台灣打拼。2000年台灣一些外省老將領說「不知為何而戰」就是相同的戲碼,這裡不是他的家鄉嘛。

    上面那張照片除了日人明確指出左邊高個子為辜顯榮,其他只說是台灣紳士。我是有印象在網路上看過您先祖葉瑞西,而且翁煌南和家族舊照很像,所以才這麼認為,當然目前不是百分百確定。我還辨識出幾個嘉義紳士,還有右立穿白色服額頭很高者有點像是林獻堂?1881年生年紀不會差太多。

    1940年我祖父買入您家貞愛親王住過的八角樓第二進來建自宅,1971年我祖父去逝後祖母欲將此屋捐給台南縣政府作為紀念圖書館,卻因百多年原木建材被油漆過而未能通過認定。現在此屋已傾倒,殊為可惜!
    http://tdm.tnc.gov.tw/webMain.php?act=showDetail&xml_id=cca100044-hp-4_173-0001&dtd_id=2

  216. 吹雪表示:

    紅豆桑
    十幾年前我看過聯合報一篇報導
    指出北白川宮在義竹被刺受傷
    曾在八角樓療傷而死在台南吳園
    我倒是聽長輩說過
    樺山資紀在甲午戰爭之前就曾化裝為雲水僧
    由不知情的祖先供養掛褡住進八角樓
    俟機蒐集刺探地方風俗軍情
    還有
    現任台南縣政府文化局葉局長
    好像就是我們第一代義竹媽(翁蜜)的後代

  217. 紅豆湯圓表示:

    吹雪桑
    因為「歷史記載」能久親王在嘉義住了十天(10/9到10/18)才繼續前進安溪寮,貞愛親王10/10登陸後在鹽水您們葉家八角樓住到10/18才再出發。這一段十天之久我覺得非常奇怪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所以才問您是否有先人看到能久親王被抬進八角樓的傳聞。日本人也有傳言說能久親王是因忍受不了這麼長時間在台灣無法回到日本而舉槍自盡。

    樺山資紀化妝成僧侶住在您家過,想必1895年後您先祖一定非常驚訝。大家都聽說過日本人1895年以前已有台灣各地詳盡的風土民情資料,就是透過化裝成僧侶、浪人刺探拿回的情報,之前1850年西鄉隆盛南方澳偵查應是開端。樺山資紀(1837~1922)在1863薩英戰爭從軍,經過1868~1869戊辰戰爭,1871升少佐,1974隨「西鄉從道」進攻台灣,1877年已是中佐參謀長參加西南戰爭。由這些經歷,我想樺山是在1869到1871年間被派到台灣當間諜的。不過我猜樺山本人一定不會透露這些機密事情,而是您先祖自行認出的。或許貞愛親王駐紮在您們家就是樺山資紀指定的。

    台南縣姓翁大概都是從義竹出來,您們第一代義竹媽應也是我的先祖,台南的鄉親大家牽一牽可能都是一家人,凱劭站長的外公是我外曾祖母布袋港的親戚呢。我父親說你們葉家有一位他南一中的學長(父親忘記他名字),成績非常優異考入總督府醫學校,1945年後轉入台大醫科,可惜在二二八事件中不幸遇難了。

  218. 吹雪表示:

    紅豆桑
    我的祖父生前不愛太公開談論八角樓的一切
    包括日本人佔領和堂叔公葉盛吉的事蹟等等
    我想可能是國民黨帶給他的一些寒蟬效應吧
    葉盛吉是日據時代台南一中畢業的
    後來東渡日本考上東京帝大醫學院
    光復後轉回台大完成學業
    他與彭明敏及李登輝同一年出生
    因為參加左派組織於白色恐怖時被槍決
    司馬遼太郎的台灣紀行有一篇就是在寫他
    侯孝賢的好男好女劇本也是參考他的事蹟
    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亦曾連載的的傳記(雙鄉記)
    我想
    如果有人要研究當時知識份子對國家認同的徬徨
    或者對國民黨和共產黨憧憬的先後幻滅
    可參考他的心路歷程和學思


    [站長回覆]:葉盛吉的遺腹子是成大都計系葉光毅教授。司馬遼太郎來台灣紀行時,有到台南找葉教授談他素未謀面的父親並寫在書裡,這本書還沒發行漢文版前,我就有一個機綠,親眼看到葉光毅教授向一位台南成大附近的照相館老板介紹這本,有他與他父親名字在內的日文書,我當年是路人,葉教授並不認識我。

    至於這本書會暴紅,是漢文版發行之後,因為在台中國人發現李登輝在書裡講了「身為台灣人的悲哀,國民黨是外來政權,李登輝二十二歲以前是日本人」云云,這也是中國新黨會成立的一個藉口。

    至於侯孝賢的「好男好女」主角取材是鍾浩東(林強)、蔣碧玉(伊能靜)的故事。鍾浩東是美濃鍾理和同父異母弟弟,蔣碧玉則是蔣渭水的養女(姪女過繼給蔣渭水做女兒);葉盛吉與他們是同時代且有同質性沒錯,但不太記得電影裡有葉盛吉的身影了;這部電影我還記得的剩下中國廣東鄉間某座客家庄合院房間裡伊能靜穿的胸衣了,沒辦法侯孝賢的電影就是太悶了…

  219. 吹雪表示:

    謝謝站長的指正
    原來我看到的是醫師作家陳豐偉的同名時報文學獎得獎小說
    “好男好女”
    他的一句被刪掉的得獎感言是
    “謝謝陳映真翻譯的「葉盛吉傳」,以及藍博洲的田野調查,
    讓我可以直接採用我所臨摹的人的語氣,重現舊時代的典雅。”
    還有
    我也覺得侯孝賢的電影有點悶
    劇中人物要嘛不說話要嘛就嘟嘟噥噥 呢喃自語
    哈哈
    不過整體意境是蠻令人懷舊的啦

  220. 站長表示:

    台灣日日新報查「北白川宮殿下博物舘」

    這是在查博物舘時意外發現『北白川宮殿下博物舘』條目,有些可能與北白川宮殿下無關,但不刪除,讓大家可以看到原味。

    1. 標題博物舘出品
    關鍵詞生蕃人
    日期1897-04-30年號明治30年 刊別日刊版次02

    2. 標題博物舘出品
    關鍵詞生蕃人
    日期1897-05-07年號明治30年 刊別日刊版次02

    3. 標題臺灣に關する豐太閤の敎書
    關鍵詞大澤敬之氏;京都博物舘;豐公遺物展覽會;高山國;臺灣
    日期1898-02-15年號明治31年 刊別日刊版次04

    4. 標題本島郵便遞送圖の天覽
    關鍵詞民政部通信課;生蕃;遞信省郵便博物館;米田侍從
    日期1898-10-31年號明治31年 刊別日刊版次02

    5. 標題英國博物館と本島人の撮影
    關鍵詞人類學部陳列場;東京帝國博物舘;總督府;民政部殖產課;田代技師;台北
    日期1899-02-16年號明治32年 刊別日刊版次02

    6. 標題博物撮影
    關鍵詞英國博物舘;人類學部陳列場;東京博物舘;民政部殖產課田代技師;艋舺
    日期1899-02-19年號明治32年 刊別日刊版次05

    7. 標題膠州事情と本島囑書舘
    關鍵詞博物舘;書籍舘;淡水舘;蕃情研究會;臺灣協會;陸軍偕行社
    日期1899-05-25年號明治32年 刊別日刊版次02

    8. 標題郵便物博物舘
    日期1900-01-27年號明治33年 刊別日刊版次01

    9. 標題日本赤十字社第十回總會
    關鍵詞東京上野公園博物館;臺北支部
    日期1900-05-06年號明治33年 刊別日刊版次02

    10. 標題天覽寫影
    關鍵詞民政部通信課;遞信省郵便博物舘;米田侍從
    日期1900-11-01年號明治33年 刊別日刊版次03

    11. 標題御遺跡保存地博物館陳列品
    關鍵詞北白川宮殿下御遺跡
    日期1901-05-02年號明治34年 刊別日刊版次02

    12. 標題臺南縣博物舘の開始準備
    關鍵詞北白川宮殿下;建物;修繕
    日期1901-09-03年號明治34年 刊別日刊版次02

    13. 標題准俻開舘
    關鍵詞臺南縣;博物舘;北白川宮殿下
    日期1901-09-04年號明治34年 刊別日刊版次03

    14. 標題臺南の御遺跡祭典
    關鍵詞臺灣神社;總督府;博物舘
    日期1902-02-22年號明治35年 刊別日刊版次02

    15. 標題神跡祭典
    關鍵詞臺南;臺灣神社;禰官齋藤正義;總督府;博物館
    日期1902-02-23年號明治35年 刊別日刊版次05

    16. 標題臺南の御遺蹟竣工奉吿案
    關鍵詞神殿;武官;文官;博物舘
    日期1902-03-04年號明治35年 刊別日刊版次02

    17. 標題遺跡祭典
    關鍵詞臺南;故北白川宮殿下遺跡;博物館
    日期1902-03-04年號明治35年 刊別日刊版次03

    18. 標題臺南雜事
    關鍵詞演習;大島警視總長;噍吧哞;陸軍大學;神頭參謀;博物舘;砂糖
    日期1902-03-09年號明治35年 刊別日刊版次03

    19. 標題博物盛况
    關鍵詞臺南;博物館
    日期1902-03-12年號明治35年 刊別日刊版次03

    20. 標題臺灣に於ける人類學的調查
    關鍵詞博物舘
    日期1902-03-14年號明治35年 刊別日刊版次02

    21. 標題臺南博物舘の建築物
    日期1902-04-19年號明治35年 刊別日刊版次02

    22. 標題東京博物館の特別展覽會
    日期1903-04-02年號明治36年 刊別日刊版次01

    23. 標題東京敎育博物館の近况
    日期1903-04-26年號明治36年 刊別日刊版次03

    24. 標題南投陶器所の近況
    關鍵詞臺南博物館
    日期1905-02-22年號明治38年 刊別日刊版次02

    25. 標題南投陶器所近況
    關鍵詞臺南博物館
    日期1905-02-25年號明治38年 刊別日刊版次04

    26. 標題侍從武官の買上品
    關鍵詞臺南博物館;物產及び手藝品;林投卷煙草;南投燒;鷹司侍從武官;北勢橫街陳瑞寳
    日期1905-08-29年號明治38年 刊別日刊版次05

    27. 標題臺南の博物館
    日期1905-10-14年號明治38年 刊別日刊版次02

    28. 標題臺南の祭典と博物館
    關鍵詞御遺跡御祭典及招魂祭;工藝品敎育品
    日期1905-11-05年號明治38年 刊別日刊版次05

    29. 標題蕃人風俗と伯林博物館
    關鍵詞獨逸國伯林博物館;警察本署蕃務掛
    日期1905-12-05年號明治38年 刊別日刊版次02

    30. 標題帝室博物館へ出品
    關鍵詞臺南廳;大南門
    日期1907-01-17年號明治40年 刊別日刊版次02

    31. 標題臺南博物館の陳列品
    日期1907-03-24年號明治40年 刊別日刊版次02

    32. 標題博物館の本島陳列品
    關鍵詞帝室博物館;總督府;臺灣博物館;伊能嘉矩
    日期1907-04-24年號明治40年 刊別日刊版次02

    33. 標題祝民政長官談話(上) 臺灣博覽會問題
    關鍵詞總督府;岡本臺中廳長;故兒玉總督;臺北;紀念博物館
    日期1907-05-12年號明治40年 刊別日刊版次02

    34. 標題帝室博物館の本島陳列品
    日期1907-06-13年號明治40年 刊別日刊版次02

    35. 標題臺灣博覽會開設に就て
    關鍵詞臺北商工談話會;兒玉前總督紀念博物館
    日期1907-08-02年號明治40年 刊別日刊版次02

    36. 標題臺南博物館の陳列品
    關鍵詞村上廳長
    日期1907-09-14年號明治40年 刊別日刊版次02

    37. 標題臺南の祭典と招魂祭 博物館の入場者
    關鍵詞臺南海物館
    日期1907-11-01年號明治40年 刊別日刊版次05

    38. 標題臺南博物館現況
    關鍵詞莊雅橋街
    日期1907-12-12年號明治40年 刊別日刊版次02

    39. 標題博物館觀覽料
    日期1908-11-06年號明治41年 刊別日刊版次05

    40. 標題臺北共進會彙報
    關鍵詞三好德三郎;八角堂;農產物;臺灣殖產會社;博物館
    日期1908-11-07年號明治41年 刊別日刊版次03

    41. 標題佛艦司令官一行
    關鍵詞總督府;博物館;鐵道ホテル;專賣局;佐久間總督
    日期1908-11-08年號明治41年 刊別日刊版次02

    42. 標題博物館の觀覽者
    關鍵詞本島人;全通式
    日期1908-11-11年號明治41年 刊別日刊版次02

    43. 標題博物館の開館
    日期1909-01-05年號明治42年 刊別日刊版次05

    44. 標題博物館の昨今
    日期1909-01-14年號明治42年 刊別日刊版次05

    45. 標題博物館の新陳列
    關鍵詞臺北博物館;殖產局菊池囑託;臺東廳下紅頭嶼
    日期1909-01-20年號明治42年 刊別日刊版次05

    46. 標題博物館近况
    日期1909-02-10年號明治42年 刊別日刊版次05

    47. 標題大猪の寄贈
    關鍵詞士林;草山;博物館
    日期1909-02-19年號明治42年 刊別日刊版次05

    48. 標題博物館■觀覽者
    關鍵詞殖產局博物館
    日期1909-03-02年號明治42年 刊別日刊版次05

    49. 標題博物館の一異彩 (北白川宮殿下御奮戰の扁額)
    關鍵詞彰化廳;大肚溪;八卦山
    日期1909-03-18年號明治42年 刊別日刊版次05

    50. 標題臺中博物館
    關鍵詞臺中公園
    日期1909-03-19年號明治42年 刊別日刊版次02

  221. 匿名訪客表示:

    吾‥蒐藏一本…北白川宮殿下﹏台臨紀念寫真帖‥已經破舊了,今早掃描已上我的「部落格相片」可作參考…奇摩…ping160tw﹏作田人…敬上…2009/03/16

  222. 00表示:

    北白川宮邸現在是港区高輪的新高輪王子飯店 跟JON桑所說的千代田区紀尾井町 有所出入喔

  223. KING表示:

    請問訪客
    貴部落格如何進去觀覽
    珍藏的寫真帖總是珍貴的臺灣文化資產

  224. 紅豆湯圓表示:

    現在有線電視某台正播放日本大河劇,劇中的背景是薩摩籓諸家。研究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歷史的人建議看看此劇。

  225. KING表示:

    謝謝紅豆先生久違的留言
    您每次都會來有力的文化真髓

  226. 紅豆湯圓表示:

    謝謝KING桑的美言

    之前在此篇討論過西鄉隆盛、西鄉從道,所以當時花了很多時間研究當時薩摩籓的歷史,這大河劇就是那時代的歷史。連演員的長相都和這些歷史人物非常相似,例如西鄉隆盛的大眼睛,大久保利通的鬍鬚,這實在有趣。

    不過昨天節目島津齊彬在劇中1851年上任當籓主時,西鄉隆盛與大久保利通都在薩摩籓內,和我們研究西鄉隆盛1850冬天到1851四月當時在南方澳有所不同。

  227. 作田人表示:

    回—king—請上–奇摩網站–ping160tw–搜尋–儲存在-作田人的–部落格相簿-裡面-敬請指教–作田人–敬上–2009/03/20/4.


    [站長回覆]: 直接貼個網址,讓讀者方便,一點就連過去,不必用這麼複雜的文字表述方法,你累,大家都累啊。

    http://tw.myblog.yahoo.com/ping160tw/gallery?fid=194

  228. 紅豆湯圓表示:

    「作田人」桑很有個性,我也捧個人場,用搜尋找出網頁來。

    紀念冊主角是北白川宮成久王夫婦,成久王是明治天皇女婿,當時大正天皇的妹婿,所以當時是大事一件。內容非常的詳盡,這本書很珍貴喔!

    雖然還沒全部看完,不過有看到一些很美的日式建築,現在並沒有保存下來,實在很可惜。

  229. 紅豆湯圓表示:

    今天第四台日本大河劇節目,旁白有提到「婚姻、養子、養女是一種策略,不是當事人自己決定的」。我想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被當作明治天皇的「皇叔」說法並不恰當,應該是「親家」關係。

  230. 匿名訪客表示:

    各位桑,都有日本血统吧?


    [站長回覆]:每年有數以萬計的中國人想偷渡到日本做日本人,但沒聽說有日本人要偷渡到中國當中國人。

    我們台灣人常聽到中國偷渡犯來台灣,但很少聽說台灣人偷渡到中國去。

  231. 紅豆湯圓表示:

    我們「各位桑」大概沒多少人有日本血統。臺灣人倒是九成五以上有平埔族血統,只剩下一小撮1950年代逃到台灣的還在ㄍㄧㄥ,不讓下一代和台灣人通婚。像那個中華台北地區區長怕後代變成臺灣人,於是很早就把女兒送到米國了。

    倒是依亞洲南部人類遷徙路徑來看,日本人含有平埔族血統可能性會高些。

    樓上的訪客桑,這個「桑」字說不定幾十年後會變成亞洲通用語喔。

  232. Jon表示:

    00 說:
    2009-03-16 4:00 PM
    北白川宮邸現在是港区高輪的新高輪王子飯店 跟JON桑所說的千代田区紀尾井町 有所出入喔
    ——————————————————————–

    高輪的是後來的新邸,能久親王死後才落成。

  233. 紅豆湯圓表示:

    貼不上文章,奇怪?

  234. 紅豆湯圓表示:

    Jon桑在2008-12-26 12:40 PM所貼的宮內大臣伯爵土方久元寫給海軍大臣侯爵西鄉從道的書面通知單,我再查到西鄉從道當時也兼任陸軍大臣。可見當時出身「薩摩藩」的從道是有很大的影響力。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是出身「長州藩」的「山縣有朋」。第一,他是日本國軍之父,日軍現代化催生者。第二、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所屬的近衛師團是他在1891年主導改編原「近衛兵」而成。第三、1894年日清戰爭主導者(第一軍司令),應也是主導近衛師團進佔台灣的任務。

    山縣有朋的維基網址:

    http://ja.wikipedia.org/wiki/%E5%B1%B1%E7%B8%A3%E6%9C%89%E6%9C%8B

    薩長兩藩在倒幕後以及明治維新到二戰結束前,都扮演日本歷史極重要的角色。薩摩藩主是島津家族,長州藩主是毛利家族。我的外甥女的男朋友是毛利家族直系後裔,他是美籍日德混血,據說家裡有一些毛利家徽(像一品兩個字)的古物。我和外甥女開玩笑說,趁現在男朋友追很大的時候幫我ㄠ一個有毛利家徽的紀念品吧。哈哈!有開口說不定就有機會啦。

  235. 紅豆湯圓表示:

    關於西鄉隆盛和兒子宜蘭廳長西鄉菊次郎以及遺失於台灣南方澳長子吳武荖,今天自由時報有報導。

    http://libertytimes.com.tw/2009/new/jul/21/today-article1.htm

  236. KING表示:

    感謝紅豆先生的公布
    我已經剪下自由時報那篇專版
    確實是值得詳細閱讀
    也與您的研究相印證
    本版已經很久沒有朋友上去留言
    祝福大家

  237. Jon表示:

    前陣子和在日本時代就讀高等科的阿公聊到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是怎麼死的,他相信能久親王是被台灣人用“竹篙鬥菜刀“砍死的,還說因為日本人怕沒面子才虛構能久親王病死的故事。但我覺得這種說法可能出於台灣人的民族情感比較有可能吧,而且阿公是高雄人,所以應該也是人云亦云的成份居多。

  238. 紅豆湯圓表示:

    我的父母以前也一直以為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在嘉義義竹被「竹篙鬥菜刀」砍傷,抬到鹽水八角樓重傷薨去,直到我給他們看八角樓是「伏見宮貞愛親王紀念碑」,兩老才大呼不可思議,七十多年來都弄錯了。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死因,恐怕現在第四代北白川道久也不一定知道。日本人保護皇族秘密不遺餘力,包括後代也可能無法知曉答案。台南劉瑞山孫子劉革新先生在去年曾寫了一篇關於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研究投稿於日本「台南州立二中校友會刊」,卻被恐涉及皇室秘密而婉拒了。

    前一陣子看第四台日本料理節目,有一位京都府製作麵條的「北白川先生」,想必他是北白川道久先生的兒子或孫子。1947年北白川宮脫離皇籍後,能久親王的子孫也變成尋常百姓家,百餘年前的歷史也讓人不勝唏噓。

  239. Jon表示:

    紅豆兄,
    北白川道久和薩摩蕃島津家的後人生了三個女兒,至於那個賣麵條的“北白川先生“,我想和皇族有關的機會應該不高,日本人的姓氏常會與生活的環境有關,而京都就有一條叫做“北白川“的河流。日本皇族的宮號也多取自於京都的地名,如伏見宮即是一例。

  240. 紅豆湯圓表示:

    對對!北白川道久生了三個女兒,他的阿爸永久王是獨子,阿公成久王繼承北白川宮,所以成久王其他兄弟皆不姓北白川。如Jon桑所言,賣麵條的北白川先生,和皇族有關的機會應該不高。

    京都府的北白川位於東北角,網路可查到詳細全貌。學歷史亦可學到地理,摸蛤兼洗褲,不亦樂乎!

  241. Jon表示:

    目前高雄正在熱鬧辦市運,各國的奧會委員也都來到高雄參觀,而現在的日本奧會主席竹田恒和正是能久親王長子,竹田宮的第三代後人。

  242. 作田人表示:

    「作田人」﹍首先向站長:及諸位對日本文史學著﹍興趣先進們,‥問個﹍大家好﹏「作田人」歷經幾個月的摸索,以及搜尋網站上的資料,有關「能久親王」御遺跡﹍寫真…到昨天為止,已經po上我的網頁,尚有不足的地方,敬請包涵以及指教:「作田人」2009/07/31.08.00—-

    http://tw.myblog.yahoo.com/ping160tw/article?mid=3930&next=3929&l=a&fid=1

  243. 嘉農表示:

    關於北白川宮在台的最後文書,最近因為要寫這方面的書,便在圖書館發現了一些資料。

    《台灣總督府陸軍幕僚歷史草案》〈第一卷〉有能久親王於九月二十七日給樺山的電報提到「在台南和閣下一起祝陛下萬歲」;龜谷天尊著《北白川宮》第87頁錄有十月三日寫給其胞兄山階晃親王等之書信,其中有「台地之敵兵意外頑固地嘗試抵抗,加之惡疫逞威 ,減殺我兵力」。

    所以日軍主帥北白川宮有可能在十月三日從彰化南下後,於某戰場受重傷死亡。至於出現在日方史料之『十月十三日上午能久親王在嘉義給樺山有關「在台南的我軍總指輝劉永福向近衛師團請和」的電報』,有可能是日人偽造。

    因昭和八年( 1 9 3 3 )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編纂的《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一篇(上卷)提出了「日軍進嘉義城之時間為十月十九日」,而非其他日方史料所稱的「十月九日」。(以上請參照2009年7月1日出版的《 乙未戰爭研究:你不知道的臺灣保衛戰》第十單元〈北白川宮死因考證〉第240及267頁)

    以下是我的網頁:乙未抗日古戰場巡禮

  244. Jon表示:

    設計初代北白川宮邸的英國建築師コンドル也設計了丸の内的”三菱一号館”,此建築已被復原完成並成為美術館。
    http://mitsubishi-ichigokan.jp/


    [站長回覆]:這個重建案在日本建築界很轟動,它告訴我們,有歷史的商社的創業建物,最好別亂拆掉。要蓋新的總部最好另外找地。

    只是沒想到它建築師是初代北白川宮邸同一位。

  245. 紅豆湯圓表示:

    1941-06-16台灣日日新報第二版刊登台南州設立三個新史蹟,包括(1)能久親王鹿港軍情御視察所(2)貞愛親王鹽水港御舍營所(3)貞愛親王台南駐營址(4)第二師團仿寮上陸處。

    其中(2)鹽水港御舍營所照片指出貞愛親王是居住在最左第三進,就是現存八角樓二樓打X印的那個房間。中間第二進1943年為慶祝始政四十八週年紀念而被拆掉建碑,我祖父花一千八百圓買回這些材料在民生街建立自宅。

    第(4)仿寮上陸處照片,確定指出左邊第二人(上方打X印)就是乃木希典師團長。

    http://myweb.scu.edu.tw/~net001/images/Taiwan/19410616_02.jpg

  246. 紅豆湯圓表示:

    今天2010年的NHK大河劇「龍馬傳」開演第一集「上士と下士」。由福山雅治飾演「坂本龍馬」,每週日晚上八點至九點,預計播放到12月,台灣可看到直播。如想看翻譯文的只能等到2011年後了。

    坂本龍馬是日本現代化的先驅,他所提出的「船中八策」更是後來維新政府的重要指導方針,其中第七條「設置御親兵以守衛帝都的安全」也就是「近衛師團」的設立。

    要研究1895年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領近衛師團攻略台灣,一定要對坂本龍馬的故事有所了解。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D%82%E6%9C%AC%E9%BE%99%E9%A9%AC

    NHK「龍馬傳」:http://www9.nhk.or.jp/ryomaden/

  247. Jon表示:

    去年拜訪了位於京都的坂本龍馬之墓和明治維新紀念館,發現龍馬在當時真的算是”巨漢”,福山雅治相較之下實在太秀氣了點。我也很期待龍馬傳在台灣放送!

  248. 紅豆湯圓表示:

    昨日與由美回台的連襟吃飯相敘,沒想到他的先祖是方伯謙。他希望透過凱劭兄網站能讓台灣人瞭解這段與台灣歷史有關的故事。

    甲午戰爭始於1894年7月25日的豐島海戰,1895年4月17日以簽署《馬關條約》而告結束。整個戰爭持續近9個月,最後是將台灣割讓給日本。

    1894年9月17日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入黃海「大東溝」合擊清國北洋水師艦隊。激戰5小時後,北洋艦隊損失包括經遠、致遠、超勇、揚威、廣甲共巡洋艦5艘,另外4艘受傷,日本則5艘受傷沒有船艦沈沒。日本聯合艦隊從此控制了黃海制海權。

    首任台灣總督樺山資紀當時也參戰,是日本海軍軍令部長。清軍傷亡600餘人,經遠艦沉沒艦長林永昇戰死,致遠艦長鄧世昌與艦同沉殉國。事後清政府李鴻章以濟遠艦長方伯謙從戰場率艦逃走影響戰局為由,9月24日在旅順將方伯謙斬首。

    中國這些年來有很多學者認為方伯謙的被斬首是冤死,是因為清政府、李鴻章、丁汝昌等人為掩飾「大東溝」海戰錯誤的戰略導致失利,以及丁汝昌和方伯謙的嫌隙報復。

    方伯謙: http://www.hudong.com/wiki/%E6%96%B9%E4%BC%AF%E8%B0%A6

    甲午戰爭: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4%B2%E5%8D%88%E6%88%98%E4%BA%89

  249. 紅豆湯圓表示:

    自由時報2010-02-27 南部新聞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feb/27/today-south17.htm

    〔記者劉婉君/麻豆報導〕清廷戰敗割讓台灣後,日本親王北白川宮能久率兵登台攻城,曾在民間借宿並立碑,北白川宮後代竹田恒泰,3月11日將至麻豆真理大學演講「日本皇族與台南的淵源」,校方希望找到當年北白川宮能久在麻豆的留宿地。期盼知道這段歷史的民眾可以提供相關資訊。

    竹田恒泰的曾曾祖父是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曾曾外祖父是明治天皇。

    竹田恒泰: http://ja.wikipedia.org/wiki/%E7%AB%B9%E7%94%B0%E6%81%92%E6%B3%B0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1895-10-20台南善化御宿營所照片

    http://myweb.scu.edu.tw/~net001/images/Taiwan/18951020_Shanhwa.jpg

    1895-10-21台南新化御宿營所照片

    http://myweb.scu.edu.tw/~net001/images/Taiwan/18951021_ShinHwa.jpg

    善化與新化御宿營所說明

    http://myweb.scu.edu.tw/~net001/images/Taiwan/18951020_1021.jpg

  250. 賴茂萱表示:

    站長你好
    家裡有一幅–和氣致祥–之墨寶 97*29cm
    落款為-能久親王與彰仁親王
    請問要如何辨識真偽

  251. chipslin表示:

    今天 蘇煥智縣長的噗 引導到此 台灣人真的是 人才濟濟 值得高興
    1980年 我去東京靖國神社看 當時 有展出中壢媽祖廟的”門神版” 好像是 北白川宮 受傷後 用此 作為擔架 給能久親王使用的又住注明是像戰後的該廟買的
    不知 版主對此事看法如何?

  252. 紅豆湯圓表示:

    東京靖國神社看到當時有展出中壢媽祖廟的「門神版」。

    這個之前在某敘述能久親王的文件有看過,可是找了好久,沒能再找出此篇文。我的印象好像在能久住宿中壢當天還有一位台灣義勇軍潛伏在廟中。

    1895年6月22日中午近衛師團第一旅團第二聯隊長阪井重孝已攻入新竹城,而至7月29日能久親王才從台北舊布政使衙門出發,當晚住桃仔園(桃園)城外民屋。7月30日抵中壢住宿仁海宮。7月31日抵新竹住進爽吟閣,直到8月8日才繼續出發到牛埔山露營。

    據說能久親王因患痢疾,病情非常嚴重,是坐轎進入爽吟閣,我想這可能就是利用仁海宮門板權充單架來運送重病的親王。

    靖國神社戰後主神座之外又另建一神座,來祭祀能久親王和於張家界殉職的能久孫子永久王,那個「門神版」應該是在此神座。

  253. makoto表示: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 (1847-1895,Kitashirakawa Yoshihisa)←「北白川宮」的羅馬拼音應該是「kitasirakawanomiya」才對。

  254. makoto表示:

    Jon 說道:
    2009-07-26 at 00:53「 而京都就有一條叫做“北白川“的河流。」←「北白川」是地名,不是河川的名字。

  255. makoto表示:

    紅豆湯圓 說道:
    2009-03-20 at 09:37 之前在此篇討論過西鄉隆盛、西鄉從道,所以當時花了很多時間研究當時薩摩籓的歷史,這大河劇就是那時代的歷史。連演員的長相都和這些歷史人物非常相似,例如西鄉隆盛的大眼睛,大久保利通的鬍鬚,這實在有趣。

    不過昨天節目島津齊彬在劇中1851年上任當籓主時,西鄉隆盛與大久保利通都在薩摩籓內,和我們研究西鄉隆盛1850冬天到1851四月當時在南方澳有所不同。←把NHK大河劇當做「歷史正劇」來看的話,那就錯了,因為大河劇本來就大多是改篇小説的,裡面照様有「戲説」式的劇情。且有損主角人物「正面形像的」内容也大多按下不表。而事實上,NHK本身也公開表示過説「大河ドラマはドキュメンタリーではなくあくまでドラマであり、演出も必要である」=大河劇不是記録片,終究只是戲劇而已,加些戲劇化的演出也是有必要的。

  256. makoto表示:

    例如在「篤姫」一劇中,把篤姫和小松帯刀二人描寫成是一對従小就認識,有過一段友情和淡淡的恋情的青梅竹馬的好朋友,但是那全部是劇中虚構的情節,史料中並没有他二人有見過面的記載。
    此外,在江戸時代,已婚女性和18~20歳以上的未婚女性都要把牙歯塗黒,把眉毛剃掉畫二個黒色的圓點。這些在NHK的大河劇中也是完全看不到的。
    又如在2001年播出的「北条時宗」裡有一段男主角北条時宗的義兄北条時輔為了防止元朝入侵日本,而跑去和忽必烈汗直接當面談判的劇情,那也是荒唐無稽而和史實不符的。

  257. makoto表示:

    to紅豆湯圓
    要看中文字幕版的NHK大河劇「龍馬傳」不用等到明年、到「迅雷看看」網(http://search.xunlei.com/search.php?keyword=%E9%BE%8D%E9%A6%AC%E5%82%B3)就可以看到該劇的大画面、高画質附字幕的影像量,現在更新到第26集了。

  258. 紅豆湯圓表示:

    大河劇是歷史研究的一部份,不是全部。更多的發掘和討論,即可呈現原貌。

    謝謝makoto桑的告知.我也早拿到「龍馬傳」高画質影像,不過還沒買到高画質播放設備。

  259. makoto表示:

    請別稱本人為「makoto桑」在人名後面加「桑」字是毫無意義的。
    「大河劇是歷史研究的一部份」那就錯誤了。那根本就不具史料価値。

  260. makoto表示:

     連演員的長相都和這些歷史人物非常相似,例如西鄉隆盛的大眼睛,大久保利通的鬍鬚,這實在有趣。←請問紅豆湯圓大師,您這句話的根據為何?
      據了解,西郷隆盛生前並未留下任何相片,而他現存的「肖像画」是一位明治時代日本政府僱聘的義大利画家Edoardo Chiossone画的。他並没有實際見過西郷隆盛本人,所以他在画那幅画像時,是参考其弟西郷従道的臉形及其表弟大山巌的體格画出來的。
      現在日本上野公園裡的那尊「西郷隆盛」正是由彫刻家高村光雲参考那張「肖像画」創作出來的。但是好笑的是在那尊銅像掲幕典禮時,西郷隆盛的老婆也有受邀到場觀禮,可是她看到那尊像時卻用自己的家郷話説了二句令全場窘到爆的話:①「宿んしはこげんなお人じゃなかったこてえ(うちの主人はこんなお人じゃなかったですよ)」=我老公根本就不是長這個様子的人。②「浴衣姿で散歩なんてしなかった」=他根本就没有(像這尊銅像一様)穿著浴衣去散歩過。
     豆湯圓大師説該劇「連演員的長相都和這些歷史人物非常相似」想必是找到了真正西郷隆盛本人的相片。這個歴史上的大發現豆湯圓大師應該不吝於公開給大家分享吧。

  261. makoto表示:

    請看清楚其後之日文。
    てその実態は!
    しかし、実はこの写真は志士達が集合した写真ではないのです。
    本当は「英語塾『敬遠館』の若者達」という写真なのです。(略)=但是、其實這不是志士們集合起來照的相。而是名為「英語塾『敬遠館』的年輕人們」的相片。

    これだけの人物が一同に会することができる時代を考えてみてください。
    どこかで矛盾が生じてくるはずです。=請考量看看光是這些人能聚集在ー起時代,就能發現其中一定有産生矛盾的地方。

    例えば、この写真が薩長同盟後に撮られたとしたら、
    『何故この場に幕臣の勝がいるの?』
    ということになるはずです。=例如,如果這張相片是在薩長同盟之後拍的,那「何故幕臣的勝海舟會」在場?
    また、大政奉還後だとしたら、
    『どうして死んでるはずの竜馬や高杉がいるの?』
    ということになるはずです。 =又如果是在大政奉還後拍的,那為何那時應該已經往生了的坂本竜馬和高杉晋作會在馬場?
    請問這二個問題能回答得出來否?

  262. 紅豆湯圓表示:

    照片合成沒錯!但每個人部分都是真實照片!

  263. makoto表示:

    to紅豆湯圓
    就算您看不懂日文,也該看得到其中第40号的人竟然被標明是「明治天皇」。想也知道他怎麼可能和那些人混在一起?明治天皇並不是武士,又怎麼和武士一様帯著大小雙刀?

  264. makoto表示:

    但每個人部分都是真實照片!←你認為明治天皇可能作那種打扮?

  265. 紅豆湯圓表示:

    我是如此認為,妳想辦法證明明治天皇不可能作那種打扮。

  266. makoto表示:

    明治天皇不是武士,所以不會在頭上綁那種髪髻。

  267. 紅豆湯圓表示:

    「明治天皇不是武士,所以不會在頭上綁那種髪髻」這句話是妳說的,還不算數,最好問日本政府。

  268. makoto表示:

    那篇原文最後下的結論是「というわけで「フルベッキ氏」以外は志士達とは関係ないようです。」=就是因為這個理由,除了其中的「フルベッキ氏」(中間的那個老外)以外,其他的人都是和志士們無關的」。
    試問妳自己要如何証明其中的每個人部分都是真實照片?

  269. makoto表示:

    古代日本武士和皇室的人的髪型是不一様的,這点妳不知道嗎?

  270. 紅豆湯圓表示:

    是妳問我的,當然妳要證明給我看。

  271. 紅豆湯圓表示:

    髮型可變可改,日本武士可改穿普魯士軍服。

  272. makoto表示:

    http://ja.wikipedia.org/wiki/%E3%83%95%E3%82%A1%E3%82%A4%E3%83%AB:Meiji_Emperor.jpg
    自己看看這張明治天皇的相片和40号是不是同一個人。

  273. 紅豆湯圓表示:

    是!是!是!是同一人!

  274. makoto表示:

    要硬ㄠ誰也没辦法。

  275. 紅豆湯圓表示:

    妳要學著不要故意挑釁別人。

  276. makoto表示:

    此外,本人不是女性。別弄錯了。請問本人哪個地方是在故意挑釁別人?

  277. 紅豆湯圓表示:

    我還親切稱呼「桑」,結果你回:

    請別稱本人為「makoto桑」在人名後面加「桑」字是毫無意義的。
    「大河劇是歷史研究的一部份」那就錯誤了。那根本就不具史料価値。

    你是什麼東西啊!挑別人對NHK感覺只是浪費時間!大家研究討論那麼多,你有什麼比較新的見解?

  278. makoto表示:

    請問在人名後面加個「桑」是何意思?

  279. makoto表示:

    你自己又是什麼東西呢?
    別説「大河劇是歷史研究的一部份」了,就算是想用那來了解日本現在的地理都有問題。
    不信看看這段話就知道:
      たとえば、兼続ゆかりの春日山城跡(新潟県上越市)に多くの観光客が訪れるようになったが、がっかりして帰る人も少なくないのだという。お目当てにしていた「謙信の岩屋が見つからない」というのだ。
    「天地人」では、上杉謙信や養子の景勝が、岩をくりぬいた洞のような部屋で毘沙門天に祈りをささげるシーンが頻繁に登場する。だから観光客が岩屋を探そうとするのだが、見つかるわけがない。もともと春日山城に岩屋はないからだ。
    (全文請看這裡http://blog.goo.ne.jp/tachibanaya_mohei/e/c246a180187df190f1acd88bc250a145希望紅豆湯圓能看得懂意思)

  280. 紅豆湯圓表示:

    「希望紅豆湯圓能看得懂意思」這是什麼意思!狗嘴吐不出象牙!

    大河劇是歷史研究的「一部份」,不是全部!

  281. 紅豆湯圓表示:

    不要用兩三個疑點,就否定NHK對大河劇的考究。

  282. makoto表示:

    上述文字的内容大意是、NHK在大河劇「天地人」裡無中生有的創造了一個上杉謙信及其養子景勝常在裏面拝毘沙門天的岩屋,結果害得位一些観光客受到誤導而特地的到春日山城跡(新潟県上越市)去参観那座岩屋,結果個個敗興而歸。
    所以説NHK大河劇根本就只能當作是一種「戲説劇」來看而已。

  283. makoto表示:

    不只是兩三個疑點而已。到日本yahoo打「大河ドラマ 史実」就可査到上萬個批評該劇不合史実的資料。

  284. makoto表示:

    再請問一次,在人名後面加個「桑」是何意思?

  285. makoto表示:

    以下是日本版維基百科對NHK大河劇所作的評価(希望紅豆湯圓能看得懂意思)
    初期作品から井伊直弼、平清盛、平将門、柳沢吉保、北条政子、徳川家康、日野富子等々、一般的には歴史上ネガティブなイメージを持たれた人物を主人公に据え、新解釈によってその人物の人間的側面を掘り下げて魅力的に描く手法(そういった原作を採用する事)が度々採られてきた。一方、主人公をヒーロー/ヒロインまたは現代的感覚を持った人物として描こうとするため、その人物の暗い側面に関しての描写が曖昧であったり歴史学上の定説と離れた演出がなされることも多い。このことに関し、NHK側は「大河ドラマはドキュメンタリーではなくあくまでドラマであり、演出も必要である」と述べている。

  286. 紅豆湯圓表示:

    不知「桑」是何意思?為何說後面加「桑」字是毫無意義的!

    「「大河劇是歷史研究的一部份」那就錯誤了。那根本就不具史料価値」。狂妄的語法,自己沒研究半套,敢出此言!

    批評別人說的史實,要很有修養的提出自己證據,提出別人的「認為」可免了。

    如對NHK考據有質疑,可以上去修改呀!改給大家看呀!(希望mxxxxx能看得懂紅豆湯圓意思)

  287. 紅豆湯圓表示:

    維基百科也是人寫的,大河劇也是人寫的。或有錯誤,有人信,有人不信。

    你說別人信的是錯誤,是沒有個人修養。

    如你不信西鄉隆盛的大眼睛,大久保利通的鬍鬚,那你跟NHK編劇先修正好,我再來信你。

    我認為篤姬和小松帶刀有見過面,沒談過戀愛,這是我的看法。但我不會說別人錯了。

  288. 紅豆湯圓表示:

    可否來點故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研究,讓大家聽看看?

  289. makoto表示:

    請看清楚,本人是不知道在人名後面加「桑」字有何意義,不是不知道「桑」是何意思。

  290. makoto表示:

    NHK側は「大河ドラマはドキュメンタリーではなくあくまでドラマであり、演出も必要である」と述べている。=NHK方面自己也表示「大河劇不是記録片,終究只是戯劇而已,加些戲劇化的演出也是有必要的。」
    該節目曾出現哪些與史實不符的内容,日本方面的網友也都有提出批評與討論。有時間自己去看看吧。

  291. Wongrl表示:

    在台灣的酒店裡,才會用到「桑」這個字,例如「媽媽桑」就是指….,我想不需要做太多解釋。所以「桑」這個字,我們通常都不太使用接在人名之後。給紅豆湯圓參考,如果你還是不相信,那就請叫你老婆一聲「媽媽桑」看她有什麼反應?

    makoto的論述較有內容,較有條理;至於紅豆湯圓….好像一位沒有企業界開會討論經驗的小老師在罵小學生一樣。

  292. makoto表示:

    為何要寫「植民」不寫「殖民」,沒別的用意,這是日本語漢字,如此而已。←「殖民」與「植民」2種寫日本都有在用。版主是用華文發表意見,為何要使用所謂的「日本語漢字」?除了在考日文以外,在考試時寫「植民」被扣分時,就算是要用「這是日本語漢字」來搪塞,相信没有主考老師會接受這種理由吧。

  293. IT表示:

    在台語裡,稱呼「xx桑」是代表不直呼其名的禮貌敬稱,
    要是不懂意思就回去多唸點書,別來這邊丟人現眼~^^

    此外,格主陳桑在自己部落格寫日本漢字你也管?敢問閣下是華語老師?
    再說你留言都直接用日文假名寫了,結果主人不能用日文漢字是什麼道理?

  294. makoto表示:

    請問有哪一本教科書上有教説稱呼「xx桑」是代表不直呼其名的禮貌敬稱?

  295. makoto表示:

    to IT
    請別忘記了,「殖民」也算是「日本語漢字」。(不曉得版主知不知道?)
    你所謂的「台語」可能指的是「HOLO語」吧?本人和本人的HOLO人朋友交談是都是互稱「××先生」或「××小姐」,而没有用過「xx桑」這種稱呼法。

  296. Wongrl表示:

    日本人平輩之間互稱「XX先生」的時候,就是稱XX~sun~,直接音譯過來台語,聽起來就像是「XX桑」,這是從日本時代流傳過來的習慣,當然國民黨的教育課本裡沒有寫,沒有寫,台語就不能用嗎?開什麼玩笑!中國威權式教育在台灣已經不流行了。

    世界各國語言裡都有外來語,「XX桑」就是台語裡的外來語,日語裡也有用片假名寫的外來語,印尼語也有外來語,英語裡更有一堆西班牙語的外來語,使用外來語沒什麼不對。我們台灣人習慣說「台語」也沒什不對,用習慣就好,只有那些深藍用不習慣才會用「HOLO語」。

發表回應

留言內含URL、廣告字,會被系統視為廣告而扣住不顯示,請待站長解除。
留言涉私密請直接寫email給站長

本Blog其他隨機文章(五篇)